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_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单元评价】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时教案

单元评价

二、具体内容

【单元课标解读】

1、2022年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

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2、2020年课标解读:

本专题讲述人类历史进入世界近代史,促使人类历史进入近代社会的是16世纪前后西欧

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其中之一。本专题有三个学习要点:一是开辟新航

路的动因;二是开辟全球新航路的过程,即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道非洲到达

东方的航线、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以及其他航海活动;三是开辟新航路的世界影响。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是本专题的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原因,主要

包括:其一,寻找资源和可开垦的土地。其二,开辟到亚洲的新商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

后,逐渐控制了欧洲传统的通往东方的商路,东西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西欧商人迫切需要开

辟绕过地中海东岸直通东方的新航路。其三,掠夺金银,发财致富。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需求量增加,黄金已经成为商品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欧洲的黄金产量少,因此要从东方

掠夺黄金。其四,传播基督教也是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动因之一。止匕外,15世纪,人类

在航海技术、造船水平和地理知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新航路的开

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经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中央政府支持向世界其

他地方扩张,并未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物力和财力的保障。

开辟全球航路的过程是本专题必须涉及的内容,但是由于初中对这些内容已经进行了比较

详细的叙述,因此这些内容不是本专题的教学的难点,概述就可。对其他航路的开辟的讲述,

可以具体一些。

开辟新航路的影响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认识世界的视

野大大扩展,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在对世界各地的考察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动植

物学、地理学和气象学资料。环球航行的实现,也使人们相信地圆学说,摆脱了神学的偏见,

自然科学也随之获得更大的发展。其次,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物种的交流,即所谓的“哥

伦布大叫唤”。这个时期的物种交流主要是动植物、人口的交流,以及病原体的跨区域传播。

物种的交流,特别是人种的重新分布,逐渐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但是,

人口和动物的迁移导致了传染病大流行,这些传染病给美洲和大洋洲的原住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再次,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道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兴起,

跨大洋的贸易十分活跃,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不同程度地推动和改变着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

变化。西欧通过殖民掠夺获取了原始积累的财富,经济快速发展,但西欧国家开展的殖民扩张

活动却给那些被殖民地区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从而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这些

灾难包括美洲的古老文明被消灭、非洲黑人被贩卖等。最后,全球海路大通促进了国际劳动分

工的出现。西欧出口手工艺品,美洲等地生产资料,非洲提供劳动力,亚洲提供奢侈消费品和

一些日用品。这种国际分工以及其残酷的剥削为代价,西欧不仅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引

起了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一个重要的现象: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

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君制度濒于解体。资产阶级从西方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而开启了人类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

由于新航路开辟也是初中世界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中阶段学习这个专题时,重

要要求学生理解全球海路大通的历史影响。全球海路大通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阶段,

使全球各地从相对封闭走向联系,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地区开始逐渐联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

通过大航海时代历史的学习,学生要着重培养世界联系的全局眼光和国际视野。

2、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学思之窗"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史料阅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探究与拓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学习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学生学情分析】

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历史事件学生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接触过,尤其对于四位主要航海

家的航海活动应该比较了解;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初中时可能略有介绍,但这不是初中历

史课程中的重点,所以本课还是要通过史料阅读,理性地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背景;全球航

路的开辟,作为新增加的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陌生,但是难度并不大。总之,本节课在初中历

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单元学习目标】

1、重点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的全球性流动;

2、重点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重点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单元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1、左图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制作于热那亚的新型航海图一一比萨图,是现存最古老的

新型航海图。航海图是地图的一种,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要工具。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

貌,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右图是德国制图师亨利库斯-马特鲁斯绘制,反应了当

时有关世界形成的最新理论,以最为准确的方法将地球在一个平面上勾勒出来。似乎证明,通

过海路,欧洲和中国相距并不遥远,这也正是哥伦布的主张。

情景2、这是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八里尔银币,这是西班牙的八里尔银币,也叫做“比索”,它

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在16、17世纪被铸造出来后,就传遍了亚洲、非洲、

美洲,开启了遍布全球的白银时代。大英博物馆的专家是这么写到的:“它的到来动摇了东亚

经济体系,导致中国明朝的经济陷入混乱。”

【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2课时: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3课时:单元复习

【课时教案】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课前须知须备

【课程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

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核心素养明示】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

程的重要节点,掌握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时期世界地图的勾勒与不同航线的历史图表分析,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过程,

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通过郑和下西洋后继无人与新航路开辟取得划时代成就的对比,审视新航路的开辟,理解

把握世界大势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涵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材信息说明】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一一走向整体世界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学习近代

世界历史的开端,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端。对于

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课包括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第二子目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三子目是“其他航路的开辟”。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是教学重点;第二子目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过

程,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历史已经进行比较详细的叙述,在教学时进行概述即可;第三子目是新

增内容,可做较为具体的讲述。三子目在逻辑上互为因果。

【重难疑点确认】

重点:认识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难点:理解到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指导】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相关准备提醒】《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

二、常规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左图是13世纪末14世纪初制作于热那亚的新型航海图一一比萨图,是现存最古老的新型

航海图。航海图是地图的一种,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要工具。这种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

布满航海用的放射状罗盘方位线。

右图是德国制图师亨利库斯-马特鲁斯绘制,反应了当时有关世界形成的最新理论,以最

为准确的方法将地球在一个平面上勾勒出来。似乎证明,通过海路,欧洲和中国相距并不遥远,

这也正是哥伦布的主张。

探索未知的世界一直是人类永不消减的冲动,而地图是指引人类前进的那一盏明灯。它非

常珍贵,不仅是制作材料本身,最重要的是地图的每一次往前延伸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次了解

和对自我的一次超越。人类的恐惧、不解、寻觅、验证、希望都透过地图展现在我们面前。从

古代东西方地图的浪漫想象世界到中世纪地图的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再到近代地图的迷性与

理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踏浪逐波的岁月,走近大航海时代。

【精彩教学】

一、诱惑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必要性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教材叙述的比较全面,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基本可以概括出来。但

是教材只有结论,没有解释,因此这一部分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材料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财富的渴求以及开

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15世纪以来,随着庄园制度的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

迅速发展,作为一般交换的货币,其需求量剧增,当时西欧的币制正由银本位制逐渐过渡到金

本位制。然而欧洲本身的黄金产量不多,而且到了14、15世纪,黄金产量还在逐年减少,加

上因大量购买东方的香料(胡椒、肉桂、丁香、肉豆寇等)、丝绸、宝石和化妆品等所造成的黄

金大量外流,使黄金短缺的问题更趋严重。愈短缺,人们就愈想更多地占有。

欧洲封建庄园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瓦解,农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程度的提升,引发了商品

经济的复苏,造成了交易活动的增加。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逐渐被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所取代,

对货币尤其是贵金属的整体需求急速增加。然而,这时的欧洲已经不可能再倒退回自然经济状

态,对黄金、白银的渴求就成了欧洲人航海探险的强大推动力。

——摘编自张胜哲《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动因探析》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加,商品经济

日益发展,货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欧洲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

银,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形成一股贵金属

热……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一一王斯德《世界通史》

【设置疑问】1:新航路为什么不是由商品经济最发达,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开辟?

相反却是商品经济欠发达的葡萄牙、西班牙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让学生知道传统东西方贸易中,意大利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所以意大利尽管最先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但意大利人却无心开辟新的航路,帮助学生解答第一个疑问。

(2)商业危机:东西方陆路贸易被奥斯曼土耳其阻断,商路不畅导致商业危机(商路危机)

西欧国家急于从海上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认为:“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失陷和奥斯曼帝国的迅猛扩张,在客

观上阻断了西方商人通往东方的陆路交通,西欧人要想到东方去冒险和发财,就只能另辟通道。”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

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To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

线。一一周一良、吴于廉《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然而不同的声音也不在少数,马锋在《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一文中

认为:”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但是在土耳其势力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之间极少

或根本没有联系。”

【设置疑问】2:有关“土耳其阻断旧商路说”的思考:

传统历史教科书认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因之一就是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但

也有人对这一长期流行于中外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

学者观点:

1487年,迪亚士在由非洲南端印度洋返回的途中发现了好望角;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

人才再度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以叙利亚北部为界和强大的埃及马木路克王朝相对峙。直到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才征服埃及。这离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己有30个年头了。

由于意大利商人在地中海东部各港口继续同阿拉伯商人发生贸易交往,将货物转船运往西

方,所以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仍很繁荣。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

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

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

响。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

逐渐转身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身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里斯本乃至

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西方许多著作说由于奥斯曼帝国兴起后,控制了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西方人为了获得东

方的香料和其他产品,不得不开辟新航路,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土耳其阻断旧商路说”是欧洲人出于利益和意识形态角度而做

的恶意宣传,正是这种宣传造成了流传甚广的误解。一一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

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设计目的】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奥斯曼土耳其并没有完全控制东西方的商路,新航路开辟前

夕东西方的商路也并没有受阻。让学生明白对历史的解释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材料可能会得

出不同的结论,我们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

(3)社会原因:狂热追求黄金、白银,《马可波罗游记》刺激了人民对东方的向往。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

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一一《马可•波罗行纪》

【史料阅读】

马可•波罗这样描述中国元朝一个藩王的宫殿: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

高大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

丽殿室不少,皆以金绘饰。一一[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

注:材料出自教材“史料阅读”栏目中。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东方游历,回国后

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的世界,这使欧洲人对东方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遐想。这段材料中描述

的元朝宫殿是当时西北地区最豪华壮丽的宫殿建筑群,为元世祖第三子忙哥剌的王府。1275

年,王府刚建成不久,马可波罗曾在这里游览观光。

【设置疑问】3:马可波罗有没有到过中国?

【“疑马派”的理由】

第一大理由:文献无证一一马可波罗的事迹除了他本人的书之外,在元代的汉文、蒙文、

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其他任何文字史料文献中都没有记载。

第二大理由:漏载之疑一一马可波罗宣称自己在中国生活了17年,但他的游记里居然没

提到很多在古代乃至现代中国都可称得上是中国特色的事物,比如:汉字、长城、茶、女人的

小脚等。

【“挺马派”的铁证】

马可波罗书中对很多中国事物的细节描述极其具体、准确。这不是靠口耳传闻,或是翻几

本旅行手册可以做到的。例如:《永乐大典》所引元朝《经世大典•站赤》中记载护送元朝的

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利汗国的三位波斯使臣的名字:兀鲁相、阿必失呵、火者。此事在马可波罗

书中也有记载。两份使者名单的发音完全可以对应。毫无疑问,这是两种互相独立的史料对同

一件事、同一批人的的记载。

【特别提醒】资产阶级的“黄金热”体现的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其目的

是积累原始资本,发展资本主义,是种推动社会进步的进取思想。

(4)宗教因素:

基督教的传播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与精神动力。基督教自认为是普世的宗教,凡有人

类的地方都应该有基督教,教会应该成为大一统的世界教会,异教徒必须皈依基督教,否则便

应该为基督教徒所奴役。基督教的理想是探险、发现、扩张的催化剂它使各种的世俗要求都

罩上神圣的光环,成为探险家和征服者的精神支柱之一。

教师强调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思想都深受教会的控制,以及三大洲布局及其规整,学生推测

出地图的背后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出版于15世纪后期。可以代表中世纪时期一般有阅读能

力或者接受了宗教宣传的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个世界由亚洲、欧洲、非洲构成,分别是诺亚的

三个儿子闪、雅弗与含的后代居所,被顿河、地中海与尼罗河分隔开来;亚洲因为是基督诞生

与殉难的地方,因而具有神圣的意义,耶路撒冷处于世界的中心,在东方遥远的地方,是伊甸

园的所在,在一些地图上,有六翼天使手执火剑保护的标识。在罗马看来,非洲是未开化之地,

而东方则在异教的统治下沦陷,天主教徒有不可推卸的将基督教的圣帜插向远方的义务。

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

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

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作为热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

其发展的天主教,国王与女王决议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主并

使其皈依神圣天主教。

(5)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人文主义思想鼓励冒险精神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该有基督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

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是道东方来的达∙f加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

都是吧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

之一。一一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一一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

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一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2.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提高,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日益丰富,懂得选

择风向最有利的季节出海远航。

出示地球仪、星盘、多桅帆船图片,直观认识航海、造船技术提高,地理知识的积累是开

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在航海中,船只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条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

船是不适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为此他采取了许多优惠

措施鼓励造船:建造IOO吨以上船只的人都可以从皇家森林免费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

料都可以免税进口。在当时货币不足的情况下,免税进口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经过努力,

到1440年,终于造出了适宜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船舶。它是一种多桅三角帆船,用三角帆的目

的是使船舶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行驶,只需要调整帆的,角度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那么依赖风

向。这种船船体小吃水浅轻便灵活速度快,这使它可以在紧靠海岸的地方航行,不必为了躲避

暗礁和沙洲而远离海岸,这一点.在以探索陌生海岸为目的的航行中尤为重要。

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赤道南北的强烈海风构成巨大的“风漩”,洋流也依照相似的方式

运动。在赤道两旁南、北维纬5度至25度之间,信风从东方吹来;在南、北纬30度至60度

之间,西风盛行。印度洋的风向和洋流虽然大相径庭,却也有着可靠的规律。夏季的几个月中,

季风从东南方吹过印度洋,而在冬季,风则来自西北方。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水手们就可以

利用顺风和洋流扬帆世界的每个角落。

(2)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支持。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

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

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设置疑问】4: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因素,那为什么是西葡,而不是工商业比较发达的英法呢?

也就是说西葡相比于英法,在开辟新航路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葡萄牙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疆域不大,且位于大西洋沿岸,三面为西班牙

领土所包围。这有效地保护了葡萄牙人不会因受诱惑而将自己的财力浪费到欧洲战争中

去。……其二是葡萄牙人掌握有较多的航海知识,主要是从意大利人那里获得的……使葡萄牙

人在航海术和地理学方面成为所有欧洲人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

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

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

提供了重要条件。一一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合作探究】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探寻新航路国家原因:

①地理位置有利,都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

②掌握了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

③他们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④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新航路

的一种精神动力。

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只欠水手。而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勇敢的航海家

就走在探索新航路的前端。

二、探索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方向:支持者一葡萄牙

(1)迪亚士:1487年

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从里斯本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

航行。当船队航行到南纬33度的地方时,平静的海面突然发生了变化,刺耳的风声呼啸着掠

过海面,暗蓝色的巨浪,一浪高过一浪,风暴象一头奔腾不羁的野马狂奔而来,三桅帆船东倒

西歪,很快其中一艘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两艘像树叶一样在海中上下颠簸,狂风将它们向

西南方吹去,海岸线不见了,迪亚士一行人飘在茫茫的大海上。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

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

“风暴角”。

⑵达・伽马:1497-1498年

青少年时代受过航海训练,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贵族子弟。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

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

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

10年后,葡萄牙航海家再次扬帆出海,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

印度。1497年,船长达•伽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

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

航,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带回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

物品,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收获!

2.向西方向:支持者一西班牙

(1)哥伦布:1492年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1492

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

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就

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

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

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圣塔菲协议》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协定:

1.赐予哥伦布“唐”的尊称,并且任命他为他所发现土地的总督。

2.在哥伦布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上进行的金、银、珍珠等贸易所得利润的1/10属于哥伦

布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3.哥伦布在大洋西方海域发现的岛屿和陆地,有权在该地推荐三人进行统治。

一一宫崎正胜著,朱悦玮译《航海图的世界史》

协定内容既反映西欧社会的“契约精神”,从侧面反映当时西欧社会商业发展状况,也表

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一体两面,航海探险的主观动机并不高尚;

产权契约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份产权契约,在这份产权契约中,哥伦

布等人除省去开支外还得到了报酬,这种明确的产权契约有利于激发航海人员远航的热情,使

他们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无后顾之忧,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辞

(2)麦哲伦:1519-1522年环球航行

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

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

辽阔的水域。这个水域要比大西洋宽阔得多。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只用了一个月零几天的时

间,而麦哲伦在天气晴和、一路顺风的情况下,横渡太平洋却用了一百多天。哲伦首次横渡太

平洋,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证明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不是陆地,而是海洋,

世界各地的海洋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完整水域。这样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

路先锋的作用。

【历史纵横】如何看待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

麦哲伦船队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一位船员记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的苦难:

“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

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

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在贪婪地寻找,

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但是,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欧洲第一批殖民者开辟新航路的

过程,也是掠夺和奴役当地人民的过程。

提示:他们探险的目的是获取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

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了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的状态,使世

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戮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

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概况_________________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迪亚士

到达非洲东海岸

所开辟的绕道非洲达到印度

达•伽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

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

马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意)路(发现美洲新大陆)

绕过南美洲,短(麦哲伦)海峨

麦哲伦送入太平洋.后又达泰律宾群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

(葡)

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三、会合的世界——其它航路的开辟

L背景

新航线开辟后,欧洲至亚洲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荷兰、

英国等国家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并对太平洋岛屿进行

探查。

【特别提醒】其它航路的开辟的特征:在航行方向上侧重于南北方向,并向人际罕至的高纬度

和南半球探索,探索的地理意义明显增强。

库克的航行完全出于兴趣,既不是为了贸易,也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满足对科学的好

奇心。而且,这些旅行相当具有地理学方面的意义。一一约瑟夫•雅各布斯《地理大发现的故

事》

近代的西方人正在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他们以海洋代替了草

原,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疾奔驰的马队……将整个世界都置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下。

一一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2.过程

15世纪中期,欧洲的水手(或多或少地)“知道”全世界15%的海岸线。到了1650年,

接近50%的海岸线基本已为欧洲水手“所知”。新航路的开辟固然惊人,但大多数航路都处在

中纬度区域,而且依赖于少数几条最著名的航道,因此大部分关于航路的知识仍然是间接的、

未经证实的、不清不楚的。

(1)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发现的新航路

①1496年5月5日,英王亨利七世为约翰•卡伯特和他的三个儿子颁发特许状,批准他们“向

一切地方和地区探险,可以向东、向西和向北,在所有的海区进行航驶,以便寻找、发现和考

察一切海岛、陆地、国家”,卡伯特没有沿着直线向西航行,而是在接触到爱尔兰西海岸以后,

一直沿着北纬50°线偏北方向航行。经过一个半月航程后,6月25日到达一个气候寒冷的不

毛之地,卡伯特称之为“迪耶拉•波里玛•维斯塔”,官方大多把它确定为北美的组成部分“纽

芬兰”。

英王亨利七世根据他的报告宣称北美大陆属英国所有,为以后英国的殖民主义活动打下了

所谓“合法”的基础。纽芬兰附近的卡伯特海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萨巴斯汀(Sabastian(1476-1557)卡伯特的儿子。陪同其父进行了1497年的航行,

当时他12或13岁。1508年,他继承父业,出航探寻通往亚洲的北部航道。萨巴斯汀向北航

行至北纬58°,已沿拉布拉多(Labrador)海岸航行了一半多的距离,严寒阻止了他的进一

步北上。他没有找到西北方向通往中国的航路。他因绘制1544年地图而与达•伽马哥伦布齐

名。

②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雅克•卡蒂埃是法国探险家、航海家。他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资助下一共进行了三

次航行。他的航行成功的为欧洲人开启了加拿大的大门。他是第一位描述圣罗伦斯湾并描制地

图的欧洲人,对圣劳伦斯河流域进行的考察也为新法兰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535年5月,

卡蒂埃再次北航。他进入圣劳伦斯河河口,沿着圣劳伦斯河道深入内陆,远行至现今的魁北克

市。他登陆时,问当地的印第安人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回答说是Canada。意为村庄或居住地,

加拿大的名字由此而来。

③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巴伦支是荷兰航海家。巴伦支海即因他而命名。1594和1595年的航行中,曾环绕北欧而

到达新地岛附近。1597年6月,巴伦支在带领船员去往俄罗斯海岸求救的途中疲劳而死,活

下来的船员幸运地被俄罗斯人救起。巴伦支这位梦想打通东北航线的航海家至死也没有实现他

的愿望。据说在新地岛的那个寒冷冬天,巴伦支与他的同伴们即使饥寒交迫,也没有动用阿姆

斯特丹商人的货物。他们的高贵品质为世人所称赞。巴伦支最后几乎到达了北极圈,是完成这

一壮举的第一个欧洲人。

④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哈得孙在1609年4月4日带领着他的16名船员驾驶着26米长的“半月号”海船离开了

阿姆斯特丹,他们计划一路北上,然后穿越俄罗斯北部的北冰洋向东航行到太平洋,最后到达

远东。哈德孙带领探险队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于1609年7月初抵达了如今的纽芬兰南部海

域一一纽芬兰大浅滩。1609年9月中旬,探险队发现一条大河非常适宜航行,后来这条“宽

阔的大河”改名哈德孙河。

⑤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

的航线。

(2)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

①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

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1540〜1596年1月27日)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

探险家、政治家、大海盗。德雷克在1577年和1580年进行了两次环球航行。德雷克1567年

第一次探险航行到达加勒比海,1569年第二次探险到达了中美洲,1577年第三次探险抵达了

南美洲东海岸。1578年发现了合恩角和德雷克海峡(以他的姓氏命名)。

1581年4月,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登船赐予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1588年德雷克成为

海军中将,在军旅中曾击退来自西班牙无敌舰队(SpanishArmada)攻击,德雷克由此受封为

英格兰勋爵。1596年1月27日,他因痢疾病逝于巴拿马。

②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塔斯曼荷兰探险家、商人。他生于荷兰格罗宁根,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下,他于1642

年和1644年进行了两次成功的远航,从欧洲大陆一路航行到西太平洋,成功的发现了塔斯马

尼亚岛、新西兰、汤加和斐济。在1644年的第二次航行中.塔斯曼穿过了托雷斯海峡.但是他

没有意识到澳大利亚大陆就在南方.因而错过了发现新大陆的机会。他的名字被列入最伟大航

海家之列,塔斯马尼亚岛和塔斯曼海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独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

人类文明一体化。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

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

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时间支持国航海家_____________航海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世纪法国卡蒂埃____________到达拉布拉多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世纪荷兰______巴伦支_____________航行至北冰洋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世纪初荷兰______哈得逊____________经北冰洋通向亚洲航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世纪初俄罗斯_/__________________北太平洋到北冰洋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15世纪以后,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对黄金的追求和对外部资源及土

地的渴望下,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的脚步将全球各地区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同时推动

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

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恳

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

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全球通史》

【板书设计】

一、诱惑的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L动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

(2)商业危机:

(3)社会原因:

(4)宗教因素:

(5)精神动力:

2.条件:可能性

(1)客观条件:

(2)主观条件:

二、探索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方向:支持者一葡萄牙

(1)迪亚士:

(2)达•伽马:

2.向西方向:支持者一西班牙

(1)哥伦布:

(2)麦哲伦:

三、会合的世界——其它航路的开辟

1.背景

2.过程

【核心总结】

被“发现”的时代:全球航路的贯通。大航海时代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15世纪

末到18世纪,西欧航海家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不仅向东穿越好望角,远航到达

印度、中国的南海,还向西穿越大西洋到达美洲I,最终通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返回原点,

开辟了全球主要大陆之间的航线。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国航海家又相继开通了大洋洲、

太平洋、北冰洋等地的航线,整个世界通过海上航线被联系起来。全球航路的贯通使空间上相

互分割的地区性航线连成了一个整体,原有的平衡将被打破、原有的孤立将被改变,一个梦想

与欲望交织、希望与绝望同在、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即将到来。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课前须知须备

【课程课标要求】

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

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核心素养明示】

运用时空定位,知道全球物种大交换,描述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的路线

和内容,把握商品的全球性流动,认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以及各地区之

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主要地区发展的影响,认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运用唯物史观,结合横向的世界性联系以及纵向上社会形态的演变,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

到整体的发展历程;

通过了解马尼拉大帆船在今天的象征意义,拓宽国际视野,加深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想的认识。

【教材信息说明】

第一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主要叙述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

推动了世界人口的迁移,促进了世界物种大交流,形成了哥伦布大交换,反过来又促进世界人

口进一步大规模迁移。第二子目“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主要叙述了在人口和物种交流过程中,

欧洲人把疾病传播到美洲,带来人口大量死亡、信仰的崩溃,这都是欧洲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

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第三子目是“早期殖民扩张”主要叙述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使得欧洲商

人大发横财,驱使他们加大了对亚非美三大洲的殖民活动,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也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预示着欧洲革命即将到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一个大

转折、大变革时代

在高中的学习中,除了一些新的学习内容的增加以外,如新航路开辟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疾病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对中国发展的影响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新航路

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人类社会在横向上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并带来了纵向上社会

形态的演变,世界各国、各民族和各地区开始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但是因为本

课主要讲述的是影响,较为抽象,需要从具象的内容入手,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调动学生

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认识影响,进而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

【重难疑点确认】

重点: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世界有分散走向整体的节点

难点: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原始积累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式指导】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

【相关准备提醒】《中外历史纲要》下地图册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通过上学期中国史的学习,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初

步的了解,逐渐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对继续学习世界历史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同时,学生也逐渐了解历史学习的特点,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

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历史。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去学习

这一课。

二、常规教案设计

【导入新课】

西班牙银圆一一陷入金银的诅咒

这是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八里尔银币,这是西班牙的八里尔银币,也叫做“比索”,它是世界上第一种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货币,在16、17世纪被铸造出来后,就传遍了亚洲、非洲、美洲,开启了遍布全球的白

银时代。大英博物馆的专家是这么写到的:“它的到来动摇了东亚经济体系,导致中国明朝的经济陷入混

乱。”

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双柱”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明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据

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6800万两以上,合银元1亿枚,绝大部分是

双柱银元。1821年墨西哥独立,1825年停铸“双柱”,改铸“鹰洋”。“双柱”有“双球”和“人头像'

两种。1732年开铸前者,1772年开铸后者。神话中欧非两洲原本相连,后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开。直布罗

陀两岸的山峰被称为海格立斯柱,这就是双柱的来历。柱上有卷轴缠绕,成S形,S加两坚杠表示“元”也

就由此而来。卷轴上有拉丁文PLVS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两柱间有两个球,意为要征服全球。

WPLVS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双球和双柱上都载有皇冠,象征西班牙王国称霸于世界。

那么一枚小小的银币为何可以撼动东亚经济体系?它又是如何改变世界格局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

入今天的新课一一从白银资本的流奔看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精彩教学】

一、人文地理:—人口物种交流

“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

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1.人口迁移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表现:

①欧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

②非洲向美洲移民: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I,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I。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

分最混杂的地区。……最后结果是,如今,居住在美洲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种人、

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白混血儿。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特点: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民族与人种的多元化程度能超过巴西。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

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巴西有人种大熔

炉之称。

巴西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

拉尔抵达巴西。16世纪30年代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808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流亡

巴西。拿破仑战败后,葡王室重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则留在巴西担任摄政。[1]1822年9

月7日,佩德罗王子宣布巴西脱离葡萄牙独立,称佩德罗一世,建立巴西帝国。官方语言为葡

萄牙语。64.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22.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福音教派。

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频繁混血。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

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

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

了巴西最大的移民潮,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种植园以及

刚刚兴起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

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

鲜和中国。巴西约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②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③从已开发国家向未开发地区

迁移。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4)影响:

积极:①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②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③促进了

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④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消极:①欧洲人加快对美洲的殖民掠夺;②使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③给非洲黑人带来

了沉重灾难;④促使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人文地理格局的变化,认识视野格局变化,引发全球动植物的

物种交换。

2.物种交换

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肯定是迄今为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个巨系统之间的交

汇,而其中最积极的影响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蕃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

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因为马铃薯的单位亩产通

常超过任何其他作物,其结果使它成为了穷人的保命食物。从爱尔兰、东欧、俄国,直到中国,

这些美洲食物都使人口增长有了基础性保障。

何炳棣曾雄辩地证明,正是由于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从明末清初起,福建、广东、汉江

流域等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山区都被开垦出来(因为蕃薯和玉米不挑剔田地),为人口大增

奠定了基础一一当然,它也带来一个消极后果,即当地水土流失的加剧。在南部非洲,木薯和

玉米革命性地改变了食物生产形势,立刻引起人口增加,并进而在许多地方导致国家级政治制

度的兴起,因为那里的人们第一次有了足够多的剩余食物来供养统治阶级。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

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

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一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

如果川菜没有辣椒,它的风味会减少几分?如果土豆没有走出安第斯山区,麦当劳、KFC

还能以炸薯条实现全球产业化吗?蓝山咖啡的原产地其实在非洲,后来才成了牙买加出品;亚

马逊流域驯化的木薯,则成了非洲热带地区的主粮……这种现象叫做“哥伦布大交换”。

——林颐《开启物种大交换时代》

(1)表现: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

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

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地瓜的前世”

番薯原产于中美洲I。西班牙船在16世纪70年代将番薯运到了马尼拉,随后一位中国船的

船长瞒着西班牙海关,将番薯的藤蔓和塞进筐里的一卷绳子混在一起偷运了出去。他将这种走

私来的植物带到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当时中国正在饥僮之中。船长的

儿子将番薯介绍给了福建巡抚,后者随后命令农民开始种植番薯(即外来的块茎)。饥馍结束

了。其他地区也用番薯来解决其食品问题。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地瓜的今生”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

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

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

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

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一一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特点:欧洲主导、内容丰富、范围广、结果具有双重性、具有长期性。

(3)意义: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融。

物种交换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另一批因哥伦

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

的结果一一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一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

止,依然在进行。一一《哥伦布大交换》

【知识延伸】正确认识哥伦布大交换

L含义:哥伦布大交换是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

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等许多项目的一个重要

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

之间联系的开始。

2.意义:这一横跨东西半球的“交换”涉及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等一

系列内容的交换,意义深远。它改变了欧洲人、美洲人、非洲人及亚洲人的生活方式。

(1)从长期来看,由于粮食作物和牲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人口增长

大于人口损失。

⑵哥伦布大交换不仅带来了各种疾病和动植物的广泛传播,也使人类移民自愿或者被迫地漂

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上生活。

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IOO万年进化

灭绝的物种都多。……旧世界的动植物种类,尤其是新世界的动植物种类,都已经被人类缩减

或专门化了。专门化往往意味着未来改变的可能性愈趋窄化:为了眼前方便,我们劫掠了未来。

一一摘编自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带来的影响就是利弊并存,从而改变

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种植业、畜牧业的推广虽然推动了新大陆的开发,也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美洲地区的原生态文明被打破。交换的物种除了动植物,还有疾病的病原体,它们造成原住民

的死亡不亚于殖民战争。

3.病原体传播:

伴随着全球人口的迁移和动植物的交换,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这些传染病给美洲和

大洋洲的原住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王加丰在《世界文化史导论》中说到:尽管枪炮在征服美洲

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大量土著居民被殖民者屠杀。但是欧洲人携带的天花、麻疹、

白喉、流感等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