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考点 机械运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机械运动(解析版)

【内容播报】

特别说明:典例是2023年的中考真题,即时检测是最新的全国各地的模拟题,好题冲关是2022

年的期末考试题和2023年的模拟考试题和2023年的中考真题中经过多次筛选。知识点以挖

空的形式设计,便于学生提前预习,考点通过方法总结,知识加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好题冲关分层设计,针对于不同的学生。

知识点考点好题冲关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测量(1典例+2即时检测)基础过关(21)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时间的测量(1典例+2即时检测)能力提升(21)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问题(1典例+2即时检测)真题感悟(13题)

平均速度的计算(2典例+2即时检测)

速度的图像问题(1典例+3即时检测额)

1.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2.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想对性,能正确的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3.理解物体运动快慢,比较物体速度的大小;

4.掌握物体速度的大小计算;

知识点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

①基本单位:米,符号m;

②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1km=103m>1dm-10'11cm-10'21mm-10'3m>1/.im=10'6m>1nm-Kf9m.

(2)测量工具

①常用工具:_______________

②精确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③测量过程

选:工具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测量结果要包括数值和单位

【提示】

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另一端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

度值,就得出测量物体的长度了.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

①基本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②常用单位及其换算:1h=_____min>1min=s

(2)测量工具:秒表或停表、石英钟、电子表等

3.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减小方法:选用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与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知识点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在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1)确定研究对象;

(2)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

(3)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

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4.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示】参照物不能选定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知识点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比较的方法

(1)在相同时间比

(2)相同的路程比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量

V

(3)公式:v=—

t

(4)单位

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这两个单位的换

算关系是1m/s=3.6km/h

(5)几种常见的速度值

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轿车的行驶速度约33m/s

3.运动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的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V

(2)原理:v=-

t

(3)实验结论:

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提示】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

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答案】

知识点1

刻度尺s6060精密

知识点2

位置参照物

知识点3

通过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路程不变不相等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

(1)选: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有刻度的一边平行并且要紧贴被测物,且零刻度要对准被测物的一端;

(3)读: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

(4)记:数值(精确值和估读值)和单位;

3.注意:

(1)估读时行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当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也可以使用刻度尺,让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让另一端刻度值减去这

一整数刻度值即可;

典例引领

【典例1](2023•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长度

是cmo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2345cm

【答案】12.42

【详解】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合1mm,即此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⑵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4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42cm-2.00cm=2.42cm

V即时检测

【变式1](2023•四川泸州•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为cm。

雾霾元凶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im的悬浮颗粒物,合mo

|1111|1111|1111|川1|川小川卜11|1111|

0cm1234

【答案】。-40.12.5X106

【详解】⑴⑵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大刻度为4cm,最小刻度为0cm,则尺的量程是0〜4cm;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3]因l^m=10-6m

故而2.5|im=2,5xl0-6m

【变式2](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如图所示,小明用塑料刻度尺测出木块的长度为cm;

若该刻度尺不小心掉落在操场上被阳光暴晒后,对该木块重新测量时,测量值会真实值(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niN|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6789cm10

【答案】2.56小于

【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木块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56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8.56cm-6.00cm=2.56cm

⑵若此刻度尺受热膨胀后,会使分度值的实际长度变长,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

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小。

考点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机械停表、秒表等;

2.常用机械停表:

“分针转动一圈

为15mm,分针等谿^

对应数字为3/弋$脸-------------------

>百所测时间为

秒针转动一圈熔创3mG37.5s=217.5s

为30s,秒针对/

应数享为37.5)

注意:

(1)不是所有的机械停表都是小表盘1圈是15min,大表盘1圈是30s;

(2)读数时,注意注意小表盘,指针是否过已过半刻度,未过时,秒针读0〜30s,已过半刻度,秒针读30

〜60s;

\典例引领

【典例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min_______so

【答案】122

【详解】如图所示,大表盘的分度值为1s,小表盘的分度值为Imin,小表盘的指针超出了刻度1,大

于I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22s,故该同学的成绩是lmin22s。

■即时检测

【变式1X2023•广东东莞•统考一模)秒表是上体育课时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答案】140s

【详解】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5min中间有5个小格,指针在“2”和“3”之间,读作2min;在秒表

的大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读作20s,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f=2min20s=140s

【变式2](2023•广东惠州•惠州一中校联考一模)图是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男子3000m比赛成绩,从开始

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s;

【答案】337.5

【详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

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337.5s

考点三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1.参考系是指我们认为静止不动的那个物体,实际上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根本不存在的;

2.物体是否运动的判断的依据:两物体之间位置和距离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改变两物体发生了机械运动,

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则两物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

七典例受箍

【典例3](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热爱运动的小刚同学正在晨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是静止的B.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是运动的

C.以小刚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静止的D.以小刚为参照物,迎面跑来的同学是静止的

【答案】B

【详解】AB.小刚同学正在晨跑,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小刚是运动的,故

A错误,B正确;

C.以小刚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的位置相对于小刚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树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小刚为参照物,迎面跑来的同学距离小刚越来越近,说明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于小刚,迎面跑

来的同学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o

书即时检测

【变式1](2022•湖南长沙•校考模拟预测)古诗词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

度解释正确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滚滚来”是因为水受到下滑力

C.“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答案】C

【详解】A.船行驶过程中,以船为参照物,“青山”与船之间不断发生位置变化,所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

为参照物,故A错误;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滚滚来”是因为水受到重力,故B错误;

C.“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浓荫”是指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

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2023•云南临沧•统考一模)春节期间,道路拥堵,小明坐在静止的汽车里,某时刻发现自己在后

退,爸爸解释说是前车在前进。小明觉得自己在后退是以为参照物的,该现象说明运动与静止是—

的。

【答案】前车相对

【详解】UH2]以前车为参照物,小明与前车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则小明是运动的,所以小明觉得自己

在后退;若以小明自己坐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与自己坐的汽车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小明是静止的,

该现象说明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四平均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其速度越大,反之,亦然;

2.速度公式:v=-(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此公式是速度的定义式,同时也可以求平均速度;

t

3.注意:3.6km/h=lm/s.

【典例4](2022•江苏南通•统考二模)如图为长L=10.6m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与“天和号核心舱”对接前

的图像,它们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运行。从图示位置起,“天舟三号”开始加速运行,经40s与“核心舱”成功

对接,则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三号”在4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核心舱天舟三号

A.0.5m/sB.1.2m/sC.1.8m/sD.3.0m/s

【答案】A

【详解】图示的距离大约是两个L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三号”在40s内移动的距离为

5=2£=2x10.6m=21.2m

十14_、+…s21.2mcl,

平均速度v=—=--------x0.5m/s

t40s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5](2023•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

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

中到南充需要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knVho(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

【答案】0.6300

ss,150km八八

【详解】口]由v=e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小加砧

t匕25(JKrn/n

、“210km_「

t=06h

⑵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2=~=^m./h-

s,、sSi+s0150km+210km八

由忏-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u=7=士f=八八s讣=300km/h

tttx+t20.6h+0.6h

V即时检测

【变式1](2023•江苏•泰州模拟)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相邻两次曝光的时间

间隔为0.01s,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把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

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实际平均速度约为m/s„

AB

Ml|llllMl|llll

02345cm

【答案】0.0520

【详解】[1]⑵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f=O.O5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

为1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

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5.00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

系可得,解得s=100.00cm=1m

5.00cm0.30cm

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m/s

t0.05s

【变式2](2023•安徽马鞍山•统考一模)小刘同学在早晨6:40从石家庄出发乘坐高铁去北京,8:10到达

北京西站,全程297km,此过程中高铁行驶的平均速度为m/So

【答案】55

【详解】高铁行驶的时间t=S:10-6:40=1.5h

则高铁行驶的平均速度T=软=198km/h=55mzs

考点五速度的图像问题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1.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典例6】(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B.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D.510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B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车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乙车是在离计时位置20m处出发,而甲车在乙车出发后5s才出发,故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

比乙晚出发5s。故B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10s时,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而甲车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说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5To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说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故D不符

合题意。

故选B。

学即时检测

【变式1](2023•安徽滁州•统考一模)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由图像得甲车速度为180km/h

B.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各行驶2h,路程之比为3:2

D.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h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当S2h时,s产180km,则甲车的速度喔=手=竺a=90km/h,故A错误;

而2h

B.由图可知,甲、乙两车的s"图象都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则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s120km…

C.当fz=3h时,Sz=120km,贝U乙车的速度丫乙=六7=—^=4。1<向11

乙车行驶2h,通过的路程为S乙=记/乙=40km/hx2h=80km

则甲、乙两车各行驶2h,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80km:80km=9:4,故C错误;

ss180km,,,

D.由v=-可得,甲车2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的时间为/=-=右「^=4・511,故D错误。

tv乙40km/h

故选B。

【变式2](2022•福建莆田•统考一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i图象如图所

04812162024t/s

A.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第4〜12s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甲物体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说明甲物体一直做匀

s田60m-,

速直线运动,则甲的速度为W=e=K[=3m/s

厢20s

同理,乙物体在第2~8s、16~24s内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在8~16s内乙保持静止;

A.由图可知,甲物体从t=0s时出发,乙物体从f=2s时出发,因此甲、乙两物体不是同时出发,故A错

'口

陕;

B.由图可知,在第16〜24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乙=60m-36m=24m

、.一»24m_.

这段时间内乙物体的速度为立=厂=不一k=3m/s

乞24s-16s

则这段时间内乙物体的速度等于甲物体的速度,二者之间没有相对位置的变化,即没有相对运动,因此这

段时间内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第4~12s内,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由v=±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t

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第4~8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乙物体的速度大于甲

t

物体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3](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

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如图中的图像描述的

是球的运动。

两个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o'"---------------7

【答案】甲甲

【详解】[1]相邻两球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左图可知,甲球运动了5s,乙球运动了3s,甲球的运动时间

比乙球的运动时间长;因为甲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由

于乙球在相邻的时间间隔内,路程逐渐的增大,所以乙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

⑵由右图可知,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的增大且成正比关系,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所以该

图像与甲球的运动状态相符合。

好题冲美I,

考基础过关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答案】B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故B正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答案】C

【详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

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感舒适温度在35℃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

C.2个鸡蛋的重量约1N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Imin

【答案】C

【详解】A.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C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挂)大约15cm,普通圆珠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17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故2个鸡蛋的重量约1N,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0次脉搏的时间约10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名普通初三学生站在灯杆旁边,一个石子以lOm/s的速度从灯泡所在高度处开始匀速下落,

则落地需要的时间约为()

A.0.2sB.0.6sC.1.2sD.2.4s

【答案】B

【详解】普通中学生身高约1.5m,灯杆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4倍,则灯杆高度/z=4xl.5m=6m

石子以10m/s的速度从灯泡所在高度处开始匀速下落,则落地需要的时间约为f='=*L=0.6s,故B符

vWm/s

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高铁列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五一”期间,小丽乘坐高铁列车去游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受非平衡力作用

B.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没有做功

C.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列车的机械能不变

D.放在桌面上的手机“纹丝不动''所选的参照物是窗外的树

【答案】C

【详解】A.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列车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

B.列车在行驶过程中,沿牵引力方向运动,所以牵引力对列车做功,故B错误;

C.列车在水平的高架轨道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高度不变,则重力势能

不变,所以机械能不变,故C正确;

D.以窗外的树为参照物,手机的位置在变化,所以手机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6.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火箭成功发射,飞船人轨后,于30日16时

29分,与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径向端口成功对接,对接后,它们一起绕地球转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A.发射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B.飞船入轨后不再受到地球的吸引

C.飞船对接后受力平衡D.火箭加速升空过程飞船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D

【详解】A.发射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船入轨后做曲线运动,受力不平衡,仍然受到地球的吸引,故B错误;

C.飞船对接后在轨道上运动时受到的力不平衡,因为飞船在轨道上做曲线运动,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C

错误;

D.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飞船的机械能增大,

故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3、C两点,AB=BC,则下列分析正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钢球在A3、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答案】C

【详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

BC段平均速度更大,故AB错误;

C.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在AB、2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C正确;

D.因为斜面光滑,所以整个过程中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5G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完成任务后沿原路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s/km

A.派送车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80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10~13min派送车处于静止状态,13~18min是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派送点返回出

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故A错误;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0.8km=0.8km,故B错误;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v='="啊=0.08km/min=80m/min,故C正确;

tlOmin

D.1O~13min内,图像平行f轴,派送车静止不动,故D错误。

故选C。

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

A.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B.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C.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D.在0~1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详解】A.在10s~20s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不变,即乙同学静止不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像看出在0~10s内,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甲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

根据丫=』可知,v^vz

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乙的速度%:嘤=1。诏,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0.(多选)如图1,在“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中,穿着专用滑雪板的

运动员在助滑道上获得一定速度后从跳台飞出,身体前倾与滑雪板尽量平行,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落在

倾斜的雪道上,其过程可简化为图2。体重为65kg的运动员从跳台。处以初速度W沿水平方向飞出,运动

员在空中飞行2.7s后落在与水平方向夹角砥37。的倾斜直雪道P处,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0m/s2,

则()

图1图2

A.运动员在。处的起跳速度w的大小为18m/s

B.0P间的直线距离为57.75m

C.飞出后经1.35s运动员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D.运动员落到斜面上时速度大小为9jBm/s

【答案】ACD

119

【详解】A.依题意得,。尸间的竖直距离为"=/=/xl0N/kgx(2.7s)-=36.45m

OP间的水平距离为s=vot=v0x2.7s

hh3645m

由几何关系得厂f=337。,则-嬴彳3=8m/s,故A符合题意;

B.。尸间的直线距离为OP=工=当等=60.75m,故B不符合题意;

sin00.6

C.运动员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时,合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则有tan37。=强豆=政

%%

则”四必0.75xl/s

8m=L35s故C符合题意;

g10N/kg

D.运动员落到斜面上时速度大小为v=+V?工=不%+(gf)~=-^(18m/sy+(10N/kgx2.7s)2=9Vi3m/s,

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11.(多选)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

正确的是()

Ih

0IO«2OiMb40t

620Qm45wn7SOniI2O0M

A.乙车做的是加速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答案】AC

【详解】A.由图示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

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所以由公式v=£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

t

车的小,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公式v=±可知,甲、乙两车平

t

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v='可知,甲车

t

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C。

二、填空题

12.(1)如图,机械停表的示数为s;

(2)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cm。

B

Af点

.,....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4567

(3)小明的身高是160;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低于26;在学校上一节课时间是

45(填上合适的单位)。

【答案】246.5B3.15cm℃min

【详解】(1)口]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I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

“4”和“5”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4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所

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6.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6.5s,即停表的读数为4min6.5s=246.5s

(2)[2]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

网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l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

物体左侧与4.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7.1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A=7.15cm-4.00cm=3.15cm

(3)[4]小明的身高是1.6m=160cm

[5]人的体温为36-37℃,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低于26℃。

⑹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上一节课时间是45min。

13.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中学学生体育运动会的100m竞赛中,小华同学跑出了20s的

成绩,则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

【答案】快慢518

【详解】山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根据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可以计算运动的速度。

⑵[3]由v=£知道,小华跑步的平均速度是v=2=?g=5m/s=18km/h

14.如图是■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尸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次,分析照片可知:

在整个1s内小球从A点到P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小球在最后0.4s内的平均速度为m/so

ABCDEF

巾1而呷帅用呷叫叫而叫呷呷用1而"|1呷川而ll|

0cm12345678910111213

【答案】12.500.1250.2

【详解】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A

点到尸点所用的时间为Is。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尸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A点到尸点的路程为

s=12.50cm-0.00cm=12.50cm

⑵从B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SRE=8.00cm-0.50cm=7.50cm=0.075m

从B点运动到E点的时间加产0.2sx3=0.6s

5加0.075m八,

小球从B点运动到&点的平均速度%=产=-A-=0.125m/s

tBEO.os

[3]小球在最后0.4s的路程,即从。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尸=12.50cm-4.50cm=8.00cm=0.08m

、s0.08m八八,

从D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产nr==0.2m/s

tDF0.4s

15.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

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N;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N。

【详解】口]由图像可知,在4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0N。

⑵由于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故滑动摩擦力为10N,在0~4s内小车做

加速运动,但其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也不变,为10N。

16.甲、乙两辆小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题图所示,由图比较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快

慢,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车;甲车的速度大小为m/s;乙车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

【详解】UM2]⑶根据图象可知,甲车6s内通过的路程为6m;乙车12s内通过的路程为3m,甲车的速度

s甲6m,,

Vjp=-=----=lm/s

厢6s

s3m1,

乙车的速度v乙=f7=k=^m/s

t乙12s4

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运动较快的是甲车;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必=v/=;m/sx20s=5m

1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在0〜2s内两物

体都做运动,运动速度更大的物体是;在。〜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m/s。

【详解】[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2s内,两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则两物体在做匀速直

线运动。

⑵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在。〜2s内,乙运动的路程比较大,所以乙运动速度更大。

[3]0~4s内乙的路程为8m,则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

t4s

18.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1)甲车速度为m/s,在乙、丙两车中运动较快的是(选填“乙”或“丙”)车;

(2)经过4s后,甲、丙两车相距____m。

【答案】4乙12

【详解】(1)口]第一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m/s。

⑵第二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

^=7"=—=4m/s,v=詈==lm/s,所以乙车的速度比丙车的速度大;

坛2s/丙4s

(2)[3]甲车4s通过的距离为s%=v/=4m/sx4s=16m

丙车4s通过的距离为s'丙=v/=lm/sx4s=4m

所以经过4s后,甲、丙两车间的距离为s=s'甲-s'丙=16m-4m=12m

三、计算题

19.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某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

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0s下落了250m,再下落50s到达地面,求:

(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详解】解:⑴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匕=-=煞1=25侬

(2)由图可知,10s后该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6m/s

由v=』可知,最后50s下落的距离为力2=叼2=6m/sx50s=300m

t

则直升机悬停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勿=250m+300m=550m

答:(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5m/s;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550mo

20.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门口出发,到达公园参加活动,途中有一半路程骑得慢,路程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求:

(1)小明从家门口到公园的平均速度;

(2)小明骑得较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

(3)小明若全程都用较快的速度,从家门口到公园所用的时间。

【详解】解:(D由图可知,小明从家门口到公园通过的总路程s=3600m,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由图可知OA段通过的路程s/=1800m,所用时间〃=5min,A3段的路程与04段的路程相同,但所

用时间较长,说明速度较快的是前半程。4段,则较快的。4段的平均速度为匕=于=三为「=6向5

.5x60s

(3)若全程都用较快的速度,从家门口到公园所用的时间为「=』=等普=600s

匕6m/s

答:(1)小明从家门口到公园的平均速度2.4m/s;

(2)小明骑得较快的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3)小明若全程都用较快的速度,从家门口到公园所用的时间是600s。

21.小涵和小轩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000m。某次他们一起从家里出发上学,如图是他

们这次上学过程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像,问:

(1)他们在什么时间在途中相遇?小涵比小轩早多少分钟到学校?

(2)小轩在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他上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