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学案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起源: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2.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迁徙区域概况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印欧人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巴尔干地区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印度河流域印欧人发展为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3.影响:(1)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3)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4)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情境在线】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千米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印欧人的民族大迁徙过程形成了哪些区域文化?提示:在印欧人的迁徙及印欧人与农耕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古代西亚、印度和希腊罗马等几个主要的区域文化形成。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时间概况第一轮迁徙公元前后①中国北方的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②欧洲的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第二轮迁徙3—6世纪①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②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③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④在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⑤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了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2.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1)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境在线】34世纪,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材料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原因:北方战乱频繁。主题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影响【素养探究】1.原因史料一在地处大草原西部的印欧各族和地处大草原东部的蒙古突厥人之间,有一条最早的分界线,这就是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大草原,地势较高、较干燥,气候通常也更恶劣。这里的牧场没有西部的牧场肥美,可以放牧羊、骆驼和马,但放牧牛不行。这一地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相应的历史上的不平衡,即出现一个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大草原东部的各民族或者以难民的身份,或者以征服者的身份,被吸引到西部。一批批部落前赴后继地向西推进——西徐亚人从阿尔泰山脉迁徙到乌克兰;突厥部落取代西徐亚人进入中亚,以后又尾随西徐亚人西进;最后,蒙古人也从后面向西推进,直到13世纪,侵占欧亚大部地区,建立起一个大帝国。这些东方的游牧部落,由于其地理位置,不仅能进入欧洲、中东和印度,而且也能抵达中国;只要有机会,它们就不时地侵入中国。——[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东方游牧部落向西迁徙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点拨】根据画线信息对比回答。提示:东方的游牧部落居住区自然条件恶劣,而西部牧场肥美。史料二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中国古代,大批汉人陆续从北方迁往南方,形成今天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的客家人。(2)根据史料二,分析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点拨】根据画线信息概括回答。提示:原因:土地资源少,不能满足农耕需要和养活更多的人口;战争;国家政策等。2.影响史料一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还是游牧民,主要以畜牛为主,财富的多寡根据牛群的大小来判断。在肥沃的大河流域定居下来后,他们逐渐转向农业。若干有亲属关系的家庭聚居一处,形成村庄;若干村庄组成氏族,若干氏族结成部落。部落的首领是国王。——[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结合史料一,分析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后对其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影响。(历史解释)【点拨】根据史料画线信息概括。提示:经济:从游牧以畜牛为主到以农耕为主;社会形态:从游牧到定居并形成氏族部落。史料二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2)请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说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是如何相互学习的。(唯物史观)【点拨】可结合中国古代史上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回答。提示: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政权统一了中国,蒙古族本身为游牧民族,其统一中国后,学习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化知识和政治制度;中原人民从游牧民族手中学到了畜牧业的知识,两种文化相互补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也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合奠定了基础。【史论阐释】一、影响人口迁徙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1)气候:气候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生活等。(2)地形:不同的地形单元直接影响人类居住的舒适性。(3)淡水:淡水分布的变化,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空间格局,进而决定着人类迁徙的方向和规模。(4)土壤:土壤的土质、肥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5)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布局,影响生产制造工业的布局,进而成为影响人口迁徙的重要因素。(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因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会迫使人类进行迁徙。2.社会经济因素:(1)城市规模及发展:城市的规模越大,可容纳人口越多;城市越发达,吸引人口数量就越多。(2)交通:交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地区之间往来的时间,减少了人口迁徙的困难,促进人口迁徙。(3)教育:文化教育是人类向更好生活追求以及向更高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人口迁徙。(4)婚姻和家庭:婚姻主要影响青年人口的迁徙,而家庭因素多影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徙。(5)国际移民: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因素促使国际移民的发生。3.政治因素:(1)政策:国家在不同时期可能会出台有关人口迁徙的政策。(2)战争:战争会使人类改变居住地,同时产生大量国际难民。(3)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二、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政局混乱。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1.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波斯人 D.阿拉伯人【解析】选B。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通过多年征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故答案为B;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排除A;波斯人生活在伊朗高原,排除C;阿拉伯人在8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主要区域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2.有学生对雅利安人早期的历史颇有兴趣,若要进一步探究其历史,以下文学作品可资借鉴的是 ()A.《吉尔伽美什》 B.《荷马史诗》C.《摩诃婆罗多》 D.《一千零一夜》【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史诗《摩诃婆罗多》记录了雅利安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C正确;A《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与题干雅利安人无关,排除;B《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成就,排除;D《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排除。3.印欧人是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下列民族不属于印欧人的是 ()A.赫梯人 B.雅利安人 C.希腊人 D.苏美尔人【解析】选D。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早期的定居民族,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苏美尔人不属于印欧人迁徙形成的民族。4.我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居民大量迁徙到南方,这主要是因为 ()A.战乱 B.瘟疫 C.灾荒 D.移民政策【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北方战乱严重,导致北民南迁,A符合题意。瘟疫、灾荒、移民政策与北民南迁无必然联系,B、C、D排除。5.灭亡西罗马帝国并承继其遗产的新主人是 ()A.东罗马人 B.日耳曼人C.阿拉伯人 D.基督教徒【解析】选B。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中,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故B正确。6.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徙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徙的相同影响是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 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会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故C正确;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即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往往带来一段时期的社会动荡,故A错误;人口多的地区迁往人口少的地区会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但是古代居民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则不一定会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故B错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和斗争,故D错误。【补偿训练】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被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徙从来没有停止过,古代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人口不断南迁,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C是最主要影响。A也是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影响,故排除。B是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属于最主要影响,故排除。文化重心南移是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进行的,故D不是最主要影响,故排除。7.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西汉3825678714364698唐朝288981213780812484(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要分析人口迁徙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解析】第(1)题第一问,由表格中数字对比可得出结论;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由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