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长城课文教案_第1页
小学长城课文教案_第2页
小学长城课文教案_第3页
小学长城课文教案_第4页
小学长城课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长城课文教案

学校长城课文教案1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同学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结实与宏伟壮丽,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慧和能量,抒发了的民族骄傲感和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测点观测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测中开展联想。这是依据长城气概宏伟的远景和高大结实的近景来确定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测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美,是同学体会情感的关键。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同学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聪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同学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分析上,还要通过阅读丰富的拓展资源,通过同学的情感升华——打写来实现。

学情分析

作为四班级的同学,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约介绍,为了让同学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同学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老师细心预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这样,就可以让同学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回旋、城砖、屯兵”等词语。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概宏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观测和表达的方法。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宏伟气概和骄傲感。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骄傲感,感受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培育他们爱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宏伟的气概,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校长城课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预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水道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水道,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发现奇迹天堂

2老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曲折谱写不朽发现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留意订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说明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时常,一起一伏。

曲折曲折:这里比方长城像巨龙一样曲曲折折地爬行,生动地说明白长城曲曲折折、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现: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漂亮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争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涌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发现”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现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这人间奇迹。

8、最末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涌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现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骄傲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测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涯。”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像之处,你能说说吗?〔相像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水道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全都?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分。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相互订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订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争论探究

1、师: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水道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争论,师巡察指导。

4、指名汇报沟通。

5、引读:是谁发现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水道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水道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曲折〔像巨龙〕

水道——银光闪闪伸向天涯〔像绸带〕

学校长城课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控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掌控内容。

教学预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日,我们就要跟随着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留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留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组词,一字组多词,理解词语:曲折崇山峻岭了望屯兵堡垒相互呼应凝聚陡峭气魄宏伟奇迹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索:课文大略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索: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宏伟壮丽。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结实。

〔3〕、写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比,逐段学习。

1、观测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详细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索: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的观测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比,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慧凝聚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难浩大的工程。

3、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表达了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1、同学画出课文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

三、布置作业。

1、语文练习。

教学反思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转变:

以往开课后老师径直采纳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纳同学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同学主动复习的情趣,予以同学更多的呈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

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末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相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相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美,最适于发挥同学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纳了争论学习的方式。

学校长城课文教案4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水道两项雄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制造,增加民族骄傲感。

二、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万里长城和水道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学习难点: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同学民族骄傲感。

四、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明确目标,老师引领

1.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水道的?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看?

3.在的眼中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4.是谁制造了这人间奇迹?

5.文中运用了什么问句形式和修辞手法?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速读,了解课文,圈点疑难。(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细读,疏通文意,小组内争论沟通。(读通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3.研读,深入分析,总体把握(分析理解课文)分析解决问题。

4.创读,独特感悟,情感升华,(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品读课文,提出自己独特的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