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等教育医学类自考-02979内经选读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A、《黄帝内经灵枢集注》B、《类经》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2.《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心所主之五体和五华是()A、其华在面B、其充在骨C、其充在筋D、其充在血脉E、其华在爪3.“气伤痛”的临床表现为()。A、气的拥滞B、气的逆行C、气的混乱D、D、B两项4.《素问·五藏别论》论述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泻而不藏B、藏精气而不泻C、能藏能输泻D、满而不实E、实而不满5.据素问咳论,大肠咳者常见()A、咳呕胆汁B、咳而胁痛C、咳而腹满D、咳而遗失E、胁痛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竭绝B、邪气壅盛C、阴阳相离D、脾气内绝E、正气亡失7.据《素问五脏生成》,脾“其荣”在()。A、色B、毛C、爪D、唇E、发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A、水谷精微B、汗液C、尿液D、水湿E、水液9.《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秋伤于湿发生的病症是()A、寒热B、温病C、洞泄D、痎疟E、寒厥1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邪气深陷经脉则生()。A、瘘B、风疟C、偏枯D、大丁E、大偻1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关键是()A、阴精充足B、阴精固守于内C、阳气充足D、阳气固密于外E、天人合一12.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败色者是()A、面色如盐B、面色如地仓C、面色如蓝D、面色如赭E、面色黄如蟹腹13.根据《素问.痹证》病邪留于皮肤间者,其预后是()A、疼久B、难愈C、易已D、麻木E、时发时伏1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治法()A、热的症状者用四逆汤B、寒的症状者用白虎、承气辈C、腹胀用四君子汤D、火旺用知柏地黄丸15.《素问•至真要大论》“逸者()”A、补之B、行之C、攻之D、决之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暴强直的病机是()A、皆属于热B、皆属于心C、皆属于寒D、皆属于风E、皆属于火17.《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B、烦满喘而呕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18.《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与湿有关的病症是()A、诸湿肿满B、诸痉项强C、诸厥固泄D、诸禁鼓栗,如丧神守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19.《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之官,()出焉。20.《素问•调经论》所述的“阳虚则外寒”指的是()。A、表虚寒证B、表实寒证C、里虚寒证D、脏腑寒证E、胸阳不足之寒证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的清阳是指()A、卫气B、水谷化生的精微物质C、营气D、津液E、以上均非22.九针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气味中气薄者为()。A、阳B、阴C、阴之阴D、阳之阳E、阳之阴24.据《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述,肝欲散,补之以()。A、苦B、酸C、甘D、辛E、咸25.《素问热论》,“两感于寒”的预后是()。A、病者B、病甚C、易已D、愈甚E、必不免于死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四极急而动中”的“动中”指的是()。A、气动中焦B、气急喘咳C、气动下焦D、气急呕吐E、下利不止2.“能冬不能夏”中的“能”字是()的意思。A、忍耐B、机能C、功能D、体能3.简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机理。4.《素问·五藏别论》认为六腑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其气象天B、传化水谷C、传化物而不藏D、满而不实E、实而不满5.筋急而挛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肉痿B、痿躄C、骨痿D、脉痿E、筋痿6.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属于心之死脉的是()。A、如鸟之距B、如操带钩C、如屋之漏D、如风吹毛E、如水之流7.病有标本8.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属于夏季之病脉的是()。A、弱甚B、弦甚C、石而有钩D、毛而有弦E、弦多胃少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10.《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秋季的正常脉象是()A、浮B、下肤C、在肤D、中衡E、蛰虫将去1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何谓“其始则同,其终则异”?12.华食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虚邪传舍于肠胃之时,则症状表现为()A、腹部疼痛B、贲响腹胀C、恶心呕吐D、肠鸣便溏E、洒淅喜惊14.据《素问金匮真言论》,日中至黄昏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天之阴15.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七八的发育标志是()A、任脉虚B、肝气衰C、齿发去D、筋不能动E、发鬓斑白1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西方在色为()。A、青B、赤C、黄D、白E、黑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18.拿五脏和五行象类比,()象水。A、心B、肝C、肾D、脾19.据《素问咳论》,“咳呕胆汁”常见于哪脏咳?()A、胆咳B、胃咳C、大肠咳D、小肠咳E、三焦咳20.《灵枢脉度》指出肝和则()。A、目能辨五色B、鼻能知香臭C、舌能知五味D、口能知五谷E、耳能闻五音21.据《素问热论》,“口燥舌干而渴”,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心痛之脉是()A、短B、数C、细D、代E、涩2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五脏失强中“精神将夺”的表现是:()A、项强B、偻附C、头倾D、振掉E、视深24.结合《素问•厥论》原文,谈谈寒厥的病因病机?25.据《灵枢•营卫生会》,“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的道理是()A、气血同行B、气血同源C、气为血之帅D、血为气之母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证候表现主要有()A、汗出辄复热B、脉躁疾C、狂言D、烦满E、不能食2.据《素问•痹论》所述,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A、肾B、肝C、心D、脾E、肺3.患者,男,55岁。筋脉拘急,颈项强直,转动不灵,牙关紧闭,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濡。对照《内经》原文,其病机为()。A、诸热瞀瘛,皆属于火B、诸胀腹大,皆属于热C、诸暴强直,皆属于风D、诸痉项强,皆属于湿E、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4.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五脏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变化5.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所述,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东方之域治宜()。A、砭石B、毒药C、炙芮D、微针E、导引按蹻6.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腹胀B、耳鸣C、腰膝酸软D、手足厥冷E、五脏不安7.结合《素问•厥论》谈谈寒厥热厥证的症状特点及其机理。8.据《素问经脉别论》,判断预后生死的部位是()。A、肺B、肝C、心D、脾E、气口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化生营气B、以上均不是C、分清泌浊D、化生水谷精气E、主传导糟粕10.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男子“天癸竭”于()。A、四八B、五八C、六八D、七八E、八八11.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12.据《素问•痿论》所述,痿蹙最主要是由于什么病机所致?()A、肝热筋枯B、脾热肉枯C、心热脉痿D、肺热叶焦13.据《素问热论》,“身热目疼而鼻干”,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14.《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15.“六经辨证”的方法是由()提出的。A、黄帝B、张景岳C、张仲景D、王兵1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17.《内经》以五音归五行,角音属(),宫音属()。18.《内经》将病邪分为()和()两大类,开后世病因学分类之先河。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味所伤的规律,过食甘味可()A、伤脾B、腻膈C、生胀满D、生湿热E、伤肉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其中“壮火”、“少火”的本义是()A、药食气味纯阳与温和之别B、人体阳气亢盛与平和之别C、病理之火与生理之火的区别D、邪火与正气之别21.素问脉要精微论,背曲肩随是由于()A、肾将惫B、骨将惫C、府将坏D、肝将败E、筋将惫22.卫者,水谷之()也,其气(),不能入于脉也。23.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属于夏季之死脉的是()。A、钩甚B、胃微钩C、石而有钩D、但钩无胃E、钩多胃少24.据《素问•通评虚实论》,虚证的病因是()。A、邪气盛B、邪气虚C、精气实D、精气夺E、气血实25.《素问•太阴阳明论》所叙述的太阴阳明在生理病理方面区别何如?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A,D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B,D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E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D12.参考答案:E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A18.参考答案:B19.参考答案:作强、伎巧20.参考答案:B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23.参考答案:E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E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句的意思是多种出现肌肤肿胀、腹部胀满等之湿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脾。因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则见脘腹胀满、四肢浮肿。4.参考答案:C,E5.参考答案:E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B,E11.参考答案:此句说明反治法的机理。因反治法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一致,但与疾病的本质相反,即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终究是与疾病本质相反。12.参考答案: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A15.参考答案:D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C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E23.参考答案:D,E24.参考答案:《素问•厥论》指出:“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说明寒厥证不是由于外邪或外界气候所引起的,而是由体内阳气虚而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厥,这里指气逆所致的足寒之厥。阳,谓足三阳经脉;下,为足也。说明寒厥证是阳气衰于下引起,因为足之三阳经从上而下行,沿下肢外侧止于足趾外侧端,阳经之气衰,阳不制阴而阴盛,故其足寒先从趾端始。结合《灵枢•本神》“肾气虚则厥”,可见其病机要点在于肾阳虚衰所致。此多由秋冬阴盛于阳之时,不知自持,劳力过度、纵欲太过而伤肾阳,这样外有大寒,内有肾阳衰微,就会酿成寒厥证。25.参考答案:B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B,C,E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素问•厥论》云:“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而足下热也。”“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指出热厥是阴气虚于下所致,因为足之三阴经起于足趾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故阴经之气虚衰,阴不制阳而阳亢,所以足下热为其特点。寒厥证是阳气衰于下引起,因为足之三阳经从上而下行,沿下肢外侧止于足趾外侧端,阳经之气虚衰,阳不制阴而阴盛,故其足寒先从趾端始8.参考答案:E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E11.参考答案:A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B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E17.参考答案:木;土18.参考答案:病发于阳的风雨寒暑;病发于阴的饮食居处阴阳喜怒19.参考答案:E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C22.参考答案:悍气;慄疾滑利23.参考答案:D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