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专题二:遗传规律_第1页
二轮复习专题二:遗传规律_第2页
二轮复习专题二:遗传规律_第3页
二轮复习专题二:遗传规律_第4页
二轮复习专题二:遗传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遗传规律——探究生命遗传变异本质【学科大概念】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运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的遗传现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课程大概念】根据遗传规律设计动植物育种过程,预测杂交后代的遗传性状,特别是预测某些遗传病的概率,对生物的遗传现象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对育种和遗传病预防提出针对性策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课标要求】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3.2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3.2.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只含有一半遗传信息的精细胞或卵细胞3.2.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3.2.3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3.2.4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3.3由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3.1概述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3.3.2阐明基因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3.3.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3.3.4阐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所发生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会导致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组,从而使子代出现变异3.3.5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变异都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3.3.6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4.1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4.1.1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4.1.2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4.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2.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将赋予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4.2.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4.2.3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2.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4.2.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4.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与适宜环境4.3.1阐明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4.3.2举例说明人类生存和发展受益于生物多样性【单元学习目标】1.梳理两大定律的实质和生物变异类型,构建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思维导图,总结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2.利用假说演绎法探究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判断方法,并设计实验进行基因定位。3.围绕遗传、变异、进化重构本单元逻辑结构,阐释生物得遗传、变异、进化等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学习导航】1.学法指导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研究,从孟德尔到摩尔根再到沃森和克里克等,从拉马克到达尔文再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展示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又体现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达成对知识的理解);理解生物的遗传和进化,应当定位在基因水平。这是由于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进化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遗传从本质上说是基因的代代相传,可遗传的变异从本质上说是生物体基因组成的变化,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形成从本质上说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2.学时划分学习阶段学时安排探究迁移3学时拓展过关4学时3.备考建议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大多作为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载体,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热点不变,但在考查形式上推陈出新,信息提供形式多样,意在考查学生获取、转换信息的能力。试题题干背景往往和生产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程理念。(1)遗传规律是本模块的重中之重,相关高考试题往往阅读量大,需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快速的判断,因此在一轮复习时,必须在此处选择较大量的典型习题,进行快速接替演练,否则到了真正的考场上,会出现明明题目会做但已经没有时间做的情况。复习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认真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设计遗传实验的基本思路。要做到会书写遗传图解,步骤规范不丢分。②重视经典题型,熟练掌握3∶1、1∶1、9∶3∶3∶1、1∶1∶1∶1的应用,要注意各种变式(包括致死基因的出现、一因多效或多因一效等)。③结合遗传系谱图的判断,计算相关概率。④判断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题型,包括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这种判断也可以扩展到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从性遗传等。(2)变异部分除了需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原因、诱变因素、意义和基因重组的范围、意义、与染色体易位的区别外,还要特别关注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判断是一个难点,相当一部分同学到二轮复习时还没有弄明白,要将文字概念与图形(细胞中的染色体)对应,还要与只有字母的基因型对应,如判断AAaaBBBB是几倍体。育种技术与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是本部分的一个重点,建议作一个育种小专题,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放在一起,比较其过程、原理、处理方法、优点、局限性。另外,要识记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并与遗传规律结合进行训练。(3)生物的进化主要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有:①基因频率的计算以及利用基因频率对遗传问题进行推导,属于进化中最常见和难度较大的题.②物种和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③物种形成的方式。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出现几率较小,建议常规复习即可。探究迁移——遗传规律——运用遗传规律设计实验进行基因定位【学习目标】1.分析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利用假说演绎法等解决亲子代推断、遗传概率计算等遗传学问题。2.探究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判断方法,并设计实验进行基因定位。3.区分变异类型,应用变异原理解决育种问题,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探究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1.(2022·山东·高考真题)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F1表型F2表型及比例甲×乙紫红色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乙×丙紫红色紫红色∶红色∶白色=9∶3∶4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2.(2021·全国·高考真题)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3.(2023山东高考-T7)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个体为亲本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不可能是()A.2/3 B.1/2 C.1/3 D.0【探究点二】致死类、自交和自由交配1.(2022·全国·高考)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2.(2021山东高考-T6)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二倍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3.(2021山东高考-T17)小鼠Y染色体上的S基因决定雄性性别的发生,在X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带有S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接到X染色体上。已知配子形成不受S基因位置和数量的影响,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分离,产生的配子均具有受精能力;含S基因的受精卵均发育为雄性,不含S基因的均发育为雌性,但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受精卵不发育。一个基因型为XYS的受精卵中的S基因丢失,由该受精卵发育成能产生可育雌配子的小鼠。若该小鼠与一只体细胞中含两条性染色体但基因型未知的雄鼠杂交得F1,F1小鼠雌雄间随机杂交得F2,则F2小鼠中雌雄比例可能为()A.4∶3B.3∶4C.8∶3D7∶84.(2022·山东高考-T5)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n。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 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5.(2023山东高考-T18)某二倍体动物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3种性别均有的群体自由交配,F1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可能B.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一定没有雌性个体C.多个基因型为TDTR、TRTR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雌性与雄性占比相等D.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F1自体受精获得到的F2中雄性占比为1/6【探究点三】探究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并设计实验进行基因定位1.(2020·山东·统考高考-T2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2.(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则以上所得F1的体细胞中含有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一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的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3.(2023山东高考-T23)单个精子的DNA提取技术可解决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因家系规模小而难以收集足够数据的问题。为研究4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某志愿者的若干精子为材料,用以上4对等位基因的引物,以单个精子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后,检测产物中的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已知表中该志愿者12个精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与该志愿者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同;本研究中不存在致死现象,所有个体的染色体均正常,各种配子活力相同。表中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表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排除等位基因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2)已知人类个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而形成的重组型配子的比例小于非重组型配子的比例。某遗传病受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且只要有1个显性基因就不患该病。该志愿者与某女性婚配,预期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7/18,据此画出该女性的这2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图:_________。(注:用“”形式表示,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本研究中,另有一个精子的检测结果是:基因A、a,B、b和D、d都能检测到。已知在该精子形成过程中,未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从配子形成过程分析,导致该精子中同时含有上述6个基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表推断,该志愿者的基因e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现有男、女志愿者的精子和卵细胞各一个可供选用,请用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及基因E和e的引物,设计实验探究你的推断。①应选用的配子为:___________;②实验过程:略;③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1·三明三模)某昆虫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腿型有粗腿和细腿分别由等位基因D、d控制,其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小组从该昆虫群体中选取一灰体昆虫甲(♀)与一黄体昆虫乙()进行杂交实验:表型及比例灰体粗腿灰体细腿黄体粗腿黄体细腿F1♀11111111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B与基因b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基因不可能位于细胞质,根据杂交结果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杂交结果不能判断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①若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亲本体色和腿型两对基因,并注明甲、乙),根据杂交结果判断以上两对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或“无法确定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②若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以F1为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证明D、d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及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内化提升】1.(2023浙江-T18)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B.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D.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2.(2022山东一模)水稻的花序和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结构对其产量有重要的影响。为阐明水稻颖花发育的遗传机制,科研人员通过射线辐照野生型水稻,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内颖完全退化的品系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分别与野生型水稻进行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均为野生型∶内颖部分退化∶内颖完全退化=1∶2∶1。可推测两种突变体的形成均可能是______对等位基因突变的结果。让F1与内颖完全退化型个体杂交,其后代表型及比例为,可验证上述推论的合理性。(2)科研人员将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杂交,F1表现为内颖部分退化,说明两种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所致。由此也说明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为进一步研究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取F1自交,若F2表型及其比例为,则说明两种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甲、乙的突变基因分别为a、b基因,利用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对相关基因的长度进行测量,测得A、a基因分别为1200bp、900bp,B、b基因均为600bp。由此可知,突变体甲是由于A基因内所致。为了探究突变体乙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处理突变体乙后进行基因B表达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请从分子水平解释突变体乙出现的原因是。(4)SNP是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某些SNP在个体间差异稳定,可作为DNA上特定位置的遗传标记。已知突变体甲和野生型水稻的Ⅱ号和Ⅲ号染色体上的SNP如图所示,为确定突变体甲的突变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不考虑互换)。将突变体甲和野生型进行杂交,得到的F1植株自交。检测F2中全部内颖完全退化个体的SNP,若SNP1和SNP2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则突变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3.(2022深圳二模)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我国栽培的南瓜品种有中国南瓜、西葫芦、印度南瓜等。科学家对南瓜的抗病抗逆、强雌性状和品质性状等进行了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西葫芦10号染色体上有抗白粉病基因(A),中国南瓜有3个抗冷基因(B1、B2、B3)分别位于1、7和10号染色体上;印度南瓜2号染色体上有强雌基因(C);中国南瓜果皮浅绿带斑对深绿无斑为显性,主要由3号染色体上的(D、d)基因控制。请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南瓜的三个抗冷基因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西葫芦植株甲(AAcc)和印度南瓜植株乙(aaCC)为材料,培育可稳定遗传的抗白粉病、强雌的四倍体南瓜新品种。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步骤。①甲×乙→F1;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抗白粉病、强雌的南瓜。③将抗白粉病、强雌南瓜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利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____处理,后期进行筛选。(3)南瓜短蔓性状使南瓜的株型紧凑,适合密植栽培。中国南瓜植株丙含有隐性短蔓基因(t),为确定短蔓基因是否在3号染色体上,请以中国南瓜植株丙(DdTt)为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及染色体变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海南高考)家蚕是二倍体生物(2n=56),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蚕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些隐性纯合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体见表。回答下列问题。(1)幼蚕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与b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3)正常情况下,雌家蚕的1个染色体组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雌家蚕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____________条W染色体。(4)幼蚕不抗浓核病(D)对抗浓核病(d)为显性,黑色(E)对巧克力色(e)为显性。为鉴定一只不抗浓核病黑色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某同学将其饲养至成虫后,与若干只基因型为ddZeW的雌蚕成虫交配,产生的F1幼蚕全部为黑色,且不抗浓核病与抗浓核病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该雄性幼蚕的基因型是______。(5)家蚕的成虫称为家蚕蛾,已知家蚕蛾有鳞毛和无鳞毛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家蚕蛾雌、雄个体若干只,设计实验探究控制有鳞毛和无鳞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不考虑Z、W同源区段),并判断有鳞毛和无鳞毛的显隐性。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3·浙江1月选考)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个体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直翅和红眼,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通过诱变育种获得了紫红眼突变体和卷翅突变体昆虫。为研究该昆虫翅形和眼色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利用紫红眼突变体、卷翅突变体和野生型昆虫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注:表中F1为1对亲本的杂交后代,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假定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1)红眼基因突变为紫红眼基因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若要研究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还需要对杂交组合________的各代昆虫进行________鉴定。鉴定后,若该杂交组合的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判定紫红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根据杂交组合丙的F1表型比例分析,卷翅基因除了控制翅形性状外,还具有纯合________效应。(3)若让杂交组合丙的F1和杂交组合丁的F1全部个体混合,让其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F2)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从野生型(灰体红眼)中诱变育种获得隐性纯合的黑体突变体,已知灰体对黑体为完全显性,灰体(黑体)和红眼(紫红眼)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欲探究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3种纯合品系昆虫:黑体突变体、紫红眼突变体和野生型。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说明:该昆虫雄性个体的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换;每只昆虫的生殖力相同,且子代的存活率相同;实验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①实验思路第一步: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获得F1,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观察记录表型及个数,并做统计分析。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讨论Ⅰ: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Ⅱ:若统计后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体(黑体)基因和红眼(紫红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探究点四】遗传系谱图与电泳图分析1.判断遗传方式::(2022山东高考-T22)果蝇的正常眼与无眼是1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方式,需从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显隐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正常眼雌果蝇与无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1)据图分析,关于果蝇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正常眼雄果蝇的概率是______。(2)用Ⅱ-1与其亲本雄果蝇杂交获得大量子代,根据杂交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果蝇正常眼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求:①只杂交一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果蝇无眼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是由于控制正常眼的基因中间缺失一段较大的DNA片段所致,且该对等位基因的长度已知。利用PCR及电泳技术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只以Ⅱ-3为材料,用1对合适的引物仅扩增控制该对性状的完整基因序列,电泳检测PCR产物,通过电泳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无眼性状的遗传方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泳图谱判断遗传方式:(2020山东高考T17)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和各家庭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甲病可能由正常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替换后的序列可被MstII识别C.乙病可能由正常基因上的两个BamHI识别序列之间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导致D.II4不携带致病基因、II8携带致病基因,两者均不患待测遗传病【内化提升】1.研究人员发现所饲养的两个小白鼠突变品系分别患有甲病和乙病,患病小鼠表现出不同的外在特征但能正常生育,之前两个突变品系没有基因交流。在甲病家系中,一对雌雄白鼠都正常,生下了一只患甲病雄鼠和一只正常雌鼠,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或a表示,上述四只鼠的含有的A和a经基因扩增后用限制酶处理,再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在乙病家系中,一对正常雌雄白鼠生下了一只患乙病雌鼠和一只正常的雄鼠,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或b表示,B和b基因所在的DNA片段可被限制酶2处理后得到两种大小不等的片段,B或b既可以存在于长片段中,也可以存在于短片段中。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上述基因不存在XY同源现象。(1)图1中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②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④与乙病基因携者杂交,出现乙病雄鼠的概率为________2.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该细胞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这条X染色体也处于失活状态,但产生配子时又恢复正常。Lesch-Nyhan综合征是由于患者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使嘌呤聚集于神经组织和关节中的代谢性疾病。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巴氏小体的形成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B.控制HGPRT合成的基因为隐性基因C.Ⅱ-4的基因型是XAXa,由含a基因的X染色体失活形成巴氏小体D.Ⅲ-8的致病基因来自I-2【探究点五】区分变异类型,应用变异原理解决育种问题杂交组合子代叶片边缘①×②光滑形①×③锯齿状①×④锯齿状①×⑤光滑形②×⑥锯齿状1.(2022山东高考-T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B.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C.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2.(2020山东高考-T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3.(2023北京高考-T19)二十大报告提出“种业振兴行动”。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并探究相应遗传机制,对创制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

(1)我国科学家用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油菜(绿叶),获得了新生叶黄化突变体(黄化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结果如图甲,其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克隆出导致新生叶黄化的基因,与野生型相比,它在DNA序列上有一个碱基对改变,导致突变基因上出现了一个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如图乙)。据此,检测F2基因型的实验步骤为:提取基因组DNA→PCR→回收扩增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泳。F2中杂合子电泳条带数目应为___________条。

(3)油菜雄性不育品系A作为母本与可育品系R杂交,获得杂交油菜种子S(杂合子),使杂交油菜的大规模种植成为可能。品系A1育性正常,其他性状与A相同,A与A1杂交,子一代仍为品系A,由此可大量繁殖A。在大量繁殖A的过程中,会因其他品系花粉的污染而导致A不纯,进而影响种子S的纯度,导致油菜籽减产。油菜新生叶黄化表型易辨识,且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科学家设想利用新生叶黄化性状来提高种子S的纯度。育种过程中首先通过一系列操作,获得了新生叶黄化的A1,利用黄化A1生产种子S的育种流程见图丙。

①图丙中,A植株的绿叶雄性不育子代与黄化A1杂交,筛选出的黄化A植株占子一代总数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_。

②为减少因花粉污染导致的种子S纯度下降,简单易行的田间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化提升】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癌变导致的癌症,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有关。易位使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与22号染色体上的ber基因融合,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引起细胞恶性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易位引起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导致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易位过程中产生的融合基因能导致细胞的生命历程发生改变C.检测融合基因的基因探针能用于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与融合基因mRNA互补的RNA不能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不定项)染色体平衡易位指的是两条染色体各发生一处断裂并相互交换其无着丝粒片段,形成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虽然引起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但仍保留了基因的总数,故称为平衡易位,因其所含基因并未增减,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表现出不正常的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只能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携带者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2D.携带者可以通过遗传咨询避免患儿出生3.(不定项)图1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对图1中各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基因的一条链进行测序,Ⅰ-1、Ⅰ-2、Ⅱ-1和Ⅲ-1的结果相同,Ⅱ-2和Ⅲ-2的结果相同,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致病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G-CC.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Ⅱ-2的早期胚胎中发生突变D.Ⅲ-2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4.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位,如下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

7.(2023湖南-T19).基因检测是诊断和预防遗传病的有效手段。研究人员采集到一遗传病家系样本,测序后发现此家系甲和乙两个基因存在突变:甲突变可致先天性耳聋;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编码产物可将叶酸转化为N5-甲基四氢叶酸,乙突变与胎儿神经管缺陷(NTDs)相关;甲和乙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家系患病情况及基因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此家系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1-1和1-2生育育一个甲和乙突变基因双纯合体女儿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此家系中甲基因突变如下图所示:正常基因单链片段5'-ATTCCAGATC……(293个碱基)……CCATGCCCAG-3'突变基因单链片段5'-ATTCCATATC……(293个碱基)……CCATGCCCAG-3'研究人员拟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再用某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为)酶切检测甲基因突变情况,设计了一条引物为5′-GGCATG-3',另一条引物为_____________(写出6个碱基即可)。用上述引物扩增出家系成员Ⅱ-1的目的基因片段后,其酶切产物长度应为________bp(注:该酶切位点在目的基因片段中唯一)。(3)女性的乙基因纯合突变会增加胎儿NTDs风险。叶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孕妇服用叶酸补充剂可降低NTDs的发生风险。建议从可能妊娠或孕前至少1个月开始补充叶酸,一般人群补充有效且安全剂量为0.4~1.0mg.d-1,NTDs生育史女性补充4mg.d-1。经基因检测胎儿(Ⅲ-2)的乙基因型为-/-,据此推荐该孕妇(Ⅱ-1)叶酸补充剂量为_________________mg.d-1。拓展过关--遗传规律——应用遗传规律解释遗传现象【学习目标】1.针对错题,分析错因,从系统的角度总结遗传规律的本质。2.运用两大遗传定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遗传现象,从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3.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阐释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的原因。【单元拓展】梳理两大遗传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的常考点和常见题型【单元过关】《遗传规律》单元过关要求:1.限时45分钟,合理分配时间。2.慢审题快做题勾画关键词准确找到解题切入口,并确定解题思路。3.独立思考,用所学知识规范作答。一、单项选择题1.基因组印记是指来源于父本染色体和母本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子代中表达出现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基因组印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甲基化会导致基因无法表达,且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发生印记重建。若基因型均为Aa甲(A控制野生型,a控制突变型,"a甲"表示a基因甲基化)的雌雄小鼠杂交,雌性小鼠所产生卵细胞中的基因未出现甲基化,雄性小鼠产生精子时A、a基因均被甲基化。据此推测杂交子代小鼠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A.3:1B.2:1C.1:1D.无法判断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宽叶(A)与窄叶(a)是一对相对性状,黄粒(B)与白粒(b)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宽叶白粒玉米和一株窄叶黄粒玉米作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宽Ⅱ黄粒∶军黄粒∶宽叶白粒∶窄白粒=9∶15∶3∶5。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豌豆相比,利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的优势是无须去雄B.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亲木的基因型为Aab和aaBBD.理论上F1自由传粉产生窄叶白粒植株所占比例为5/163.下图M、N为果蝇某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M为正常染色体,N中发生了结构变异,A、B、C、D、E表示基因。该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导致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桥,染色体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断裂,其他的分裂过程正常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A.M、N联会时发生交换的位点在B.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少C.仅考虑B基因,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基因型为BB的精子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占1/24.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3、S4…)控制,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亲本组合S3S4♂×S1S2♀S1S2自交S1S2♂×S1S3♀花粉管萌发情况S3S4伸长S1、S2花粉管都不能伸长只有S2花粉管能伸长结合上表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将基因型为S1S3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3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S1S2、S2S3C.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体D.在杂交育种时,用两种自交不亲和的植株做亲本,可以省略杂交过程的去雄操作5.某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该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一次异常,检测到分裂进行到①②③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图。下列错误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B.②时期的某细胞中可能出现3种颜色的4个荧光位点C.③时期的细胞中荧光素的种类有1、2、3三种可能D.③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的个数有0、1、2三种可能6.某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叶形有圆形和椭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亲本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花椭圆形叶:黄花圆形叶:白花椭圆形叶:白花圆形叶为3:3:1:1,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aBb和AaBb B.AaBb和Aabb C.AABb和Aabb D.AaBb和AAbb二、不定项选择题7.恶性高热是一种潜在致命性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无症状,但当接触麻醉剂后,会诱发患者出现高热等症状,死亡率极高。某家庭的母亲和女儿皆患有恶性高热,母亲因该病去世,女儿经及时抢救而康复。科研人员对该家庭成员进行了基因检测,控制该性状的某一基因可在限制酶的作用下切割成两条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用凝胶电泳法分离后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如图所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完全显性,且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B.结合3、4可推断2号不患病的概率是100%C.该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碱基的替换形成D.4号与无麻醉剂接触史的女子结婚,后代的基因型最多有3种8.生物界广泛存在一种剂量补偿效应,即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下列能支持此效应的现象有( )A.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中,女性患者XDXD和男性患者XDY的发病程度相似B.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常常表现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C.某种猫的雄性个体的毛色只有黄色和黑色,而雌性个体的毛色有黄色、黑色和黑黄相间D.果蝇的雌性细胞中一个X染色体的基因转录速率只有雄性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的50%9.碗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为探究碗豆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B.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aa个体有3/5致死C.该植物花色遗传可能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有6/7不育D.该植物花色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10.β-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由β-珠蛋白基因异常导致的不能产生β-珠蛋白的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染色体上β基因两侧酶切位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了一个患有β-地中海贫血症的孩子,②号个体再次怀孕,为确定胎儿④是否正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科研人员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相关DNA,用酶PstI切割,得到含β基因的DNA片段长度如图2所示,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kb),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①号个体的正常β基因位于2.0kb的DNA片段上C.②号个体的正常β基因位于2.2kb或者2.0kb的DNA片段上D.若要确定④号个体是否为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则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11.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r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2种类型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雌雄比例为2∶1D.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12.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宽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宽比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C.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三、非选择题:1.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Ⅱ、Ⅲ、Ⅳ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果蝇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棒眼(A)对正常眼(a)为显性,也位于X染色体上;展翅(E)对正常翅(e)为显性,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1)研究人员通过染色体拼接技术使某果蝇的Y染色体上也含有R基因,该技术引起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要鉴定该果蝇是否是纯合子,可选择________果蝇与其杂交,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果蝇为杂合子。(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灰身棒眼雌果蝇品系BBXsAXa,s为人为加入的隐性致死基因,始终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s基因纯合(XsXs或XsY)时使胚胎致死。该品系果蝇与黑身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获得F2,则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3)已知E基因纯合致死。研究人员欲探究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是否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现有表现型为灰身展翅、黑身正常翅、灰身正常翅的个体若干,请写出探究方案并分析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果蝇野生型为红眼正常翅,南方大学在野生型品系基础上培育出了一个紫眼卷翅突变体品系(甲品系),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做了系列实验。(1)甲品系与纯种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下:①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紫眼为 突变,卷翅为 突变。②该实验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则果蝇的翅型属于 染色体遗传,且决定 性状(显、隐性)的基因纯合致死。③F2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2)北方大学某实验室也发现了果蝇的紫眼突变个体,经研究为隐性突变,把它培育成纯合品系(乙品系)。①假设乙品系的紫眼基因型为aa,甲品系的眼色基因用(B,b)表示。基因a位于果蝇某号染色体上,则A/a和B/b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三种可能,请在图中分别标出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②为了判断A/a与B/b的关系,南方大学与北方大学合作研究,用甲品系和乙品系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若,则乙品系与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为相同基因或互为等位基因。若后代表现为,则甲品系的突变基因与乙品系的突变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 定律。3.果蝇由于繁殖周期短、子代数量多等特点成为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可用于染色体变异、检测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致死突变、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显微镜下观察到一只果蝇的唾腺Ⅱ号染色体上出现了拱环结构,如图1所示,该果蝇为杂合体(Aa),基因A对a为显性,却表现出了隐性性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果蝇翻翅(C)对正常翅(c')为显性,星状眼(S)对正常眼(s')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且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为检测Ⅱ号染色体上的未知基因突变类型,科研人员设计了图2所示的杂交过程。从F1中选取1只翻翅雄蝇与1只雌蝇交配,再选取F2中翻翅正常眼个体相互交配,若得到的F3中只有翻翅果蝇,则说明Ⅱ号染色体上产生了____突变,且F3表现为_____眼。(3)在野生型群体中,某只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的雄蝇X经射线处理后,出现一单基因显性突变性状,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突变基因是位于Ⅱ号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问知果崛缺失一条Ⅱ号染色体可以存活,缺失两条则致死,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北京-T18)番茄果实成熟涉及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导致果实颜色及硬度等发生变化。果实颜色由果皮和果肉颜色决定。为探究番茄果实成熟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1)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皮黄色与果皮无色的番茄杂交的F1果皮为黄色,F1自交所得F2果皮颜色及比例为。(2)野生型番茄成熟时果肉为红色。现有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果肉黄色,乙(基因B突变为b)果肉橙色。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1。据此,写出F2中黄色的基因型:。(3)深入研究发现,成熟番茄的果肉由于番茄红素的积累而呈红色,当番茄红素量较少时,果肉呈黄色,而前体物质2积累会使果肉呈橙色,如下图2。上述基因A、B以及另一基因H均编码与果肉颜色相关的酶,但H在果实中的表达量低。根据上述代谢途径,aabb中前体物质2积累、果肉呈橙色的原因是。(4)有一果实不能成熟的变异株M,果肉颜色与甲相同,但A并未突变,而调控A表达的C基因转录水平极低。C基因在果实中特异性表达,敲除野生型中的C基因,其表型与M相同。进一步研究发现M中C基因的序列未发生改变,但其甲基化程度一直很高。推测果实成熟与C基因甲基化水平改变有关。欲为此推测提供证据,合理的方案包括,并检测C的甲基化水平及表型。①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②敲除野生型中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去甲基化酶基因③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M④将果实特异性表达的甲基化酶基因导入野生型【探究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1.【答案】BC【分析】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基因型为aaB_I_表现为红色,____ii表现为白色。杂交组合一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理根据乙、丙杂交结果,也说明相关的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2中性状表现确定亲本甲、乙和丙的基因型依次为AAbbII、AABBii,aaBBII。【详解】A、当植株是白花时候,其基因型为____ii,与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仍然是白花,无法鉴别它的具体的基因型,A错误;B、甲×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乙×丙杂交组合中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其中II:Ii=1:2所以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亲本为(____Ii),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3×3),C正确;D、由于题中不能说明相关基因A/a和B/b是否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其自交的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为紫红色(A_B_II):靛蓝色花(A_bbII):红色(aaB_II):蓝色(aabblI)=9:3:3:1;第二种情况,当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时,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为紫红色(AaBbII):靛蓝色花(AAbbII):红色(aaBBII)=2:1:1,D错误。2.B3.A【详解】G、g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雄性基因型可能是XGY或XgY,杂合子雌性基因型为XGXg。若该雄性基因型为XGY,与XGXg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分别为XGXG、XGXg、XGY、XgY,在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父本XGY的G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因此G不表达,该父本呈现白色;当母本XGXg的G基因来自于其母亲,g基因来自于其父亲时,该母本的g基因表达,表现为灰色,当母本XGXg的g基因来自于其母亲,G基因来自于其父亲时,该母本的G基因表达,表现为黑色,因此母本表现型可能为灰色或黑色;F1中基因型为XGXG的个体必定有一个G基因来自于父本,G基因可以表达,因此F1中的XGXG表现为黑色;XGXg个体中G基因来自于父本,g基因来自于母本,因此G基因表达,g基因不表达,该个体表现为黑色;XGY的G基因来自于母本,G基因不表达,因此该个体表现为白色;XgY个体的g基因来自于母本,因此g基因不表达,该个体表现为白色,综上所述,在亲本杂交组合为XGY和XGXg的情况下,F1中的XGXG、XGXg一定表现为黑色,当母本XGXg也为黑色时,该群体中黑色个体比例为3/6,即1/2;当母本XGXg为灰色时,黑色个体比例为2/6,即1/3。若该雄性基因型为XgY,与XGXg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分别为XGXg、XgXg、XGY、XgY,在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父本XgY的g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因此不表达,该父本呈现白色;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母本XGXg依然是可能为灰色或黑色;F1中基因型为XGXg的个体G基因来自于母本,g基因来自于父本,因此g表达,G不表达,该个体表现为灰色;XgXg个体的两个g基因必定有一个来自于父本,g可以表达,因此该个体表现为灰色;XGY的G基因来自于母本,G基因不表达,因此该个体表现为白色;XgY个体的g基因来自于母本,因此g基因不表达,该个体表现为白色,综上所述,在亲本杂交组合为XgY和XGXg的情况下,F1中所有个体都不表现为黑色,当母本XGXg为灰色时,该群体中黑色个体比例为0,当母本XGXg为黑色时,该群体中黑色个体比例为1/6。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知,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探究点二】致死类、自交和自由交配1.【答案】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C、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D、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2.D【详解】A、亲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则F1中星眼缺刻翅果蝇(只有雌蝇,基因型为AaXBXb,比例为2/3×1/3=2/9)与圆眼正常翅果蝇(1/9aaXbXb、1/9aaXbY)数/量相等,A正确;B、雌果蝇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XbXb,在雌果蝇中所占比例为1/3×1/2=1/6,B正确;C、由于缺刻翅雄果蝇致死,故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2倍,C正确;D、F1中XBXb∶XbXb∶XbY=1∶1∶1,则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频率为1/(2×2+1)=1/5,D错误。3.ABD【详解】根据分析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YS,当其和该雌鼠XY杂交,由于YSY致死,所以F1中XX∶XY∶XYS=1∶1∶1,雌性∶雄性为2∶1,当F1杂交,雌性产生配子及比例3X∶1Y,雄性产生的配子1X∶1YS,随机交配后,3XX∶3XYS∶1XY∶1YSY(致死),所以雌性∶雄性=4∶3;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Y,当其和该雌鼠XY杂交,F1中XSX∶XSY∶XY=1∶1∶1,雄性∶雌性=2∶1,雄性可以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1X∶2XS∶1Y,雌性产生的配子及比例1X∶1Y,随机结合后,1XX∶1XY∶2XSX∶2XSY∶1XY∶1YY,雌性∶雄性=3∶4。如果雄鼠的基因型是XSX,当其和该雌鼠XY杂交,F1中XSX∶XSY∶XX∶XY=1∶1∶1∶1,雌性∶雄性=1∶1,随机交配,雌性产生的配子3X∶1Y,雄性产生的配子2XS∶1X∶1Y,随机结合后,6XSX∶2XSY∶3XX∶1XY∶3XY∶1YY(致死),雄性∶雌性=8∶7。4.D【详解】A、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正确;B、含有Ms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sMs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s基因,而两个雄性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