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2024学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2023-2024学年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高三9月起点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9月6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

媳”。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

这表明()

A.传统秩序遭到破坏B.专制王权受到削弱

C.分封制破坏D.宗法制解体

2.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

大的成功。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

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材料说明了汉

代()

A.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国家对社会控制逐步增强D.外儒内法对国家治理产生影响

3.下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

民I鸟马咀武0年间田20太宗贞观庠阊

A.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

C.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

4.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

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练,他痛改前

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A.政府转变传统经济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C.封建等级秩序逐渐崩溃D.理学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5.明朝藏区政教首领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

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贡赐贸易带来的大量茶叶等也被用

于寺院法会,或是熬茶、布施、供献等宗教活动。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

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贡回市茶”()

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A.选官制度近代化B.官僚队伍近代化

C.教育体制近代化D.外交理念近代化

7.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

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材料从侧面

反映了()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缓慢发展B.经济发展推动家庭观念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D.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在中共三大中,马林指出中共是个“早产儿”,是有人过早地制造出来的,它的整个工作几乎都

依靠外国经费,多数党员没有职业,党同在职的工人、职员、教师等几乎没有联系。在这种情

况下,中国共产党()

A.接受共产国际领导B.广泛开展工人运动

C.建立工农红色政权D.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9.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

等种种不法情形”,使蒋“闻而怒甚”。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各地军政官员,

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

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

律取消封闭。”,由此推知()

A.民族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10.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4050

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

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

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

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这反映了()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1.学者汤因比曾提到:“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

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由此可知()

A.西方人赞成希腊政治制度B.西方社会实行民主政治

C.希腊社会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D.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

12.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

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

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这客观上()

A.有利于封建王权加强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C.促进了自治城市发展D.削弱了封建领主势力

13.伏尔泰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中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

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

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

团结人民”。材料说明了启蒙思想家()

A.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举制B.反对法国封建等级秩序

C.认为法国君主应效仿中国D.目的是为宣扬启蒙思想

14.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

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

也下降了43%……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促进了国家生产力快速提高B.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

C.经济政策导致了政府投资比例失衡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

1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

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

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

A.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B.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C.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D.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5分)

16.[中华文明发展]

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

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

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

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

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摘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

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

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

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

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

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

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交融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

促使儒、佛、道的融合,羽•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

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摘编自张岂之《试论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

材料三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

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

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6分)

17.[中共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

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

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些国,把中

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初步规划,提出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商

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应以有计划有步躲地恢复和发展重工立为重点。

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

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59年1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讲道:“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

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

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

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

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

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

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5页

18.[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

材料一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

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

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

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

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

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

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

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

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

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

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6分)

19.[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

1850年—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围绕“城市化进程”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12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6页

2023年湖北省高三9月起点考试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楸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历史答题卡(3)(6分)

i.nestiii.丐牛先将n己的姓a、和号证蜉即TJ浦蟹,并认在

姓名.咛核准务形的t的姓名.冰出门34H定的色置贴好条形明

g:.选杼四必须Mf川2B铅达填涂:G选择题必须作阳冬本或

准考证号意纲篦容曲;7M•I然.笔4酒紫

事;.痛拉延号.收不在?HHI1的芥世M城内作名.褂记井!£M城贴条形码区

项■;的齐案尤依;在试题卷,◊悯纸I答频九效

L保持卡而沛清・不要折登.不要用破.考武结束fb请林行

贴缺考标识解卡.试鹿卷一并上交.

选择题填涂样例正鹤填涂.

考生禁填!由监考名师填写,I~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分,共45分)

1因©叵5因国©CE9国0D©回130而©回

2固的©的6H]CE02皿10因阅©的14因mEJ□3

3区固©回7囚CS(E回11因回©回15因E团回

4X向©而8因㈤©㈤12因回回回

17.(13分)

(1)(6分)

(2)(7分)

请在各圈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出出黑色地形边根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研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1页湖北省新高考联考研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2页

清在各做11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越出黑色矩形边格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谙在各超”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出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4分)19.(12分)

(1)(8分)

(2)(6分)

谙在各版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廖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也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研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3页湖北省新高考联考研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4页

2023年湖北省高三9月起点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

ADCDCDCDDDDBDCA

16.答案:(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一点2分,任答两

点给4分)

(2)原因: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中央集权体制

和统一的文化政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罢黜百家”),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

交融;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涵;书院等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保证了文化传承

的连续性;内聚性的地理环境;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和完善;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

的改造和弘扬。(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3)观点:梁启超认为应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复兴传统文化以求救国。(1分)

评述:梁启超在材料中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四个意见,这是梁启超在一战后目睹欧洲人对自己

的文化自信破灭后,产生了对西方文明的怀疑,进而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面寻求出路的一种表

现。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并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尽管西方文

化已经被一战证明其弊端,但当时中国的出路,并不在于复兴传统,而在于找到一条新路,

而这条新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革命拯救国家。一味复兴

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其次,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启

超的观点对我们有重大借鉴作用。(5分,应包含背景,内容、评价三个部分的相关表述)

17.答案:(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为改变生

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

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六七十年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重要性。(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要求:分阶段作答,每一个阶段包含时间和内容。)

(2)(观点,史实,总结;照抄原文,酌情扣分)(7分)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一步步

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己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己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或: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

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3页)第1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

开放。对内改革改变了旧有体制的束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

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

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

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经国有企业改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

规则的制定。

综上所述,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理论到实践成功的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8.答案:(1)原因:欧洲殖民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拉美人民联系加强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增长;拉美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独立运动提供了物

质基础;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

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一点2分,任答四点给8分)

(2)特色: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2分)

认识:要努力维护民族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一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19.答案:示例

论点:近代城市化进程反映中西方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论述: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下半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与此同时,

西方城市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主要是工业城市的发展。随着工

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获取统治地位,要求政府通过改革、立法等形式来保障工业

经济发展。同时在城市化过程出现许多公共问题,政府又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来改善城市

问题,促成城市规划的兴起的发展。而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列强强迫清

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割地、开辟通商口岸和租界有直接关系,

在这些地区兴办了一些外国企业和洋务工业,影响城市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半殖民地、殖民

地的城市,虽然部分改变了中国古代城市结构,但城市发展服务于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极不平衡,主要局限在通商口岸城市和城市的租界内,城市规划呈现出中

西合璧、新旧杂陈的特征。

综上,近代中西城市化进程表现迥异,折射出中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同历程。

【详解】此题是开放式试题,突出近代中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可以从原因、内容、特征

等不同角度来归纳观点,陈述合理即可得分。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3页)第2页

高三起点考试历史参考答案详解

123456789101112131415

ADCDCDCDDDDBDCA

1.A【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720年”可知时间为春秋时前,"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

足,新继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实力增强,传统分封制、宗法制下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礼崩乐坏,A正确。西周时期并未形成专制王权,B错误。分封制破坏只能部分反映材料,C

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法体系,D错误。

2.D【解析】秦朝厉行法治,儒学受到重创,阶级矛盾激化,因此二世而亡。汉初统治者吸

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与发展,为儒法合流提供了有利条

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因时而变,以儒学为基础,吸收法家、道家等思想,使儒学形成了

新体系,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专制集权和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需求,儒学也因此被确立为正统思

想。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通过鼓吹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理念,强调君权、政

令与“仁政,相联,刑罚与治世”,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儒法在政治主张上的合流。新儒学

将德刑与阴阳四时相比拟,用来说明德、刑的不可偏废,凸显了其外儒内法的特征。儒家纲

常伦理渗透到法律规则之中,其结果是,以礼入法使得儒家的纲常伦理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

和强制力。同时,法律用来维护儒学的存在和权威,两者相互结合,共同维护和强化着传统

宗法礼制的社会秩序,D正确。A、C、B均与材料无关。

3.C【解析】武德年间,唐朝初建,主要任务为稳定政权;贞观年间,国家完成统一,社会

进入稳定时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行政区划细分,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从地方的角度看,区划面积过大不易于管理,细分区划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的管理。总体体现

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C项正确。

4.D【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商人勤俭刻苦的经商经历,结合时间元代,理学居统治地位,

由此可以选D。

5.C【解析】根据题干“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

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

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可知贡回市茶有较

高的利润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此外内地物资通过贡道大量输往藏区,边疆地区的稳定和

内地物资的输入都推动了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贡回市茶”以前,

西藏已经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而且据材料也无法推断“贡回市茶”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

排除A项;B项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明朝在“贡回市茶”以前就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

管理,排除B项;D项错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化,“贡回市茶”内地和藏区之间加强了

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央稳固对西藏的管理,但是无法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

6.D【解析】因为材料对象给的是驻外公使知识结构,注意表格对象,BC与材料对象无关,

选D。

7.C【解析】材料时间1919年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从

农村向城市流动,C项正确。

8.D【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三大”“多数党员没有职业,党同在职的工人、职员、教师等

几乎没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要鼓励同志们到国民党中去,并把用这个办法支持国民

革命看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D正确。

9.D【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45年10月24日”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民族战争

取得胜利,A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接收对象为何种性质,无法判断是民资本主义企业,B

错误:“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

试卷第1页,共7页

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

可知,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官员贪污腐败,造成恶劣影响,渐失民心,统治危机

加深,D正确,C错误。

10.D【解析】改革进一步深化,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但中国政府积极制定

就业措施,保证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项正确。

11.D【解析】西方人对古代希腊文明怀着无法释怀的感念,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源,西方

社会和希腊社会有连续的特征,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成、国

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

12.B【解析】材料说明的是英国封建王权由软弱到加强,这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为西

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B项正确。封建王权加强,封建领主势力削弱只是材料信息,

不是反映的本质,A、D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城市发展,C错误。

13.D【解析】18世纪,启蒙运动达到高潮,但法国是森严的封建制度国家。材料中伏尔泰

“称颂中国皇帝是:“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总之“有一个开明的君主,

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

赘扬了中国科举制选贤取才,认为中国皇帝是开明君主,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中国古代制度中

开明部分来抨击法国封建王权,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的启蒙思想。D项正确。

14.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于1933-1937年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

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

到77%”,“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

“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可知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的

工业快速发展,而农业、工人生活水平等发展出现下降,主要原因是因为实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将国家投资主要用于工业尤其是种工业,忽视对农业、轻工业等民生事业的投

资,在加上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使得住房、粮食等供应不足,C项正确,A、D项错误。经

济危机主要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冲击较大,B项错误。

15.A【解析】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

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A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

而非瓦解,B项错误;法国行为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与民族利己主义无

关,C项错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

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D项错误。

16.答案:⑴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一点2分,任答两

点给4分)

(2)原因:以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中央集权体制

和统一的文化政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罢黜百家”),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

交融;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文化内涵;书院等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保证了文化传承

的连续性;内聚性的地理环境: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和完善;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

的改造和弘扬。(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3)观点:梁启超认为应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复兴传统文化以求救国。(1分)

评述:梁启超在材料中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四个意见,这是梁启超在一战后目睹欧洲人对自己

的文化自信破灭后,产生了对西方文明的怀疑,进而在复兴传统文化方面寻求出路的一种表

试卷第2页,共7页

现。我认为这一观点在当时并不符合时代要求,但对今天的中国有着借鉴意义。尽管西方文

化已经被一战证明其弊端,但当时中国的出路,并不在于复兴传统,而在于找到一条新路,

而这条新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革命拯救国家。一味复兴

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其次,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梁启

超的观点对我们有重大借鉴作用。(5分,应包含背景,内容、评价三个部分的相关表述)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

推断:据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可知连

续性;据材料”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可知多元一体;据材料“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

去”,可知包容性和凝聚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由材料“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

坚实的政治基础。”可知,儒家主导地位的确立和自我发展;中央集权体制和统一的文化政

策(“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罢黜百家”),推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由材料“。

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

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书院等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保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选官制度特

别是科举制的实行和完善;据所学可知,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需要物质基础,而中国古代农耕

经济发达;据所学可知,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与内聚性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中华文

化史上出现很多先进人士,如孔子、董仲舒、王阳明等,这些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和

弘扬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通过材料二可知,梁启超

在看到西方文化自信破灭后,开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越性,非但不比西方近代文明落

后,甚至可以拯救世界。然后,说明自己对梁启超观点的评价: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尽管

西方文化已经被一战证明其弊端,但当时中国的出路,并不在于复兴传统,而在于找到一条

新路,而这条新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通过革命拯救国家。一

味复兴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其次,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在中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

梁启超的观点对我们有重大借鉴作用。

17.答案:(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为改变

试卷第3页,共7页

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

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六七十年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性。(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要求:分阶段作答,每一个阶段包含时间和内

容。)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一

步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观点,史实,总结;照抄原文,酌情扣分)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己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

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或: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

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改革

开放。对内改革改变了旧有体制的束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

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试点;兴办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

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

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经国有企业改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

规则的制定。

综上所述,自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不断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从理论到实践成功的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1938年的中国处

于全面抗战时期,首要任务是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故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已处于

新中国时期,当时的中国仍是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为

了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中共提出了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

代前期,实施八字方针调整,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重,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试卷第4页,共7页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了,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也认识到科技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2)这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现代中国。

观点:审问题阐释“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

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需写明观

点,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

的社会主建设道路,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阐释:审问题,据“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

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可知可采用的史实的时空,据

“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可知阐释结合的史实需体现出结合国情。结合

所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阶段,可以选择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了。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经验,坚持既反保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