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_第1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_第2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_第3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_第4页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榫卯(sǔn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如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A.制作精美玉器B.制作青铜农具C.建造干栏式房屋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2.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材料表明老子教化人们成为()A.“见贤思齐之人”B.至高至善的人C.顺“道”而治之人D.与自然和谐相处之人3.孔子17岁之后进入仕途,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公元前496年,他开始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在他69岁时回到鲁国,从此专行教道直到老死。下列与孔子周游列国有关的是()A.孔子的儒学符合社会需要B.当时仍是贵族垄断教育C.新兴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D.诸侯争霸的战乱大环境4.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又于公元前117年分封了三个皇子为齐王、燕王、广陵王。这些举措反映了()A.思想大一统难以实现B.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C.分封的原则发生改变D.王国问题已日趋严重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D.“推恩令”6.下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部分目录,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第9课

秦统一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中国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7.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的著名医药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8.南北朝时,南人已有嗜茶之癖,北人尚视之为怪异。而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则有“自邹、齐、沧、隶,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该材料反映了()A.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饮茶之风从江南向北方扩散C.茶叶经济已形成完整产业链D.南北饮食习惯已趋一致9.“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诗人刘禹锡在《百花行》中描写的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下列诗句反映的情景与《百花行》不符的是()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10.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11.该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该制度”指的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选官制D.察举制12.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有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2%。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D.上层社会具有入仕优势13.唐玄宗年间,鉴真深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感动,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虽双目失明却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传播佛经。这一事件的背景是()A.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B.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C.唐朝中后期的手工业衰落D.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14.南宋时《朱子语类》记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材料中作者认为()A.强干弱枝是北宋溃败的主要原因B.积贫积弱是北宋时期的重要特征C.加强中央集权是王安石变法的构想D.分化兵权导致地方财政困难15.“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弥补这个缺陷,元代实行了()A.分封制B.行省制度C.郡县制D.刺史制度16.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B.军机处逐渐成为了强化君权的工具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D.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1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C.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8.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A.欧亚大陆的联系B.封建帝制的危害C.法国大革命影响D.辛亥革命的意义19.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20.下表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行业工业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和卫生其它投资比例58.2%7.6%19.2%7.2%7.8%备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D.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21.下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处对应的是()A.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22.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历史上这两条重要国际商路的开辟,都促进了()A.世界市场的形成B.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C.亚、欧、美、非各洲文明的交流D.沿路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23.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第六单元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A.步入近代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战后初期的世界24.据统计,1861年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861年至1870年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为129.13万人。1891年至1900年更猛增到713.66万人。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25.19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从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众教育在欧洲开始推广的原因是()A.殖民扩张的需要B.争夺霸权的需求C.革命浪潮的推动D.工业化发展的需要26.下列图示中A.B是俄国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这两次改革涉及到的事件是()A.农奴制改革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大化改新明治维新C.农奴制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彼得一世改革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7.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沙俄【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A.废除农奴制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8.《大国崛起》: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仅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为了实现这一奇迹,苏联留下了哪些弊端()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国家工业化加速牺牲了农民利益③加速工业化忽视改善民生④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29.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下列有关舜和禹的传说,有助于我们了解()舜的故事:孝感动天大禹治水A.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B.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C.商周世袭制度的起源D.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30.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A.禅让制向世袭制过渡B.分封制度逐步瓦解C.社会变革加速D.民族认同感增强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有哪些?(3分)材料二胡豆胡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何地通过哪一条交通道路传入中原的?(3分)材料三明代中后期,从外国传进的甘薯和玉米也在各地栽种。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3)根据材料三,指出甘薯和玉米的传入、栽种所产生的影响。(4分)32.(18分)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世界局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材料二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年份外交大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年参加和会,中国收回权利的要求遭拒绝材料三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政治文明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2分)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参加了什么会议?(2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引起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答出三项即可,6分)(4)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近代中国相比,有何重大变化?(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俄国和美国在行进的航路上都遇到了风浪和险阻。如何排除这些风险,让历史进步的航船能够乘风破浪,畅通无阻,成为这两个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材料二

柏林墙的建立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柏林墙的倒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年代推动世界历史“风起云涌”的力量是什么?当时美国和俄国是如何解决遇到的“风浪和险阻”的?(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特征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特征。(2分)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模拟卷(六)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BDBBA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DABBBDB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BBDADCDD1.【答案】C【解析】据“河姆渡人”可知,榫卯是用于连接木料的,适用于木质建筑构件的制作和建筑,考虑到河姆渡人的生活条件和技术水平,他们很可能利用这项技术建造干栏式房屋,故选C项;题干主旨与玉石或金属相关的工艺技术无关,排除A项、B项;半地穴式房屋更多的是依赖土壤进行挖掘,而非连接木构件,且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居住的,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老子教化人们成为像水一样的人,最善的人像水一样,因为水最接近“道”,因此,成为一个至高至善的人才能最接近“”道能,故选B项;均与题干所述老子的观点不一致,排除A、C、D三项。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当时的政治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所以D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更符合社会需要,故排除A项;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兴办私学已经开始,打破了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故排除B项;到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排除C项。综上故选D项。4.【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考察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大一统,该项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原则发生改变,故C项错误;“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选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带兵叛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推恩令”,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既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又分封同姓诸侯王,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故B项正确。5.【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察学生对西汉汉武帝王国问题解决的相关史实,汉朝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后来地方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并发动了叛乱,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国在往下分封,诸侯国越分越小,再没有能力对抗中央,后汉武帝找借口削去了很对诸侯国,故答案为D。A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B项是西周建立后实行的分封制度,C项隋朝开创的选举人才的制度。6.【答案】B【解析】根据题千可知,A选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C选项,中华文明的起源涉及内容是北京人等远古人类和原始农耕以及远古传说,排除C项;D选项,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目录内容均与秦朝和汉朝有关,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可见该单元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张仲景的著名医药学著作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经典,成书年代约在先秦至西汉间,故排除。C选项,《千金方》的作者是孙思邀,故排除。D选项,《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故排除。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故答案为B。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南北方面茶铺开设诸多,南方的茶文化影响到了北方,反映出国家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扩散的方向,排除B项;C项夸大材料所给信息,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果的《不第后财莉》,与题干诗句反映的唐朝繁盛景象不符,故排除。B选项出自唐朝王建的《凉州行》,描述的是山鸡的声声鸣叫和着家家的阵阵胡乐,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C选项,出自唐朝杜甫的《忆昔二首》描述的是盛唐繁荣气象。D选项,出自唐朝李白的《哭晁卿衡》,大意为,日本友人晁衡君与我从长安分别了,他坐上一只小船在浩瀚的东海中航行。噩耗突然传来,他像明月一样沉入碧海之中,再也不能返回了,我十分悲痛,连天上的白云也似乎哀愁不已,罩绕苍梧山。故答案为A。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童生”“县府级考试”“殿试”等信息可知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故选C项;私学的兴起,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宋代建立后的政策,与材料强调的科举制不符,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可以得出这与隋朝开创的科举制有关。故答案为B。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故排除A、C、D。12.【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唐代的状元当中,寒士出身的人只有6人,而上层社会的状元占比达到了76.7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但同时科举制在起初的时候,对于入仕的人员有着沿革的限制,上层社会有着入仕的优势。故答案为D。1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在此背景下,鉴真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选D项;鉴真东渡属于对外关系,不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中外交流开启唐朝盛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唐朝中后期的手工业衰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州郡遂日就困弱。”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积贫积弱,所以出现了“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的局面,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积贫积弱导致的局面,而非其特征,排除B项;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局面是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分化兵权,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很明显是考察元代中央管理地方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故答案为B。A项是西周推行的制度,C项是秦朝时期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D项是西汉时期设立的制度。16.【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军机处的建立进一步加强皇权,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不是体现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故C选项错误;军机处是加强皇帝的工具,没有决策权,因此也不能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故D选项错误。雍正到乾隆时期,设立和罢免军机处都是由皇帝决定,体现了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工具,故B选项正确。17.【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反映了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材料中“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反映了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根据所学可知,割台湾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信中的“新约”指《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故选B项;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D项。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因此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不涉及欧亚大陆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不是封建帝制的危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无关,排除C项。19.【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故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是重工业。故选B项。20.【答案】B【解析】题干给出的是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中工业、农林水利和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和卫生及其它等比例,特别是备注中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表明当时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故选B项。21.【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可知,③的时间为1956年底,对应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跟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间段内,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故答案为C。A选项,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时间线索不符合,故排除A选项。B选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排除B选项。D选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排除D选项。2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外经济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增多;两者都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故选B项;AC和丝绸之路相关信息不符,排除AC项;D选项与新航路的开辟情形不符,排除D项。2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权利法案》,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的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通过了《独立宣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人权宣言》,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题干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故选B项;均为干扰项,排除A、C、D三项。2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增多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大量农奴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选B项;彼得一世改革是在17世纪,排除A项;俄国二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发生在1917年,排除CD项。2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故选D项;ABC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ABC项。26.【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严重威胁着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通过改革,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其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苏俄1921年3月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0年,排除;D项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2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状况。故选D项;废除农奴制是在1861年,排除A项;“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工业方面,和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的开展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28.【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工业化加速牺牲了农民利益,加速工业化忽视改善民生,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故答案为C。29.【答案】D【解析】据“舜的故事:孝感动天大禹治水”可知,两则故事中兼有的内容都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品质,图一体现孝的品质,图二体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集体主义精神,故选D项;“孝感动天”强调主观上的孝顺,与客观上的“原始农业的兴起”无关,排除A项;只有图二才能体现与洪水作斗争的,图一不能体现,排除B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且其始自轩辕黄帝,正式确立于夏朝,排除C项。3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所给信息,本题的关键词为,“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说明民族认同感增强。在春秋争霸、战国纷争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答案为D。禅让制是要属于时期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材料内容中未体现社会变革,排除C。二、非选择题(40分)31.【答案】(10分)(1)农作物:稻、粟、黍。(3分)(2)何地:西域;道路:丝绸之路。(3分0(3)影响: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提高了粮食总量,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4分)【解析】(1)农作物:依据材料一中的“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并结合所学可知,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2)何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汉朝与西域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胡豆等传入中原。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所示的食物是从西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3)影响:依据材料三中的“这些作物为山地、瘠壤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粮食总产量也因此提高”可得出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