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热和能_第1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热和能_第2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热和能_第3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热和能_第4页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热和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差异导学

——三鑫双语学校物理科组精品课程模块构建简析

一、差异导学提出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

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依据市“精品课程”指导精神,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物理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上提出了“差异有效教学”。

差异导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于学生不同层次学习的需要,以

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教学。我校学生差异性的特征有以下几主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影响学习能力的主要是心理品质的差异,如智力、记忆力、注

意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等。二是学生差异的多元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差异不仅

仅反映在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个性特长上。三学生差异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初中学生

处于发展变化中,他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学生心理品质的不足之处,通过后

天的教育是可以改变和弥补的。

二、差异导学施行的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

差异,所以我们认为差异是•种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我们从基础性、发展性、融通

性以关照不同层面的学生,在目标设置、配套练习等方面细化,满足不同学生差异的发展需

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面对未知的自学能力、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差异导学的操作与实施:

1.教学目标的设定从遵循学生基础的差异划分层次可分为以下三维目标:

(1)、基础性目标:学生获得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2)、发展性目标:;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

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3)、融通性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现代社会成员所必

需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引导学生重视社会热点问

题,全方位,多角度看问题

2、教学策略首先尊重差异,明确责任。

所谓差异,立足三鑫学生现状,来自各个镇区的学生,有不尽相同的个性、学习习惯、学

习态度、学习漏洞以及学习起点等。尊重差异就是树立“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教学

理念,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的优质的教育。其次利用差异,发展优势。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尊

重差异,利用差异,扬长利短,分层落实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融通性目标”,全面打造

“实效、高质、快乐”的物理课堂,采用分层评价的激励措施,树立每•个教师与学生“自

己对自己负责的责任心”、“我能行的自信心”、“天天进步的上进心”。再次研究差异,培养习

惯;在落实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类课程。

四、差异导学的评价:

差异导学的评价淡化校内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不以甄别和选拔为校内评价的主要

目的,不以单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学生能力倾向不同,不压制有特长的学生,不让某方面

能力差的学生勉为其难,不削长补短。

在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和进步进行档案式的评价,不赞成以知识考查为核心,不

赞成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改革单纯注重知识的评价,把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能

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纳入评价范围。注意把探究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纳入评价范围。

把评价的重点从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日常学习记录等过程性评价。提倡“档案式评价”、“表

现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档案式评价可以收集很多内容,如单元学习记录卡;表

现性评价记录;创造性作业(小论文、小设计、照片等);重要的独立性实验的记录;书面测

验成绩和评语;学习中的出色表现等。:-是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二是重视体现个体差异;三

是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表现性评价是过程评价的方法之一,表现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学生

能够通过主动体验和探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表现性评价提供了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机

会。在开放性的目标指引卜一,表现性评价的任务是真实的,其背景也是真实的,所以可以在

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不是一种非对即错

的评价方式,它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能够使每i个学生充分而恰当地表现出自己的成

就和水平。每个学生在表现性评价中完成任务的过程都是不同的,使评价者能够多视角地、

深刻地、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第十六章《热和能》差异导学教学设计

------赵峰

一、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力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知

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8.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物理现象的意识。

9.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二、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机械能的基础上,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认识物体的内能,通过内能的改变认识

热量、比热容;然后学习内能的利用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本章

的基础,内能、热量、比热容是本章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热量的基本计算,内能的利用,

能量转化与守恒是重点基础知识。

1.本章主要内容:

(1).分子热运动

(2).内能

(3).比热容

(4).热机

(5).能量守恒定律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的改变方法、热量的概念和计

算、热值的概念、内能的利用、(热机原理和效率)、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内容: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有关热现象,内能的概念,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和理

解。在热机中效率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本章教材的重要方法: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本质,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分析归纳,转

换法,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控制变量等科学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内容围绕内能的问题展开。但对内能的了解要从微观本质入手来说明宏观现象是本

章学习的难点。因而对分子动理论的教学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入口,要联系已有知识,通过实

验和生活实际认识分子热运动和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从内能改变入手学习热量、

比热容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热机中能量的转化可顺利的帮助学习能

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热机效率的分析与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地培养效率和环保意识。

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本质:分子看不见,要让学生认识分子及其运动规律,需要从

宏观现象去分析,如闻气味,看颜色,比较体积等宏观表现认识分子的微观运动,做好液体、

气体的扩散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体积变小的实验,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的实验,

分子引力演示实验等,并尽可能的开发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分析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

内容。

2.注意从微观本质说明热现象。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要理解内能的概念,需要从微观角

度与宏观现象比较,类比。分子热运动具有动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具有势能,所有分子所具

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宏观物体的内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可以从“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的越剧烈”,让学生分析分子运动的越快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就越大,内能也越大。

3.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加热开水的问题可以方便的讨论物体温度升高吸

收的热量与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多少的关系,那么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吸热

的多少是否还与物质种类有关呢?引导学生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

证得出比热容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比热容就容易多了,并顺利的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

有关热现象,进而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知识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发生转移是自然就的

普遍现象和规律,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体会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关于能量守恒,已老师介

绍为主。

5.在热机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效率和环保意识,分析热机效率不高的原因,提高热机

效率的途径和意义,分析热机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理解分子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内能、热量、比热容、热值

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了解内能的利用。

(2).会教学简单的热量计算。

(3).知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理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2、发展性目标:

(1).能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解释有关热现象。

(2).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

(3).能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热现象。

3、融通性目标:

灵活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热现象,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沿海气候和内陆气候的不同

以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有关现象,能用效率和环保的意识分析

热机利用的利弊,形成正确的效率和环保意识。

五、课时安排:

本章共5节,需8课时。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第二节内能2课时

第三节比热容2课时

第四节热机1课时

第五节能量守恒定律1课时

复习和总结1课时

第十六章第1课时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周艳华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

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转换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

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卜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

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1.物质由组成。

2.分子是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m,用肉眼直

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

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证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

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

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o时,F引=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时,F引>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oIFf,F5I<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时,F很小,几乎为0

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L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第1课时分子热运动课堂实录

令上课时间:2009年12月18|:|

令上课地点: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令上课班级:初三(16)班

令上课教师:周艳华

令文字整理:周艳华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

思考后回答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

1.物质由_____组成。

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

2.分子是的最小微粒。

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

3.分子是很—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

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m,用肉眼直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儿个问题:

接看不到。

1.物质由分子组成。

4.分子的数量很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力与的穴小

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

a3的・役以]。-©张来■区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ANffKISIR.E5・强小•口下罡水封与的10;3K小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nm10I0m=nm

生:lm=109nm10l0m=0.Inm(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结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的。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

探等活动㈠ik

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1.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令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

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

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

以判断它是酒精。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Z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

的是空气。

师:N0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注明:1)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

Cu+4HN0;i(浓)=Cu(NO。2+2N02+2H20

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2)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

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气体

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

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

做扩散现象。

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

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

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3.CuSO,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演示实验:CuSO.,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CuSO”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

个大?

生:CuSO,溶液。

师:我们将CuS0“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

在上面。

因为CuSO,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

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4.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课件展示:

铅片和金煤扩散1.金的扩散现象。

”片的扩散到堵里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

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舞活动(二)/机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

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我们

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

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论)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结论:•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

则的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

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

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发。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

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现象: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

60mlo

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

积是否有60ml。

令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

出来。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

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扩散现象直接感知现象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

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

明推转换法

测的什么方法?

1一.切物质的分

子都在不停的做生:转换法。

无法直接

无规则运动。

感知的事实

2.分子间有间隔。

布壁侬杂片俗曲堂他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

有快和慢呢?

探究活动(三)

血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温度。

师:同学们猜想是: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9联系生活为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

.进行猜想。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

4-晒衣服

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

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

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8.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

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令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

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

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

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

动。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

(三)启思点拨

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

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

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

力和斥力。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

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弓I力。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

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这里,老师用两个乒

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

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

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o时,F引=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时,F引>F斥,

表现为弓I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时,F,;i<F斥,

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时,F很小,几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0

乎为0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

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

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练习:

总结:扩散现象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

1.扩阍H见象(定义):不同物底相互

是()

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

散.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能发生.

4.扩散现象9说明:1)一切物质的D.铁钉放久了生锈

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分子间有间隙。

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之间。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四)差异评价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

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4"墙内开花墙外香",这是______现象,说明

人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

◊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

猪栏的理想。

第十六章第1课时分子热运动差异训练

一一周艳华

—.基础巩固:

1.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物质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

在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等毛料衣服时,为防止虫蛀,常常要往箱子里放几个樟脑球,到

了穿衣服时,发现樟脑球不见了,这时能闻到樟脑球的气味,这说明了。

3.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将_100ml,这说明

4.吸烟有害健康,在房间里吸烟,房间会充满烟味,这是现象,这种现象是

由于引起的。所以,为了您和他人健康,请勿吸烟。

二.发展应用:

5.“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

6.一个铁棒很难被折断,又很难被压缩,这说明。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

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物分子,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8.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雷雨阵阵

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雪花漫天

三.融通提升:

9.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10.提高液体的温度是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之一,请你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

11.离酒老远,我们就能闻到酒的香味,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原因.

12.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我国采用“禁种、禁贩、禁制、禁吸”四禁并

举的禁毒方针。

经过训练的警犬凭什么可以从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夹带的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

第十六章第1课时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一一周艳华

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

识进•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

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二.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了:

1.学生动手实验:1)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2)打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的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1)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2)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3)两铅块相吸实验。

三.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

四.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实验•探究•创造•反思”

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

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分子运动情况及扩散现象有更具体、清晰的了解,

在相关部分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第十六章第2课时内能教学设计

——何泽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内能的基本内容,并知道内能与温度

关系。

发展性目标: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融通性目标: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内能的定义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激情导学

【课件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跳楼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文字猜想图片拍摄地点。

老师解释“跳楼机”得名的由来,介绍“跳楼机”工作的基本过程,复习机械能的基本知识。

学生思考压缩空气为什么能在2秒内把“跳楼机”送到60米的高空?

(­)合作与探究

探究活动(一):

1.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能量?

提出问题: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能量?

学生猜想: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引导学生猜想。

实验验证:在试管里装少量水,并滴入一滴红墨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然后用酒精灯加

热。

实验现象:软木塞被试管内水蒸气冲出。

分析论证:软木塞被顶出,说明水蒸气具有能量,并且在物理学里把这个能量叫做内能。

【视频播放】

老师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探究活动(二)

2.讨论: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并说出物体具有内能的理由。

【课件图片展示】根据图片学生回答图片中的物体是否具有内能?

学生总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探究活动(三)

3.学生讨论:类比影向机械能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猜想内能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内能与物体温度有关;同一物体,在相同状态下,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4.学生讨论:内能与机械能联系和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

老师总结: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热运动和分子

间的相互作用情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内能与机械能的联系:内能与机械能同属能的•种形式;它们的单位都是焦;内能和机

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三)启思点拔

1.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能和分子——能的总和,叫内能.

2.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温度相同,的内能大.

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乒乓球内能机械能;抛到空中后,

乒乓球_______内能,机械能(填“有”或“无”)

(四)差异评价

1.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我还有疑惑的是…

2.压缩空气为什么能把“跳楼机”顶起?

3.地球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放视频)

第十六章第2课时内能(一)课堂实录

令上课时间:2009年12月18日

令上课地点: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令上课班级:初三(3)班

令上课教师:何泽

令文字整理:何泽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根据图片上文字猜想

图片拍摄的地点?

生:深圳欢乐谷。

师: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惊险刺激的娱乐设施,

俗称“跳楼机”。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它可以

在2秒内把人送到60米的高空,然后自由下落,

就像跳楼一样,“跳楼机”由此而得名。

师:人在“跳楼机”的最高点具有什么能?

生:重力势能。

师:人在下降的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

能?

生: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师:重力势能和动能统称为什么能?

生:机械能。

师: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做热运动的

分子是否也具有能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二.合作探究生: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所以我认为做热

运动的分子也具有能量。

师:很好!下面我们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师:软木塞被顶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矶水蒸气对软木塞做了功。

师: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量。

师:非常好!水蒸气具有的能量在物理学上我

们就把它叫做内能。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关

于内能的视频。

师:通过前面的实验分析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