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试题语文本试题纸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此好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位置點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面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均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是()A.苗裔(yì)悯然(mǐn)豆蔻(kòu)荞麦(jì)B.风致(zhì)斑驳(bān)倩影(qiàn)点缀(zhuì)C.挟持(xié)羸弱(1éi)苑囿(yòu)锲而不舍(qì)D.炽热(zhì)跬步(kuí)沮丧(jǔ)俯瞰(kàn)【答案】B【解析】A.荞qiáo,C.锲qiè,D.炽c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循规导矩陷井比比皆是无人向津B.名列前矛惆怅直接了当金碧辉煌C.恰如其分寂寞一如既往耀武扬威D.别出心才效尤余音绕梁责无旁贷【答案】C【解析】A循规导矩——循规蹈矩陷井——陷阱;B名列前矛——名列前茅直接了当——直截了当;D别出心才——别出心裁3.填写在空白处最恰当的词语是()①如今,人们站在外滩朝东________。②他们________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切科学宝库的钢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③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美好的语言之一,汉字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A.①眺望②盛赞③瑰宝B.①遥望②称赞③瑰宝C.①眺望②称赞③国宝D.①遥望②盛赞③国宝【答案】A【解析】眺望是指从高处远往,或是观赏;遥望是指向远处看,看远方。

盛赞和称赞区别在于前者是广泛热烈的!后者是特定平常的。国宝是指一些珍贵的事物,动物植物和物品都会因为稀少或者具有独特的意义成为国宝。而瑰宝一般用来指文化艺术方面的传承。4.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白居易用比喻的________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还有________。缯是丝织物,丝织物________,荔枝壳却是________的。A.笔法欠缺光滑不光滑B.笔法不足之处滑润粗糙C.方法不足之处滑润粗糙D.方法欠缺光滑粗糙【答案】B【解析】第一空,笔法指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在这里指写作手法。第四空,粗糙形容不精细、不光滑的事物。5.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成分依次是()当我们回来的时候,朗朗的读书声在美丽的校园回荡。A.定语定语补语B.补语定语宾语C.状语定语定语D.定语主语定语【答案】C【解析】在句子成分中,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定语修饰名词代词。“当我们回来的时候”作时间状语,修饰动词“回荡”。“朗朗的”作定语,修饰名词“读书声”。“美丽的”作定语,修饰名词“校园”。6.下列没有语病的语句是()A.我们要安排好时间,自觉地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B.这个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增加了近二百余种。C.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的文字和学校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国家。D.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他就每天坚持记日记。【答案】D【解析】A成分残缺,缺谓语动词,“自觉地”后面加“进行”。B语义矛盾,“近二百种”和“二百余种”都表示估计,但表示的意思略有差别,两个约数不能同时使用,删掉“近”或者“余”。C主宾搭配不当,“中国的文字和学校……是国家”错,应改为“中国是一个最早出现文字和学校的国家”。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落后就要挨打!”邓小平告诫我们。B.他们父、子俩乘坐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C.今天上课写《作文》:我的一天。D.你去哪了???【答案】A【解析】B项,去掉顿号。C项,改为“今天上课写作文《我的一天》。”D项,去掉2个问号。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冯云卿就此走进了公债市场,半年来总是得心应手。B.听说金阁刚被修饰一新,就引起了京都市民的怨声载道。C.他在美术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社会上也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堪称脍炙人口。D.我们学校图书馆里的书虽说不上学富五车,但也有上万册。【答案】A【解析】A项,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使用正确。B项,怨声载道: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和怨恨。怨声载道一般做谓语,这里做宾语,使用错误。C项,脍炙人口:原义是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不能用于人,使用错误。D项,学富五车:(五车:五车子书,喻书多)指读书很多,学问渊博。不能用于图书馆书多,使用错误。9.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正确的是()①塘中的月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钢玲上奏着的名曲。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无边草原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④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A.比喻夸张拟人反语B.拟物借代夸张拟人C.夸张比喻双关借代D.通感借代比喻反语【答案】D【解析】A项,通感,把“月色”比喻成“名曲”,将视觉转化为听觉。B项,借代,“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小东西。C项,比喻,把“草原”比喻成“风平浪静的海洋”。D项,反语,“进步”是退步的意思,加强讽刺效果。10.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是()A.鸡不吃了。B.他借伍仟元整。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D.他在看病!【答案】C【解析】A是“鸡不吃东西了”还是“我不吃鸡了”。B是“他借给别人五千元整”还是“他向别人借了五千元整”。D是“他在给别人看病”还是“他在看病”。11.玛蒂尔德是法国短篇小说家()的《项链》中的主人公。A.莫泊桑B.泰戈尔C欧.亨利D.契诃夫【答案】A【解析】玛蒂尔德·罗瓦赛尔是\t"/item/%E7%8E%9B%E8%92%82%E5%B0%94%E5%BE%B7%C2%B7%E7%BD%97%E7%93%A6%E8%B5%9B%E5%B0%94/_blank"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t"/item/%E7%8E%9B%E8%92%82%E5%B0%94%E5%BE%B7%C2%B7%E7%BD%97%E7%93%A6%E8%B5%9B%E5%B0%94/_blank"项链》中的人物。玛蒂尔德·罗瓦赛尔向朋友借了一串项链参加舞会,不料将其丢失,赔项链使她倾其所有仍债台高筑,在度过了艰难的十年偿还债务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罗瓦赛尔是一位小资产阶级或平民阶层的典型代表,她固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更有着尴尬的处境、脆弱的生活基础以及不稳定的社会地位,她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12.下列句子的作者,依次对应的是()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A.李白杜甫王昌龄辛弃疾B.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C.杜甫李白白居易苏轼D.杜甫李白王昌龄苏轼【答案】C【解析】A项出自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项出自李白的《将进酒》,C项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D项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3.有“雨巷诗人”美誉的是()A.戴望舒B.刘半农C.郭沫若D.胡适【答案】A【解析】戴望舒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祖籍南京,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14.议论文三要素不包括()A.论点B.论据C.论证D.论题【答案】D【解析】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1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写法上,正确的是()A.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人物的情感。B.运用虚拟想象手法,表达深厚的情感。C.运用对比的手法,烘托离愁别绪。D.运用白描手法,写人物动作、情态。【答案】D【解析】“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16.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文体是()A.记叙文B.议论文C.说明文D.散文【答案】D【解析】游记散文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17.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客何为者?C.何陋之有?D.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A【解析】B项“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客为何者”,意思是“客人是干什么的”。C项“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D项“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人没有欺骗我啊!”18.下列不属于老舍作品的是()A.《骆驼祥子》B.《月牙儿》C.《四世同堂》D.《家》【答案】D【解析】《家》为巴金的代表作。19.“舍生取义者也”一句出自()A.《孟子》B.《老子》C.《论语》D.(庄子》【答案】A【解析】“舍生取义者也”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20.“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的意思是()A.坐下来B.定罪C.因为D.副词,表示无缘无故【答案】C【解析】“坐”意思是:因为,由于。。“坐”在古代可用为介词,表示原因。“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意思: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世家”是记述社会底层人物事迹的。()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其中“世家”是记述社会底层人物事迹的。”错。《史记》全书包括十二\t"/item/%E5%8F%B2%E8%AE%B0/_blank"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t"/item/%E5%8F%B2%E8%AE%B0/_blank"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t"/item/%E5%8F%B2%E8%AE%B0/_blank"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八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t"/item/%E5%8F%B2%E8%AE%B0/_blank"礼、\t"/item/%E5%8F%B2%E8%AE%B0/_blank"乐、\t"/item/%E5%8F%B2%E8%AE%B0/_blank"音律、\t"/item/%E5%8F%B2%E8%AE%B0/_blank"历法、\t"/item/%E5%8F%B2%E8%AE%B0/_blank"天文、\t"/item/%E5%8F%B2%E8%AE%B0/_blank"封禅、\t"/item/%E5%8F%B2%E8%AE%B0/_blank"水利、\t"/item/%E5%8F%B2%E8%AE%B0/_blank"财用)。22.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错。《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t"/item/%E6%82%B2%E6%83%A8%E4%B8%96%E7%95%8C/_blank"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23.《关雎》出自《诗经》。()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2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一名句出自《师说》。()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这一名句出自《师说》”错。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于孔子的《论语·述而》。25.《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是孔子所著。()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是孔子所著”错。《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26.“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答案】相逢何必曾相识【解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中的主旨句,你我同样是远离家乡、流落在江湖的失意之人,彼此相逢,又何必一定要相识呢?后用来表示境遇相似之人的相互安慰、鼓励或慨叹;也用来表示命运、遭遇同样不幸之人的处境。27.文学史上的“三苏”指苏洵、________和苏辙三父子。【答案】苏轼【解析】苏洵是父亲,苏轼、苏辙是儿子。三人共同位列唐宋八大散文家,并称“三苏”。2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韵之《离骚》【解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于《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29.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________、结局。【答案】高潮【解析】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开端前还有序幕,结局后还有尾声。30.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答案】应是绿肥红瘦【解析】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完成后面题目,满分30分。)材料一(31-38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都江堰(节选)余秋雨……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四百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持的精神世界。……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馆里展览。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________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________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3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答案】对比【解析】作者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与李冰筑都江堰的指令对比,从而颂扬了李冰的智慧、仁慈、透明。32.最后一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只要就【解析】“只要”是“就”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这种情况就用“只要……就……”。33.给加点的字注音。玉玺________长锸________【答案】玺xǐ锸chā【解析】注意积累生字词。34.“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真正履行了为民造福的职责。【解析】一般问句子的含义,说明这句话除了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含义。35.“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分别指什么?【答案】金杖玉玺”指权力地位。“铁戟钢锤”指武器,这里象征战争和破坏。【解析】“金杖玉玺”是权力的象征,“铁戟钢锤”是武力的象征。指官场中为了权势、金钱、地位进行算计、倾轧、拼杀和征战。36.“反复辩论”是什么意思?【答案】“反复辩论”是指长锸所象征的建设水利工程与争权夺利、战争连绵的反复纷争。【解析】这种政治辩论,就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走向的辩论,就是两种政治纲领的辩论;李冰手中的长锸说:政治要做事儿,既具体又质朴,就是要像长锸这样为百姓消灾,给百姓濡养;金杖玉玺和铁戟钢锤则在为权势、征战和镇压辩解。37.怎样理解“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答案】“失败”就争权夺利、征战杀讨而言,李冰既没有爬上高位,也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他始终不过是一个郡守,所以说“失败了”。“胜利了”则指李冰所主持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千年,泽被后代的成就,也指李冰受到了世世代代的民众永久的敬仰。【解析】他失败了,因为千年政治是站在另一边;他终又胜利了,因为在今天的中国长锸象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利民富民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的政治品质,不但为世人首肯,而且与当代社会学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相通,与当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品质相融,从而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38.“他是郡守,手握把长铺,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那把长,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何效果?【答案】描写和议论。描写李冰站在江边的郡守形象,加上议论,写出他为百姓做的实事,展现出李冰为民造福的人物形象和品质。【解析】这里的描写侧重表现他的形象,议论侧重评价他的功绩。材料二(39-45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39.文段出自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篇名)。【答案】鲁迅拿来主义【解析】选文出自于鲁迅的《拿来主义》40.“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段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_段,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过渡段承上启下【解析】这一段之前批判“送去主义”“闭关主义”等错误的做法,然后在这一段提出作者的观点,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论述“拿来主义”。41.作者对于“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有以下几种不同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作者主张把“烟枪和烟灯”“放进博物馆”,他对“烟枪和烟灯”持肯定志度。B.作备主张把“烟枪和烟灯”“放点进博物馆”,其余的都毁掉,他对“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既肯定又否定。C.作者主张把“烟枪和烟灯”的大部分毁掉,“放一点进博物馆”留作反面教材。他对“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否定的。D.作者对“烟枪和烟灯”没有表明态度。【答案】C【解析】“烟枪和烟灯”是有害的部分,可以当做反面教材使用。42.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答案】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解析】“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从“然而首先要这人……”可以看出。43.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用“大宅子”来比喻外国文化,用鸦片来比喻________。【答案】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存,需区别对待并加以批判吸收的部分。【解析】“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从这里可以得知,鸦片精华和糟粕并存,好的一面是可以治病,坏的一面是吸食鸦片不利于身体健康。44.文中用“鱼翅”来比喻外国文化中的精华,用“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________。【答案】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解析】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45.我们要拿来的是“大宅子”,拿来之后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答案】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解析】我们要发挥创新精神,不能照搬照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劝学荀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46.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是()①虽有槁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A.①bào②zhīB.①bào②zhìC.①pù②zhīD.①pù②zhì【答案】D【解析】“暴”通“曝”,晒干。“知”通“智”,智慧。47.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虽有槁暴虽:虽然C.而绝江河绝:横渡D.取之于蓝蓝:蓼蓝【答案】B【解析】虽:即使。“虽有槁暴”译为“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4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正确译句是()A.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是他们善于利用物品啊。B.君子生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C.君子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D.君子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利用物品啊。【答案】C【解析】生:本性假:借助4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学不可以已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答案】A【解析】《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50.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同的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C.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矣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原语序应为:“乎三子者之撰异,”意思是:跟他们三人的志向不一样。“撰”;才能,在这里可以译为“志向”。平;介词,跟,和。者;特殊指示代词,复指“三子”。B项,“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马”。C项,“僧之富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富僧”。D项,“庙堂之高”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庙堂”。六、诗词赏析(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①________;②________,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5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是()A.寥廓(kuò)分外(fèn)浪遏飞舟(è)挥斥方遒(qiú)B.沁园春(qìn)百舸(gě)峥嵘(zhēng)风华正茂(mào)C.岁月稠(chóu)苍茫(cāng)百侣(1ǚ)橘子洲头(jú)D.曾记否(zéng)颓圮(qǐ)沉浮(fú)慷慨激昂(kāng)【答案】D【解析】曾céng,圮pǐ。52.在横线上填入原句: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解析】注意“茂”“意”字的正确书写。5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是________。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答案】D【解析】“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错。虽然它们形式是有格律的词,但它们的内容却是现代的,属于现代诗歌。5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作者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作者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作者愤恨不平的心情。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作者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答案】A【解析】B项“作者焦躁地思虑着”错;C项“愤恨不平的心情”错;D项“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错。55.画波浪线句子中,总领景物的字眼是()【答案】看【解析】“看”字以下的7句都是作者所看到的景象,由“看”字统领。七、作文(满分40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