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导学案_第1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导学案_第2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导学案_第3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导学案_第4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设想】: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三、解题,进入本诗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四、播放录音,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诵。2.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读出声来)。五、诵读并分析课文(一)诵读并分析①段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板书:第一段: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二)诵读并分析②段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边分析边板书)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梦游天姥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第二段: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烟霞如仙人梦醒——14、15句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4.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三)诵读并分析③段1.段意讲解:第三段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1.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联系全诗小结: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本课重点字词◆解释下列加点词我欲因之梦吴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失向来之烟霞:代上文神异的景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低头势拔五岳掩赤城:超过◆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找出文中的多义字訇然中开(打开,动词)使我不得开心颜(舒展,动词)古来万事东流水(事情,名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动词)◆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2.名词用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8.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诗歌中加点的词语,翻译画波浪线的诗句,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eq\o(\s\up7(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o(信,\s\do4(·))①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s\do5())eq\o(\s\up7(姥,云霞明\o(灭,\s\do4(·))②暗淡\o(或,\s\do4(·))③有时可睹。),\s\do5())④(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还能看见。)天姥连天向天横⑤(遮蔽),势拔⑥(超出)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⑦(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倾。我欲因⑧(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⑨(清澈)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eq\o(\s\up7(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o(暝,\s\do4(·))⑩天黑、夜晚。),\s\do5())⑪(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eq\o(\s\up7(熊咆龙吟\o(殷,\s\do4(·))⑫震响岩泉,\o(栗,\s\do4(·))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s\do5())eq\o(\s\up7(战栗深林兮\o(惊,\s\do4(·))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层巅。),\s\do5())⑮(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使深林战栗,使山峰震惊。)云青青兮欲雨⑯(名词作动词,下雨),水澹澹兮生烟。列⑰(通“裂”,分裂)缺⑱(指云的缝隙)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⑲(门扇),訇然⑳(形容声音很大)中开。青冥eq\o(○,\s\up2(21))(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eq\o(○,\s\up2(22))(弹奏)瑟兮鸾回eq\o(○,\s\up2(23))(转动,运转)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eq\o(\s\up7(惟\o(觉,\s\do4(·))\o(○,\s\up2(24))醒时之枕席,失\o(向,\s\do4(·))\o(来,\s\do4(·))\o(○,\s\up2(25))原来),\s\do5())之烟霞。eq\o(○,\s\up2(26))(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eq\o(○,\s\up2(27))(等待)行即骑访名山。安eq\o(○,\s\up2(28))(怎么)能摧眉eq\o(○,\s\up2(29))(即低眉)折腰事eq\o(○,\s\up2(30))(侍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解释下列多义词(1)信eq\b\lc\{\rc\(\a\vs4\al\co1(烟涛微茫信难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必信,行必果))(2)殷eq\b\lc\{\rc\(\a\vs4\al\co1(熊咆龙吟殷岩泉,青鸟殷勤为探看,是以海内殷富))(3)列eq\b\lc\{\rc\(\a\vs4\al\co1(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古者列地分封,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4)事eq\b\lc\{\rc\(\a\vs4\al\co1(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答案(1)确实,实在随意言语真实讲信用(2)震响情意深富足,富裕(3)通“裂”,分裂排列割,分位列,位次(4)事情侍奉从事【课堂自主探究】1.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语言力求简洁。答案eq\o(□,\s\up2(01))越人语eq\o(□,\s\up2(02))梦游天姥eq\o(□,\s\up2(03))现实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天姥山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答案D解析“逃避现实”“消极”说得上,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课后同步训练】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云霞明灭或可睹,烟涛微茫信难求))eq\b\lc\\rc\(\a\vs4\al\co1(明灭:忽明忽暗,信:相信))B.eq\b\lc\{\rc\(\a\vs4\al\co1(云青青兮欲雨,迷花倚石忽已暝))eq\b\lc\\rc\(\a\vs4\al\co1(青青:黑沉沉的,暝:迷茫))C.eq\b\lc\{\rc\(\a\vs4\al\co1(渌水荡漾清猿啼,虎鼓瑟兮鸾回车))eq\b\lc\\rc\(\a\vs4\al\co1(渌水:清澈的水,回:转动,运转))D.eq\b\lc\{\rc\(\a\vs4\al\co1(青冥浩荡不见底,须行即骑访名山))eq\b\lc\\rc\(\a\vs4\al\co1(青冥:天空,须:必须))答案C解析A项,信:确实,实在。B项,暝:天黑,夜晚。D项,须:等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eq\b\lc\{\rc\(\a\vs4\al\co1(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陈陈相因))C.eq\b\lc\{\rc\(\a\vs4\al\co1(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山北愚公者,年且九十))D.eq\b\lc\{\rc\(\a\vs4\al\co1(①忽魂悸以魄动,②虽不能察,必以情))答案A解析A项,均为有时。B项,依据/沿袭,接续。C项,暂且,姑且/将近。D项,相当于连词“而”/按照,根据。3.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安在B.尔安敢轻吾射C.安身立命D.安土重迁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安”皆为语气副词,“怎么”。A.哪里,疑问代词。C.使……安。D.安心。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列缺霹雳,丘峦崩摧B.栗深林兮惊层巅C.契阔谈,心念旧恩D.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答案B解析A.“列”通“裂”,分裂。C.“”同“宴”,宴饮。D.“辩”通“辨”,辨别。5.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云青青兮欲雨B.栗深林兮惊层巅C.策之不以其道D.虎鼓瑟兮鸾回车答案B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表达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思想的诗句是“,?”(2)诗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3)诗中描写仙府之门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4)诗中正面描写天姥山高耸入云的句子是“,”。(5)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梦游天姥吟别留》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和出行方式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3)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4)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5)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二、课内精段鉴赏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完成7~8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B.李白这首诗是为“别东鲁诸公”而做的,采用“梦游”的形式,更便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想象和夸张的才华,随意挥洒,吐尽胸中块垒。C.诗人写梦游天姥山,却先谈瀛州,用“烟涛微茫”的瀛州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的“或可睹”,使诗一开始就带有传奇的色彩。D.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答案A解析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情,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及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8.诗中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请结合诗句分析。答:答案①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启下,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②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不禁长嗟短叹。《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课前自主预习】一、作者简介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离蜀东游。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天宝三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评价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背景解读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开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段时间。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三、常识梳理1.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的诗。其形式多为五言句,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2.瀛洲古代传说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3.谢公屐谢灵运穿的木屐。谢灵运游山时,穿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四、文章疏通梦游天姥吟留别eq\f(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①,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确实)eq\f(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不易寻求;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它在忽明忽暗的云雾)eq\f(可睹。,霞光中有时还能看到。)层解:开篇四句用“烟涛微茫”的瀛洲来陪衬天姥山。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eq\f(天姥连天向天横②,势拔③五岳,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遮住天空,山势高过五岳,)eq\f(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遮蔽了赤城。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拜)eq\f(东南倾。,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eq\b\lc\[\rc\](\a\vs4\al\co1(①信:确实,实在。②横:,遮蔽。③拔:超出。))层解:综合运用了衬托、对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壮丽、雄奇,为下文梦游做了很好的铺垫。段解:点明入梦的缘由,渲染天姥山气势雄伟,令人神往。eq\f(我欲因④之梦吴越,一夜飞度,我想依据这些传说梦游吴越,一夜之间,飞渡过)eq\f(镜湖月。湖月照我影,,了明月映照下的鉴湖。鉴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eq\f(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⑤水,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eq\f(荡漾清猿啼。,荡漾,猿猴凄清地啼叫。)层解:入梦第一景:月夜渡湖——清幽雅致。eq\f(脚著⑥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eq\f(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层解:入梦第二景:(白昼)著屐登山——雄奇壮观。这里除了有驻足半山,远望海上红日升空、听闻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之外,还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eq\f(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eq\f(暝⑦。熊咆龙吟殷⑧岩泉,栗⑨深林兮,黑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eq\f(惊⑩层巅。云青青兮欲雨⑪,水澹澹兮生烟。,使层巅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了烟雾。)层解:入梦第三景:(傍晚)山中奇景——神奇迷离。这里描写了一幅昏暗恍惚、神奇迷离之景。eq\f(列⑫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eq\f(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eq\f(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披彩虹为衣,)eq\f(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驱长风为马,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了。老虎弹琴,鸾鸟驾)eq\f(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层解:入梦第四景:(夜晚)神仙登场——壮丽非凡。仙境的光明、辉煌、欢乐,让人心驰神往。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也达到了极致。eq\f(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⑬。惟觉⑭时,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eq\f(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eq\b\lc\[\rc\(\a\vs4\al\co1(④因:,依据。))eq\b\lc\\rc\(\a\vs4\al\co1(⑤渌lù:清澈。⑥著zhuó:穿。⑦暝:天黑,夜晚。⑧殷,yǐn:这里作动词,震响。⑨⑩栗、惊:皆为使动用法。⑪雨))eq\b\lc\\rc\](\a\vs4\al\co1(\a\vs4\al(yǔ:下雨。⑫列:同“裂”,分裂。,⑬嗟:叹息。⑭觉jiào:醒。)))层解:此处情节再一次发生变化,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一个“忽”字将诗人从绚烂缤纷的仙界拉回到现实。诗人刚才还在与众仙共舞,突然间回到现实社会,其失落、惆怅之情,通过接二连三出现的“忽”“恍”“惟”“失”等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恍惊起而长嗟”正是那种从梦境中惊醒后不知所处、怅然若失的情状的鲜明写照。段解:详写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eq\f(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世间的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都像东去的)eq\f(流水。,流水一般。)层解:诗人从梦中醒来,一时难以接受现实,禁不住发出快乐短暂、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悲叹。“古来万事东流水”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eq\f(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eq\f(须⑮行即骑访名山。安⑯能摧眉折腰⑰,等到要走时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川大山。我岂能低头弯腰去)eq\f(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侍奉权贵,使我不能笑开颜?)eq\b\lc\[\rc\(\a\vs4\al\co1(⑮须:等待。⑯安:岂,怎,么。⑰摧眉折腰:低头弯腰,))eq\b\lc\\rc\](\a\vs4\al\co1(\a\vs4\al(即卑躬,屈膝。)))层解:写诗人由梦醒后的低沉、失望转为感慨——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段解:抒发梦醒后的感慨。五、语言积累1.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书信、信息等。(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熄灭;灭亡;消亡。(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拉出,抽出;挑选;夺取。答案(1)确实,实在(2)暗(3)超出2.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倾”的趋向,向东南)(2)云青青兮欲雨(名词作动词,下雨)(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作动词,侍奉)(4)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栗,使……战栗;惊,使……震惊)(5)熊咆龙吟殷岩泉(形容词作动词,震响)【课堂自主探究】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此处是以虚衬实。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将天姥与充满神秘意味的仙山瀛洲并举,暗示天姥胜景。同时以“信难求”的瀛洲衬托“或可睹”的天姥,突出了天姥的可亲可赏,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同时这样写比较富有神奇色彩,能够引人入胜。2.填写下表,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答案①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②想象、夸张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④想象、夸张、拟人、描写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作者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意图是什么?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白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绝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豁达乐观的精神。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中的神仙世界是怎样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详细描绘了一个神秘的神仙世界。这里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云里的神仙们以彩虹作衣裳,以轻风为骏马,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这是一幅辉煌壮丽、其乐融融的画面,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5.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点明了主题。人们对此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是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怎么看呢?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认为两者均有。但是李白虽消极避世,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想要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但是他的侠客情怀,却使他向往自由,放浪不羁,使他与世俗、与官场格格不入。入世不成,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便不免消极避世,游山访仙,故其游仙诗既有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又暗含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大胆的夸张诗人充分发挥了他的夸张才能,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运用夸张要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针对练笔』请自选角度,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