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章 实事求是_第1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章 实事求是_第2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章 实事求是_第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章 实事求是_第4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章 实事求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概论目录CONTENTS①②③④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⑥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⑦⑧⑨⑩⑪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⑫独立自主第十章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与主观主义斗争的过程中,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做的高度概括。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因此,我们也把这条思想路线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体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正式形成并在全党确立三个阶段。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章

实事求是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萌芽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形成并在全党确立第十章

实事求是

(二)

实事求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性进一步得到检验,实事求是思想也不断丰富发展。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掌握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保证了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迅速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运用实事求是这一真理领导党继续前进,使得党在革命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国推广开来。毛泽东和全党同志都十分注意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而党不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而且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从而继续深化了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解。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章

实事求是

(二)

实事求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是较早地通过调查研究觉察到“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严重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主要领导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还立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实际,先后提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口号,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党性高度,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思想。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

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实质“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体实际。坚持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作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则和前提,坚持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谓具体实际,它首要是指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同时,具体实际还要包括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情况。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历史因素的延续性与继承性。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主义者,从不割断历史。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就是毛泽东坚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成果。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

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实质“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从实际出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内部固有的而非臆想的联系,就是为了科学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主体实践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而了解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通过实践去发现和认识规律,并不能发明规律。规律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实践中反复出现的东西,是彰显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趋势的内在必然性。规律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求”就是去研究、去探求。规律不会自动呈现,需要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认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既彰显客观存在的决定性以区别于唯心主义,同时也充分尊重主体的能动性以区别于形而上学。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必须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充分尊重基础之上,科学认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前提。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

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及实质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矢”射中国革命和建设之“的”,从具体实际中找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规律。(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1.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事物的本来面貌就是事物内部固有的而非臆想的必然联系,就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内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提升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还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1.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跃升。只有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才能科学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按照客观规律办事。2.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按照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践处于永无止境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具有动态的开放性特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具体实际。具体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因此人们的认识也必须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毛泽东坚持辩证发展的观点对待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始终从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谋划工作,使主观认识不断符合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具体实际。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3.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转变,只有科学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才能对中国革命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谋划。因此,正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立足于对中国近代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谋划了“两步走”的科学方略。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二者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科学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方面,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与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理论设想相比,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方法4.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理论,保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同频互振、同向同行。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必然会提出许多新的时代课题和实践任务,迫切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主义,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三)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同主观主义、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产物。主观主义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毛泽东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方法:“(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三)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三)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具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表现形式。所谓教条主义,就是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从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出发,脱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过去和现在,不是认真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经验、得出结论并作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而是将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具体词句照搬到中国当作教条,毫不研究这些词句是否符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所谓经验主义,就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认识问题,过分依赖感性经验而忽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不是全面客观地分析整体实际。尽管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具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表现形式,但本质上都具有相同的思想方法,都割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都违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把片面的相对的真理夸大为普遍的绝对的真理;他们的思想都不符合于客观的全面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反对主观主义。主观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危害。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它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属性。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相反,唯心主义则抽象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这种发展并不了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可见,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1.实事求是肯定了“实事”的客观基础性。现实存在的一切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理论的关键在于,从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出发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也必将在参与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是对存在的主观反映。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2.实事求是肯定了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存在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不同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矛盾形态,这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要具体地、历史地分析问题,要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不同矛盾的不同样态出发解决问题。实事求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实际出发,科学认识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提高主观活动的合目的性和科学性,这肯定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十章

实事求是(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3.实事求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因为实践既是认识的来源,更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只有经过实践才能接触到客观事物的各种现象,才能改造客观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指导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实践之所以高于理论并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键在于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特征。所谓普遍性就是指,相同实践在相同条件下会产生相同的结果,因而可以运用实践去检验认识正确与否;所谓直接现实性就是指,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能够将主观认识、思想理论等客观化、现实化。第三节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十章

实事求是(二)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