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第1页精彩开篇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高尚德行,即使不能到达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怀着对一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崇敬之心,翻开叶老文集,跃入眼帘诗一个个鲜灵故事,透过一篇篇文章,看到是他精深思想,宽广胸怀,博大爱。第2页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把握字词;

2.认真阅读全文,了解叶先生语文观点;

3.重复诵读本文,领会写作思绪和文意。

第3页走近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当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异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第4页走近作者张中行(1909-),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书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清华大学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第5页导入新课翻开语文书本封面,看“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吗?它出自我们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品格:宽厚遇人,严于律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为人处世。第6页正音正字别扭bièniu草率shuài儒家rú

拖沓

tà修润rùn商酌

zhuó

譬如pì累赘zhui监督dū感叹kǎi鞠躬jūgōng丁卯mǎo

恳切

kěn朦胧ménglóng妥帖

tiē生疏

shū

颠沛流离pèi诲人不倦

huì第7页词语释义草率:拖沓:修润:商酌:累赘:恳切:妥帖:

马虎;不细致;粗略。形容做事拖拉。十分适当,恰当。文中指拖延;烦琐。商议斟酌。修改润色。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迫样子。第8页成语积累颠沛流离:

诲人不倦:付之一笑:

以身作则:不耻下问: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以自己行动做出榜样。比喻不计较,不妥一回事。

教诲人尤其耐心,从不厌倦。第9页整体感知

•1.本主要从哪两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找出这两方面过渡衔接句子。

•2.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主张?

待人宽、律己严

待人宽,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一面。他还有严一面,是律己,这包含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明如话、文风简练第10页(1)叶先生不耻下问,请“我”帮他修润书本文字。(2)在客人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3)写信给“我”,表示后

悔和悲伤之情。

待人厚第11页(1)主张文风要平易自然。(2)尤其强调重视语言“简练”。(3)以身作则,零碎方面同

样认真。律己严第12页第一部分(1)谈对叶老逝世自己内心悲伤。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部分(3-8)详尽地叙述了叶先生两种过人品行。第四部分(9)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思索。写作思绪探究第13页合作探究1、作者写这篇文章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伤,写此文以示纪念。第14页反馈指导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复信;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格调;(第7段)文风重简练;(第8段)写作求完美。2、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了叶圣陶先生好品德?第15页深层探究第16页1、文章第2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内容:第2段利用一些名言来概述叶圣陶先生为人师表高尚品德。作用:有着总领全文作用。第17页2.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名人名言,小组合作说说它们意思并进行交流。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他人事事行得通。(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以为厌烦,教人不知道疲惫,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18页3.本文记叙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语句。(1)我经常跟他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一面。他还有严一面,是律己,这包含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凡是拿笔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人,都要经常想想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深重苦心。第19页1、作者说“心里马上罩上双层悲伤”,这“双层悲伤”含义是什么?

一层是先生逝世,

另一层是先生在这么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乐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所以愈加悲伤。句子赏析第20页2.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马上罩上双层悲伤。

“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震惊。

“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夕之时离世带给作者巨大悲伤,这种悲伤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第21页3.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经常想到他业绩。

前面几个短语隔开,读时语速便不由自主地放慢,再加上“往矣”两个字,表现出作者无奈、沉痛和悲伤。又突出先生过世之后我对他思念之切。先生“往”与“我”“经常想到”并列在一起,更显现出先生给些什么,留下些什么。第22页4.文中一些语句中副词利用增强了句子感染力,试着找出这么句子来进行品析。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它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先找出句子中主要动词或形容词,然后看它前面修饰语,把这个修饰语去掉再读一读,你就会发觉副词表示效果了!第23页示例: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而力有未能,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他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高尚品德。第24页5.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尤其重视“简练”。

品析:“尤其”一词修饰“重视”,突出叶先生对文风“简练”重视程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学术态度。第25页6.“零碎,写作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格式,他都一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品析:“一样”一词说明先生不但重视以上所讲文风问题,写作中细小方面也毫不放松,“不……决不”更补写认真程度,“完全”对妥帖一词起限制作用,其严谨态度自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第26页

文章描写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一些小事,为何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

利用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经过小事能够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叶圣陶先生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优异品质,这么写使人物形象愈加真实感人,更能引发普通读者强烈情感共鸣。写法探究第27页

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这种格调详细讲是什么?(用课文中原话回答)“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练,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尤其重视“简练”。例谈“写话”格调。

第28页例谈“写话”格调。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本文含有这么“写话”格调吗?举例说说。第29页“有些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不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这段话写先生送客人出门场景,全句直白如话,甚至没有一个形容词,只是把先生送行时一系列行动直白地描画出来,“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能让读者看到一个谦恭有礼先生。

第30页“写话”与本文文风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写话”。叶圣陶先生就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一旦所写不像“话”,就果断改。写话格调:平易自然,鲜明简练,细致恳切,念着顺口,听着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其实就是“话”。另外,还尤其重视“简练”第31页主题探究

本文表现了叶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品格及对叶老逝世悲伤。

第32页小结作者经过一些经典事例展示了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品格,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示了对先生悼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