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_第1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_第2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_第3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_第4页
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32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长内快速推进情节、表达观点,内容呈现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易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不仅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而且增强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将与其他传播媒介形态并存,融合发展,而并非替代。短视频和长视频,网络视听与图文阅读,可以并行不悖,但确实需要反思、引导和治理。人们应当善用这柄数字时代的双刃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合理分配时间、安排短视频使用。(),短视频制作者唯有以优质内容为基础才能真正获得用户认可。主流媒体也应积极运用短视频传播,充分发挥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树立短视频传播领域的价值标杆。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播技术是短视频的核心竞争力,但用户更需要优质内容。B.随着传播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优质内容仍将是核心竞争力。C.优质内容成了短视频核心竞争力,传播技术仍需发展成熟。D.随着优质内容成为核心竞争力,传播技术更需要不断发展。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各大互联网,教育培训机构在布局应届生招聘时,都将清北毕业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一些在线教育公司,在允诺高薪之外,有的甚至还承诺股权作为激励,可以说是为了争抢名校学生不惜下血本。①,清北等名校毕业生应者寥寥。一些机构打着“清北名师班”的名义,实际师资情况却“掺了水”。在铺天盖地的广告背后,学生都能享受到货真价实的“清北名师”的课程服务吗?②。此类广告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成分,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反不当竞争法,一定程度侵害了家长的正当权益。对货真价实的清北毕业生们而言,进入培训机构就意味着一定能教出学霸,就一定比其他老师教得好吗?③。从经验角度出发,清北毕业生掌握知识较多,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加入培训机构,具有一定优势。但从“学得好”到“教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苏轼银塘朱槛鞠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注]①徐君猷:名大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当时黄州知州。②狱草烟深:此句和下句的意思是黄州百姓安居,政治清明,监狱里没有罪犯,庭上少有诉讼。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阙先描写自然,再转到议论民俗生活,描写沉浸在浓郁端午节日气氛中的黄州呈现出一派清新生平的气象。B.词的下阙写苏轼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与徐君猷志同道合的情谊与痛快淋漓的才思。C.“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三句承上启下,由咏景转向写人,将欢欣谐趣的苏轼和徐君猷描绘得十分传神。D.全词借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风俗,欣赏自然风光,实则借题发挥,赞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称赞他使民安乐的功绩。7.“天气尚清和”是上阙的重点,有何精妙之处?请作简要赏析。(6分)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结尾,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和感召着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3)“月亮”这一意象备受古代文人墨客青睐,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两次用到,“___________”借用月亮发出疑问,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_”一句则借月亮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令箭荷花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表示不感兴趣。“那一盆多少钱?”抬起下巴朝花车儿上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姑娘说:“老大爷,那是令箭荷花。”“我就要它!”口气很肯定。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瘦瘦的,60多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严村。”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哦,知道。”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姑娘止住笑说。“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坚定地说。“40.少一分钱也不卖。”姑娘也不相让。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一个穿着皮尔卡丹衣服的年轻人忽然挤上来说:“他不要,我要。我给你40。”一看就有些急:“有个先来后到吧?这花我看中了!”“你可拿钱呀!看你这穷样!回家吃“人参”吧!”一片笑声,的脸腾地红了:“这花我今天非买不可了!”用双手紧紧护着那盆令箭荷花。“皮尔卡丹”一看这样,他忽然凑近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什么。立刻冷着脸说:“不行不行,明天也是孩他妈的生日,她也爱花!”“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送花给你领导,他就能吃它喝它?”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皮尔卡丹”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一愣,嗔怒道:“少来这一套!唬谁呢?”“皮尔卡丹”冷冷一笑,说:“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梁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给你40块钱,我买了!”说着,把四张崭新的钞票送到姑娘脸前。姑娘不接他的钱,冷冷地看着他。然后又看一看蹲在地上双手护花的。她突然用亲切而果断的语气对说:“大爷,就依你,35块,给你了。”“皮尔卡丹”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你你……”“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你还打听谁?问吧!”人们被她这爽直的话给逗笑了,看着她笑微微地站在花丛中,恍若她就是挺秀盛开的令箭荷花。(根据贾大山的微型小说《花市》,有修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花市的描写精雕细刻,具有浓浓的诗意,它暗示了社会生活的美好变化,为下文写很多人来看花买花做铺垫。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例如“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中的“横眉”就体现了买花受到周围人的讥笑后生气又决心买花的心情。C.小说对买花的外貌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突出了他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又与他爱花买花形成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D.小说以小见大,以一个过去常以胡萝卜为粮的贫困村的欲花35元买一盆花的事,来表现生活富裕后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2.小说中“皮尔卡丹”这一形象有何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结合全文加分析。(5分)3.卖花姑娘最后以35元钱的价格将令箭荷花卖给了儿,这一举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以讨华轶功,封武冈侯。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领中书监。会太山太守徐龛反,帝访可以镇抚河南者,导举太子左卫率羊鉴。既而鉴败,抵罪。导上疏曰:“臣创议征讨,调举羊鉴。然鉴暗懦覆师,臣之责也。且臣总录机要,使三军挫北,忝为宰臣,乞自贬黜,以穆朝伦。"诏不许。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淡如也。有咸称导善处兴废焉。王敦之反也,刘隗劝帝悉诛王氏,论者为之危心。导稽首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无之,岂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敦谓导曰:“不从吾言,几致覆族。”导犹执正议,敦无以能夺。初,帝爱琅踯王衰,将有夺嫡之议,以问导。导曰:“夫立子以长,且绍又贤,不宜改革。”帝犹疑之。导日夕陈谏,故太子卒定。及明帝即位,导受遗诏辅政,解扬州,迁司徒,一依陈群辅魏故事。帝崩,导复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辅幼主,是为成帝。导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帝知之,给布万匹,以供私费。导有羸疾,不堪朝会,帝幸其府,纵酒作乐,后令舆车入殿,其见敬如此。自汉魏以来,群臣不拜山陵。导以元帝眷同布衣,匪惟君臣而已,每一崇进,皆就拜,不胜哀戚。咸康五年薨,时年六十四,谥曰文献。(选自《晋书·王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B.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C.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D.帝跣而执之曰/茂弘/方托百里之命/于卿是何言邪/时王氏强盛/有专天下之心/敦惮帝贤明/欲更议所立导/固争乃止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节,古代官职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持节、假节,使持节.假使节等称号。B.领,兼任,通常指高位兼低职。和“领”一样表示高位兼低职的词还有“行”、“判”、“权”、“摄”等。C.稽首,古代的跪拜礼,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D.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的意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导自幼有远见卓识,志向高远。十四岁时就被陈留高士张公称赞有将相之才。当知道天下大乱后,就一心拥戴琅琊王。B.王导深受宠信,却不恃宠逾矩。元帝待王导亲密友善如同好友,即位时还有意邀请他登上御床同坐,但王导还是严词拒绝了。C.王导平心持正,犯颜敢谏。元帝想改立偏爱的儿子司马裒,但王导始终坚持立嫡立长,元帝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听从了意见。D.王导重情重义,感恩知遇。他感念元帝待他恩眷始终如一,从布衣时期到宰辅高位,超越了君臣之义,因而常去拜祭,非常哀痛。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刘隗用事,导渐见疏远,淡如也。(2)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淘《六国论》)8.羊鉴讨逆兵败后,王导为什么自请贬降职位?(3分)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32练)【基础训练】1.B【解析】括号前面的句群说的是人们正视视频传播技术问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合理使用短视频。括号后面说的是短视频要以优质内容获得用户认可。因此,括号里所填语句,应该先谈“技术”,后谈“内容”,才能更好地使上下文的衔接符合逻辑,表述更为顺畅。A项,虽然先谈“技术”后谈“内容”,但“内容”前的主语是“用户”,上下句主语不一致,表述不畅;C项和D项,都是先谈“内容”,后谈“技术”,与原文衔接不上。因此,就可以判断选B项为答案。2.D【解析】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借代,“丝竹”本是制作乐器(弦乐和管乐)的材料,在这里代指音乐。B项,拟人,“怨”和“度”是人的有的行为,把“羌笛”和“春风”作为“怨”和“度”的发出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C项,对偶和夸张,写出了漂泊异乡,举目无亲、老年多病的孤独与凄苦之感。D项,比喻。“寄蜉蝣于天地”比喻人生的短暂好像是天地间仅能生存几个小时的蜉蝣;“渺沧海之一粟”,比喻人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不仅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对1处语病给1分,改对2处语病给满3分。)【解析】原句的语病有两处,一是成分残缺,“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中的使用了介词“对于”导致句子缺主语,应将“对于”改为“基于”。二是搭配不当,“增强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增强”与“精神文化生活”,不搭配,可将“增强”改为“丰富”。4.①即便如此②答案是否定的③答案是复杂的(每空2分,意思接近即可,超出字数两处扣1分,三处扣2分。)【解析】做补写句子(衔接连贯)题型,要特别注意字数限制,此题是“不超过6个字”,答案可意思6字或6字以内,答案应非常精简。第①空之前的语句强调培训机构用高薪招聘名校学生,之后则是名校学生来应聘的少。从逻辑上看,前后有让步假设的关系。可填写“即便如此”。第②空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从后面广告涉嫌违法的内容看,填写“答案是否定的”合乎情理。第③空也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从后面的分析看,“答案”是不确定的。因此,可以填写“答案是复杂的”。5.①高薪不能招到名校学生②家长的权益不能保障③学得好的(名校学生)不一定教得好(段意概括正确每句1分,否定句句式正确给2分。)【解析】回答这道题需要概括三个语段的段意,并且要用否定句来表达。第一段,各培训机构用优厚的待遇招揽名校毕业生,仍然难以招聘到名校的毕业生,可以概括为:高薪不能招到名校学生。第二段,各培训机构虽然没有招聘到名校毕业生,却纷纷打起“清北名师班”的广告,其结果是家长和孩子权益受到侵害,可以概括为:家长的权益不能保障。第三段,真正的清北名校生进入了培训机构,是否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呢?结论是“学得好”的清北学生不一定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可以概括为:学得好的(名校学生)不一定教得好。6.A【解析】“议论民俗生活”错。这首词的上阙主要是记叙和描写黄州端午节的生活习俗,对此,词人并没有发表任何议论。7.①“天气尚清和”高度概括了前面四句所描写的意境。既包括了“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两句中所描绘的五月百色争妍的风景图,又包含了“兰条荐浴,菖花酿酒”端午民俗生活。(2分,答对“高度概括前面所描写的意境”1分,简要分析1分。)②描绘出一个清新、和美、升平的政治清泰的社会环境。(2分,答出“清新升平”“政治清泰”1分;“社会环境”1分。)③为全词的点睛之笔,为过渡到写人作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承递作用。(2分,答出“承上启下”“铺垫”“过渡”等即可。)【解析】词的上阙“天气尚清和”一句为点睛之笔,将上述四句的意境概括为“天气尚清和”,说明徐君猷治下的黄州一切都是清新的、和好的、升平的。上阙结尾以“天气尚清和”收束,收而未尽,为下阙留出余地,正好是下片起句“好将沉醉酬佳节”的过片句,由咏景而转向写人,起了承递作用,景情融合。8.(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解析】(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用自问自答的手法结尾,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和感召着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这个情景设置,给出了作者作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就能够很快地得出答案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根据“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所给出的信息,“峰峦如聚”给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波涛如怒”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因此,可以确定答案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3)首先,抓住“月亮”这一关键意象,然后根据“借用月亮发出疑问,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找出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根据“借月亮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确定答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综合训练】1.A(描写不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2.形象特点:(1)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心的修养,动不动就变脸发火。这从他的脸色的变化和动作可以看出;(2)很势利,近似市侩,总想以钱和势压人,比如买花想送领导,打听人家村的支书等。(每点1分,共2分)用意:(1)深化主题。批判社会中存在的物质富裕而精神贫乏的人或者现象。(2)起反衬作用(答“对比作用”也可),衬托文章中的买花的老人和卖花姑娘的淳朴。(3)推动情节的发展。(答对一点得1分,三点得3分)3.(1)性格上:卖花姑娘这么做,是她本性善良,性格爽直、有正义感的表现。(2)情节上看:通过对话,卖花姑娘知道二人买花的不同目的,最终选择了将花卖给儿;(3)心理上:“皮尔卡丹”瞧不起农民,卖花姑娘自己也是农民,但她心里明白,捍卫儿的尊严,其实也是捍卫自己的尊严;(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4.C(“卿”是“百里之命”托付的对象,“导”是“固争乃止”的主语。)5.B(“行”是代行某职而无职衔,“判”是高位兼低职,“权”是暂代官职,“摄”是低位代理高职。)6.D(“眷同布衣”意为眷宠自己就像是布衣之交一样真诚,而不是恩眷始终如一。王导还是布衣平民时与晋元帝关系如何于文无据。)7.(1)等到刘隗执政,王导渐渐被疏远,(仍然)很淡泊的样子。(“用事”执政1分;“见”表被动1分;“如”……的样子1分,句意1分)(2)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的都城邯郸变为郡县,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洎”等到1分;“以”因为1分;“终”坚持到底1分,句意1分)8.①识人失察。推举羊鉴,然而羊鉴昏庸懦弱导致全军覆没,王导作为推举的人有罪责。②自愧失职。总管机要事务,使三军受挫败北,愧居宰辅之位。所以自请贬降,以正朝纲。(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文言文参考译文】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少年时就有远见卓识,志向清明高远。十四岁时,陈留的高士张公见到他很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孩子的相貌志气,是将相之才。”一开始承袭祖上爵位,后来做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当时元帝司马睿还是琅琊王,与王导平时亲密友善。王导知道天下已经大乱,就一心拥戴琅琊王,暗有振兴恢复晋室的志向。司马睿也素来看重他,与他亲密如知心朋友。等到司马睿登上帝位,百官陪同侍列,却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