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借鉴: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 指导课教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借鉴: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 指导课教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借鉴: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 指导课教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借鉴: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 指导课教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借鉴: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 指导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最后一课之作文篇指导课教案

一、明确考情

(一)2021年高考作文一览表

试卷命题主题命题材料

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建党百年社会热点材料

全国乙卷追求理想谈论理想的传统文化材料

新高考卷I体育之效,强弱之变体育研究革命文化材料

新高考卷II对漫画“人”字寓意的思考书法漫画传统文化材料

北京卷“论生逢其时''/"这,才是成命题作文

熟的模样”

天津卷纪念日纪念日材料

浙江卷得与失得与失材料

(二)2022年高考作文一览表

试卷命题主题命题材料

全国甲卷移用、借鉴、创造《红楼梦》传统文化材料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双奥之城社会热点材料

新高考卷I本手、妙手、俗手围棋传统文化材料

新高考卷n选择•创造•未来建团百年社会热点材料

北京卷“学习今说”/“在线命题作文

天津卷寻常烟火是美景烟火气社会热点材料

浙江卷青年创新青年开拓创新热点材料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10~6分)四等(5~0分)

内容20分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主题明确中心基本明确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内容较充实内容单薄内容不当

思想健康思想健康思想基本健康思想不健康

感情真挚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感情虚假

表达20分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工整字迹清楚字迹基本清楚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20分深刻较深刻略显深刻个别语句有深意

丰富较丰富略显丰富个别例子较好

有文采较有文采略显文采个别语句较精彩

有创意较有创意略显创意个别地方有创意

三、命题规律

1.命题材料

(1)文化性。改革开放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都是命题热点材料,社会热点材料比例加重。

(2)综合性。2021年全国甲卷“建党百年”涉及红色文学经典人物;2021年新高考卷H关于“人”的四幅漫画比较阅读:

2022年全国乙卷“双奥之城”跨越10多年;2022年新高考卷11“建团百年”涉及社会多个层面。

(3)针对性。材料针对社会热点,针对思想成长点,针对教育重点,针对核心价值观。

2.命题主题

(1)从一元到多元命题,重视思辨。2022年全国甲卷及新高考卷I、卷H体现三元命题,全国乙卷为二元命题。

(2)青年主体,社会参与。2022年高考从全国甲卷青年“移用、借鉴、创造”到全国乙卷青年参与社会“跨越,再跨越”,

从新高考卷n”青年选择与创造”到北京卷“学习今说“,青年主体“在线”,青年实践体现价值。

(3)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体现认识与思考。命题贴近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认知自身,认识社会,

思考重点问题,在思考中促进自身成长。

阅卷流程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依照扣题的程度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切合题意,一是拟题切

合作文材料立意要求,二是行文处处切合立意要求。

【高分要领】:

江山一盘棋,跌宕巧布局

一、弦歌知雅意,一步一回眸

作文要切合题意,需要明确作文材料立意,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是也;同时,行文处处切合立意,这要求在选材、

谋篇布局、分析阐释时都要回扣题目,所谓“一步一回眸”是也。

立意准一闻弦歌而知雅意

近几年高考作文都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此类作文题,立意需要“四思维”:

思维一:审材料,明核心概念

写作材料不论是一则还是多则,只要给出“写作材料”,就有其命题意图,因此在审读材料时要透过材料本身看背后隐

含的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把命题意图转化为行文中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

1.叙述性材料。根据人物找角度,根据事件的结果找意义,结合关键词句确定立意。运用“由果溯因”法,就是先看结

果,由结果来追溯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以此来把握材料背后隐含的命题意图一一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寓

意,使其显性化且具有普遍意义。

2.议论性材料。抓住结论性、观点性的关键词句,这些往往就是命题意图所在。

3.漫画材料。透过标题、画中字及画面夸张处,联想类比,由此及彼地对接现实,把握漫画背后隐含的命题意图。

思维二:审提示

提示语往往包含导语及任务。“导语”是指“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样的话。导语起到了“搭桥”“定向”的作

用,它在“材料”和“任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思路引向对“以上事情”的看法,意在激活思维、激发思考,为

完成写作任务奠基。“任务”是指写作任务,既有情境任务、身份任务,也有主题任务、文体任务。

思维三:审要求

熟悉高考作文的常规要求,不偏不倚围绕要求写作。

思维四:一句话概括立意

(写作议论文可以把这句话作为中心论点。)不论审什么材料,都需要明确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具体思维就是搜寻材料

中的关键词,并且把关键词转化为逻辑思维体系中的“概念”。如2022年新高考卷I中的关键词是“本手”“妙手”“俗

手”,将其转换为核心概念“基础”“创造”“失败”,然后把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就是材料的立意。

总结不同类型作文审题方法

共性:抓关键词【不要偷换核心词】

单则材料【比喻类、漫画类、一元二元三元?……】

多则材料【异同】

★拥有解读材料的能力照着讲-接着讲【由物及人、由事及理】

拟写提纲:

点穴频-----步一回眸

“点穴”即点明题意,揭示主旨。

1.题目与篇首点题。题目有材料关键词;下笔入题,紧扣标题和试题材料,为全文定基调。

2.篇中点题,行文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言点出文题的深意,加强内容与材料、标题的联系。篇中点题可以以关键句

的形式出现:主旨句,观点句(包含2—3个分论点句),结论句。

3.篇尾点题。即卒章显志,在前文已经论述充分的情况下,加上简洁的升华语句,准确强化主题,完整收束全文。

拟题贴切——先声夺人,美目摄魂

拟题要求

形式1.标题不可太短,不可太长

要求2.没有错字,没有病句

3.句子完整,表意清楚

内容1.标题应鲜明地体现文章的观点(论点)

要求2.标题应该积极健康

3.标题有特色,彰显语言的魅力

4.标题是行文的一条“红线”,即行文过程中要时时回扣题目

最实用、最“先声夺人”的题目,就是将写作材料关键词或写作所提供的主题词融入标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借鉴“回目”法

可以借鉴《人民日报》标题“对仗式”风格,把关键词融入其中。

《人民日报》拟题2021高考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拟题示例

《坚守中国精神,成就伟大梦想》《坚守可为时代,成就有为青年》

《“疫考”过关,“汛考”加试》《“可为时代”过关,“有为青年”加试》

《奏响营商环境“高八度”,唱出惠《奏响可为时代"高八度”,唱出有为青年“好声音”》

企惠民“好声音”》

《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向“可为”致敬,为“有为”喝彩》

2、万能镶嵌法

借鉴以卜题目,把关键词镶嵌到省略号处。

备考题目适用材料或关键词边练边悟

守望……的麦田适用肯定性材料守望“可为与有为”的麦田(2021•高考全国甲卷)

为……点赞(喝彩、叫适用肯定性材料为“可为”与“有为”点赞(喝彩、叫好)!(2021•高考全

好)!国甲卷)

……堪忧!/悲哉,……!适用否定性材料如此防疫,堪忧!/悲哉,网络语言暴力!

我来给……泼点冷水适用否定性材料我来给“校外培训”泼点冷水(降降温)

(降降温)

……是双生花(并蒂莲、适用辩证性材料或正反“可为”与“有为”是双生花(并蒂莲)(2021・高考全国甲

双刃剑)两面主题词类材料卷)

繁花弥庭(芳香满适用多角度权衡性材料繁花弥庭(芳香满径),担当最美!

径),……最美!

入题求彩:风头炫目,开宗明义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作文开头要扣题、简洁,像凤头一样精美,具有“新奇短趣”的特点。

(一)开篇要求

引材料写作时,根据中心论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其中概括重在“巧妙”:概括的字数要巧,最

多不超过80字;概括的内容要巧,做到简洁有度;有所选择,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明任务“引材料”之后,要明确本次的写作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亮观点(1)扣材一一所确立的观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

(2)准确一一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或从材料的重要角度、主要方面引申出来

(3)鲜明一一语言表达要清晰而简洁,态度明确

扣题目开篇必然点题,与题目形成呼应,让阅卷老师再次感受到考生的写作意图、个人倾向,同时让老

师感受到结构上的用心

铺陈彰心意,类比显文采

开篇往往需要联系材料,表明观点。联系材料,不是复制材料而是概述材料。概述用铺陈手法,往往令人情绪激荡。引述

材料结束后,应当在首段的结尾亮出观点或强调观点。

四、主体求实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

重要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主体段又称为本论段、论证段,一般由三段组成,每段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

这些段落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一)主体段要求

主体议论段段落依次由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等五种不同功能的句子组成,一个议论段其实就是一

篇微型议论文。

1.在写作中,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是必有的环节,而阐释句和结论句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其中一个或者两个。

2.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论证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和广度,使议论文富有

说服力。

3.一个段落的核心是观点句。第一,从段落意义的角度说,观点句是整个段落主旨所在。第二,从写法的角度说,观点

句作为段落的起始句,一旦被确定,整个段落就容易展开。

4.阐释句可短可长。阐释句就是专门用于讲道理的。议论文必须议论,也就是必须讲道理。

5.不能没有分析句。分析句与总结句可以分开,也可以融合。没有分析句,就失去了材料与观点的联系。

6.主体段可以凝缩在一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段(最好分解为2—3个语段)。

(二)常规结构形式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1)观点句:放在段首,紧扣总论,准确鲜明。

(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阐述并丰富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

(3)材料句:紧接阐释句,举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角度准确。

(4)分析句:结合材料,就事论理,对事实进行剖析。

(5)结论句:归纳结论,回应段首观点句,由个别到-一般。

五、逻辑思维要清晰——拟好筋骨句,美化分论点

掌握常用议论文逻辑结构框架

(一)拟写筋骨句

筋骨句: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有不同的分

论点。分论点提炼成句就是筋骨句。

(二)筋骨句(分论点)要求

1.位置:分论点的位置宜在每一部分的开头。

2.数量:分论点的数量两到三个为宜。

3.语言: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

4.结构: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构成排比。

5.表述: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段都扣题。

(三)筋骨句(分论点)的拟写思维角度

1.横向思维:拓展思维的广度

(1)类

是什么,即从中心论点的“内涵”或“表现”角度设立分论点。

(2)因

为什么,即从中心论点的“原因”或“意义”角度设立分论点。

(3)法

怎么做,即从实现中心论点的“方法”或“途径”角度设立分论点。

2.纵向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人到国家、由感性到理性、由

具体到抽象的。选择这种思维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

“……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的递进关系。

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围绕中心论点,全文进行两个大层面的对比。

(2)围绕中心论点,列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内部分别进行对比。

(3)围绕中心论点,在大层面对比的基础上,再进行小层面的对比。

(4)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时比剖析。

思维三美化筋骨句

(1)将筋骨句(分论点)加以修饰、限定,构成排比句。

(2)用“不是……而是……”的形式来构成排比句。

(3)引用古诗、名言,并构成排比句。

(4)运用修辞手法,把分论点写成比喻句,并构成排比句。

六结题求响一曲终奏雅,回味无穷

(一)结尾要求

好的作文结尾:内容上,使中心更加突出;结构上,使结构更加严谨;表达上,使文章更有文采。

(二)思维速达

1.照应开头,呼应标题

结尾照应文题或开头,前后呼应,文脉贯通,结构圆合。具体做法一一回扣材料,回扣主题:提及材料,明确任务,强

化观点。

2.联系时代,呼告共勉

作文要具有时代性与现场感,考生可以紧密联系时代,发出呼吁,直奔主题。具体做法一一回敬身份,回敬时代:明确

身份,融入时代,发出呼告。

3.韵句形式,流畅上口

韵句,即有韵律的文句,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具体做法一一回归文字,回归审美:注重辞藻,妙用句式,巧用修辞。

三、典型例题跟踪练

1.[审题立意]

[2022•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

绩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

最好成绩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

点生利用率达100%报

交通支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

持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

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

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政。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材料分表格和文字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表格,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

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第二部分采用文字,透过奥运赛事,上升到“中国体育发展

的新高度和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层面,并由“大我”引出“小我”,引出当代青年“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体现出个人与国家的“同呼吸,共命运”。但写作并不能仅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要关注材料中的“未来前行,你将

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和"再跨越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奋斗息息相关,只有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与民族发展前进结

合起来,并且持续努力,个人的奋斗才会更有意义,才会“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提示语明确了写作的主题“跨越,再跨越”,这里要重点思考这个“再”字,它赋予“跨越”以动态过程,

意味着“跨越”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动作,也并非止于某个高度的超越,而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满足、追求更加卓越的

动态过程,即材料中所提到的“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只有理解/“再”,抓住了“再”字,文章才能写得深入,写

得生动。

虽然该命题没有设置具体的情境限制和应用文体写作要求,但考生在写作时,应注意材料中的提示语“亲历其中,你能感

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考生写作时应该有代入意识,立足自身,体

现自己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对“双奥之城”背后意义的挖掘,对“跨越,再跨越”的思考与感受,但切记不要空喊口号,要

有个人与时代律动的自觉意识,“小我”与“大我”相融的高尚情怀,国家与世界惠生的宏大视野。另外,考生要注意“请结

合以上材料”这一限制性句子,不能完全绕开“双奥之城”这一材料来写自己对“跨越,再跨越”这一主题的理解,但也不能

拘泥于所给材料,只谈对“双奥之城”的认识。考生应将个人成长、体育发展、国力提升三个方面融合起来,再把过去、

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考虑进去,深入分析不断跨越的原因,探索个人如何跨越,如何让个人的再跨越助力国家的跨

越,预测再跨越面临的障碍,讴歌为每一次跨越做出贡献的人物等。

24结构严谨:主体段落]

[2021•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

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勒自锻炼,增

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

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运用“常规式”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主体段。

[答案][参考例文]

生而为强者,理应不以强喜,自强不息,不滥用其强。(观点句)毛泽东曾道: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

最终也许会转而至弱。由此观之,自强是必要的,尤其是强者。(阐释句)生而为强者,更容易被自身迷惑,从而孤芳

自赏,自高自大,滥用其强,终至失其所强。纵观历史,我们皆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何其强大,然最终也不过十

余载就灭亡,这是为何?(材料句)生而为强,不自强反而滥用其强,贪图享乐,奢侈骄纵,又如何能长久?

(分析句)是以强者不以强喜,方可至强。(结论句)

一—2021年新高考卷I优秀作文《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2022•高考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

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

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

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

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

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运用“融合式”写一个200字左右的主体段。

[答案][参考例文]

文化要发展,传承是必经之路。(观点句)“移用”为基,“化用”为翼,中华文化固若金汤。(阐释句)德•斯宾格勒说:“一

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理论材料句)文化是民族之基础,国家之根本。假如一个国家缺

乏文化的传承,那么民族精神与个体灵魂便会无所依托,便会逐渐走向虚无。(假设反方面分析)正是因为走着文化传

承之路,我们才能在《诗经》中感受先秦百姓的生活,才能在《离骚》中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才能在《史记》中了解

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因果正方面融合事例分析)若无传承,《醉翁

亭记》便无人知晓;若无传承,文化大厦便不复存在。(结论句)

3.[拟好筋骨句,美化分论点]

以“中国精神”为主题,运用“类”的思维,写三个筋骨句。

参考示例:①何为“中国精神”?如竹一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何为“中国精神”?如梅一一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③何为“中国精神”?如兰一一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以“奋斗”为主题,运用“因”的思维,写三个筋骨句。

参考示例:①困境时“直挂云帆”,奋斗如梯,成就凌云壮志!

②逆境时“吟啸徐行”,奋斗如钥,开启智慧人生!

③青春时“上卜.求索”,奋斗如砖,铸造梦想中国!

以“知行合一”为主题,运用“法”的思维,写三个筋骨句。

参考示例:①一日“立德”:正心做人,德行夫人。

②二日“立功”:诚意做事,复兴中华。

③三日“立言”:言出必行,知行合一。

以“忧患与成功”为主题,以“我们要忧患长思奋发,成功不忘危机”为中心论点,运用对比思维,提炼筋骨句。

参考示例:正: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上没有在忧患中倒下,而是在忧患中崛起。

过渡:忧患不会杀死坚强的人,但是安乐可以。

反:世界瞬息万变,不思变,不思危,就会被时代的车轮甩下。

总结:忧患与成功总是不分你我,忧患中有机会,成功中见危机。

以“真爱让世界更美好”为中心论点,拟写筋骨句,再对筋骨句进行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