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ⅲ人教新资料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资料第1页2第2页3第3页4【目标定位】□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孟子》《荀子》两部著作基本思想及在儒家学说中主要地位;了解贾谊、韩愈生平、思想及其创作;把握《过秦论》和《师说》思想观点。第4页5□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并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说理方法。2.掌握四篇文章中主要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意义和使用方法,掌握文中包括文言句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文中济世警告,感受古人襟怀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之精华。第5页6【文本提要】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其中先秦散文两篇(《孟子》一篇,《荀子》一篇),汉贾谊文一篇,唐韩愈文一篇。这些文章或议论治国得失,或总结军事经验,或讨论学习问题,或探讨人才培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对话体论辩文,经过记述孟子与梁惠王一次对话,阐述了孟子“仁政”思想,说理形象,论辩有力。第6页7荀子《劝学》叙述学习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气度恢宏,逻辑性强。贾谊《过秦论》总结秦朝快速灭亡原因,借古讽今,提醒汉王朝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施行仁政,巩固汉王朝统治。叙述深刻鲜明,很有说服力、感染力。韩愈《师说》针对当初社会上只重门第,只认功名、权势,不尊师重道不良风气,叙述了从师之道。文章切中时弊,应时而作,取精用宏。第7页8【学法指津】1.重视诵读。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读通顺、读流畅,进而读出语感来。只有熟悉了古文句读,才有可能深入领会文章。要熟读每一篇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还要求全文背诵。2.结合语境。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和使用方法,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在熟读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加深对词语及课文了解。3.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靠是积累,文言句式、词类活用掌握也要靠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基础。第8页94.把握观点。本单元学习鉴赏重点是判断了解领悟每篇课文所要阐述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议论文灵魂所在。所以,我们应结合各篇文章写作背景,了解观点,品味思想感情,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当然,“论点”判断可采取“位置法”,比如《劝学》一文,其中心论点就与第一句“学不能够已”相关,《过秦论》中心论点就是最终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9页105.研究写法。议论性文章有其独特写作技巧和方法,学习本单元还要注意围绕文章中心思想探究其论证方法,体会其写作技巧,品味其表示效果。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中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师说》《过秦论》中对比论证手法,都有效地证实了观点。第10页11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第11页12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掌握利用比喻说理方法。过程与方法加强诵读,增强语感;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论辩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孟子仁政思想时代意义,并能做出恰当评论。第12页13自孔子离世、儒分八家百余年后,战火纷飞,社会摇荡,而学术论坛则百花怒放,争奇斗妍。能够说,时代形势与人文思想都已大大变动。第13页14第14页15非常时代发生非常事,非常事需要非常人才。于是,一位儒学大师横空出世。他率领一个庞大游说集团,扛着“浩然之气”大旗,反对纵横捭阖之说,抗拒杨朱、墨翟之学,折服诸子,周游列国,穿梭于君王门庭,宣传其仁义思想。他是谁?第15页16他就是孟子。有些人说,自孟子之后,再无圣人、大师名号;孟子学说,再无人传。我们也可这么比喻:孟子思想,就像一朵朵蒲公英,随风而飘,散落人间,遍处生根发芽,蔓延生长。孟子思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孟子魂魄,早已化为宇宙间浩然之气,引领世人,勇往直前。第16页17第17页18第18页19第19页20第20页21第21页22第22页23第23页24第24页25第25页26第26页27第27页28第28页29第29页30第30页31第31页32第32页33第33页34第34页35第35页36第36页37第37页38第38页39第39页40第40页41第41页42第42页43第43页44第44页45第45页46七、名句默写1.__________,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__________。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________;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第46页47【自主校对】一、cùɡǔ

biē

tún

zhì

xiánɡxù

piǎo

sānɡ

yè二、1.“无”通“毋”,不要2.“颁”通“斑”,斑白3.“涂”通“途”,道路4.“直”通“只”,只是第47页48三、1.①仅、只。副词②价值。名词③与“曲”相对,不弯曲。形容词④正确。形容词2.①打开②征发③花开④发射⑤出发3.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4.①尽②承受③超出,胜过④胜利⑤优美5.①庄稼收成不好②凶恶,残暴③不幸,多指丧事④杀人人⑤不吉利事6.①愈加②增加③施加④放在……之上⑤夸大第48页49四、1.①把,介词②按照,介词③凭,介词④用,介词⑤来,连词⑥拿,介词⑦因为,介词2.①助词,调整音节②助词,③助词,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代词,代百姓⑥宾语前置标志第49页50五、1.拟声词2.“然”是“这么”,“而”表转折,却3.阻止,约束4.耽搁、错过5.有人6.跑六、1.名词作动词,击鼓2.名词作动词,种植3.名词作动词,穿4.名词作动词,吃5.名词作动词,称王6.名词作动词,归罪7.形容词作名词,活着人、死去人8.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慎重从事第50页51七、1.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2.五十者能够衣帛矣七十者能够食肉矣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第51页52一、作者档案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施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主张“制民之产”,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孟子文章恣肆雄辩、感情强烈、词锋锐利,善设譬喻,与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第52页53二、背景回放孟子所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倚强凌弱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第53页54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道德设计。本文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一次谈话。第54页55一、整体悟读孟子在本文中宣扬了怎样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包含了哪些方面内容?第55页56参考答案:针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疑惑和希望能有更多百姓归附自己迫切心理,孟子提出了“王道”治国思想,也就是要施行仁政。孟子“王道”思想在本文中,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扰民、制民产、办教育、申孝悌。第56页57第57页58只不过这几方面内容在文中不是并列,而是呈递进形式出现。比如第五段主要从简单意义上不扰民、制民产方面而言,第六段则深入宣扬制民产、办教育、申孝悌。所以第五段只说是“王道之始也”,而第六段则必定“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58页59二、局部涵泳1.孟子为何要批判梁惠王治国之法?是怎样批判?参考答案:梁惠王治国态度,是一个无所作为“尽心”,其治国之策,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改良主义。东“移”西“移”,都未从根本上处理百姓生计问题。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集大成者,因而也继承了孔子学说中“民本”思想,对于梁惠王这种无所作为做法当然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判。第59页602.“五十步笑百步”喻义何在?参考答案:“五十步”“百步”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临阵脱逃。梁惠王认为自己对于国家比其它国君尽心,自己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自动投奔他。但他目标并没有到达,邻国国民并没有降低,自己国民也没有增多。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原因,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索。第60页61以“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老百姓看穿了他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这个成语自古流传至今,说明只有量区分,没有质区分,讽刺人们拘泥于表象愚蠢心理。第61页623.孟子善用比喻,长于说理,善于雄辩,气势磅礴。你能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说明吗?参考答案:孟子善用比喻说理表现在用对方熟悉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轻易接收。梁惠王喜欢打仗,孟子就用战争作比喻,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荒谬,说明害民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虐政。第62页63文章读起来气势磅礴原因,是多用了排偶句式,如第五段中阐述“王道之始”道理,孟子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偶句,提出了发展生产三种办法,以及采取这些办法后所产生效果。连用“不可胜……也”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第63页64三、开放探究对课文中表达孟子“仁政”思想,结合现在实际能够向哪些方面作合理引申?第64页65思绪提醒一: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经过与自然交往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思绪提醒二:仁义是最大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全部些人都不会有利益。第65页66思绪提醒三: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凝聚力。思绪提醒四: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生繁衍,以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第66页67一、文脉梳理第67页68二、意旨探微本文经过孟子与梁惠王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问题展开讨论,从而阐述了孟子“仁政”主张:依时顺势,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受教育,懂礼仪,君王革除虐政,百姓才来归附,民才能“加多”。第68页691.结构严谨孟子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内容起了画龙点睛作用,又表达了各部分之间内在联络,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第69页70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利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梁惠王自认为治理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目标并没有到达,邻国国民并没有降低,自己国民也没有增多。第70页71这是因为他目标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观点实际上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第71页723.气势充沛孟子文章含有雄辩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道理时,连用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第72页73第73页74解析:

B项“庠”应为xiánɡ;C项“莩”应为piǎo;D项“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答案:

A第74页752.以下句中没有通假字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第75页76解析: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答案:

D第76页77第77页78解析:或:有人。答案:A第78页79第79页80解析:

C项都为代词,①为主谓之间,③为音节助词,⑤为结构助词“”,⑥为音节助词,⑦为主谓之间,⑨为结构助词“”,⑩为主谓之间。答案:

C第80页81解析:

A、B、C三项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答案:

D第81页82第82页83第83页84第84页85解析:

D.申:讲述,教诲。答案:D第85页86解析:

A.直:只是。同例句。答案:A第86页87答案:(1)B

(2)A

(3)C

(4)D第87页88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略第88页8910.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说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说明移民移粟皆非为国治本之策,只有施行仁政才是为国治本之策。第89页90第90页91第91页92【注】①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地方。②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人。③雉兔者:这里指猎人。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相关。⑤阱:陷阱。第92页93第93页94解析:“之”为代词,代“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这回事。答案:

C第94页95第95页96解析:

A.兼词,相当于“之于”;B.代文王之囿/表商议语气;C.认为/以之为,把……作为;D.罪行/归罪。答案:A第96页9713.孟子主要是经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7页98答案:孟子是经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一样态度对比来说明自己观点。“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认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认为大”。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不能。第98页9914.翻译句子。(1)若是其大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民同之。民认为小,不亦宜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9页100答案:

(1)周文王园林有如此大吗?(2)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受。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吗?第100页101【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养鸟兽园林纵横各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么记载。”宣王说:“它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依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园林纵横各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何呢?”第101页102孟子说:“周文王园林纵横各七十里,割草砍柴人能够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人也能够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受,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探询到齐国最紧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第102页103我听说国都郊区有纵横各四十里园林,假如谁杀死了里面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纵横各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吗?”第103页10415.善用比喻,能够把抽象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而且饶有趣味。《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这种使用方法,依据下面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第104页105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方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独立”打基础。而小王妈妈却对16岁儿子这番想法不认为然,认为这个年纪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基础。第105页106(1)对小王,你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小王母亲,你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6页107答案:(1)出去“闯荡”一下想法当然好,但“独轮车”不好掌握方向,也轻易翻车,更何况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司机”。(2)孩子是风筝,早晚要“飞”,不能整天“锁”在屋里,只要“线”在您手里,经常扯扯,他就不会跑到九霄云外去。第107页10816.有些人这么解释“守株待兔”:万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历史都有惊人相同,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重蹈覆辙者屡见不鲜,更何况是兔子?请你利用创新思维,对下面三个词语作出新解。要求:①讲解合理,富有新意;②语言准确,观点鲜明;③句式和字数不要求和示例相同。第108页109(1)南辕北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邯郸学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施效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9页110答案:示例:(1)南辕北辙——谁都知道地球是圆,更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有一流马车夫、足够盘缠,既能抵达目标地,又能观赏一路风景,何乐而不为呢?第110页111(2)邯郸学步——学习总有失败时候,遭遇了挫折就放弃,怎么会有新发展呢?只要我们勇于学习,善于学习,一定能取人之长,去己之短,成为最棒一个。(3)东施效颦——上天没有赐给我漂亮容颜,但我也有追求美权利,寻找自己美,让他人说去吧!第111页112

孟子“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邦国主权在民。(3)民对不施仁政暴君是能够不服从。第112页113(4)政事以民为归宿。(5)用人以民意为准。(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君王要“不扰民”“不违农时”,要“与民同乐”,才能够“王天下”。(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第113页114

孟子名言(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梁惠王上》)(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下》)第114页115(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离娄上》)(9)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离娄下》)(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第115页116科学发展,友好相处[文本回顾]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可连续发展观点。孟子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堪称科学发展观思想萌芽。第116页117地球——母亲,她往日那秀美森林长发,早已像老人普通,变得不是枯黄就是脱落殆尽;她往日那漂亮蓝色海洋衣衫,早已被污染得油迹斑斑,一片乌黑;她往日那丰满细嫩土地肌肤,早已充满皱纹和创痕,处处被涂上难看阴冷水泥;第117页118她往日那坚固大气层外套,早已被破坏得千疮百孔;她往日那众多孩子——鱼儿、虫儿、飞禽走兽,如今已所剩无几;她乳汁不再甘甜;河流——她血液,早已充满砂石和废液;她气味不再芬芳——花儿凋谢,只剩下呛人浓烟……第118页119而今,当冰山消融,当沙尘暴肆虐,当藏羚羊成片地倒在残忍盗猎者枪口之下,不知人类贪婪欲望和短浅目光何时能够转变?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世纪之声是否能够唤醒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学会科学发展呢?[应用角度]“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可连续性发展”“友好社会”第119页120巧用举例论证[方法点拨]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为说服梁惠王,举例提到“五十步笑百步”故事,以此回答了“民不加多”原因,喻说梁惠王要使民“加多”,必须实施仁政。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惯用方法。举例论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120页121首先,要选择恰当事例。议论文中选择使用事例,要经典、有代表性,应尽可能选择最新奇材料或者最有表现力例子,确保其观点与文章观点一致,能真实、准确、充分、圆满地证实观点。第121页122其次,举例之后及时展开议论。议论文中事例,只是论证论据,依据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将思绪推向论题,使论点深入深入,才是论证最终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