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第2节同步练习_第1页
第6课第2节同步练习_第2页
第6课第2节同步练习_第3页
第6课第2节同步练习_第4页
第6课第2节同步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eq\a\vs4\al(1.)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环、顶真、粘连和镶嵌等。答案: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eq\a\vs4\a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B.借代可以分为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这种手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解析:选A。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有不同性质,A项不是比喻。eq\a\vs4\al(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解析:选B。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eq\a\vs4\al(4.)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A.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解析:选C。上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运用了拟人,如:“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另外,本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松树的那种“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故综合这两方面考查。二、语言运用eq\a\vs4\al(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水仙子·寻梅 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不断转换,以及细节描写,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eq\a\vs4\al(6.)仿照下列示例的句式与修辞,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主旨相同。示例:船在告别,去向海角舍弃了港湾的安宁与清闲才有搏击风浪的雄姿和喜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雨在告别,去向江河舍弃了方塘的平静与惬意才有奔腾千里的豪情和自由一、基础考查eq\a\vs4\al(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解析:选B。“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喻“感情汹涌澎湃”不当,因为“野马”向前奔跑,而“汹涌”指“(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应改为“大海的波涛”。eq\a\vs4\al(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叹卑……——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读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解析:选C。是夸张手法,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eq\a\vs4\al(3.)对下列句子(诗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月光把野地镀成银色。恰好有几片云小跑着去找月亮,月亮也小跑着躲那些云,云比月亮跑得快,月亮终于被遮住了。——用拟人手法,笔法轻灵地描绘了一幅云追月的图画。把云和月都写活了。C.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曾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在引用和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灯”这一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D.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大海是活脱脱的千手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连续使用比喻、排比和反问,写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力和振聋发聩的声响。解析:选D。D项中有4个问句,包括3个设问句和1个反问句,不可说“连续使用反问”。eq\a\vs4\al(4.)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解析:选C。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可归结为三点:一是语言的内部结构不同,外国人之所以发不好zh、ch、sh三个辅音是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这样的音位;二是民俗文化不同,外国人很难理解怎么“他妈的”“滚蛋”成了詈语,而“再说吧”却是中国人委婉拒绝某件事的表示方法;三是思维与语言形式的转换。前两个问题另文分析,本文着重谈谈思维和语言关系的问题。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个老问题了,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各抒己见却始终不能一致,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说,弄清思维的共性和语言表达的个性两者的关系对于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比如说,韩国语、日本语在语言类型上不同于汉语,就这一点而论,韩日留学生学习汉语比欧美留学生并没有多大优势,然而韩日留学生在思维习惯上接近于中国人,他们学习汉语时碰到的母语干扰远比欧美学生少。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人有语言能力。任何动物即使有一些初级的信息传递方式,但绝没有语言,这是不容置疑的。人的语言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二是能够发出各种复杂的音的能力。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是人的先天性特点。世界上各民族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有的先进,有的后进,但是绝不能说民族有优劣之分。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发展程度的差别,我们也不能认为古代人“笨”一些,现代人“聪明”一些。只能说,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已,他们的认知能力应该是一样的。拿数量关系来说,1、2、3、4、5……以至于无穷,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此都有共同的理解,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十进位制同样如此,因为人有10个手指头,原始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计数,扳完10个手指头,余数继续扳下去,十进位制就这样形成了。但是,数量关系用语言表达就显现了民族个性。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以70元出售,汉语说是打七折,英语则说30%off,汉语说的是原价中保留的比例,英语说的是原价中减去的比例,两者内容(思维结果)相同而语言表达则有留去之别。颜色的表达也是如此。客观上的同一种颜色用语言说出来可能成了两种颜色,如经过发酵的茶叶泡出的茶,汉语说是“红茶”,英语则说blacktea(黑茶),一“红”一“黑”,用了两个颜色词。咖啡这种饮料是什么颜色的?那还用说,当然是“咖啡色”,然而英语不说brown,而说black(blackcoffee:清咖啡。放了牛奶的咖啡是whitecoffee)。这种情形方言里也存在,学名为“甘薯”的同一种东西,北京话叫“白薯”,河南话叫“红薯”,不也如此?亲属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具有客观性,世界各民族对亲属关系的认知是一样的,但是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则大相径庭。汉语里父亲的哥哥、弟弟(伯伯、叔叔)是分开来称呼的,英语只用一个uncle表示,不仅如此,英语的uncle还对应了汉语的“舅舅”“姑夫”“姨夫”,这种一对五的个案典型地说明了人类思维上的共性和语言表达上的个性。更极端的例子是,英语的cousin一词竟与汉语12个词(堂哥、堂弟、堂姐、堂妹、姑表哥、姑表弟、姑表姐、姑表妹、姨表哥、姨表弟、姨表姐、姨表妹)对应,它超越了性别、年龄、宗亲与表亲的界限,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人际关系相对淡然的欧美学生,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讲清。认识了思维的共性和语言表达的个性这一命题,在语言教学中就可以有意识把学生引导到语言的个性表现上,举一反三,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这样,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时同样如此。eq\a\vs4\al(5.)下列对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B.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的,但语言表述有差别。C.同一颜色,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是由于他们对颜色的认知各不相同。D.欧美学生对亲属关系的认知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因而表示亲属关系的词语也与汉语大相径庭。解析:选B。要抓住“思维的共性和语言表达的个性”这一核心观点。A项,“认知能力不同”有误;C项,“对颜色的认知不同”有误;D项,“截然不同”有误。eq\a\vs4\al(6.)下列对思维的共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一民族,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虽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同,但其认知能力是相同的。B.由于人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因而无论处于何时何地的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都是一样的。C.由于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都具有客观性,因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具有同一性。D.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感知具有同一性。解析:选B。B项,认知程度不同,认知能力一样。eq\a\vs4\al(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韩日留学生在思维习惯上接近于中国人,因而他们学习汉语比起欧美留学生来具有优势。B.民族间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抽象思维能力的高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上。C.汉语、英语中对数量关系的表达方式有差别,显现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