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1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征:(一)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二)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三)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对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一、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征:2精品资料精品资料3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一)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1、展现儿童内心的手段2、交流、意思疏通的手段(一)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5(二)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1、儿童(智力、情绪或行为问题)难以自发到心理辅导机构2、父母需要灌输“游戏室很好玩”(二)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6(三)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对象1、通过父母了解儿童日常2、父母的教养态度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三)父母同时作为心理辅导对象7因此,儿童心理辅导要根据儿童自我的发展阶段来考虑,应采取迫切的、非强迫的、不勉强的形式进行。因此,儿童心理辅导要根据儿童自我的发展阶段来考虑,应采取迫切8二、适应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一)对儿童进行辅导时应注意的问题1、不强制

布置安心、愉快玩耍的游戏室2、不迎合一定的适应时间遵守一定的规则二、适应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9(二)对父母同时并行心理辅导时注意的问题1、不能错误归因2、广泛搜集有关信息(儿童的辅导者与父母的辅导者进行信息交流)3、运用多种方法同

同时心理辅导

继时心理辅导

合同心理辅导(二)对父母同时并行心理辅导时注意的问题10三、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病理(一)问题儿童的家庭病理

器质性障碍和家庭病理的区别1、夫妻冲突2、家庭成员关系歪曲(不信任、敌意)3、家庭内角色混乱4、替罪羊5、母子共生关系6、三代间的冲突三、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病理11因此,辅导时需要对儿童的家庭病理进行系统深入的洞察,这是顺利开展儿童心理辅导的金钥匙。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2(二)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父性原理:日本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将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作用称之为父性原理。“黑脸”母性原理:母亲的角色。“变脸”因此,家庭中必须明确父性和母性承担的角色。(二)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13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问题(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14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5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6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7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8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19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0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1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2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4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5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26(三)解决认知发展问题的简要方法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来进行。1、利用同伴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沃兹沃斯的去自我中心的调查研究2、利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进行团体辅导方式:心理辅导者通过心理辅导的形式,提供给同类儿童进行集体辅导的协助方式。如何去自我中心?(三)解决认知发展问题的简要方法27二、拉扎鲁斯的儿童基本问题理论与基本问题(一)拉扎鲁斯的基本问题理论拉扎鲁斯基于对儿童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和研究,归纳出儿童发展基本问题理论,每种问题范围的开头字母组成了BASICID7个字母,成为基本问题理论。二、拉扎鲁斯的儿童基本问题理论与基本问题28(二)对儿童基本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机1、儿童的个体外在冲突较强烈时2、儿童的个体内在冲突较为强烈时3、自我意识产生模糊时4、对环境缺乏认识时5、缺乏生活和学习技巧时(二)对儿童基本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机29三、依恋理论儿童出生一年左右,对母亲产生特殊的依恋。(一)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三、依恋理论30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

精神分析着述者们认为婴儿的这些表达是婴儿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表现,它们被调动起来,以抑制情感痛苦。但鲍尔比指出,在许多哺乳动物中这种表达是很常见的,他认为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上的功能。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31对幼猴的一系列实验(Harlow&Harlow,1969)表明,依恋并不是对内部驱力如饥饿的简单反应。在这些实验中,幼猴在出生后不久即被与母猴分离。然后,向幼猴提供两个玩具母猴做为母猴替代物。第一个玩具母猴是由铁丝网做成。第二个玩具母猴由毛巾布和泡沫橡胶做成。两个玩具母猴都可以在胸部附加奶瓶,供幼猴取食。对幼猴的一系列实验(Harlow&Harlow,19632实验的目标是要观察:什么因素决定着幼猴会依附哪个玩具母猴——毛巾布的柔软触感、或食物的获取。实验结果表明,幼猴会依附于软布做的玩具母猴,而无论它是否提供食物。并且当软布玩具母猴在附近时,幼猴有更多的探索活动。显然,玩具母猴向幼猴提供了一种安全感。不过,毫无生机的玩具不足以替代真实的母猴。实验的目标是要观察:什么因素决定着幼猴会依附哪个玩具母猴——33在成长过程中隔绝于其它猴子的幼猴在社会情境中会表现出反常行为。当遇到其它猴子时,它们或者非常恐惧于其它猴子、或者无缘无故地攻击其它猴子。在隔离状态中长大的母猴经常会忽视或虐待自己的幼猴。这种反常行为被认为显示出:进一步的社会性成长依赖于与母亲的纽带。在成长过程中隔绝于其它猴子的幼猴在社会情境中会表现出反常行为341、“二次动机”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从心理学理论借鉴而来。(1)“二次动机”学说的要点生理满足与母亲的关系生理上不愉快与母亲问题的解决母亲在儿童心中不可取代的位置1、“二次动机”学说35(2)哈洛对“二次动机”学说的批判1958年,威斯康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HarryF.Harlow,1905-1981)当选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在该学会的年度大会上,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主席致辞,题目叫做:《母爱的本质》。这篇致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曾轰动一时;不仅在心理学界,而且在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成为一个印象深刻的重大事件。(2)哈洛对“二次动机”学说的批判1958年,威斯康辛大学的36

为什么哈洛的报告能引起如此震撼的反应?主要是他通过“独特”甚至近乎“严酷”的实验,证明了“母爱的本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对婴儿的意义、对母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虽然哈洛研究的是在孤独环境中成长经历的猴子,但是他将其实验意义引申到了人类的母亲和婴儿关系上。因此,哈洛的实验对我们了解人类的母爱也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为什么哈洛的报告能引起如此震撼的反应?主要是他通过“独37

哈洛先将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是能够给它提供奶水的妈妈;另一个是全身包着舒适的绒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的妈妈。结果发现,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和依恋感的妈妈呆在一起,而不是那个只给他提供奶水却没有任何可以依恋的妈妈呆在一起。每天二十四个小时中有将近十八个小时,小恒河猴呆在能够给他抚触感的妈妈怀里;而只有三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她奶水的妈妈怀里吸奶;其他时间在两边跑来跑去。哈洛先将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38这说明,母爱除了要给孩子奶水这样的脸生命支持和物质的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接触感和依恋感这样的心理支持。也就是说,母爱的本质,绝对不是简单的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的需求,它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心理的关怀。这些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这说明,母爱除了要给孩子奶水这样的脸生命支持和物质的帮助之外392、鲍比尔的理论(1)三个结论通过喂奶时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心理安全感,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在早期母子关系基础上的“二次动机”学说,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解释尚不充分。如果要是孩子正常发展,最好是固定地由一个(或者几个)成年人来承担养育工作。2、鲍比尔的理论40(2)对婴幼儿与社会性和情感性发展的解释A,进化论的解释:与生俱来的保护意识与母亲形成了依恋B、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周围的新奇感和亲切感。内部因素:身体的疲倦、饥饿和疾病。婴幼儿寻求与成人亲近的原因?对外界探索的帮手及发生慌乱和不安时的避风港。C,依恋的定义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连接。依恋关系形成后,一旦儿童感到依恋对象从自己身边永远消失就会表现出反对意见。(2)对婴幼儿与社会性和情感性发展的解释41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2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4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5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6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ppt课件474、依恋关系对人生的意义依恋到底在人的发展中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什么影响呢?(1)依恋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在早期没有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将来可能出现精神障碍,难以适应社会变化。(2)依恋是人类的天性“年轻人摆脱父母,但建立了替代者的依恋;成年人摆脱父母,在紧要关头寻找所爱者的亲近;老年人逐步依靠年轻人。”4、依恋关系对人生的意义485、依恋理论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

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二战之后,离婚率上升;未婚少女成为母亲;妇女大规模就业。

5、依恋理论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49(二)艾斯华斯的研究1、基本观点母亲对孩子的护理方法是否恰当,决定了孩子将如何表达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实验:

对出生一年以后的母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纵向的观察研究。认为:由于每一个婴儿所发出的信号,其清晰易懂程度不尽相同,所以,这些信号能否达到一定的效果,与母亲对信号的反应有关系。母亲的反应的倾向正确恰当与否,又取决于母子有无情感上的依恋关系。结果:母亲的反应方式对婴儿啼哭的影响远远大于婴儿啼哭对母亲的反应式的影响。(二)艾斯华斯的研究502、观点的局限性

有证据表明:

当母亲对孩子的啼哭信号迅速做出反应时,孩子的哭声有时会变得更大。

在孩子出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到婴儿后期显得不太正确。

驳斥:关于母子依恋关系建立的关键完全取决于母亲?

2、观点的局限性51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一、托幼机构心理辅导的基本特征(一)心理辅导者

幼儿园园长或托儿所所长、主要负责老师、保健老师、临床心理学家及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施心理辅导。(二)接受心理辅导的对象

儿童的家长和亲属(三)上还是心理辅导场所

托幼机构的接待室、会议室和办公室,没有人员出入的安静场所即可。(四)心理辅导日期的约定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一、托幼机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