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1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2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3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4页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于1997年,自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车产品,拥有1.0-2.4L全球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2011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43.2万辆,同比增长4%,实现当年销售收入209.6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行业十强地位。并购企业-吉利并购企业背景并购动因及效应并购类型并购过程并购成功经验并购后面临的风险目录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20大汽车公司之一。截止2009年6月底,共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有2500家销售网点。自1927年14日第一辆沃尔沃汽车“雅各布ov4”出厂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享誉全球八十余载,其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是汽车安全的代名词。自始至终,品质、安全和环保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安全是沃尔沃强调最多的,也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被并购企业-沃尔沃沃尔沃的经营状况

沃尔沃2005-2009年销售额持续下降,除了2006年有0.7%的上涨;2008年和2009年销售额分别下降31.3%和19.7%;2005-2009年市场份额也持续下降;市场份额08-09年大幅度下降,分别达18%和25.4%;近五年的数据表明沃尔沃的市场销售陷入困境。并购背景一、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管理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都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这样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并购动因二、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律事务顾问福尔德律师事务、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基本处于掌控之类。三、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沃尔沃轿车在2009年全球销量大33.48万辆,同比下降10.6%,下降幅度减缓。而其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增长80%,增至2.2万辆,远远高于豪华车市场平均20%的增幅。2010年1月至5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就增长了108%。一、经营协同效应

在中国制定超越奔驰,宝马。奥迪的计划似乎并不是明智之选,沃尔沃最为擅长的是安全和动力总成技术,而中国市场所重视的是品牌力,大空间以及豪华的配置,这无疑是沃尔沃的短板,就连沃尔沃新任的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各布也不得不承认,沃尔沃的首要任务是要成长,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重新树立市场地位。效应二、战略调整

对于沃尔沃此次中国区的调整,沃尔沃方面表示意在加强吉利对于沃尔沃在中国业务上的把控,同时保证在中国生产的沃尔沃轿车能够达到与瑞典托斯兰达工厂同样的高标准,同时似乎也预示着,吉利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沃尔沃在中国将会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变革,沃尔沃看中吉利什么,以示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二是吉利的商业文明,三是吉利的民营企业性质三、低成本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价资源,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对比其他国家仍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吉利公司在2004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造就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这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并购的类型是吸收合并。按照双方所处的行业分类,由于两家公司都是汽车制造商,所以类型是横向合并。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分类,是以现金支付(“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两亿美元银行支票,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并购类型2008年1月,吉利向美国福特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2009年1月,底特律车展上,福特高层会晤吉利汽车管理层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参与收购沃尔沃2009年3月中旬,吉利聘请英国洛希尔公司竞购沃尔沃2009年12月23日,双方就出售沃尔沃轿车项目一事达成框架协议2009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2010年6月到7月,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相继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审查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2010年8月2日,吉利与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合资了公司并购过程1.要积累足够的国际经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2.要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场之初,必然要努力迅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3.要有互补的共赢条件。成功收购要创造出价值,实现整合价值大于总价值的溢出效应。收购并不是为了打击被收购对象,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这需要双方具备互补的共赢条件,才能一起创造价值。并购成功经验一、沃尔沃新车型难以脱离福特车系沃尔沃作为一大国际知名品牌,在福特近些年来的经营之下虽然销量和利润没有提升,但是旗下车型却日趋丰富。仅2007年一年沃尔沃便推出包括两厢小型车C30,紧凑级轿车S40,豪华轿车S80和跨界车XC70在内的四款新车,2008年又紧接着推出紧凑级跨界车XC60),2010年沃尔沃还将发布全新的S60中级轿车,加之之前推出的跨界SUVXC90和双门敞篷轿车C70,现在的沃尔沃已经形成相当完整的产品线。但是上述几乎所有车型都已经脱离了沃尔沃原有的产品平台,而全面进入福特全球平台范围,因此与福特之间的零部件采购协议和车型知识产权都将在之后的协商中重点磋商,否则将会无形中增加国产沃尔沃车型的制造成本。并购后面临的风险二、沃尔沃烧钱式研发风格难以改变众所周知,沃尔沃车型的安全口碑甚至超过了奔驰和宝马,但是沃尔沃的安全是靠千百次碰撞试验总结出的经验积累而成的。早在2000年,沃尔沃便开始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碰撞实验室——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沃尔沃汽车安全中心拥有一条154米长的固定轨道和一条600吨重、108米长的可移动轨道,它可以完成各国执行的NCAP碰撞试验,包括翻滚和后部碰撞试验。这一碰撞实验室也可以模拟不同的交通环境和室外情况。三、“不听话”的洋工会难纠缠

尽管吉利控股还没有真正收购沃尔沃,但是由1800名工程师组成的沃尔沃轿车公司工程师工会已经发出反对的声音。该工会负责人MagnusSundemo称如果沃尔沃进入中国的话,第一步是将生产迁往中国,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较低的成本,但是对于瑞典的就业是不利的。一方面吉利希望在中国建厂生产降低成本之后的沃尔沃车型,提高车型性价比从而扩大市场销量,但是另一方面,位于瑞典的沃尔沃洋工会和瑞典政府却关心会不会被裁员,失业率会不会提高。毕竟工会组织罢工要挟劳资和福利谈判是洋工会的专利四、国内同行盗版沃尔沃如何应对?可能连李书福自己都还没有想过:如果自家车型遇到同行自主品牌盗版应该如何应对。是对簿公堂,还是泰然处之?也许当真的将沃尔沃收入囊中之后,就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因为长丰汽车的仿制沃尔沃S40将会比吉利国产化的沃尔沃S40更早并且更廉价的上市。五、丰田流与福特流平台难以融合如果分析吉利现有产品线我们可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