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1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2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3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4页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5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1894~1919)[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3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攀枝花市第一次统一考试]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A.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B.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C.表明地主阶级对开埠都大力支持D.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解析:据材料“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为扩大税源,清政府进行改革,故选D项;依所学,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依所学,清政府自开商埠,目的在于扩大税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B项;依所学,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开埠通商,向西方学习,排除C项。答案:D2.[2020·河南省中原名校第五次质量考评]《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解析:列强驻兵使北京直接暴露在列强的军事威胁之下,安全没有保障,使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遭到破坏,故选D项;揭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序幕的是三国干涉还辽,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马关条约》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排除C项。答案:D3.[2020·河北省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大清新刑律》(1911年颁布)规定:“为庇护亲属而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不罚,放纵或便利亲属脱逃减轻处罚、为亲属利益伪证及诬告免刑”。这反映了《大清新刑律》()A.没有受到西方法律的影响B.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思想C.将传统价值观融入法律中D.导致我国司法制度的倒退解析:根据1911年所颁布的《大清新刑律》可知,因为“庇护亲属而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的不予惩罚,因为“放纵或便利亲属脱逃”的减轻处罚,“为亲属利益伪证及诬告”的给予“免刑”,诸多法律规定体现出传统儒家中的“亲亲”观念,即新修订的《大清新刑律》把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观念融入到了法律实践之中,故选C项。答案:C4.[2020·扬州市上学期期中检测]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而传统上这些人是中国的领导群体。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A.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展B.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C.革命活动摆脱了边缘群体D.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解析:“它极大地改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他能从归国学生、不满现状的文人与进步军官中寻找到支持”表明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故选A项;同盟会的成立汇聚了全部革命力量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孙中山不必再只在社会边缘人中开展工作”说明同盟会成立并未抛弃原有的革命群体,排除C项;材料表明同盟会的成立扩大了革命的社会基础,没有涉及提供统一的中央组织,排除D项。答案:A5.[2020·诸暨市高三选考诊断性考试]章永乐在《旧邦新造》中说: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指的是()A.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C.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D.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此来约束袁世凯及其行政班子,故选B项;袁世凯没有接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排除A项;袁世凯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在北京就职,临时政府也整体搬迁到北京,排除C项;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是方便自己上位,体现不出从法律上进了南方的“瓮”,排除D项。答案:B6.[2020·商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下面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年份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年0.67.813.078.61903年0.714.322.362.71910年1.516.017.065.5A.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B.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C.中国轻工业获得一定的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面临绝境解析:表格中中国对“直接消费资料”的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是由于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故选C项;从中国对“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的进口在某些时期有所下降可知,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并非增强,排除A项;表格反映的是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无法体现西方对华的商品倾销程度,排除B项;表格中中国对“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的进口呈上升趋势,是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工业设备和产品的进口,排除D项。答案:C7.[2020·乌兰察布高三1月调研考试]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到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清末商会的设立()A.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B.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说明清末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府保护自身权益,故选D项;根据所学,商会的性质属于带有一定“官督”色彩的商办民间社团,排除A项;根据所学,“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为民族独立提供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根据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答案:D8.[2020·珠海市高三第一学期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解析:根据题干“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销路骤增”,以致出现“每日出货,供不敷求”的现象可知,由于民众的大力支持,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选C项;题干中述及的是民众的因素,没有提及政府的因素,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以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民众的因素,未涉及西方列强的因素,排除B项;题干提及了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的产品非常畅销,但没有涉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如何,排除D项。答案:C9.[2020·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梁启超旨在()A.推翻君主政体B.批判封建伦理C.进行思想启蒙D.传播民主革命解析:梁启超强调我国的最大问题是“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所以,面对中国近代沦亡之时,民众不关心此事,可见存在着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缺失的问题,梁启超旨在进行思想启蒙,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故选C项;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不主张推翻君主政体,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论述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未涉及君臣、父子、夫妻的伦理关系,与封建伦理无关,排除B项;梁启超主张改良,不主张革命,排除D项。答案:C10.[2020·晋城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B.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C.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D.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解析:由材料“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槟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可知,维新思想的传播使得维新派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向西方的学习,排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取得成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思想的社会基础而非变法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排除C项。答案:D11.[2020·启东市上学期期中素质调研测试]下图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的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A.小孩未能明辨当时思想主流B.守旧势力阻碍社会进步潮流C.政治革命推动思想观念转变D.自由已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解析:儿童敲自由钟体现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守旧势力对自由很害怕,故选D项;小孩敲钟反映了人们追求自由,体现了思想发展的主流,排除A项;漫画体现了守旧势力对自由的害怕,体现不了“阻碍”,排除B项;政治革命尚未开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排除C项。答案:D12.[2020·德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解析:题干述及的时间点是“1916年”,说明陈独秀所发表之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前期,在该文章中,他评述到“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并没有出现国民运动,而要进行类似法兰西的革命,“中国的青年人”必须成为“强有力之国民”,据此可知,陈独秀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年人的公民自觉意识,故选A项;题干之意主要论述陈独秀希望“中国的青年人”成为“强有力之国民”,然后进行“国民革命”,未涉及封建伦理道德问题,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唤醒中国青年人的重要性,未提及建立政党问题,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二……今内地各省既相继独立,脱离满洲,我蒙古为保护土地、宗教起见,亦应宣布独立,以期万全……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以杜后患。——1911年11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宣布外蒙古独立的通告内地各省人民,刻已推翻君王,建立新国。嗣是以往,凡汉递致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忽遵从,身着蓝色服者,即新国派来之官吏,尔等不得供应……总期西藏全境汉人绝迹,是为至要。——1912年2月14日西藏达赖喇嘛《水牛年文告》材料三十八星旗(图1),是湖北军政府成立时的旗帜。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个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五色旗(图2)又称五族共和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分别表示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象征着这五族共和。(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帝逊位诏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该诏书下达时的国内“大势”。(13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危机。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革命党人建国模式的变化,并综合上述信息简析这一变化的意义。(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得出国体改为共和立宪,“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可得出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权;“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可得出各民族领土合一为中华民国。第二小问“大势”,根据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可见民主共和呼声较高,结合所学知识,从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中华民国的建立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危机”,材料二“库伦地方已无需用中国官吏之处,自应全数驱逐”“新国派来之官吏,尔等不得供应”,可见出现蒙藏等边疆地区的分离主义倾向。第二小问“变化”,材料三中十八星旗“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说明要建立汉族国家,五色旗“象征着这五族共和”,说明要建立五族共和的国家。第三小问“意义”,从增进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维护和巩固角度分析。答案:(1)内容:国体改为共和立宪;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权;各民族领土合一为中华民国。大势: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民主共和呼声较高。(13分)(2)危机:把“大清”和“中国”分割,出现蒙藏等边疆地区的分离主义倾向。变化:从建立汉族国家到建立五族共和的国家。意义:有利于民族认同和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2分)14.[2020·武汉5月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用国民收入、人口、人均国民收入等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可以测度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下表1850~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1936年币值:亿元)年份农业工矿交通业服务业国民收入总计年平均增长率(%)人口(亿)人均国民收入(元)年平均增长率(%)1850181.644.1543.80188799.8714.4929.07143.43-0.644.0035.90-0.541914128.0124.8034.72187.641.004.5541.220.511936166.4140.60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