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文言文综合阅读(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_第1页
专题18 文言文综合阅读(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_第2页
专题18 文言文综合阅读(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_第3页
专题18 文言文综合阅读(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_第4页
专题18 文言文综合阅读(考点精讲)-【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四川适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专用】中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综合阅读基础知识运用职教高考专项复习与突破文体阅读与鉴赏语言运用及写作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语言运用应用文写作作文文体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综合阅读一、考纲解读考纲内容常见考点考试层次要求了解理解掌握

1.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1.常见文言实词及其用法(含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2.常见文言虚词及其用法3.常用文言句式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5.文言句子翻译√√√√√2.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3.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正确翻译文言句子。文言语句翻译的对象主要是含有关键词语或特殊句式的句子。二、考情分析(一)单招年度知识点分值难易程度试题类型容易较易中难较难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20

2021

2022解读分析实词解释判断56√√√√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和分值稳定,综合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考查教材中选文的阅读。难度等级较低。句子翻译实词解释判断56√√√√句子翻译实词解释判断56√√√√句子翻译二、考情分析(二)统招年度知识点分值难易程度试题类型容易较易中难较难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2020

2021

2022

解读分析实词解释336√√√近几年文言翻译题分值稳定,综合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考查课外选文的阅读。难度等级较高。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句子翻译√√√实词解释336√√√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句子翻译√√√实词解释336√√√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句子翻译√√√(3)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

。王侯自称“

”“孤”。一般人用“

、仆、不才、不佞、愚”等词语来表示。妇女往往用“

,婢子”等自称。二、知识梳理(1)

。①

姓名或名。②用于作介绍或

。③称所厌恶、

的人。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一)古代称谓知识直称姓名自称(2)称

、号(谥号)、

、爵名、斋名或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

,次称

,后称

。如:“庐陵萧君圭君玉”(《游褒禅山记》)字作传所轻视官名自称官名谦称臣寡人妾籍贯姓名字号(4)

: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在文言文中,“

,大王、皇上”是专称帝王的词语,对已死皇帝则多称

。称老师用“子、

、师、先生”。称官或是尊长多用“

、君、大人、足下”。“卿”一般是君主或诸侯对其下属的称呼,“

”为贱称。(一)古代称谓知识敬称(5)在称呼前加“从”表示

关系,加“

”表示已去世的尊长,加“

”表示再长一辈,加“

”表示对人的尊敬,加“

”“

”则为谦称,称自家人。夫子陛下庙号公令竖子太家舍叔伯先(二)古代历法记时知识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三种。1.古代纪年的方法干支纪年(1)

法。干支是

的总称。古人把甲、乙、丙、丁、戊、己、

、辛、壬、

和子、丑、

、卯、辰、

、午、未、申、酉、戌、亥十二

分别次第循环相配,可成

、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

组,称为

。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就是干支纪年,借助工具书可知“壬戌”是指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庚天干地支癸天干六十寅甲子六十甲子壬戌已地支(二)古代历法记时知识(2)

。年号是

的名号。我国从

即位(公元140年)开始设年号纪年。年号纪年法是按照皇帝即位的年次纪年,在

名称后缀以

、二、三的序数递纪,一般是一个年号用到底,直到皇帝

时止,也有不少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号的,

则都要更换年号。如“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中,“

”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1.古代纪年的方法年号纪年法(3)

法。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

”即公元353年。汉武帝封建皇帝纪年年号元离位元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永和九年癸丑新君即位【古人家中,孟(有时也作伯)是

,仲是老二,

是最小的】(1)

:古代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分别为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冬月)、腊月。2.古代纪季(月)的方法纪月(2)

:古代把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第一个月叫

,第二个月叫

,第三个月叫

。如春季三个月依次是孟春、仲春、季春,分别对应正月,二月,三月。其余依次类推。纪季正月季孟仲老大季(3)

法:指用“朔、

、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纪日。每月

叫“朔”,

称“望”,

为“既望”,月末的一天称为“

”。也有干支月相兼用的,一般

在前,月相在后。如“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登泰山记》)。(1)

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项脊轩志》),“三五”指

。3.古代纪日的方法序数纪日(2)

法:如“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殽之战》),“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

。干支纪日农历十五日望十三日月相纪日第一天十五十六晦干支(2)

法:以

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分别是:子(夜半)、

(鸡鸣)、寅(平旦)、卯(日出)、

(食时)、已(隅中)、午(日中)、未(日昳)、

(晡时)、酉(日入)、戊(黄昏)、亥(人定)。此外,古人把从黄昏到平旦的时间称夜,一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称为“

”或“五更”。分别是:一鼓(黄昏)、二鼓(人定)、

(夜半)、四鼓(鸡鸣)、五鼓(平旦)。(1)

法:古人最初根据

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

小时。分别是:

(23、24时)、鸡鸣(1、2时)、平旦(3、4时)、日出(5、6时)、食时(7、8时)、隅中(9、10时)、日中(11、12时)、日昳[dié](13、14时)、晡[bū]时(15、16时)、日入(17、18时)、黄昏(19、20时)、

(21、22时)。4.古代纪时的方法天色纪时两个天色的变化地支纪时夜半人定十二地支丑辰申五鼓三鼓(2)节日。关于节日,古诗文里常提到的有:

又叫新年、春节(正月初一),上元(

)、寒食(清明前两天)、端午(

)、七夕(

)、中元(

)、中秋(八月十五)、重阳(

)、除夕(岁末)等。这些节日,都伴有特殊的习俗,如上元

,七夕

,重阳登高等。(1)

:古代历法中表示

变化的特定节令。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5.节气和节日节气立夏自然节律正月十五立冬元旦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七月十五赏灯乞巧(三)古代地理知识中国古代称作

、九州、

、赤县、

等。古人称“中国”多指

。关指

。山,指

。山东指

的地区,泛指战国时六国。江,专指

。河,专指

。“五岳”指东岳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

。1.地理称谓华夏2.方位知识(1)空间六合方位:左为

,右为西,前方南,后为北,上为天,下为地。神州四海中原地区函谷关崤山长江黄河嵩山殽山以东泰山(2)地理上的方位:东西为

,南北为纵。(3)山的方位:山之南为

,山之北为阴。(4)水的方位:水之南为

,水之北为阳。东横阳阴(3)

,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

,第一名称为

。(2)

,即

考试,

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秋季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主持,及格者为

,第一名称为

。(1)

,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

。(四)古代科举、官职方面的知识科举制度是从

开始,完备于

。科举制度共分

。1.古代科举知识隋唐四级明朝院试秀才省级三解[jiè]元乡试举人(4)

,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

。一甲三名。第一名

,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会试贡士会元殿试进士状元(四)古代科举、官职方面的知识(1)中央官职:秦设置

,即

,太尉和御史大夫。东汉时改称

,即

、大司马和大司空,下分设九卿,分管各种政务。后代又演变成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是

,“六部”即

、户、礼、

、刑、工,各部分管不同政务。明清以来又有所变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辅臣、首辅、军机大臣、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均是各朝代的中央官职名称。2.古代官职知识三府丞相三公大司徒相吏三省六部兵(3)官职升降:“拜”用于

。“除”指

,“擢、陟”一般用于

,“举”是

委以官职,官府征召为“辟”。“迁、陟、转”也可用于表示官职的

。“黜”“免”“左迁”常用作

或贬职,“出”是

,“谪”是降职调到边远地方。“去”是解除职务,“乞骸骨”则是年老了请求

。(四)古代科举、官职方面的知识(2)地方官职:秦代政区长官叫

,汉时称为

,隋唐政区长官叫刺史,唐代还有设立在军事重镇的

,宋代的州官叫

,县官称知县,明清地方长官被称作

。各朝代还有一些地方官职,隋唐时有长史,别驾、司马等,唐代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2.古代官职知识太守郡守节度使知州免旧职出任新职知府升任高官升职选拔一般调动免职京官外调辞职退休对阅读材料的阅读,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通读要

,如果有文章出处和

,也要一并读完,因为这些注释有助于准确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一般不需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通读全文,不求

,明白大意即可。三、方法指导(一)文言文整体阅读解题步骤1.结合注释,通读全文(粗读)完整疑难注释完全读懂文言文阅读题有的

提示了文中关键字词的意思,

可以快速理解原文中难理解的字词,进一步弄懂并翻译原文的意思。2.借题读文,把握文意(精读)题目选项参考选项(1)词语(实词)

。这类题大多数考查常见

在特定语言环境里的意思,涉及

等文言语法现象,2020年统招考试中出现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可以结合学过的文言实词用法解题,如2021年统招题“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结合《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可知“目”解释为“

”,正确。文言文阅读通常有

两种题型,对于不同的题目,要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一)文言文整体阅读解题步骤3.“对症下药”,解答题目选择解答解释题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递眼色(3)

。句子翻译是难点也是重点,对于文言语句的翻译,需在圈画重要信息及可能干扰翻译理解的文字的基础上,掌握文言翻译的

。(2)

的意思和用法判断题。这类题通常是拿选文中的有关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

的相同虚词的用法和意思作比较。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18个常见虚词用法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思必须有牢固的掌握。可以用

解题。如2020年统招题比较“给其食而任以事”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而”的意思和用法,我们知道“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中的“而”是

,表

关系,而“给其食”与“任以事”之间不可能是转折关系,以此判定其用法不同。(一)文言文整体阅读解题步骤3.“对症下药”,解答题目词语(虚词)学过代入法连词转折句子翻译题原则和方法语文考试说明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

为主,并保持

。要注意原文

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所以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信”就是

,即译文要

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文意。如:“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翻译为“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就是曲解了文意。“穷”在这里是“

”的意思。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直译语意通畅用词造句1.信准确准确表达困顿要达到文言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

,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忠实原文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注意

、色彩的变化。如: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1.信古今词义地位低贱的人指出来给大王看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况且相如本来就是

。(“贱人”古今词义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

。(“指示”古今异义)译:左右侍卫想要

相如。(“刃”活用作动词)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译: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

对待他。(“兄”名词作状语)译:追击

。(“亡”“北”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过秦论》)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2)注意

现象。如: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1.信词类活用像对待兄长一样杀战败逃跑的敌人译:于是让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驻守

。(“藩篱”比喻“边防”)译:左右侍卫想要

相如。(“刃”活用作动词)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译: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

对待他。(“兄”名词作状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如: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2)注意

现象。如: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1.信词类活用像对待兄长一样杀边防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凭着(

)勇气在诸侯中闻名。(1)符合现代汉语的

。如:“达”就是

,即译文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这就在语言表达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表意明白,而且语句须通顺流利。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2.达畅达明白晓畅表达习惯他英勇善战的洎牧以馋诛(《六国论》)译: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

。(被动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

)?(省略句)(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

(省略句、

、被动句)。如: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2.达句式倒装句谁更厉害被诛杀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译:不担心别人

,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倒装句)不了解自己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译文:为什么要特意

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雅”就是在

的基础上能表达得

,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达、雅1.信2.达3.雅准确通顺生动优美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直译也叫

,即译文与原文保持

关系,做到

。如:译:沛公已经离开,从小路到达军营内。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1.直译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对译对应字字落实意译指按原文表达的

翻译。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译为“

怎么知道

的志向呢?”“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以

为主,实在直译不通时采用

的方法。翻译可按照“

”—“

”—“

”三步完成,即先解读重点

,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词语的语意

,形成句意;最后使整个语句

。2.意译四、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大意见识短浅的人抱负远大的人对译意译解词串意顺意词语串连起来连贯通顺文言句子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意思翻译

、无中生有,二是

。所以文言翻译时候应做到“

,文从字顺”。字字落实即忠实于

的意思,不遗漏,也不多余。文从句顺则是要求译文

,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留,就是

。凡古今意义

的词,以及人名(字号等)、物名、

、书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等古代专有名词,翻译时可

。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不准确句子不通字字落实1.留原文明白通顺保留完全相同地名保留不变留,就是

。凡古今意义

的词,以及人名(字号等)、物名、

、书名、官职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等古代专有名词,翻译时可

。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1.留保留完全相同地名保留不变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译: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险固的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城防,是子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删,就是

。文言中凡

,只表示

、停顿、音节等虚词以及偏义复词的衬字,翻译时均可

。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2.删删减无实在意义语气删去夫赵强而燕弱(《廉颇蔺相如列传》)译:赵国强大燕国弱小。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译:死,不过是早晚的事。(死生,死,不能译成“死与生”,这是“偏义复词”)(1)单音词。如:换就是

,用

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重点关注: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3.换替换现代词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2)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译: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蚤”通“早”)(3)古今异义词。如:换就是

,用

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重点关注: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一)字字落实,留删换3.换替换现代词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译:因此弟子不一定不如(自己的)老师。(4)活用的词语。如:养生丧死无憾(《寡人之于国也》)译:(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遗憾。调,就是

。文言文中一些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二)文从句顺,调补贯1.调调整语序特殊句式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再次问他的妾。补,就是

。原句中有

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

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二)文从句顺,调补贯2.补增补省略

以为轮(《劝学》)译:经火烘烤使,把(它)弯曲成车轮。增加或补充贯就是

。文中用了

、互文、借代等修辞手法,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

地翻译。如:五、正确翻译文言句子(二)文从句顺,调补贯3.贯意译比喻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译: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到了船上。()灵活贯通互文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2题。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座》)四、同步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后面B.夫子何哂由也

哂:笑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方圆、面积D.其言不让

让:谦虚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A...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夫子何哂由也:您为什么笑仲由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其言不让: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2.请把文言文选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为,介词,替,给;之,代词,指诸侯;小、大,名词作动词,小相、大相。非……而何,固定句式,不是……又是什么呢。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2题。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