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福州十八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小明在化学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缺失的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氯化钠”.对于可能是氯化钠,下
列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尝一尝,如果有咸味就是食盐
B.用I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颗粒感
C.直接将“氯化钠”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D.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观察现象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云雾消散B.滴水成冰C.铁杵磨针D.蜡炬成灰
3.下列仪器可加热且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是()
A.j]集气瓶B.弋二^蒸发BlC.g量筒D,雏形瓶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一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5.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
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汽化
C.不助燃,不可燃D.常温下为液体
6.“核热火箭发动机”以铀为核燃料,在核反应中铀原子会裂变成银原子。铀元素在元素/-----彳
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纵—71
铀
238.01yz
A.铀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铀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92
C.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D.铀原子裂变成钢原子时质子数不变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铜在空气中加热,剧烈燃烧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氨水滴入酚就溶液,变红
8.某药片说明书上标有:本品每克含碘25mg,镁40mg,锌15mg,这里所标成分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D.由于稀有气体很稳定,所以常作为霓虹灯
10.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nkg,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B,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年
C.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用D.A原子核内质子数是e-x
m12m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0分)
11.学会用化学用语填空。
(1)将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填入表中。
钠碳铝氧铁2个氢原子
CaC1
(2)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糖水②液氧③二氧化碳④铁水⑤空气⑥自来水
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是。
(3)燃放的烟花绚丽多彩,其烟花成分中通常含有镁,请写出证明镁条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该反
应的符号表达式是o
12.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如图所示,“O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D
(1)图A表示的一个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2)图(填标号)表示的物质是混合物。
(3)氯化钠、汞、水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由分
子构成的物质是
1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用“O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枳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
气微观模型的是(填标号)。
ABC
(2)从变化角度: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从微观角度解释,在空气液化过程中,主要改变
的是。因此,该变化是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环保角度:
①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填标号)。
A.氯化氢、氮气、氧气
B.二氧化碳、氯化氢、氮气
C.甲烷、二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②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
A.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4)从定量的角度:某同学把足量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
变化如图所示,判断正确的是
氧气
体积
分数19
(%)18
17
J----------熄灭
16
15
1________
050100150
时间(s)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实验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14.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H
1氢
1.008
3Li4Be5B6C7N809F
硼碳氮氧氟
2锂钺
6.9419.01210.8112.0114.0116.0019.00
11Na12Mg13A114Si15P16S17C1
3钠镁铝硅磷硫氯
22.9924.3126.9828.0930.9732.0635.45
(1)画出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科学家已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3)X2+与-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元素符号是
(4)碳元素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5)化学上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氢原子,常用表示(数字1、2意义如图)。
质子数-中子数…2H
质子数…1
①;H、汨和汨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②如图所示模型能正确表示汨原子结构的是(填标号)。
0质子,,,
。中子;:手
・电子'•、、、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5.在学习微粒的有关知识时,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提示:浓氨水易挥发,产生刺鼻气味)。
滴有浓盐酸滴有浓氨水
的脱脂棉的脱脂棉
直角向下固定
图U
(1)图I实验中,甲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图H实验中,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氨气与氯化氢相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镀,氯化
钱是白色固体。
①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现象为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②氨气比氯化氢气体密度小,实验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白烟最浓厚的位置在(选填"a”、“b”
或“c”)处。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
(1)教材中介绍了______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如图)
玻璃钟置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张青莲
【实验回顾】
(2)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
【提出问题】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低于21%的原因有哪些?
【进行猜想】
(3)①;②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3)......
【实验与交流】
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己知:温度达到40%
就能引燃白磷
实验I: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粗铜丝的作用是o
(5)白磷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图中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
实验H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胶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右端标为A,弹动玻璃
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左端标为0,如图甲所示;
A0AB0
Iii___________L
水滴食品脱氧剂水滴食品脱氧剂
甲乙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
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0段和AB段的长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得出结论】
(6)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计算第2次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为(列出计算式即可)。
实验次数AO/mmAB/mm
1523.5109.5
2525.5110.0
3527.0110.5
【思考讨论】
(7)如果测量结果偏小,可能原因是(填序号)。
a.食品脱筷剂已变质
b.食品脱氧剂不足
c.第③步未等水滴静止前就测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故选项错误;
B、不能直接用手触摸药品,故选项错误;
C、因为不确定是否时氯化钠,不能直接将标签贴在试剂瓶上,故选项错误;
D、加水振荡,固体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不变,说明可能时氯化钠,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A、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B、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C、根据实验室药品原则分析;
D、根据固体溶解的情况分析。
本题变相考查了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同时要注意实验室禁止品尝药品的味道和直接触摸化学药品。
2.【答案】D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
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区分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A.云雾消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杵磨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蜡炬成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不能加热,故错误;
B、蒸发皿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故错误;
C、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加热,故错误;
D、锥形瓶,由于受热面积大,受热不均匀,在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否则由于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故正
确;
故选:D«
根据仪器加热时是否要垫陶土网主要根据仪器的材质是否耐高温及受热面积的大小.受热面积小的,瓷质
加热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受热面积大的玻璃容器加热必须垫陶土网进行分析。
解答此题,必须熟练地记住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及其名称,不能直接加热的可以据此反推之;但是还要知道
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可以通过垫石棉网来辅助之。
4.【答案】D
【解析】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说法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X1。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说法错误;
故选:Do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
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选
项错误;
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沸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选项错误;
C、不可燃、不助燃是点燃条件下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C选项正确;
D、四氯化碳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选项错误;
故选:Co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
学变化体现出来。
6.【答案】C
【解析】解:A、铀带“车”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中原子
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
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9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
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铀原子裂变成钢原子时,质子数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
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在空气中受热变黑,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麟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铜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
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
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
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
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D。
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解:A.氢原子不含有中子,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
微粒是水分子,故B不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常制成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不正确。
故选:Co
A、根据氢原子不含有中子进行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解题。
10.【答案】C
【解析】解:A、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甄需就等要,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悬1"=黑,故
一种碳原子质量X诵mkgX诵m
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A选项的解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A选项的解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A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则A原子核内质子数是药-X,故选项说法错
m
误。
故选:Co
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至喘前普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一种碳原子质量X台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逊粤熏*严当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是正确解
一种碳原子质I量X仓
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钙氯NaCAlHeFe2H①⑤⑥③生成白色固体Mg+02望MgO
【解析】解:(1)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有两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小写。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多个原子在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值,
钠碳钙铝氯铁2个氢原子
NaCCaA1C1HeFe2H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①糖水由蔗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③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含有氧元素,属于
氧化物;
④铁水由铁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只含有铁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⑤空气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⑥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⑤⑥;属于氧化物的是③;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镁条燃烧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臼色固体,则证明镁条发
生化学变化的现象生成白色固体;镁燃烧:镁与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符号表达式为:Mg+02皆MgO。
故答案为:(1)钙;氯;Na;C;Al;He;Fe;2H;
(2)①⑤⑥;③;
(3)生成白色固体;Mg+S^Mg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
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
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
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3BD氯化钠汞水
【解析】解:(1)由图示A中的分子结构可知,一个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
(2)图B和图D中均含有不同种分子,所以二者均表示混合物;
(3)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单质,
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3;
(2)BD;
(3)氯化钠;汞;水。
(1)根据一个A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含有不同种分子,表示混合物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汞属于金属单
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
观粒子联系起来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C分子间的间隔物理DACBC
【解析】解:(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由
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故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从微观角度解释,在空气液化过程中,主要改变的是分子间的
间隔。该过程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①A、氮气、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甲烷、二氧化碳、氢气,都不是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符合题意;
故选:D;
②A、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做法合理;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不会减少污染物排放,做法不合理;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能够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做法
合理;
故选:AC;
(4)A、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体积分数为18%左右的氧气和其他的气体,故选项说法
不正确;
B、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左右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状态法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1)C;
(2)分子间的间隔;物理;
⑶①D;
②AC;
(4)BCo
(1)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由于同温同
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分析;
(2)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以及微观实质来分析;
(3)①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保护空气的合理措施进行分析;
(4)A、根据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体积分数为18%左右的氧气和其他的气体进行分析;
B、根据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左右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实验过程中石蜡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
14.【答案】(+8)^26116M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的质子数相同A
o.
【解析】解:(1)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排布为2、6,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他6;
(2)科学家己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6;
(3)原子失电子转化为阳离子,原子得电子转化为阴离子,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2+8=10,
因此X2+与。2-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的核电荷数为10+2=12,属于镁元素,元素符号是Mg;
(4)元素的性质是由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碳元素与硅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5)①元素是由质子数决定的,题中这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②WH表示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故选:Ao
故答案为:
(1)根据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据此分析;
(3)原子失电子转化为阳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室合租协议合同
- 小天使挂件转让合同协议
- 小区路面清洗合同协议
- 工作业厂房出售合同协议
- 收购花苞合同协议
- 工厂聘请合同协议书范本
- 石墨材料供货合同协议
- 租房开公司协议合同
- 社工劳动合同协议模板
- 康复医疗服务行业2025年行业规范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解读
- 美容师考试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要点试题及答案
- 《运动处方》课件-高血压人群运动处方案例
- 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
- 2025年中国数控转台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实践报告3000字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