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1072c开课学期:4学分/学时:2/32课程类別: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开课对象:英语(师范)/三年级本科生先修/后修课程:语言学概论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一)课程性质:《第二语言习得》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对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过程的讨论,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无意识的实践性内容变成明确的、有意识的理论方法。使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批判性地接受现行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将其不断完善。考核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学生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运用能力形成情况,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理论及其运用方面的不足,为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外语)习得的定义、学习者语言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中介语及其社会、语篇、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学层面的特征。课程教学目标2: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各种课堂教学方法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等,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打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3:要求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矩阵关系如表1-1所示:表1-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矩阵关系课程教学目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1-21-32-12-23-13-24-14-25-15-36-16-27-17-28-18-2课程目标1M课程目标2L课程目标3M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理论教学共32个学时,包含10个部分。表2-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章节、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学时安排教学章节支撑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时安排第一部分UnderstandingSL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ItsdefinitionsItsobjectivesItsbasicterminologyItsexternalandinternalfactorsAreviewoflanguageacquisition6第二部分TheStudyofInterlanguage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ItsdefinitionItscharacteristicsMajorfindingsininterlanguagestudiesInterlanguagepragmatics4第三部分LinguisticAspectsofSL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ThenatureofhumanlanguageEarlyapproachestoSLAUniversalGrammarTypologicaluniversalsFunctionalapproaches4第四部分PsychologicalAspectsofSL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Languageandthebrain2.Behavioristwayoflearning3.Cognitiveperspectiveoflearning4.Learners’individualdifferences6第五部分Socio-CulturalAspectsofSL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Micro-socialfactorsMacro-socialfactors4第六部分InstructionandSL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SecondlanguageteachingForm-focusedinstructionUniquenessofclassroomteachingExplicitandimplicitinstruction5.Teachinggrammar4第七部分SLAResearch:DataCollectionandAnalysis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DatacollectionDataanalysisandinterpretation4总计32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内外实践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的。表3-1课程毕业要求、教学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3-1:英语学科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运用能力:了解英语学科体系及发展动态,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能综合运用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解释英语,能初步分析英语教学问题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讲授和讨论: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研究的定义、分类、方法、步骤和如何有效开展相关研究以及英语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学科体系及发展动态,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能综合运用英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解释英语,能初步分析英语教学问题。3-2:英语学科专业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初步解决基本英语问题。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讲授与实践: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研究和英语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基本英语问题。3-3:英语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能综合运用英语及相关学科知识,与中学英语教学合理衔接,形成系统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服务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讲授与实践: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研究和英语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中学英语教学合理衔接,形成系统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服务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7-2:反思方法与技能: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与技能,能基于质疑、求证、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方法与技能进行独立思考。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讲授英语研究和英语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融会贯通,旨在培养学生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与技能,能基于质疑、求证、判断等批判性思维方法与技能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五、课程考核要求及方法考试;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总评: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平时: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10%本课程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细则及对应的教学目标见表4-1所示。表4-1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细则和对应的教学目标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教学目标平时表现(40%)作业成绩(10%)论文写作实践10主要考核学生对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实践的能力以及做作业的态度。计算平均成绩再按10%计入总评成绩。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课堂表现(30%)课堂讨论教学实践30主要考核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以及英语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实践能力。计算平均成绩再按30%计入总评成绩。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期末成绩(60%)期末考试6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全部关键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计算卷面成绩再按60%计入总评成绩。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总评成绩平时+期末100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3本课程教学目标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见表4-2所示。教学目标评价依据平时成绩平均分平时成绩总分期末成绩平均分期末成绩总分课程目标1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3020课程目标2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5060课程目标3期末成绩,作业成绩和课堂表现2020表4-2中权重合理性说明:对于教学目标1:主要评价学生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理解和养成情况,主要通过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堂实践作业及期末考查体现,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评价权重大致均衡。对于教学目标2:主要评价学生开展分析、设计、评价和反思等英语教学设计的能力。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评价权重大致均衡。对于教学目标3:主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更新专业知识、夯实教学基本功,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与合作探索的能力,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评价权重大致均衡。五、持续改进本课程根据期末成绩、课后作业、各教学目标评分值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反馈,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一)使用教材:张宏武.新编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21.(二)参考书目:[1]林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1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3]沈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