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娜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爷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目:“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耳®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②,其色若自得③者。听其言,约而尽④。问之,王其姓,

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

归。丧其土田,手镶⑤衣食,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口:“任有大小,惟其

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鼓以嬉。夫镶易能,可力焉,

又诚有功;取其直⑥,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节选自《培者王承福传》)

【注释】I①坛(WU)者:泥瓦匠。±5,涂抹、粉刷墙壁。②业之:以此为职业。③自

得:自在满意。④尽:详尽,这里可引申为透辟。⑤镌(man):泥瓦匠抹墙的工具。

⑥直:同“值”,价值,这里指报酬。

1.请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子中加点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语句及加点方法提示解释

字形分析法:裕,有衣有谷,本义

(1)胱死于槽物之间—

是衣物充足,引申为富裕。

(2)且欲与常马箜不可得词语推断法:大小不等—

2.请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第1页共18页

3.古文原是没有标点的,后人添加的标点体现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请你为下面的句

子补充标点,并阐述理由。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渴望遇到伯乐,谋求重用:而王承福却放弃高官厚禄,甘为年者。你如何

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追求?请结合两个语段阐述你的认识。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蜂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

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

EJ'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①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

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鸦鸿②,子知之乎?夫

鸩^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鹤⑤得

腐鼠,鸦鸿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ylng)人垩⑥漫其鼻端,若蝇

翼,使匠石斫⑦之。匠石运斤⑧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

君闻之,召匠石日'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⑨死

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注:①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②鹏的(yu如Cha)需胤古同“雏”,鹏^为古

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

白的绢,故称。④醴。i)泉:甘泉,甜美的泉水。⑤鹏(ChT):鹳鹰,猫头鹰。⑥垩(e):石

灰。⑦斫(ZhU6):削掉。⑧斤:通斧。⑨质:对手,搭档。

5.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颦,臣之质死久矣(然而)B.更谓惠子曰(有人)

C.子书不知鱼之乐(的)D.我非子,凰不知子矣(顽固)

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B.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C.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D.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7.翻译下列句子。

第2页共18页

①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目:“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糅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④,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⑤省乎己,则知明⑥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ð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②糅

(rou):同“煤”,使弯曲。③规:圆规。④虽有槁(gio)暴(pu):即使又晒干了。有,

同“又槁,枯。暴,晒。⑤参:验,检查。一说,参,同“叁”,多次,表概数。⑥知

明:智慧明达。

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不知其号也(2)然后能自反也

9.把语段【甲】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0.语段【甲】是用什么方法论述学习的重要性的?请简要作答。

11.两个语段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两文各阐述了怎样的观点?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1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第3页共18页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情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

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③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乌睹其为快也哉④!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⑤)

【注释】①以物伤性:因外界事物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②蓬户瓮牖(y6u):用蓬草做门,

用破瓦罐做窗。③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④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

看得出这些是畅快的呢!⑤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

苏辙亦遭贬官。

12.用“产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13.下列句子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潭西南加望人不知画不愠(2)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以物伤性(4)怡然不动不然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15.【甲H乙】两文的作者都在政治上有一些失意,但其心态却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

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堆,为屿,为崛,为岩。青树

军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第4页共18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目:”此瀑声也。”疾趋,

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

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袁宏远《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

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a):缝隙,裂隙。③掉:摇

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T):斜靠。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日光下学⑵其岸势大:牙差互⑶乃记之而去

17.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8.请从语段(一)、语段(二)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词。

⑴《小石潭记》:(2)《观第五泄记》:

19.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两文分别寄托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跳。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挂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蜩与学鸠笑之日:“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

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第5页共18页

20.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用回是

A.其翼苓垂天之云徐公不蓿君之美也

B.化顶为鸟我决起W飞

C.时则不至至于负者歌于途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此乐何极

2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段两处。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23.《逍遥游》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愿意做大席还

是蜩鸠?为什么?

阅读以下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晋•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

【乙】

桃源行(节选)

唐•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拢®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久

平明③闾巷④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房板:房屋的窗户;②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③平明:天刚亮;④闾

巷:街巷。

【丙】

第6页共18页

《再游桃花源》(节选)

明•袁中道

明日过桃源县e,冬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至桃花洞口。桃?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②,花蕊藉地③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

④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久有老道人从石壁上复孳而下,欲见其捷,失足仆地,

众皆笑。予乃窃步删道间至桃花下月色特朗耀荏香薰人,藉地而坐,顷之,文弱亦至,

相顾大笑曰:“已较迟八刻矣!”茵花啜茗,欢笑移时。

【注释】①桃源县,隶属湖南常德,因《桃花源记》而闻名。②锦幄:锦帐,指华美的

能帐。③藉地:纵横杂乱,铺在地上。④陟(Zhl):登。⑤灵壁:灵壁石,产于安徽省

灵壁县磐石山的一种观赏石。

24.从【乙】诗桃源、、等词语中,可知该诗取材于陶渊明《桃花源

记》。

25.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释义方法词义

查阅字典法:①指示代词;②第

(I)_______(填

之绿萝山下三人称代词。他、她、它;③往,

序号)

到……去;④助词。

根据语境推测:“千余”写出桃树

桃亘千余树(2)_______

繁茂,数量并不确指。

有老道人从石壁上复

课内迁移法:缘溪行(3)_______

缘而下

欲见其捷字音推测法:这里读作Xi油(4)_______

26.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予乃窃步驰道间至桃花下月色转朗耀花香薰人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溯源而上,屡陟弥高。

28.“桃源”代表了一种心境,一种理想,【乙】【丙】两文生者借桃花源寄寓的情感与【甲】

文是否相同?请从【乙】、【丙】两文中任选一篇,并结合【甲】文进行阐述。

第7页共18页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量,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日:“谓其环

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日:“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日:“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

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日:“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

终吾生以徜徉。“

(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注释】①茹:吃。②膏:给车轴上油。

2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其名为鳗

B.星谷也,宅幽而势阻星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膈展引凄异

D.友人李愿盾之居天下之广后

3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②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3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

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32.【甲】【乙】两个语段中,自然环境都很Δ_____ʌ【甲】文中的“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句能体现这个特点,【乙】文中,通过直接

描写自然环境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是两个语段中,人们的生

第8页共18页

活都ς________________,【甲】中有“D”句能体现;【乙】中有“起居无

时,惟适之安”“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句能证明。(A、c处用

自己的话概括,B、D处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选自《桃花源记》

(二)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目:“甲兵武备,诚不可

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④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卒:终究,终于,

完毕。⑤乂(yi):安定。

3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子。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田间小路。

34.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

35.有人说,《桃花源记》反映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你认同吗?说说

理由。

36.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析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9页共18页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①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

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泊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

⑥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目:“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

臣。②嘘气:吐气,呼气。③茫洋:辽阔无边际的样子。④感: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gD淹没。⑥神: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3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或:(2)执策而临之临:

⑶才美不外见见:(4)乃其所自为也乃: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9.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请结合甲文简要分析?

40.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谈谈你的看

法。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

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筹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

第10页共18页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梅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讪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泰),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

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落蓄一枝,半开池中,

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

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

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

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摆臂搦管,狂叫大呼,

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4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生够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4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矫首昂视

(2)W右臂支船

(3)学写函茗一枝

(4)数十幅立旗

4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净②潭中鱼可百个头

B.①佛印组类弥勒②颖异绝伦

C.①神情与苏、黄不唇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用

第11页共18页

D.①如有所垮②此中人增云

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45.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乙】

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o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漱,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颌嵌④盘屈,

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

溪。③欹: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4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斗折蛇行斗:

(2)谡神寒骨凄:

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8.【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9.【甲】【乙】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第12页共18页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

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

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

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5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审也②教然后知青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④畲问,其奚决焉

51.翻译下列句子。

①教学相长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52.[甲]文论述的是“”,

[乙]文论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

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岳武穆@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不?''武穆答曰:“臣有二马,日啖②

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即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

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④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

才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白不过数升,而秣⑤不择栗,饮不择泉。揽辔木安,

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始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运易穷,鸯钝之才也。”

帝称善日:“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岳飞《论马》)

第13页共18页

[注释]:①岳武穆:岳飞;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褫:夺取衣

服或带,这里是脱下,解下之意。⑤秣:喂马的饲料,这里用作动词,吃。至

53.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故第有名马里有嘉肴

B.一管或尽粟一石弗窜,不知其旨也

C.才美不外如明灭可?

D.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

54.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5.这篇短文仅IOO多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嗦。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

有多种,请你找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56.【甲】【乙】两篇文章共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的写作目的?

5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寰,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屋舍俨然

②选贤与能

(2)与“大道之行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其两膝相比者

C.何陋之有

第14页共18页

D.甚矣,汝之不惠

(3)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

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

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第15页共18页

参考答案:

I.并列同等,相同2.驱使(驾驭/鞭策/用鞭子打)它而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

养它而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3.示

例:!?!“呜呼”后用能增强情感,让读者仿佛听到了作者不平则鸣的呐喊声;

第二处用“?”,用强烈的反问语气,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谁说没有千里马?千里马有的

是!(天下并不是真的没有千里马!);第三处用“!”,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对统治者不能识别

人才的强烈不满(愤懑之情、嘲讽之意)。4.示例:我认为他们的追求都是值得肯定的(并

无高下之分)。因为他们的追求虽然不同,但都是根据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能力大小去追求自

己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的价值:“千里马”认为自己有千里之能,渴望有机会得到重用,建

功立业;王承福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选择做自己胜任而又能取得成效的泥瓦匠工作,自食其

力,内心坦然。

5.B6.D7.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了。②自从

惠子死后,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8.(1)味美(2)反思9.因此学了才知道不足,教了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10.开

篇以“佳肴”和"至道”作类比,表明人只有学习才能知道其中的好处。(意对即可)11.共

同话题:学(习)。语段(一)观点:教学相长(也)。语段(二)观点:学不可以已。

12.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13.C14.(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

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

(2)这些都是心中有忧思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15.【甲】文

中的被贬者看见“四面竹树环合'’的景色,感到心情凄凉、忧伤孤独;【乙】文中的被贬者寄

情山水,坦然从容、旷达超然。

16.(1)澈:穿透。(2)犬牙:像狗的牙齿。(3)离开。17.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

骨,凄凉幽深。∣8.(I)清(2)伟(奇)19.《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

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20.D21.(1)《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2)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2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23.示例:我

愿意作大鹏,因为它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可“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大有作为的人生,才算真正的逍遥。

24.武陵鸡犬喧25.③大约沿着表现26.予乃窃步驰道间/至桃花

第16页共18页

下/月色转朗耀/花香薰人27.(1)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

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

(2)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28.示例:我选丙文:甲文和丙文的情感不同。

甲文作者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

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美景图,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作者对和平幸

福生活的向往

丙文记叙了作者游玩桃花源的过程,通过对山峰险峻、奇丽幽静景色的描绘,与朋友文弱志

趣相投,一起漫游山水,乐在其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29.B30.(1)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

(2)有人说:“认为盘古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31.升高而望远/坐茂树

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32.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