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_第1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_第2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_第3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_第4页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7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二)、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体现“五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的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三)、基本模式自读-导疑-精讲-巧练-激情。1.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阅读课以读为主。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课伊始,安排自读书环节,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与疑惑。2.以学定教,确定导读导练的重点。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梳理归纳疑问,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3.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人情感认识的见解,重视体现训练过程。如讲解“众星拱月”一词,用以图示词的手法,由部分到整体,由形象到抽象,展示由生疑到释疑的训练过程。4.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在运用信息中释疑、解疑,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二、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自由读,开始吧!(学生速读课文)生甲:“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师:你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吧老师在这儿打个问号。一会儿我们一起看,你就明白了。生乙: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这个问题提得好,看得出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生丙: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师:这两个词的意思你懂吗生:“瑰宝”就是特别珍贵的东西;“精华”是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师:谢谢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词的意思。为什么称圆明园是“瑰宝”“精华”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弄懂,好吗(生点头说“好”)生丁: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的境界中”的感受生戊: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师:从大家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认真读书了,也动脑思考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后,确定教学重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再学完这些问题,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了旧的课堂结构。舍得花时间,不图形式,不走过场,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师:谁愿意朗读第2自然段,请大家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生朗读)生:“月”是指圆明园。师:确切地说呢生:圆明三园。师:“星”呢生:“星”是指那些小园。师:你们同意吗(生齐:同意)师:圆明园的布局到底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看图(用电脑投影,指图)左边的园子是圆明园,右边的是长春园,下边的是万春园。这三个园子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生齐:圆明三园)。看,这就是众星拱月的什么(生齐:月)再看,这十几座小园就是什么(生齐:星)师:“众星拱月”懂了吗(手指一学生)这个问题是你提的吧说说看。生: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在圆明三园的周围。师:讲得真好!你不光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真不简单。那么“拱”是什么意思呢生:环绕。[在释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匠心独运,前后联系,浑然一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众星拱月”中的“星”和“月”在本课各指什么,然后出示精心设计的图像,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众星拱月”到底什么样,当学生已从感性上对这个词语有所了解后,教师再让刚才提出不懂“众星拱月”这个词语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当学生说出“众星拱月”就是许多星星围绕着月亮时,教师又在水到渠成的情况下,指导学生理解“拱”在这词语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联系课文明确“众星拱月”在本课指的是什么围绕什么。显然,这样的指导,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作用。]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请各学习小组讨论讨论这段分几层都写了什么生甲:我分3层。第1、2句是第一层,写圆明园的景况很多;第3、4句是第二层,介绍几个景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写游览时的感受。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生乙:第一层是第1句,概括地写园内景观;第二层是第2-5句,具体地讲园中的景点;第3层是最后一句,写作者游园的感受。师:第一位同学分得正确,作者介绍景观是先概括后具体地写的。你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层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生齐读)生:我能体会到园内景观多。师:你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生:从“有…也有”看出来的。师:他从并列分句中体会到景观的多,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生:“金碧辉煌”是说建筑物光彩夺目,异常华丽。这是殿堂的特点。“玲珑剔透”是说小巧玲珑,结构奇妙。这是亭台楼阁的特点。“买卖街”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索。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板书:风格各异)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呢请你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范读)我朗读得怎么样生甲:老师的朗读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师:哪高,哪低哪重,哪轻生甲:“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两个词,老师读的语气有轻有重,突出了景观各自的特点。生乙:老师读“买卖街”一句时,语速快,而且声调高。生甲:读“山乡村野”一句的时候,声调低缓。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生丙:是为突出景观各自的特点。师:老师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突出景观不同的特点,大家都听得出来,你们真会听!那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之后,师生齐读这句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山乡村野。”这个长句子是全篇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它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景观风格各异的特点,说明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句子的涵义。教师的范读,是指导学生读书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及读后谈话(请学生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读)具体地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抓住了关键,具有启发性、训练性,从读前和读后的不同效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叶圣陶语),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陶冶。]师:在第2层中,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生:有“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师:“平湖秋月”是哪儿的名胜生:杭州。师:谁去过杭州给大家讲讲平湖秋月的景色。生:“平湖秋月”最美时在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非常平静,皎洁的明月倒映在平静的水面,景色非常迷人。师:到底是去过的,讲得真不错!(映投影图画)不光你觉得那儿美,乾隆皇帝也沉迷其中,所以让工匠们把它仿造在圆明园内。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安澜园”有知道的吗生:“安澜园”在海宁,是座私家花园。传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那儿,可见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映投影图画)师:园中除了这些仿照各地名胜而建的景点外,还有根据诗画中的意境而建成的景点(映图)。看,这处景点叫“蓬莱瑶台”,是根据唐代大画家李思训在《仙山楼阁》中的画意而建造的。谁知道“蓬莱”“瑶台”是什么地方生:是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师:看,这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有没有仙境的感觉(生齐:有)现在我们乘着小舟,沿着瀑瀑流动的桃花溪,将要前往的另一个景点就是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映图)看,漫山遍野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小巧精致的房屋隐蔽在山坳之中,人们在此过着快乐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师: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生:没有。师:那人们是根据什么建造的呢生:人们是根据想象建成的。师:体会得好!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因为园内有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的景观,那些景物完全是人们根据想象而建成的,所以会有“置身幻想境界中”这样的感受。师:古代劳动人民多么了不起,他们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长春园中,还有一组充满异国情调的建筑,这就是西洋楼(出图)。圆明园我们先游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园内是不是就这几个景点呢生:不是。师:你从哪儿看出的生:“天南海北”是说园内景观多,我从这个词语中看出来的。生:“等”字也说明园内的景点还有很多很多。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入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中看到的。师:真会学习!课外的知识帮了忙![1964年,叶圣陶先生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今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曹老师的教学出色地体现了叶先生的这一思想。“园中的很多景物都是仿照……还有西洋景观。”这四句话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教师认识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启发两名学生描述平湖秋月和安澜园的景色。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对蓬莱瑶台和武陵春色这两种学生十分陌生的景观,教师则利用投影图画,以精美的语言描述其秀美,之后又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知道它们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师: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请齐读第三层。(生齐读)师:我觉得你们朗读时的感情还不够充沛。“天南地北”,一会在国内,一会在国外;时而在现实里,时而在幻想中。那“饱览”怎么讲生:“饱览”是充分地看,尽情地看。师:能看够吗生:看不够。师:“流连”又是什么意思呢生:舍不得离开那里。师:你们看,既看不够,又不想走,能读得那么快吗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学生齐读)师:看得出,大家很喜欢这段课文,老师给大家点时间自由读,尽情读,看能不能背诵下来,好吗(学生练背)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背诵,这段分三层,先概括写园内景观。(映出提示性)词语: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等。还有……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仿佛……)(师生齐背此段,流畅,有感情。)[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教学既不该“忽略讨究”,也不该“忽略吟诵”。他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曹老师采用有学有教的方式讲解第3自然段之后,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提示,让他们练习背诵。学生背诵得很流畅,很有感情,课文中的这段精美的文字他们会经久不忘的。作者先概括后分述,先写景后抒情的写作方法,他们也必然心领神会的。这正是阅读教学的“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师:圆明园内收藏着哪些珍贵文物呢为什么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请大家默读第四节,画出关键词语来体会。生: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语有“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师:“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都是当年园中的收藏品,你找到的这些词语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生:文物多。师:文物的什么多生:文物的种类多。师:你们还画了哪些词生:“上自——下至”。师:“上自”和“下至”是什么意思生:“上自”是从,“下至”是到。师:从先秦时代到清代,时间有多长生:从先秦时代到清代,大概有二千多年。师:经过这样漫长的历史时期,还能留下来,说明这些文物怎样生:说明这些文物很珍贵。师:园中收藏品这么多,而且十分珍贵,所以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内容比较多,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教师问得比较细,讲得也比较多。第4自然段的内容比较少,结构也比较简单,教师采用了自学的方式先“整体提问”,然后“读后汇报”,课堂要给学生自学实践的机会,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自读、自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刚刚学过的第二段课文,文中讲了圆明园那种独特的布局,各异的景观,以及珍贵的收藏,这一切都告诉我们什么呢生: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生:它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师:请用自己的话讲讲好吗生:是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中的最珍贵的,最好的,极好的。师:这回你们真的懂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赞美圆明园为“举世无双”的杰作。用这样美好的词赞美这座园林,可以看出人们对圆明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生:无比热爱(师板书:爱)。师: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让人们无比热爱的举世闻名的园林,却在几天内被大火化为灰烬。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看看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圆明园看谁能用书上的词简要地概括生:“掠”“毁”“烧”(师板书这几个字)。师:(映出句子)请你们再仔细读读这句话,看看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凡是”“统统”是说全部;“所有”,一个不剩。从中看出侵略者的贪婪。生:“任意”,想怎样就怎样,说明侵略者的野蛮,不讲道理。师:讲得多好哇!请读出侵略者的贪婪与野蛮。(学生齐读)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自己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地呻吟。让我们看看那惨痛的一幕吧!(生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师:看过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吗生甲:侵略者实在野蛮,它们的罪行令人发指。生乙:我真为我们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师:请说出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生丙: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生丁:他们真是罪不可赦。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大家对侵略者、对清政府的痛恨。(板书: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与第3、4自然段相比,第5自然段最易理解。因此,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先用几个词概括帝国主义者毁灭圆明园的手段,再说说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播放录像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称为“自读”,也是举一反三教学原则的正确运用。]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学生齐读)。师: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生: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师:这个损失确实是无法弥补的。如今,139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生齐)振兴中华!”[“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八个字既是教师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她的精彩教学的必然之果。]总评:1962年,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一诗中,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融处自引伸。”同年11月7日,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叶先生又具体地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生学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1页)曹永鸣就是这样一位“善教者”,她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很好地实践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内容比较抽象,生僻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子也比较多。一般教师会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曹老师却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重教给自学方法,训练学生自为研索,自行解决,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第一课时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曹老师精讲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划分层次、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读”第5和第6自然段。在她的精心组织和恰当启发之下,学生不仅理解了难词难句,说出了各段的主要内容,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产生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这节课的成功说明,只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坚持“教”为“学”服务,小学阅读教学才会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语)。因此,必须使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外熟之功弥深”。曹老师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讲读课的开始,她不仅问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什么,还着力让学生说出没有读懂的语句。在她的诱导下,学生先后说出五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曹老师念念不忘这五个疑难问题。她运用电脑投影图使学生明白了“众星拱月”的样子,通过对重点景观的介绍和启发式提问使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种以质疑开始、经释疑结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逐句讲解”“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由于教学重点突出,腾出了比较多的时间训练学生朗读课文,还背诵了第3自然段。在“美读”中,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出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当曹老师总结全文内容,动情地说,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时,学生立刻一齐跟着说“振兴中华!”这种师生的共鸣,正是以解惑释疑为主线的阅读教学最佳方式的必然结果。《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二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设计。【说教材】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方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教学重点】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说教学过程】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1、导入新课: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大屏幕放出圆明园资料中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2、质疑导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3、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以诵读为主线,走出烦琐的分析的泥潭:在教学中,我从教学实际出发,抓住儿童心理特点,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诵读训练要求明确,评价指导及时,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尤其是文中再现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我搜集有关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后“赏读”使之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就在学生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我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一步步把课文读懂,读深,读透,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走了一个来回”。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并且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使感情进一步升华。4、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培养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想像自己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普普通通的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面对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行径,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通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奠定基调1、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我们一起来书写题目“圆明园的毁灭”:齐读“圆明园”,请一生简介圆明园。(圆明园我们都没去过,但我们在品德书里已经学过这一段历史,谁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圆明园?)2、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就是这么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么一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给毁灭了!齐读“圆明园的毁灭”。二、整体感知,细化感悟1、请打开发给大家的课文纸:把课文默读一遍,在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2、默读完的同学请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能读出自己感受更好。自己试一试。3、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读了两遍书,我发现每位同学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感情统统写在了脸上。现在我问大家,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在回答总提取一个恨字)三、提挈课文最后段,激发情感师:刚才有同学心里十分痛恨英法联军,痛恨满清政府的无能。1、同学们,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请同学们把第五自然段读一读,把你的恨读出来。(出示第五段。)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恨?2、抓住“凡是、统统、任意”和“掠、搬、毁、放火”体会对侵略者的恨:出示“他们把园内……放火”: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从哪些字词体会到这种刻骨铭心的恨。指名说,指导朗读,齐读:从“凡是,统统,任意”中体会侵略者的贪婪,无耻,残暴的丑恶嘴脸,以及对他们的痛恨。师:两个强盗把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统统掠走,拿不动就用牲口搬走,实在运不走就任意毁掉!最可恨,是他们犯下了这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3、引读此段:同学们的一番体会,让我们看清了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一齐把这一段读一读。四、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师: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1、读课文2、3、4自然段,用一句话回答问题,边读边做记号。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了什么?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板书:不但……而且……师:看黑板,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痛恨!谁能告诉我: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建筑宏伟?2、读2、3、4段:边读边指导:⑴第2段:指名读,思考: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地理位置,组成,布局)指名说,黑板上简画“众星拱月”。⑵师:圆明园不光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的景观。默读第3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反馈:课文里有几个“有”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你们说圆明园中仅仅只有7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还有很多。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一起去看看这些诗情画意的“有”,这些奇珍异宝的“有”,这些宏伟建筑的“有”。(出示相关图片。)⑶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书本上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幻境里。”这天南海北,中外风景名胜同学们都大饱眼福了。那这幻想的境界指的又是什么呢?简单介绍蓬莱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武陵春色:这是根据晋代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艺术境界而建成的,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师:所以,这蓬莱也好,武陵也罢,现实生活中有吗?都是想象中的。所以作者说“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中”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幻境里。”⑷圆明园不但建筑雄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夏商周,下至元明清,历史之长,艺术珍品之多,堪称绝唱!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4、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自豪,高兴)带着这种心情去读读2、3、4自然段。自由读,齐读。5、师: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非常好,真是非常自豪。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不仅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是非常自豪,连许多外国的名人见了也是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出示法国大作家唯克多·雨果的话。)可是这一切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一切早被英法联军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拿好书读。1860年,读──五、情境写话,激荡感情1、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播放圆明园视频。)2、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坎上。3、小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课后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但是,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而,我对这篇文章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在揭题时即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在学生初读两遍课文,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后,从他们读后心里的滋味中抓住最主要的一点“恨”字入手,直接拿出文章最后一段,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抓住关键词语,深化学生对帝国主义那种贪婪,无耻,残暴的丑恶嘴脸的无比痛恨。接着话锋一转,“我们为何会如此痛恨”,引出圆明园昔日的繁华。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有两大点,一是“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二是“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144年前的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亲眼见过。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辉煌,光*书上优美的语言文字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年的样子,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后从辉煌到毁灭,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圆明园真的太美了,它美到极点,学生情至极点,为下文“被毁”架好至真至美的情感场,这时我设计了火烧圆明园被毁后废墟的场面,前后一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被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由于这篇课文我自己本人非常喜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是不能达到我所要预期的效果。后来经过各位老师课后的精心点评指导,我想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改正:1、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过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自己喜欢这篇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拼命想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想让学生的思维达到和我一样的层面,所以自己的语言说得太多了。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语言过多,导致学生对这文中的一些理解,感受无法表达出来,我想这一点在自己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克服。2、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在课堂上,自己有意无意的教学语言,没有贴近学生。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教师的语言,应该和综艺节目主持人一样,把所要教学的知识,像一道道菜一样呈现给学生,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个端菜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贴近学生,学生也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我想在教师语言这方面得下下苦工夫。3、个别环节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如“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没有说清楚让学生说什么,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回答的时候自然会就不到预设的效果。其实需要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朗读的形式,板书的字迹等等,所有的这一切还是得通过自己以后多多努力,多多磨练才能逐步改正。《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四【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教学环节】一、走近圆明园,以情启真情透过“圆明园”这三个字,让学生想象,激发他们的情感,为下文做好铺垫。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不可估量”,通过悟、读课文,圈画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的美丽,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的情感也经历爱恨交织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让学生心情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呼应上课伊始,再看“圆明园”,他又化做了什么?让孩子在思考中得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化”这一体会。从而升华他们热爱祖www.1国的情感。当然,课堂是生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也许还会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多多指点。《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五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过程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学习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被毁灭的经过。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让学生意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他们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思路: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1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开“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2采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难点《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爱”、“憎”之情强烈而又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发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本节课主要采用媒体展示情境和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精练的文笔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本文以“毁灭”为题,但纵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用大部分篇幅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着重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从而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全文通过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最后的毁灭形成的的强烈反差,突现了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以爱激恨,让学生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增强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分析:这节课是借班上课,我对学生的了解甚少。但他们具有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同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这节课中,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出现了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不够到位。学习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包括圆明园结构布局的特点、景点的介绍、文物图片等。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FLASH资料,《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等。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好吗?(播放多媒体图片)生(齐声回答):好!师:知道这是哪吗?生(齐声回答):圆明园。师:确切地说,这是圆明园遗址。看到这残垣断壁,谁能想到144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请你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谁来说一说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1:圆明园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园林。生2:圆明园里景观风格各不相同,收藏了众多的宝物,真是太漂亮了!生3:圆明园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惜它被毁灭了!师:刚才大家说的都很精彩,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的过去,那就是“辉煌”。(板书:辉煌)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绘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生:课文第2至4段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师:这堂课我们先重点探究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显示投影)今天,我们开个“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会议主持和记录员是我——王干老师,参加会议的专家就是你们——景鹏小学四(2)班的全体同学。师:同学们告诉我,现在我是做什么的?生(齐声回答):主持人。师:你们是谁?生(齐声回答):专家。师:对啦!你可以是园林专家,可以是建筑专家,也可以是文物专家。请同学们小组内商量一下,你们想做什么专家?你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小组讨论,确定分组情况以及研究的问题)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正式开始。会议第一项请各位专家研究你们的资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研读课文内容)师:现在请专家代表上台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哪位专家先来介绍?(一位学生走上来)师:请问你贵姓?生4:我姓朱。师:你想为我们介绍什么?生4:我想介绍圆明园的布局特点。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专家为我们介绍!生4:圆明园结构宏大,是由长春园、万春园和圆明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圆20多华里。还有许多小圆,象众星拱月般的分布在圆明园周围,比如颐和园。师:说到“众星拱月”的布局,我这里有段动画片段,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多媒体动画)师:圆明园的布局的确很独特。(板书:布局独特)师:圆明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那些景点了。建筑专家能来介绍一下吗?生5(走上来):我是建筑专家刘一盛,圆明园内的景点特别多,有145处,有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而且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的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有的吸收欧美建筑风格的西洋景观,如远瀛观、万花阵。我就介绍这些啦!师:哪位建筑专家还有不同的见解?生6:我是建筑专家陈培诚,我向大家介绍圆明园的一个景点——“买卖街”。“买卖街”并不是真正的街市,而是供皇帝以及后妃玩乐的地方。他们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内建造了“买卖街”。城内的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等一应俱全,就是没有真正的居民。如果皇帝要逛街,圆明园里的宫女、太监、侍卫等就分别装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山乡村野”也是如此,是模拟建造的村落以供皇帝、后妃享乐用的。师:听了专家的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在我心中只留下两个字:宏伟。(板书:建筑宏伟)专家的这份资料很有价值,能不能给我们朗读一下?生7:(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第4段,同时配乐起)师:圆明园中不仅建筑宏伟,而且还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文物专家介绍一下吧!生8:我是文物专家郑丽敏。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长,达2000多年,物品多,汇集了各个朝代的文物;而且范围广、价值贵,有2000多年前祭祀用的青铜礼器,还有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可惜,这些国宝大都流失海外了。如圆明园一个喷水池的兽首人身十二生肖铜像被八国联军抢走。前几年,我国花了3500万,才从香港拍卖市场买回3个,分别是乾隆青铜猴首、乾隆青铜牛首、乾隆青铜虎首。你们看,我这里有他们的图片。(走下讲台,给每组学生欣赏)师:是啊!这些文物很珍贵。可惜,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了。(板书:文物珍贵)专家们精彩的介绍使我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圆明园布局的独特,建筑的宏伟,文物的珍贵。此时此刻,我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板书:热爱)然而,我们再也无法见到了。不过,组委会还是为我们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师:我宣布“圆明园历史研究座谈会”圆满结束。(四)了解历史,情感升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体验了圆明园过去的辉煌,然而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皇家园林却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的历史吧!(板书:毁灭)(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师:望着这熊熊燃烧的大火,同学们,你们最想说些什么呢?生9:看到这熊熊烈火,我非常气愤,也为我们祖国失去这样一座国宝而感到痛心。生10:看到这熊熊烈火,我仇恨侵略者,也感到中国的国力太弱了。生11:英法联军是强盗,没有人性!这么宏伟的花园被毁坏了太可惜了!生12:侵略者太贪婪、野蛮、残酷了,这么壮美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后,为了掩盖罪行,竟然一把火给烧掉了,这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师:我看,英法联军象野兽,但比野兽更凶猛;英法联军象豺狼,但比豺狼更凶残。我们对他们的无耻行径充满无限的痛恨。(板书:痛恨)如此辉煌的圆明园毁灭了,这是19世纪人类文化史上最惨痛的悲剧之一,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把所有的情感化作沉沉的声音,饱含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吧!生:全体学生朗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圆明园存在于今天,毁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为什么?生13:我认为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中国现在强大了。师:是啊!侵略者把这座东方的奇迹洗劫一空,毁于一炬。我们除了侵略者充满痛恨之外,更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从1860——2024年,144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为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用不重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师: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课后和同学们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六)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篇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设计理念】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特别是要重视以读激情,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书,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他们。第一课时(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悲痛、愤怒、伤心……)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分别读这两段话。(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四、昔日辉煌,更添被毁之痛1、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会激起我们这么大的愤恨,那么大的怒火?2、一边读,一边思考,要静心、专心读书。3、根据学生回答,大投影出示(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因为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4、这就是2、3、4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的毁灭,使每一个中国人痛心,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贪腐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读一读,想想课文哪几个部分写的是建筑宏伟?(2、3自然段)5、找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郊……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1)这句话是介绍圆明园什么的?(位置和结构)(2)如果让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读这段话,你会强调哪些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说说看。举世闻名:举,全。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出示课件,看圆明园的分布构成,在图上找一找,那个是“星”,哪个是“月”,体会圆明园的辉煌和宏伟。)(3)哪位同学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圆明园的总面积350公顷,占地约5200亩,(最新制定的方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东至圆明园东路,南到清华西路,西至圆明园西路,北到规划公路一环,占地面积458.9公顷。)(4)我们的学校大约占地十亩,大体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学校?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第二段)6、如此气势恢宏的圆明园里,有多少让我们啧啧称奇、留恋往返的美景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几个“有”?(7个)7、指名读带“有”的句子,相机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1)这些句子让你体会到什么?(圆明园的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既有殿堂的宏伟之美,又有亭台楼阁的秀巧之美;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又有幽静的自然风光,所以说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2)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展示圆明园中那宏伟的殿堂、小巧的亭台楼阁、热闹的街市与幽静的自然风光吗?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就会读进去,读得更好。自由练读后分男女生读。(3)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处名胜景观吧。(投影出示几幅圆明园美景图)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蓬莱瑶台”:(据书上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方丈,一座叫瀛洲。神话传说中说的,海上三座神仙住的山,其中一座叫蓬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武陵春色”:(指张家界的武陵源。张家界的武陵源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这样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平湖秋月”:宁静而美丽“雷峰夕照”:高高的雷峰塔直冲晚霞,瑰丽壮观!(4)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大家知道圆明园著名的景点有多少处吗?(学生介绍了解的资料: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如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观澜堂”,有“君子轩”,还有“关帝庙”。)(5)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投影出示):正大光明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远山天北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瑶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江南屏乡……仅仅读这些景观名称,你有什么感觉?(光读这20景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出示雨果的文章,指名读。“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雨果”(7)是啊,这是一座多么美妙、神奇的圆明园!当我们漫步园内——学生接读:“有如漫步在天南海北……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们又怎能不惊叹,圆明园是——(出示大投影)“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8、引读,试着让学生背诵“因为,在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里,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如……还有……;园中不仅有……还有……”(10分钟)9、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齐读“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哪一段知道的?(第四自然段)(1)那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2)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两千多年)(3)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4)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4)知道了这些,你心里又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惊叹和自豪齐读四自然段。(4分钟)五、美毁对比,拓展引发深思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缓缓擦去板书,只留淡淡的痕迹)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课件出示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读下面的词条——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而跪。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时期,一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就是火烧圆明园的帮凶,是他带的路。3、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在风雨中伫立了150年的废墟,还有圆明园里残留的柱,书写着中国150年的耻辱。面对圆明园的废墟,看着这残垣断壁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谁说?是将铁蹄踏进圆明园的英法联军,还是贪腐无能的清朝政府?或者,是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七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品读,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奠定情感基调1.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板书课题: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相信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有许多四字词语用得十分精妙,我们再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词语: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诗情画意风景名胜天南海北奇珍异宝不可估量二、走进开头,读文引发质疑这节课,让我们再次文本,细细地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书,迅速翻到第二十一课,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自由出声读)。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悲痛、愤怒、伤心……)3.我们来读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圆明园被谁毁了?被怎样毁掉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掉?圆明园被毁之前是什么样的?)三、学习结尾,感受被毁之耻1.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2.听了这段文字的朗读,你了解了什么?(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践踏、毁掉的;)3.他们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掠、搬、毁、烧”)4.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5.删词换词,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了灰烬。(1)分别读这两段话。(2)换掉或删除一些词语后,有什么不一样?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4.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5.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