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_第1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_第2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_第3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_第4页
《说木叶》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木叶》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

设计)

《说木叶》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篇

说木叶教案设计

说“木叶”

教学目标:I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n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

歌提供实感。

《说“木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㈠导入:各位同学,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对我而言,第一次领略到一个

字的分量,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作文评析课上。当时我对自己的文章充满

了期待,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赏。记得老师进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有一篇文章,我

就冲它用了一个字,我给它打95分。打这样的高分,对我来说,是极为难得

的。”同学都充满了好奇,老师接着说“这个字就是一个‘悟’字。我们的同学都

说我学到了,我明白了,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而这位同学却用了一个‘悟'字,难

能可贵。”这篇文章不是我的,在羡慕的同时,一个字在文章中的分量就深深的刻

在了我的心上。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

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

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

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㈡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

1.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

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一同学做答,甭紧张)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

树与木有何区别?)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

2.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

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

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一一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一一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

(象姑娘还是象小伙子,象怎样的姑娘小伙子?)

3.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

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

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4.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

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

上有何不同?

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

5.好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

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阔黄色一一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绿色一一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疏朗微黄一一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繁润绿色一一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6.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

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

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

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㈢迁移

(1.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喑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

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

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

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端、西

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

'柳岸濯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

青’。”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

一种“流弊”呢?古代诗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

2.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

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

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

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

诗人往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

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

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字•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对梅的

三种不同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3.讨论分析: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

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一

一爱慕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

晓)一一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一一爱怜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

放着笑脸)一一达观豪放,当如湘云一一钦佩

4.倘有时间,师生有感情地朗读三诗,力求通过语言声音来表达情感。

展示形象。

总结全文: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

典诗歌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

步的探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

㈣作业布置

《说木叶》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一篇

二」

【教学目标】

1、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

诗歌提供实感。

【教学过程】

㈠、导入: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

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

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

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

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

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板书课题)

㈡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

1.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请

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

树与木有何区别?)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

2.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

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

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一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一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

(象姑娘还是象小伙子,象怎样的姑娘小伙子?)

3.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从上面我们可总结出“木”有两个艺术特征:

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

料”“木板”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

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例如,“秋月照层岭,寒

风扫高木”。这里“扫高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落木千山”的空阔。

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

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木

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

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加空阔,连“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

也洗净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树”与“木”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呢?文中是怎么给

我们讲述“树”与“木”的区别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这篇课文,文中自然

会给我们答案。

首先,自己默读课文,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

的这个特征了吧?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

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4.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

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

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

5.好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味。我们不妨看

看以下四句诗,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空阔黄色一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饱满绿色一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疏朗微黄一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繁润绿色一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同的意境与情感。

6.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

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

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㈢、迁移

1.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

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

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

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婿、西施’,

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浦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后人受屈

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古代诗

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

2.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

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

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

而,如果所有的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往

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

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字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意三首诗词中的不同意象群,比较三首诗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对梅的

三种不同形象做点分析,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些怎样的情感。

3.讨论分析:

其一:强调了凌寒独开的一枝独秀,高贵圣洁(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

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一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女子,当如宝钗一爱

其二:无奈凄凉,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

晓)一敏感忧伤,质本洁来还洁去,当如黛玉一爱怜

其三:达观坚定,壮美豪放(在风雨飞雪之中看到了春天,在冰天雪地之中绽

放着笑脸)一达观豪放,当如湘云一钦佩

4.倘有时间,师生有感情地朗读三诗,力求通过语言声音来表达情感,展示形

象。

(四)拓展延伸(运用文中理论,进行文学鉴赏。)

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

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其他意象。(比

如月、柳、梅、竹、松、菊、夕阳、杜鹃、燕子等等。)

1.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渭城朝雨徘时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海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

“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柳”和“留”谐音,于是“柳”就有了惜别的意

义在里面。

3.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晏几道《临江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刘禹锡《乌衣巷》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一冯延巳《蝶恋花》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一张可久《殿前

欢》

(燕:侯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

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

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②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③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五)总结全文: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语言特点,然而这对于优美的古典诗歌来

说,不过是冰山一角,古典诗歌那蒙娜丽沙般的神秘的美,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

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我们如何领略诗歌的微妙之处有所启发。不仅诗

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而且生活中也有许多暗示性的东西。比如红色暗示热情奔放,

兴奋,喜庆。绿色暗示青春,生命。玫瑰暗示爱情.

《说木叶》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篇

三」

《说“木叶”》精品教案设计

说“木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

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难点]

阐发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木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

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

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

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

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

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

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

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

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二、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桔颂灼灼皋

B.征戌痍缠绵褒

C.翩荃干燥漂零

Do漂泊迢远桅杆

三、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树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征木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树:饱满

味木:疏朗

场树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木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

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

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

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

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

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

“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

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