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3分)(2023∙浙江)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

机物的是()

A.石墨烯B.不锈钢

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

【答案】D

【解答】解:A.石墨烯由碳原子组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

B.不锈钢是一种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θ2,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聚酯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为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D。

2.(3分)(2023•浙江)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2S分子的球棍模型:O-∙→5

B.AlCl3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σ⅛°

C.Kl的电子式:κ:1.:

D.CH3CH(CH2CH3)2的名称:3-甲基戊烷

【答案】D

【解答】解:A.H2S是V形分子,并且S原子半径大于H,其球棍模型为/•,故

A错误;

B.AlCh分子中Al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义3=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

2

故B错误;

C.碘化钾是离子化合物,由K+和I-构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其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CH3CH(CH2CH3)2的主链含有5个C原子,3号C原子上含有1个甲基,其名称

为3-甲基戊烷,故D正确;

故选:D。

3.(3分)(2023∙浙江)氯化铁是一种重要的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铁属于弱电解质

B.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

C.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

D.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A

【解答】解:A.氯化铁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铁溶液可以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氯化铁溶液可腐蚀覆铜板,故B

正确;

C.铁与氯气点燃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可由铁与氯气反应制得,故C正确;

3+

D.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H2O=Fe(OH)

3(胶体)+3H+,故D正确;

故选:A»

4.(3分)(2023•浙江)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铝有强还原性,可用于制作门窗框架

B.氧化钙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

C∙维生索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答案】A

【解答】解:A.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的优良性能,常用于制作门窗框架,

与铝有强还原性无关,故A错误;

B.氧化钙易吸水,且无毒,可用作干燥剂,故B正确;

C.维生索C具有还原性,能与氧气反应,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故C正确;

D.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故D正确;

故选:A»

5.(3分)(2023•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装置可用于制取并收集氨气

B.图②操作可排出盛有KMnC)4溶液滴定管尖嘴内的气泡

C.图③操作俯视刻度线定容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D.图④装置盐桥中阳离子向ZnSo4溶液中迁移

【答案】C

【解答】解:A.加热时氯化镂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氨气与氯化氢化合生成

氯化钱,不能制备氨气,应选氯化钱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且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应

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故A错误;

B.酸性高锌酸钾溶液可氧化橡胶,不能选图中酸式滴定管,故B错误;

C.俯视刻度线定容,溶液的体积偏小,由c=2可知,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C

V

正确;

D.图中构成原电池,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盐桥中阳离子向CUSo4溶液中迁移,故D

错误;

故选:Co

6.(3分)(2023∙浙江)化学烫发巧妙利用了头发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头发的“定

型”,其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剂A具有还原性

B.①一②过程若有2molS-S键断裂,则转移4mol电子

C.②一③过程若药剂B是H2θ2,其还原产物为02

D.化学烫发通过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来实现头发的定型

【答案】C

【解答】解:A.①一②变化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2价,需要还原剂,

药剂A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①一②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2价,若有2molS-S键断裂,则转移

4mol电子,故B正确;

C.②一③过程中是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若药剂B是H2θ2,其还原产

物为H20,故C错误;

D.化学烫发通过上述变化,改变头发中某些蛋白质中S-S键位置,实现了头发的定型,

故D正确;

故选:Co

7.(3分)(2023∙浙江)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2H4θ中含有。键数目最多为0.7NA

B.1.7gH2θ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

C.向lLO.Imol∙L"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镀根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LCI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

【答案】A

【解答】解:A.4.4g环氧乙烷(C2H4O)的物质的量为4∙4g=imoi,Imol环氧乙

44g∕mol

烷中含有。键数目最多为0.7NA,故A正确;

B.1.7g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⅛-=0.05mol,而ImOl双氧水中含2mol氧原子,故

34g∕mol

0.05mol双氧水含0.1mol氧原子即0.1NA个,故B错误:

C.醋酸镀为弱酸弱碱盐,向lL0.1mol∙Lr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醋酸根离子和

钱根离子均水解,铉根离子数小于0.1NA,故C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准状况下,11.2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小于

0.5NA,故D错误;

故选:A«

8.(3分)(2023•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的结构

B.利用盐析的方法可将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

C.苯酚与甲醛通过加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

D.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苯、乙醛和醋酸溶液

【答案】C

【解答】解:A.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可以测定青蒿素分子的空间结构,故A正确;

B.蛋白质在盐溶液中可发生盐析生成沉淀,过滤可分离,故B正确;

C.苯酚与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故C错误;

D.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醋酸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

中和反应,苯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出现分层,故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

别苯、乙酸和醋酸溶液,故D正确;

故选:Co

9.(3分)(2023∙浙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2Fe2++2I+2C12—2Fe3++l2+4CΓ

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

B.ClO+CO2+H2O-HCIO+HCQ-

C.铜与稀硝酸:Cu+4H++2ιqQ-=Cu2++2N02t+2H2θ

D.向硫化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2-+2SO+2HO-HS+2

222HSQ-

【答案】B

【解答】解:A.氯气先氧化碘离子,然后氧化亚铁离子,Fel2和C12以1:1反应时,

氯气只能氧化碘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V+C12—I2+2C1∖故A错误;

B.次氯酸钙溶液和足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HClO,离子方程式为CIO

+CO2+H2O=HC1O+HCQ-,故B正确;

C.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t+4HO,

NQ--2

故C错误;

D.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SO2,二者反应生成S和NaHSo3,离子方程式为2S2-

故错误;

+5SO2+2H2O=3SI+4HSQ-,D

故选:B<,

10.(3分)(2023•浙江)丙烯可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iHsBr端jCH-CH=CH2-∣⅛→CjH6Br2

X"''[催化剂4Y

(C3H6)n

Z

A.丙烯分子中最多7个原子共平面

B.X的结构简式为CHsCH=CHBr

C.Y与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可生成丙烘

-CH2-CH-

D.聚合物Z的链节为C5

【答案】B

【解答】解:A.乙烯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丙烯相当于乙

烯中一个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单键可以旋转,所以丙烯中最多有7个原子共平面,故A

正确;

B.X的结构简式为BrCH2CH=CH2,故B错误;

C.Y和足量KoH醇溶液共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快,故C正确;

CH3CH

I

D.通过以上分析知,聚丙烯的链节为CH,,故D正确;

故选:Bo

11.(3分)(2023∙浙江)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与Z位于同一周期,且只有X、Y元素相邻。X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W原

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Y>Z>X

B.电负性:Z>Y>X>W

C.Z、W原子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简单离子的半径:W<Z

D.W2X2与水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A

【解答】解:X、Y、Z、W分别是C、N、F、Na元素;

A.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HA族、第VA

族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则X、Y、Z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Z>Y>X,故A

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Z>Y>X,W为金属元素,则电负

性:Z>Y>X>W,故B正确;

C.Z、W原子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简单离子分别是F、N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

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w<z,故C正确;

D.W2X2为Na2C2,其与水反应产物为C2H2和NaOH,C2H2为直线形分子,正负电荷

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故选:A=

12.(3分)(2023•浙江)苯甲酸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某实验小组设计粗苯甲酸(含

有少量NaCl和泥沙)的提纯方案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I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度估算加水量

B.操作∏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除去泥沙和NaCl

C.操作III缓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

D.操作W可用冷水洗涤晶体

【答案】B

【解答】解:A.加水溶解时需保证苯甲酸完全溶解,则B操作I中依据苯甲酸的溶解

度估算加水量,故A正确;

B.苯甲酸在水的溶解度不大,操作II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苯甲酸溶解损失,故B错

误;

C.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操作Hl缓

慢冷却结晶可减少杂质被包裹,NaCl留在溶液中,故C正确;

D.苯甲酸在冷水中溶解度小,则操作IV可用冷水洗涤晶体,减少溶解损失,故D正确;

故选:B,

13.(3分)(2023•浙江)氯碱工业能耗大,通过如图改进的设计可大幅度降低能耗,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饱和NaCl溶液凡0(含少量NaoH)

A.电极A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2H2θ+2h-H2t+20H'

C.应选用阳离子交换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

D.改进设计中通过提高电极B上反应物的氧化性来降低电解电压,减少能耗

【答案】B

【解答】解:A.电极A上Cl-失去电子生成C12,为阳极,接电源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故A正确;

B.阴极上02得电子和H2θ反应生成OlT,电极反应式为θ2+2H2θ+4e-=4OH∖故B

错误;

C.阴极区域生成0H∖Na+从阳极区域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所以应选用阳离子交换

膜,在右室获得浓度较高的NaOH溶液,故C正确;

D.改进设计中通过向阴极区通入02,避免水电离的H+直接得电子生成H2,降低了电

解电压,电耗明显减少,故D正确;

故选:Bc

14.(3分)(2023•浙江)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快(Ph-C≡C-CH3)可与HCl发生催

化加成,反应如图:

反应过程中该焕烧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己知:反应I、In为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焙变:反应I>反应H

B.反应活化能:反应I<反应∏

C.增加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和产物I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I

【答案】C

【解答】解:A.反应H=反应I+反应III,反应I、反应III都是放热反应,则反应I、

反应In的AH都小于0,所以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的AH比反应I还小,即存

在反应I>反应II,故A正确;

B.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相同时间内所占比例越大,根据图知,短时

间内,反应I的占比远远大于反应H,说明反应I的速率远远大于反应H,则所需活化

能反应I<反应II,故B正确;

C.由于存在产物I与产物2之间的可逆反应,K与氯化氢含量无关,因此比值不会随着

HCl的含量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根据图知,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成为I的占比较大,所以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

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I,故D正确;

故选:Co

15.(3分)(2023•浙江)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某小组做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I:往20mL0.1mol∙LrNaHC2θ4溶液中滴力口0.1molLlNaOH溶液。

实验∏:往20mL0.1OmolL'ɪNaHC2O4溶液中滴加0.1OmolLrCaC12溶液。

[已知:H2C2O4的电离常数Kai=5.4XIO?Ka2=5.4×10^5,Ksp(CaC2O4)=2.4×10

",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I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反应终点

B.实验I中V(NaoH)=IOmL时,存在C(C2Q2")<C(HC2Q-)

2++

C.实验II中发生反应HC2Q-+Ca-CaC2O4I+H

D.实验H中V(CaCh)=8OmL时,溶液中C(C2Q2")=4.0×10'8molL^1

【答案】D

【解答】解:A.往20mLo.lmolL7NaHC204溶液中滴加(MmOl∙L∣NaOH溶液,恰好

完全反应生成草酸钠溶液,草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选择酚献溶液指示反应终点,故A

错误;

B.实验I中V(NaOH)=IOmL时,得到等浓度的NaHC2。4和Na2C2O4,计算HC20[

c(0H-)Xc(HCnO)K∩-l4

水解平衡常数Kh=-------------------------9--------4---=—lir—=——1—--------≈1.85×10'3n<Ka2

-

c(HC2O4)Kal5.4X10-2

K1CT4

=5.4×IO5,C202-水解平衡常数Kh=—―=——--------≈I.85×10l0,溶液显酸性,

4Ka25.4X10-5

存在C(C2Q2-)>C(HC2Q-),故B错误;

C.往20mL0.10molLiNaHC2θ4溶液中滴加0.1OmOILrCaC12溶液,生成草酸和草酸

钙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2o[Ca2+-CaC2θ4I+H2C2θ4,故C错误;

2+

D.实验∏中V(CaCl2)=8OmL时,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后剩余钙离子浓度C(Ca)

=OJQBQL工Q:一里皿L二。。2OLX.QJ.塞电=o.o6moi/L,KSP(caC204)C(ca2+)

0.080L+0.020L

9

×c(C2Q2-)=2.4×I0-,溶液中C(C2Q2")=4.0XlθΛnolL”,故D正确;

故选:D。

16.(3分)(2023•浙江)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

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A往碘的CC1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l分层,下层由紫红色变碘在浓Kl溶液中的溶

溶液,振荡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解能力大于在CeU中

黄色的溶解能力

B用玻璃棒蘸取次氯酸钠溶液点在PH试纸变白次氯酸钠溶液呈中性

试纸上

C向2mL0.1molL∣AgNθ3溶液中先滴先产生白色沉淀,再产AgC转化为AgI,AgI

力口4滴0.1molL∣KCl溶液,再滴加4生黄色沉淀溶解度小于AgCl溶

滴0.1mol∙L"KI溶液解度

D取两份新制氯水,分别滴加AgNo3溶前者有白色沉淀,后者氯气与水的反应存在

液和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色限度

A.AB.BC.CD.D

【答案】A

【解答】解:A.往碘的CC1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浓KI溶液,振荡,静置,分层,下层由

紫红色变为浅粉红色,上层呈棕黄色,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1+12=匚,I二呈棕黄色,

x313

证明碘在浓KI溶液中的溶解能力大于在CCI4中的溶解能力,故A正确;

B.次氯酸钠溶液具有漂白性将PH试纸漂白,应选PH计测定其pH,故B错误;

C.硝酸银过量,均为沉淀生成,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AgCl转化为Agl,不能比较Agl

和AgCl的溶解度,故C错误;

D.C12和HelO均能氧化Kl生成碘单质,溶液变蓝色,故无法证明上述反应存在限度,

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2023∙浙江)氮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请回答:

(1)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是2s⅞p3O

(2)与碳氢化合物类似,N、H两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氮烷、氮烯。

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

A.能量最低的激发态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Is22s∣2p33s∣

B.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Ca3N2>Mg3N2

C.最简单的氮烯分子式:N2H2

D.氮烷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sp3

②氮和氢形成的无环氨多烯,设分子中氮原子数为n,双键数为m,其分子式通式为

NnHn+2-2m,(n≥2,mWH,m为正整数)。

2

2+

③给出H+的能力:NH3<[CuNH3I(填“>”或“<”),理由是形成配位键

后,使得N原子电子云向铜偏移,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裂,更易给出H卡。

(3)某含氮化合物晶胞如图,其化学式为CaCN2,每个阴离子团的配位数(紧邻

的阳离子数)为6。

CKθuOCa

【答案】(I)2s22p3;

(2)①A;

②NnHn+2-2m,(n22,mWl,m为正整数);

2

③<;形成配位键后,使得N原子电子云向铜偏移,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其更易断

裂,更易给出H+;

(3)CaCN2:6。

【解答】解:(I)N是7号元素,基态N原子电子排布式为Is22s22p3,价电子排布式为:

2s22p3,

故答案为:2s22p3;

(2)①A.能量最低的激发态N原子为1个2p能级电子跃迁到3s能级,则能量最低的

激发态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Is22s22p23s∣,故A错误;

B.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越大,电负性:CaVMg,

故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Ca3N2>Mg3N2,故B正确;

C.最简单的氮烯中含有两个N原子,两个N原子间形成氮氮双键,每个N原子与H原

子形成N-H键,故最简单的氮烯分子式;N2H2,故C正确;

D.氮烷中N原子有3个成单电子和1个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都为4,氮烷中N原

子的杂化方式都是sp3,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②氮和氢形成氨烷时,每个N原子能形成3个价键,N原子间形成单键,则氮烷的通式

为:NnHn+2,n2l;氮和氢形成的无环氨多烯,每多一个双键就少2个H原子,则氮烯

的通式为:NnHn+2一2m,(n》2,m≤H,m为正整数),

2

故答案为:NnHn+2一2m,(n》2,m≤Z,m为正整数);

2

③[CuNH3?+中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使得N原子电子

云向铜偏移,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氮氢键更易断裂,更易给出H+,

故答案为:<;形成配位键后,使得N原子电子云向铜偏移,使氮氢键的极性变大,故

其更易断裂,更易给出H+;

(3)由晶胞图和俯视图可知,Ca?+位于顶点和体内,个数为8×l+2=3,CN∕位于棱

2+

上和体内,个数为2+4X』=3,Ca:CN2-=3:3=1:1,则其化学式为CaCN2;由其

42

键角为120°,根据其六方最密堆积图可知,以体内的1个CN∕为例,在其上方、下方

距离最近的Ca?+各有3个,配位数为6,

故答案为:CaCN2;60

18.(10分)(2023∙浙江)工业上燃烧含硫矿物产生的SO2可以按如图流程脱除或利用。

O

=O

=

S+HIl

Z%

OAHO-S-OH

己Il

o

(1)富氧馔烧燃煤产生的低浓度的SO2,可以在炉内添加CaCo3通过途径I脱除,写出

反应方程式2CaCθ3+2Sθ2+C>2-向皿-2CaSθ4+2Cθ2。

(2)煨烧含硫量高的矿物得到高浓度的S02,通过途径∏最终转化为化合物A。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燃煤中的有机硫主要呈正价

B.化合物A具有酸性

C∙化合物A是一种无机酸酯

D.工业上途径II产生的SO3也可用浓H2SO4吸收

②一定压强下,化合物A的沸点低于硫酸的原因是硫酸分子能形成更多的分子间氢

(3)设计实验验证化合物A中含有S元素取化合物A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完

全后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叨A中含有S

O

H

CHOSOH

3-n

H

O

元素;写出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2NaOH=

Na2SO4+CH3OH+H2O、Na2SO4+BaCl2=2NaCl+BaS04

【答案】(1)2CaCθ3+2Sθ2+C)2向Jn2CaSθ4+2Cθ2;

(2)①BCD;

②硫酸分子能形成更多的分子间氢键;

(3)取化合物A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

O

Il

CH1O-S-OH

3Il

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中含有S元素;2NaOH+O=

Na2SO4+CH3OH+H2O>Na2SO4+BaCl2=2NaCl+BaSO4I。

【解答】解:⑴高温条件下,CaCO3和02、SO2反应生成CaSO4和C02,根据反应物

-⅛-<B

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为2CaCO3+2SO2+O2向皿2CaSθ4+2Cθ2,

故答案为:2CaCθ3+2Sθ2+θ2=≡里=2CaSc)4+2Cc)2;

(2)①A.燃煤中电负性S比C、H元素的电负性大,化合物中电负性较大的元素显负

化合价,所以燃煤中的有机硫主要呈负价,故A错误;

B.化合物A中羟基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合物A具有酸性,故B正确;

O

Il

C.化合物A中一S一类似于酯基,为硫酸和甲醇形成的酯,所以化合物A是一种无机

酸酯,故C正确;

D.浓硫酸吸收S03可用于制取发烟硫酸,所以工业上途径∏产生的S03也可用浓H2SO4

吸收,故D正确;

故答案为:BCD;

②一定压强下,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物质熔沸点较高,且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个数越多,

其熔沸点越高,A中含有1个羟基、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硫酸分子形成的分子间

氢键个数大于A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个数,所以化合物A的沸点低于硫酸,

故答案为:硫酸分子能形成更多的分子间氢键;

(3)要验证化合物A中含有S元素,应该将S元素转化为s0j,然后用盐酸酸化的BaSO4

溶液检验Sθj,其检验方法为:取化合物A加入足量Nae)H溶液,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

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中含有S元素;涉及的

CH1O-S-OH

方程式为O+2NaOH=Na2SO4+CH3OH+H2O、Na2SO4+BaCl2=

2NaCI+BaSθ4I,

故答案为:取化合物A加入足量NaOH溶液,反应完全后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

O

Il

CHO-S-OH

31Il

再加入氯化钢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A中含有S元素;2NaOH+O

Na2SO4+CH3OH+H2O>Na2SO4+BaCl2=2NaCl+BaSO4IO

19.(10分)(2023•浙江)水煤气变换反应是工业上的重要反应,可用于制氢。

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ΔH=-41.2kJmoΓ1

该反应分两步完成:

3Fe2θ3(s)+CO(g)≠2Fe3θ4(s)+CO2(g)AHi=-47.2kJmol1

2Fe3θ4(s)+H2O(g)≠3Fe2θ3(s)+H2(g)ΔH2

请回答:

(1)ΔH2=+6kJmoΓ1«

(2)恒定总压1.70MPa和水碳比[驾丝=J⅛投料,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Ch

n(C0)5

和H2的分压(某成分分压=总压X该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

p(CO2)/MPap(H2)/MPap(CH4)/MPa

条件10.400.400

条件20.420.360.02

①在条件1下,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2。

②对比条件1,条件2中H2产率下降是因为发生了一个不涉及CO2的副反应,写出该反

应方程式Co+3H2UCH4+H2θ。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0

A.通入反应器的原料气中应避免混入02

B.恒定水碳比FH20\,增加体系总压可提高H2的平衡产率

n(CO)

C.通入过量的水蒸气可防止Fe3θ4被进一步还原为Fe

D.通过充入惰性气体增加体系总压,可提高反应速率

(4)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需在多个催化剂反应层间进行降温操作以“去

除”反应过程中的余热(如图1所示),保证反应在最适宜温度附近进行。

%

j催化剂

反应层F

(⅞平衡曲线⅜

0

u

二ɪɔ催化剂/最适宜温度曲线

FJ反应层

原需气

T/X2

图1图2图3

①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图2中b〜C段对应降温操作的过程,实现该过程的一种操

作方法是ACO

A.按原水碳比通入冷的原料气

B.喷入冷水(蒸气)

C.通过热交换器换热

②若采用喷入冷水(蒸气)的方式降温,在图3中作出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

(5)在催化剂活性温度范围内,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历程包含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

吸附(快速)、反应及产物分子脱附等过程。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

减小,其速率减小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且温度过

高会导致催化剂化学降低。

【答案】⑴+6;

(2)①2;

②CO+3H2=CH4+H2θ;

(3)AC;

(4)①AC;

线

s

线

F衡曲

X

o

υ

线

温度曲

最玷直

----

----

----

o

TlC

学降低

化剂化

导致催

过高会

且温度

面吸附

剂表

催化

子在

物分

反应

利于

高,不

度过

(5)温

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