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城里中学九年级(下)期

中化学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某公司通过提取玉米中的某种营养成分,加工成可以承

受11CTC高温的“玉米杯”.玉米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产

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既安全又环保.玉米杯加工流程如图所

示.你分析,该加工流程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发酵

B.降解

C.加工成型

D.融合

2.化学变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主要途径。下列变化一定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①。2分子转化成。3分子

②镁原子转化成镁离子

③碳一12转化为碳一13

④铁元素转变为铜元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3.北京冬奥会采用了很多新型材料和技术,例如滑雪头盔的材料选用了碳纤维、玻璃纤维、

弹性体三种地球成分合成的新材料,冰壶场馆“冰立方”建筑采用膜材料ETFE,它是乙烯-四

氟乙烯的共聚物,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是用于永久性多层可移动屋顶结构的理想材料;

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光,透光率高达95%同时起到保温隔热的性能,节省能源。对两种材料的

认识错误的是()

A.ETFE的化学性质在自然条件下较活泼

B.滑雪头盔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C.冬奥会中从工业废气中回收二氧化碳,采用CO2超临界制冰技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D.北京冬奥会从清洁能源到环保材料,化学功不可没

4.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收集满C0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3本积的

A塑料瓶变瘪CO2能与NaQ反应

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5(TC时,将17gKQ固体加入50g蒸锚水中,降温至2ITC时开始有晶体20℃时,KC1的溶

B

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析出解度为17g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是燃烧需要

C

氧气氧气后白磷燃烧的条件之一

该化学肥料一定

D向某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行氨味

不是氮肥

A.AB.BC.CD.D

5.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关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

③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随之发生了改变

⑤汤姆森之前,科学家对原子的认识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⑥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

结构模型

⑦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A.全部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⑥⑦D.①②④⑤⑥

6.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

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

①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②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③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④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⑤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④⑤

7.某饼干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如下:

商品名称XX饼干

配料小麦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鲜鸡蛋、奶油、食盐、膨松剂、食用香精

规格400g

储藏方法存放于阴凉干爽处,避免阳光直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鲜鸡蛋、奶油中富含蛋白质

B.饼干配料中只有白砂糖属于糖类

C.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素类营养素

D.饼干配料中不含无机盐

8.如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JC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JC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均变为不饱和

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t/C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

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成化学方法从海洋中获取很多资源,对

于相关认知有误的是()

A.淡化海水的方法有:热法、膜法等

B.海水提镁中,证明海水中MgCk是否全部转化为Mg(0H)2,可以向上清液中加入硝酸银溶

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没有全部转化

C.粗盐中可溶杂质(含MgCk和CaC12),可以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Na2cCh

溶液,此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去除杂质

D.氨碱法制纯碱,依据元素守恒的原则,应向氯化钠中加入含C元素和0元素的物质性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0加硝酸钾晶

体质量Z

生成

沉淀

质量

B

咯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

液质量g

PH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稀盐酸的质量仅

生成

气体

D质量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11.天宫课堂一一“变”出奥运五环航天员通过化学反应让奥运五环在中国空间站上飘浮。

首先王亚平在透明的五环模型中加入了无色的透明溶液依次是1、4、5号环中的碳酸钠、2号

环中的碘化钾、碘酸钾,3号环中的乙酸溶液,看似完全(相同的透明五环在加入不同试剂后

就显现出了不同颜色。

食醋、食盐和纯碱(碳酸钠)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食醋中通常含有3%〜5%的乙酸

(CH3COOH,由醋酸根CH3co0-和H+构成),乙酸俗称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

(1)碳酸钠溶液能使酚酷试液变成色。

(2)食醋可以鉴别食盐和纯碱,写出鉴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碘化钾、碘酸钾遇到乙酸后产生碘单质,可用(填试剂名称)检验,出现现

象证明碘的生成。

(4)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等,据此,我们可以(对比、比较、归纳、演绎)出酸类物质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

性质。通过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构成粒子进行(对比、比较、归纳、演绎),可以发

现它们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组成中含有(填粒子符号),醋酸的水溶液中含

有H+,利用(对比、比较、归纳、演绎)方法,我们可以预测醋酸溶液能与下列(填序

号)发生反应。

①氮气

②熟石灰

③铜

④稀盐酸

⑤氧化铜

12.“青花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钻(CoO)。

钻[读音:gm元素符号为Co,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铁元素同位于第4周期、第vm族。

(1)认识钻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铁元素与钻元素是不同种元素,原因是;两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

;一个钻原子比一个铁原子多一个(填序号)。

A.中子

B.电子

C.质子

D.电子层

②钻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填“得至或“失去”)电子形成(填符号)。

③钻的化合物钻酸锂(化学式为LiCoOz,锂元素化合价为+1)常用作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其

中钻元素的化合价为o

(2)认识钻的性质和用途

己知:钻(C。)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硬度大,常温下,钻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锈蚀;加热

时,钻会与氯气、硫等起化学作用,生成氯化物、硫化物等,其中二氯化钻(C0CI2)吸水后由

蓝色变成了粉红色,在工业上,钻可以制成多种合金;在医疗上,钻的一种化合物是维生素电2

的主要成分,可用来医治恶性贫血、气喘、脊髓肋病等。

①根据上述资料归纳金属钻的化学性质:。

②金属钻和铁一样,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和铁一样,钻也能

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比较金属钻与金属铝的活动性强弱,某同

学认为用金属钻和一种化合物的溶液就能比较,他选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粘合金的硬度大于钻

B.钻及其化合物均无需密封保存

C.人体缺乏钻元素可以补充维生素电2

D.二氯化钻可用于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

(3)认识钻的制取

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从钻矿石中提取钻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查阅资料】酸浸时发生如下反应:

①CoO+H2sO4=COSO4+H20

②2co2O3+4H2S04=4CoSO4+02T+4H20

③CO2O3+2H2sO4+Na2sO3=2COS04+2H2O+Na2SO4

以上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进行实验】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钻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实验矿石用量g硫酸用量/gNa2sO3用量/g温度/℃钻元素的浸出率%

185.7112.6208556.39

285.716.3108549.98

385.716.3106543.33

485.716.310.436573.95

585.716.310.866574.77

【解释与结论】

①对比实验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设计实验1和3能否形成对照组?,原因是0

③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2s。3用量对钻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的实验

是。

④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钻元素浸出率的因素有。

【反思与评价】

⑤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填序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13.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

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

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

方式全部抵消,这就是“碳中和”。

(1)实现“碳中和”,需要通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替代实现。

①请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

字母序号);

A.化合

B.氧化

C.放热

D.复分解

②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填字母序

号);

A.氢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石油

③氢氧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能源汽车,可有效减少碳排放。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④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填序号)。

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

C.旧衣焚烧掩埋,加快生产销售

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技术发挥核心作用。

I.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太阳能工艺如图1所示

①反应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o

②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在该反应中CO?发生

反应,FeO作齐上

II.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转化

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14.化学上经常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除杂)。

【提出问题】如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呢?

【设计方案】小明设计了如下三种方案:

上述方案中有一个是不合理的方案,写出合理方案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上述两种合理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

【迁移应用】

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钢,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

量的溶液,然后进行过滤、完成该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最后进行

,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钢、氯化钠和硫酸钾。过程如下:

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填符号);步

骤③中乙溶液是(填化学式)溶液。

15.实验室里有一瓶放置已久的亚硫酸钠(Na2s。3)固体样品,爱动脑筋的小亮同学在征得老

师同意后,对该样品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亚硫酸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

n.亚硫酸钠(亚硫酸盐)与碳酸钠(碳酸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相似

in.s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该亚硫酸钠样品是否变质了呢?

【建立猬想】

猜想1:样品未变质

猜想2:样品全部变质

猜想3:样品部分变质

【设计并进行实验】对猜想3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对应反应方程式结论

猜想3成立

【交流反思】根据以上探究,实验室里亚硫酸钠必须密封保存。为了防止与空气中的成分发

生反应而变质,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很多,试举一例:(填药品名称)。

1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f样品质量g

10.0g,再用100.0g硫酸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所用10.0卜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050100

稀硫酸溶液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降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加工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融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o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

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

解决.

2.【答案】D

【解析】解:①。2分子转化成。3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②镁原子转化成镁离子的变化可以是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③碳一12转化为碳一13,原子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④铁元素转变为铜元素,元素种类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综上可知,③④的变化一定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故选:Do

①根据。2分子转化成。3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来分析;

②根据镁原子转化成镁离子的变化可以是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来分析;

③根据碳一12转化为碳一13,原子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不变来分析;

④根据铁元素转变为铜元素,元素种类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粒子的转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

分析即可解答。

3.【答案】A

【解析】解:A、ETFE使用寿命至少为25-35年,说明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A错误;

B、滑雪头盔的材料选用了碳纤维、玻璃纤维、弹性体三种地球成分合成的新材料-,属于复合材

料,故B正确;

C、从工业废气中回收二氧化碳,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制冰技术,能使二氧化碳循环使用,实现

了可持续发展,故C正确;

D、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材料•,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这些都与化学有关,故D正确。

故选:Ao

根据材料的类别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材料以及环境保护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

4.【答案】C

【解析】解: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押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

变瘪,不能说明CO?能与NaCl反应,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造成的,故选项实验操

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错误。

B、50笃时,将17gKCl固体加入50g蒸储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降温至2(TC时开始有晶体析

出,说明20。&50g水中最多溶解17g氯化钾,则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钾34g,则20久时,

KC1的溶解度为34g,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错误。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说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正确。

D、向某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说明该化肥不是镂态氮肥,但也可能是

尿素等氮肥,故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错误。

故选;Co

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镀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5.【答案】B

【解析】解:①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

②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正确;

③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且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构成不同物质,正确;

④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则元素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但元素种类不

变,不正确;

⑤汤姆森之前,科学家认为原子不可再分,正确;

⑥卢瑟福等科学家在汤姆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结论,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

模型,正确;

⑦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不正确。

则认识正确的有①②③⑤⑥,

故选:Bo

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分子的种类,

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改变,原子是由质子、中

子和电子构成的,氢原子中不含中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

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6.【答案】A

【解析】解:①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②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而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所以错误;

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火星大气中无氧气,铁不会生锈,所以正确;

④人生存就必须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火星大气中无氧气,所以错误;

⑤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强

于地球,所以正确。

故选:Ao

①根据火星大气的成分判断。

②根据火星大气的成分和空气的组成间区别判断。

③根据铁生锈的实质判断。

④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判断0

⑤根据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跨度大,强调了学生

信息提炼和运用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A、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故A错误;

B、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故B错误;

C、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所以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饼干中缺乏维生

素类营养素,故C正确;

D、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故D错误;

故选:C。

A、从鲜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奶油中含有主要营养元素是油脂去分析解答;

B、从饼干配料中小麦粉、白砂糖都属于糖类去分析解答;

C、从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饼干中没有水果蔬菜,去分析解答;

D、从配料中的食盐属于无机盐去分析解答。

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8.【答案】D

【解析】解:A、P点表示t『C时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B、tJC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12汽,a变为不饱和溶液,c仍饱和,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错误;

D、tJC时,b的溶解度为25g,故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g,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A、淡化海水的方法有:热法(蒸储法、多级闪急蒸储法等)、膜法(反渗透法等)等,

故A正确;

B、证明海水中MgCk是否全部转化为Mg(0H)2,不能向上层清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因为氯化钠、

氯化镁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B错误;

C、粗盐中可溶杂质(含MgC"和CaC%),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可

以向粗盐水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Na2c。3溶液,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

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故C正确;

D、氨碱法制纯碱,依据元素守恒的原则,纯碱中含有Na、C、0三种元素,因为NaQ中不含C、0元

素,所以应向氯化钠中加入含C元素和。元素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Bo

A、根据淡化海水的方法有:热法(蒸储法、多级闪急蒸储法等)、膜法(反渗透法等)等进行分析。

B、根据氯化钠、氯化镁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

结合己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答案】AD

【解析】解:A、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再加入硝酸钾固体还能继续溶解,等到饱和后硝酸钾不

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故A正确;

B、加入的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加入澄清石

灰水时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直至把稀盐酸消耗完全后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故C错误;

D、将镁片和铝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混合,则酸全部参加反应,酸

相同,最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金属的质量,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

的A1和Mg,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多,因此A1所对应的曲线在Mg的上方,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

的氢气消耗A1的质量比Mg少,图象符合该特点,故D正确。

故选:AD,

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进行解答;

B、氯化铜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但是在酸性环境中沉淀难以形成,可以据此解答:

C、向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

D、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A1和Mg,Al产生氢气的质量比Mg多,因此A1所对应的曲线在Mg

的上方,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A1的质量比Mg少.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红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0+C02T淀粉溶液变蓝红归纳比

较H+演绎②⑤

【解析】解:(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酷试液变红;

(2)碳酸钠和食醋反应会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CH3co0H=

2CH3COONa+H2O+CO2T;

(3)碘单质能与淀粉作用出现变蓝的现象;

(4)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类相似的性质可以根据各种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相似之处

归纳得出;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比较两物质中相同的微粒导致性质相同,比较侧

重相似性,对比侧重差异性;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具有共同的部分氢离子导致

的;醋酸具有跟稀盐酸和稀硫酸相同的微粒,可以合理推测醋酸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酸性物质能与碱、活泼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反应;

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于其他物质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反应,符合题意;

③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④稀盐酸同属于酸,不与醋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⑤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②⑤。

故答案为:(1)红;

(2)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0+C02T;

(3)淀粉溶液;变蓝;

(4)红;归纳;比较;H+;演绎;②⑤。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献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食醋反应会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进行分析;

(4)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类相似的性质可以根据各种酸与不同物质反应的相似

之处归纳得出;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比较两物质中相同的微粒导致性质相同,比

较侧重相似性,对比侧重差异性;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具有共同的部分氢离子

导致的;醋酸具有跟稀盐酸和稀硫酸相同的微粒,可以合理推测醋酸的水溶液具有酸性;酸性物

质能与碱、活泼金属、盐、金属氧化物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失去Co2++3常温下,钻在潮湿的空气中不

会被锈蚀;加热时,钻会与氯气、硫等起化学作用,生成氯化物、硫化物Co+2HC1=CoCl2+

H2T3Co+2。2'警CO3O4A©3B①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不

能有两个变量实验4和实验5硫酸和亚硫酸钠的用量、温度5

【解析】解:(1)①铁元素与钻元素是不同种元素,原因是铁元素与钻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在原子

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铁和钻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钻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7,核外电子数为27,相对原子质量为59,相对原子质量=质

子数+中子数,则钻的中子数为59-27=32,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6,核外电子数为26,相

对原子质量为56,则铁的中子数为56-26=30,

A、1个钻原子的中子数比1个铁原子的中子数多2个,而不是1个,故A不符合题意;

B、1个钻原子的电子数比1个铁原子的电子数多1个,故B符合题意;

C、1个钻原子的质子数比1个铁原子的质子数多1个,故C符合题意;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钻原子和铁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的稳定结构,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钻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钻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

Co2+;

③LiCoOz中,锂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钻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

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l+x+(—2x2)=0,则x=+3,故钻元素的化合价为+3;

(2)①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根据上述资料可知,金属钻的化学性质为常

温下,钻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锈蚀,加热时,钻会与氯气、硫等起化学作用,生成氯化物、硫

化物;

②金属钻和铁一样,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钻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Q=

CoCl2+H2T,钻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02'警CO3O4'若要

比较金属钻与金属铝的活动性强弱,可用金属钻和铝的可溶性盐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铝被置换

出来,从而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则他选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Cb;

③A、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更大,则钻合金的硬度大于钻,故A说法正确;

B、二氯化钻(CoC%)吸水后由蓝色变成了粉红色,空气中由水蒸气,则二氯化钻需密封保存,故

B说法错误;

C、钻的一种化合物是维生素电2的主要成分,则人体缺乏钻元素可以补充维生素氏2说法正确,故

C说法正确;

D、二氯化钻(CoC%)吸水后由蓝色变成了粉红色,则二氯化钻可用于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故D

说法正确;

故选:B;

(3)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则以上反应属于复分解

反应的是①,故选:①;

①对比实验1和2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故对比实验1和2可得

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

②实验1和3的硫酸用量和温度都不相同,由两个变量,不符合探究实验的控制变量法,故实验1和

3不能形成对照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③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2s。3用量对钻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其中的变量是亚硫酸

钠的用量,则对照实验之间只有亚硫酸钠的用量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故需要对比的实验是

实验4和实验5;

④对比实验1和2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对比实验4和

5可得出的结论是亚硫酸钠的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对比实验2和3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

高,钻的浸出率越大,故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钻元素浸出率的因素有硫酸和亚硫酸钠的用量、

温度;

⑤根据实验1〜5可知,实验5的条件钻的浸出率最大,故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5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故答案为:(1)①质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C;

②失去;Co2+;

③+3;

(2)①常温下,钻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被锈蚀;加热时,钻会与氯气、硫等起化学作用,生成氯化

物、硫化物;

②CO+2HQ=COC12+H2T;3CO+202^CO304;A1C3I

③B;

⑶①;

①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用量越多,钻的浸出率越大;

②不能;有两个变量;

③实验4和实验5;

④硫酸和亚硫酸钠的用量、温度;

⑤5。

(1)①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成来分析解答;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

学性质相似来分析解答;根据钻原子和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原子和离子的转化方法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上述资料归纳金属钻的化学性质;

②根据金属钻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钻和氢气来分析解答;根据钻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

三钻来分析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

③A、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更大来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氯化钻(CoC12)吸水后由蓝色变成了粉红色来分析判断;

C、根据钻的一种化合物是维生素电2的主要成分来分析判断;

D、根二氯化钻(C0CI2)吸水后由蓝色变成了粉红色来分析判断;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①根据实验1和2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实验1和3的硫酸用量和温度都不相同,由两个变量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欲得出“其他条件不变,NazSC)3用量对钻元素的浸出率有影响”的结论,其中的变量是亚

硫酸钠的用量来分析解答;

④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来分析解答;

⑤根据实验5的条件钻的浸出率最大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

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叫+2022%02+2%0BC0化学电C2Fe3()46FeO+。2T:降低还

原还原C02+2NaOH=Na2cO3+H20氢氧化钠

【解析】解:(1)①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

;

CH4+202='C02+2H2O该反应有氧气参加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放热,属于放热反应;

②氢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新能源,石油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

③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供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A、骑行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符合“低碳生活”,故A正确;

B、践行光盘行动,杜绝铺张浪费,符合“低碳生活”,故B正确;

C、旧衣焚烧掩埋,生产销售,不符合“低碳生活”,故C错误;

D、选用节能家电,减少能源消耗,符合“低碳生活”,故D正确;

⑵I.①化学方程式为:2Fe3()4坐6FeO+02T

②反应2是在700k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碳,反应前碳为+4价,反应

后为0价,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氧化亚铁得

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

n.利用NaOH溶液吸收CO2,部分转化关系见图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

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0;该流程中氢氧化钠开始是反应物,后来又做生成物,

可循环使用。

BC;

故答案为:⑴①叫+202='C02+2H2O;

②D;

③化学;电;

④C;

太阳能

⑵I.①2Fe3()4

=6FeO+02

②降低;还原;还原;

n.C02+2NaOH=Na2CO3+H20;氢氧化钠。

(1)①根据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能、风能、太阳能属于新能源,石油是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③根据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进行分析。

④根据实行“低碳生活”的措施进行分析。

(2)I.①根据反应1进行分析。

②根据在700k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碳,反应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

低,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氧化亚铁得到氧,进行分析。

n.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流程中氢氧化钠开始是反应物,后来又做生

成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

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4.【答案】CuO+CO=Cu+CO2或2NaOH+C02=Na2CO3+H2。或Na2cO3+2HC1=2NaCl+

C02T+H20转化成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硫酸镁烧杯、漏斗、玻璃棒蒸

-

发KCkMgCl2,NaClMgCl2+2NaOH=2NaCl+Mg(0H)2IOH,Cl-HC1

【解析】解:[设计方案]

方案A:二氧化碳不和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案A合理。

方案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一氧化碳,方案B不合理。

方案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方案

C合理。

合理方案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2NaOH+C02=Na2CO3+H20>

Na2cO3+2HC1=2NaCl+C02T+H20=

[交流反思]

方案A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体现了物质除杂的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案二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再把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体现了物质除杂的思路二:将

所需物质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迁移应用]

运用思路一:

氯化镁中混有少量氯化钢,杂质是钢离子,可用硫酸根离子除去,要转化为需要的物质氯化镁则

需要引入镁离子,所以加入的药品是硫酸镁。加入的硫酸镁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

镁,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硫酸钢沉淀除去,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蒸

发得到氯化镁。

运用思路二:

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钢、氯化钠和硫酸钾,氯化钞[和硫酸钾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

钾,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a。+K2so4=2KC1+BaSC)41,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生成的KC1和不参与反应的MgCk、NaCl;

根据实验要求步骤②所加试剂可以为氢氧化钠,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MgC%+2Na0H=2NaCl+Mg(0H)2l,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和不反应的氯化钠、氯

化钾及过量的氢氧化钠,所以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Cl-»

酸可以和难溶性碱反应,因生成的是氯化镁,所以步骤③中乙溶液是盐酸和氢氧化镁生成氯化镁

和水,蒸发之后得到氯化镁。

故答案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