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拟(仿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_第1页
第二模拟(仿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_第2页
第二模拟(仿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_第3页
第二模拟(仿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_第4页
第二模拟(仿全国甲卷)-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模拟卷

(仿2023年全国甲卷)

第二模拟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所讲述的中国故事中,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在讲故事的艺术上,20世纪80

年代以来,我们一味求新,普遍学西方,但如何对待中国自身的叙事资源,如何在故事中建构

起中国风格、中国语体的文化自觉还不明显,二是中国小说迷恋凡俗人生、小事已经多年了,

这种写作潮流,最初起源于对一种宏大叙事的反抗,然而,反抗的同时,伴随而生的也是一种

精神的溃败】、说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

辉抹平,人生开始匍匐在地面上,并逐渐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呢?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

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只挖掘人的欲望和隐私,而不能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并试

图在理解中出示自己的同情心,这样的写作很难在精神上说服读者。因为没有整体的历史感,

不能以宽广的眼界看世界,作家的精神就很容易陷于偏狭、执拗,难有温润之意。这令我想起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的幵头所说的,他劝告我们要对本国的历史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

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

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自身种种

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所提倡的对历史要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既是

他的自况之语,也是他研究历史的一片苦心。文学写作何尝不是如此?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

批判,也要怀有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可是,“偏激的虚无

主义”在作家那里一直大有市场,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

写作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

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

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

高远的想象。而好的小说,不仅要写入世,还要写入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

的希望和梦想。有了这些,人世才堪称可珍重的人世。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

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唯独写不出那种值得珍重的人世——为何写不出“可珍重的

人世”?因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他们可以把恶写得尖锐,

把黑暗写得惊心动跳,把欲望写得炽热而狂放,但我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

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

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

很多小说都成了无关痛痒的窃窃私语,或者成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肤浅读物,它不仅不探究

存在的可能性,甚至拒绝说出任何一种有痛感的经验。作家们只要一开始讲故事,马上就被欲

望叙事扼制,根本无法挣脱出来去关心欲望背后的心灵跋涉,或者探索人类灵魂中那些困境。

欲望叙事的特征是,一切的问题最后都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获得俗世意义上的和

解;唯独灵魂叙事,它是没有答案的,或者说它在俗世层面是没有答案的——文学就是探究那

些过去未能解答、今日不能解答、以后或许也永远不能解答的疑难,因为这些是灵魂的荒原,

是每一个人的生存都无法回避的根本提问。只有勇敢面对这样的根本提问,人才有可能成为内

在的人,文学才能称之为寻找灵魂的文学,木心说:“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

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确实,作家如果没有完成精神成人,文学所刻画出来的灵魂

就肯定是单薄的。

当下时代,写作门槛已越来越低,各种方式流行的中国故事实在太多了,有些是满足于读

者一种阅读的趣味,有些是消费性写作潮流的产物,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

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

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

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我相信后者才是中国文学精神流转的大势。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看

到这一精神大势的变化,也唯有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

真正有中国气派的。

(摘编自谢有顾《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精神》)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艺术上一味求新,缺乏中国特色,在内容选择上过于狭隘,缺少人格的光辉,是这些

年中国故事讲述时的普遍误区。

B.作家要对生活抱有“温情与敬意”、也要描绘、批判,避免沉陷于一己之私,这样才是宽

广的视野,才能展示更广阔的人生。

C.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

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感。

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因

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已经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应该认真思考如何以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回应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把握时

代的潮流,直面人生的诸多难题。

B.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写出人性的善良、人世的温暖,传达出人们美好的希望和梦想,通

向深微的人心。

C.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是丰富和复杂的,能带给读者痛感经验,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

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

D.重塑作家的灵魂,让其具有公正地对待历史和生活的眼光,才可能出现有灵魂的、值得

敬重的写作,才可能讲出中国故事的风骨。

3.(3分)下列选项,最能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以公正的眼光对待人、对待历史、对待生活,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B.如果缺乏高远的心灵和希望、梦想,精神视野残缺,就无法讲好中国故事。

C.讲故事的人要突破欲望叙事的扼制,上升为灵魂叙事,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D.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

【答案】1.A2.C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这样才是宽广的视野”错误,原文第二三段信息是“作家对生活既要描绘、批判,也要怀有

温情和故意,这样才能获得公正地理解人和世界的立场”“精神视野的残缺,很容易使作家沉陷

于一己之私,而无法在作品中展示更广阔的人生、更高远的想象”,可见选项曲解文意,逻辑

关系错误,表述绝对,视野狭窄容易“沉陷于一己之私”,但并非不沉陷于一己之私视野就宽广。

C.”……是因为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中描写了精神的屈服

感”错误,原文第二段结尾说“所以,很多作家把现代生活普遍简化为欲望的场景,或者在写作

中单一地描写精神的屈服感,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

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慢慢地,文学就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文学失去了影响人心的正面力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间经过“无法写出一种让人性得以站

立起来的姿势,写作的路子越走越窄,灵魂的面貌也越来越阴沉”,选项因果逻辑表述绝对。

D“中国当代小说不写值得珍重的人世,而写黑暗的心、欲望的景观、速朽的物质快乐”错误,

第三段信息是“中国不少当代小说惯于写黑暗的心,写欲望的景观,写速朽的物质快乐……因

为在作家们的视野里,早已没有多少值得珍重的事物了”,可见选项遗漏了“不少”,导致扩展

了范围表述绝对。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如果……那么就意味着该作家跳出了肤浅,完成了精神的成熟”错误,文中第三段信息是“而

好的小说,不仅要写人世,还要写人世里有天道,有高远的心灵,有渴望实现的希望和梦想”“我

们何曾见到几个作家能写出一颗善的、温暖的,充满力量的心灵?那些读起来令人心惊肉跳的

欲望故事中,有几个写到了灵魂深处不可和解的冲突?为现代人的灵魂破败所震动,被寻找灵

魂的出路问题折磨的作家,那就更少了“,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作者观点的能力。

A.强调“公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条件之一,即分论点,不是主要观点。

B.从反面阐释,并非对作者主要观点的准确概括。

C.属于次要观点。

D.结合结尾段“但最值得倡扬的,还是完成了一种精神的那些中国故事。毕竟,一味地展示欲

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也唯有

如此,在中国故事中所创适的中国形象,才是健全的、成熟的、真正有中国气派的''分析,”在

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值得敬重的写作”是主要观点,表达

准确。

故选D。

(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说到能源转型,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每一次都不容易。这一次的能源转型

将会格外艰难,因为人类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期,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即使我

们有办法说服发达国家克制自己的欲望,暂缓前进的步伐,我们也无法阻止广大发展中国家迎

头赶上,努力提高自己国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所做的统计,目前全球尚有8亿

人用不上电,另有26亿人没有清洁的厨房能源。我们不能为了节能减排就不让这些人过上好

日子,这是不道德的,也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②那么,人类能否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完成这次能源转型呢?答案是肯定的,理由

有三。

③首先,能量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但存在多种的形式,比如热能、势能、动能、化学能、

原子能等,而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来源,比如太阳能、风能、化石能源、核能等等。从理论上

讲,不同形式和来源的能量完全可以相互转换和互相替代,如果一种能源形式对环境有害,换

一种就行了,不像粮食和材料,不同组之间很难互换,灵活性差了很多。

④其次,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转换技术我们也已经有了,但因为能源密度和价格的差异,

转换的成本相盖很大。化石能源之所以难以被替代,就是因为它们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而且运

输储存都很方便,实在是太好用了。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起码在目前的条件下,化石能源是最

符合经济规律的能源形式,取代它们是反人性的。

⑤但是,这些人没有意识到,化石能源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环境成本加进

去。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加约束地烧煤烧油,加剧了气候变化,下一代人将会为此付出更多的

环境和经济代价,这才是真正反人性的做法。所以说,尽快取代化石能源反而是最符合经济规

律的决策,为此多花的那些钱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明智的一笔投资。

⑥再次,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能源转型,分别是从木染到煤炭,再从煤炭到石油。

这两次能源转型都是因为我们找到了能量密度更高的能源形式,转换起来顺理成章,无需干预。

这个规律还能延续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开发出了核能。核能是宇宙间能量密度最高

的能源形式,不但完全符合人类的能源发展规律,而且几乎没有碳排放,是当前最应该大力发

展的新型能源。

⑦人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掌握了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可惜因为出过几次核事故,以

及一些来自媒体和及核组织的负面宣传,导致民众对于核能充满了各或各样的误解。这股情绪

反过来又为核能的和平利用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极大地削弱了核能的竞争力。实际上,

核能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真实安全性都要比化石能源好很多,核裂变原料的储量也足够丰富,

至少可以让人类安全地使用上千年。

⑧如果核裂变原料用光了的话,我们还有核聚变。地球上拥有取之不尽的核聚变原料,几

乎永远不必担心枯竭,而且核聚变产生的核废料极少,很容易处理,不像核裂变那样麻烦,所

以说核聚变将是人美的终极能源形式,人类对于宇宙的终极想象,将会依靠核聚变来实现。

(摘编自袁越《未来的能源》)

材料二:

①除了发电之外,海阳核电站还做了一件面向未来的事情,那就是分出一部分核能来为海

阳居民供暖,一期工程在2019~2020供暖季为70万平方米共7757户居民提供了暖气,当年就

节省了2.3万吨标准煤,原来负责供暖的烧煤锅炉被当作皮铁卖掉了。2021年11月开始的二

期工程将供暖面积扩大至450万平方米,使得海阳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了零碳供暖的城市。

②核能供暖是一件非常“顺手”的事情,因为核电站本质上就是用热能来发电,而且最好

是一刻不停地满发,所以只要从核电站里引出一部分热能用于供暖就行了,不用担心暖气会停,

当然了核电站只提供热能,不输出放射性物质。反应堆里的热量通过管道与管道之间的热交换

被转移到暖气管里,不存在辐射的问题。

③核能供暖还能提高核电站的热效率,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转化成电能肯定是

有损失的,如果把热能直接用起来的话,核电站的热效率将会大幅提升。比如海阳核电站如果

只发电的话,热效率仅为36.69%。供暖开始后,核电站虽然牺牲了5%的发电量,但整体热效

率提升至39.94%。如果未来实现了单台机组向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3000万平方米供热的话,

核电站的整体热效率有望提升至56%o

④如果核反应堆只供暖不发电,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热效率,还能大大简化堆型设计方案,

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系数。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这三家具有核电

资质的能源企业都出台了自己的核能供暖示范堆设计方案,其中由国家电投黑龙江分公司组织

开发的佳木斯核能供热堆示范项目的场址普选报告已经通过了评审,就等最后盖章了。如果这

类项目能够普及开来的话,将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中国一次能源的

10%都消耗在冬季取暖上了,而且几乎都是靠烧煤来解决的,不但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还是

中国北方冬季空气质量不佳的最大原因。

⑤建设中的国和一号除了增加核能供暖之外,还加入了海水淡化和械能制氢等辅助项目,

这两个项目都不需要通过发电来实现,不但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的热效率,还能帮助中国解决

淡水资源短缺和低碳制宜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

(摘编自袁越《核能——人类的终极能源》)

4.(3分)下列对材料中“能源转型”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疋砸的一项是()

A.能量存在热能、动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有很多不同的来源,目前我们已具备不同能

源形式之间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

B.化石能源的能量密度非常高,运输存储方便,作者认为,如果考虑环境成本,最符合经

济规律的决策是尽快取代化石能源。

C.从煤炭到石油的能源转型,是因为后者的能量密度比前者更高,根据人类的能源发展规

律,当前应该大力发展核能。

D.地球上拥有足够丰富的核裂变原料储量,作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形式,人类将依靠核裂变

实现对宇宙的终极想象。

5.(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速度随之快速增长,新的能源转型虽然将会格外艰难,

但势在必行。

B.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转化成电能肯定是有损失的,而核能供暖直接利用核反应堆

产生的热能,避免了将热能转化成电能这一步骤,因此热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C.海阳核电站分出一部分核能为海阳居民供暖后,核电站实现了单台机组向周边150公里

范围内的3000万平方米供热,核电站的整体热效率提升至56%O

D.海水淡化和核能制氢等辅助项目不需要通过发电来实现,不但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还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6.(6分)近几年媒体和公众开始呼吁复兴核电,以此来代替化石能源。请联系材料概括说明核

能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理由。

【答案】4.D5.C6.①核能符合人类的能源发展规律且几乎没有碳排放,投资收益

和安全性都要比化石能源好很多。

②核能原料储量比化石能源更丰富。核裂变原料的储量可供人类安全地使用上千年;核聚变原

料取之不尽,将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形式。

③核能实际运用中,采用核能供暖可以提高核电站的热效率,而且还能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做

贡献。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4乍为人类的终极能源形式,人类将依靠核裂变实现对宇宙的终极想象”错误,偷换概念。由

材料一最后一段“所以说核聚变将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形式,人类对于宇宙的终极想象,将会依

靠核聚变来实现”可知,说的是“核聚变”,而不是“核裂变”。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核电站实现了单台机组向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3000万平方米供热,核电站的整体热效率

提升至56%”错误,未然变已然。由原文“如果未来实现了单台机组向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

3000万平方米供热的话,核电站的整体热效率有望提升至56%”可知,原文说的是“如果未来

实现了……有望提升至“,而不是“实现了”。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⑥段“核能是宇宙间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形式,不但完全符合人类的能源发展规

律,而且几乎没有碳排放,是当前最应该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和第⑦段“实际上,核能无论是

投资收益还是真实安全性都要比化石能源好很多”可知,核能符合人类的能源发展规律且几乎

没有碳排放,投资收益和安全性都要比化石能源好很多。

根据材料一第⑦段“实际上,核能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真实安全性都要比化石能源好很多,核

裂变原料的储量也足够丰富,至少可以让人类安全地使用上千年”和第⑧段“如果核裂变原料用

光了的话,我们还有核聚变。地球上拥有取之不尽的核聚变原料,几乎永远不必担心枯竭,而

且核聚变产生的核废料极少,很容易处理,不像核裂变那样麻烦,所以说核聚变将是人美的终

极能源形式,人类对于宇宙的终极想象,将会依靠核聚变来实现”可知,核能原料储量比化石

能源更丰富,核裂变原料的储量可供人类安全地使用上千年,核聚变原料取之不尽,将是人类

的终极能源形式。

根据材料二第③段“核能供暖还能提高核电站的热效率,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转化

成电能肯定是有损失的,如果把热能直接用起来的话,核电站的热效率将会大幅提升“和第④

段“如果核反应堆只供暖不发电,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热效率,还能大大简化堆型设计方案,

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核反应堆的安全系数……如果这类项目能够普及开来的话,将对中国实现

双碳目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中国一次能源的10%都消耗在冬季取暖上了,而且几乎都

是靠烧煤来解决的,不但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还是中国北方冬季空气质量不佳的最大原因”

可知,核能实际运用中,采用核能供暖可以提高核电站的热效率,而且还能为中国实现双碳目

标做贡献。

(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美】欧•亨利

半夜,咖啡馆里拥挤不通。一位世界公民和我同一张小桌,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我们听说

过世界公民,也在许多包裹上见过异国标签,但那是旅游者,不是世界公民。

我的这位世界公民名叫科格兰,明年夏天他将在科尼岛——他对我说,他即将在那儿建立

一种新的“诱惑力”,并提供国王式的消遣。过后,他的谈话便随同经纬度的平行线而展开,

把巨大的圆圆的世界握在手里,这样说吧,对世界了如指掌,世界似乎只是晩餐中黑葡萄酒里

的樱桃那般大小。我倾听他纵横整个世界的宏论,他的见解绝非浅薄或令人沮丧。现在,我终

于找到了一个不是由尘埃造就的人,他不是狭隘地吹捧自己的出生地或自己的国家,如果说褒

扬的话,他是在赞美圆圆的整个地球,而与火星人和月球的居民相抗衡。

乐队正演奏着《迪克西》,就在这时一位黑发年轻小伙子发出一声莫斯比游击队队员那样

的吼叫声,疯狂地挥舞着软边帽子,落座于我们桌旁的空椅子上,抽出一支烟来。

这夜晩到了打破缄默的时候了。我们当中有人向侍者要了三杯维尔茨堡酒,黑发小伙子明

白也包括他的一杯在内,便笑了笑,点了点头。我赶忙问他一个问题,因为我要证实我的一种

理论。“你不介意告诉我,你是哪儿的人……”

科格兰的拳头“砰”一声砸在桌上,把我吓得沉默了。

“原谅我,”他说,“但我决不喜欢听到这种问话。是哪里人又有什么相干呢?从一个人

的通信地址来判断人公正吗?唉,我见过印第安纳人没写过一本小说,墨西哥人不穿缝口上钉

银币的丝绒裤,有趣的英国人,挥霍的北方佬,冷酷的南方人,气量狭小的西方人,让人真正

像人,不要用任何地域的标签给他设置障碍。”

“请原谅,”我说,“但我的好奇心不是毫无根据的。我了解南方,我喜欢观察,当乐队

奏起《迪克西》时,我相信那位为这支乐曲喝彩特别卖劲的人一定来自新泽西州的塞考卡,或

者在本市跌里•希尔•吕克昂和哈莱姆河之间。我正要询问这位绅士来证实我的看法,恰好被

你的理论所打断,当然是更大的理论,我必须承认。”

现在,黑发小伙子开始发言了,很明显,他的思想也是按自己的一套习惯运行。

“倒喜欢成为一枝长春花”,他玄妙地说,“长在峡谷之巅,高唱嘟一啦卢一啦卢。”这

显然过于朦胧了,因此,我又转向科格兰。

“我已经围绕地球走了十二遍,”他说,“我了解到厄珀纳维克的一位因纽特人寄钱到辛

辛那提去买领带,我看到乌拉圭的牧羊人在一次'战斗小湾’早餐食品谜语竞赛中获了奖。我

在幵罗、希腊为一间房间付房租,在横滨为另一间付了全年租金。上海的一家茶馆专门为我准

备了一双拖鞋,在里约热内卢的贾尼罗或者西雅图,我不必告诉他们怎样给我煮蛋。这真是一

个太小的旧世界。只有当我们摒弃这些糊涂观念,即由于我们碰巧出生在某个发霉的城市或者

十公顷沼泽地便沾沾自喜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你似乎是个货真价实的世界公民,”我羡慕地说,“不过,你似乎也诋毁了爱国主义。”

“石器时代的残余,”科格兰激烈地宣称,“我们者卩是兄弟——中国人、英国人、祖鲁①

人,巴塔哥尼亚②人以及住在考河湾的人都是兄弟。将有这么一天,一切为自己出生的城市、

州、地区或国家的自豪感将一扫而光,正如我们理当如此的那样,都是世界公民。”

“可是,当你在陌生的地方游荡时,”我仍坚持道,'‘你的思想是否会回到某个地点——

某些亲近的和……”

“从来也没有这样一个地点,”科格兰毫不在意地打断我,”这一大块陆地的、世界的、

行星的东西,只要稍微把两极弄平一点,称之为地球,这就是我的寓所。在国外,我碰到过这

个国家的无数公民被某个地方所束缚。我见过芝加哥人在威尼斯的月夜,坐在凤尾船上,吹嘘

他们的排水沟。我不会固定在直径不足八千英里的任何地方。请记下我,科格兰,属于整个地

球的公民。”

我的世界公民做了个夸张的辞别动作,离开了我,因为他越过闲谈,透过烟雾看见了某个

熟悉的人。因此,只留下黑发小伙子的人和我在一起,他屈尊于维尔茨堡酒,再也没有能力去

声言他在谷顶上唱歌的抱负了。

我坐在那儿,回味着我那明白无误的世界公民。他是我的新发现,我信赖他。那是怎么回

事呢?“人们靠这些城市抚育着,来来往往,但只是依附于城市的折缝之中,有如孩子依附于

母亲的睡袍一样。”

而科格兰却不是这样,他把整个世界作为他的……

我的沉思默想被咖啡馆另一边传来的高声吵嚷和争执所打断。从坐着的顾客头顶上望过

去,我看见科格兰和另一个陌生人正激烈搏斗。他俩像巨人泰坦一样,在桌子之间打来打去,

玻璃杯砸碎了,人们抓起帽子还来不及躲开便被打翻在地,一位微黑女郎尖声叫喊,另一位金

发女郎却开始唱《取笑》。

就在这时,侍者们利用著名的楔形结构插入两个格斗者之间,硬把他们两个推出了咖啡馆,

两位斗士顽强地反抗着,我的世界公民还在拼命维护着地球的骄傲和名誉。

我叫住一位法国侍者麦卡锡,问他争执的缘由。

“打红领带的那个人(即我的世界公民),”他说,“听到另一个人说他家乡的人行道和

供水都太差劲,一下子就火了。”

“什么?”我难为情地说,“他不是四海为家,是世界公民吗?他……”

“他呀,原籍是缅因州③的马托瓦姆基格,”麦卡锡继续道,“他不愿再忍受那个鬼地方。”

(有删改)

【注】①祖鲁:位于非洲境内。②巴塔哥尼亚:位于南美洲境内,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

成。③缅因州:位于美国境内,90%为森林覆盖,经济相对落后。

7.(3分)小说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世界似乎只是晚餐中黑葡萄酒里的樱桃那般大小”,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世界在科格兰眼里犹如樱桃般美丽可爱。

B.“一位微黑女郎尖叫起来”写出周围人的惊恐,从侧面烘托出打架的激烈程度。“金发女

郎唱起了《取笑》”则显示出了当时人们比较冷漠。

C.“世界公民”原指以大眼观世界,胸怀天下的人,文中的科格兰虽自诩“世界公民”,但却

因别人批评他的家乡而动手打人,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

D.结尾处“一下子就火了“,表明科格兰脾气火爆,与前文给“我”留下的知识渊博的形象截

然相反,落差极大,巧妙地突出了他的人物形象。

8.(6分)欧・亨利作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的显著特点是幽默的语言和精妙的构思。

请你结合文本,谈谈它们在该文是如何体现的。

9.(6分)小说以“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A8.幽默的语言:

(1)夸张手法的运用,科格兰“与火星人和月球的居民相抗衡”放大了他作为世界公民对于整

个地球的热爱,“世界似乎只是晚餐中黑葡萄酒里的樱桃核那般大小”放大了世界对他而言极小

且易掌控的特点,产生戏剧性。

(2)雅词俗用,正词反用“著名的楔形结构''是严谨的科学原理,说劝架的人利用这个原理来

拉架,让人忍俊不禁,产生了幽默的效果,“斗士”常指勇猛的战士,在这里却用来指两个打架

的人,正词反用,讽刺他们勇猛无道。

精妙的构思:

(1)对比:题目的伟大与内容的狭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不一样的讽刺美。

(2)伏笔:文中“世界公民'’打断"家乡”话题,强调世界公民,实际是他对自己家乡的不自信,

为后来因家乡落后而打架埋下伏笔,结局也在情理之中。

(3)反差:文章先描述了科格兰侃侃而谈,渲染了他世界公民的形象,结果却因为家乡被人

批评而与人打架,与前面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了文章对虚伪做作的人的批判,对用有色

眼镜看待不同的社会阶级这一现象进行了讽刺。9.①狭小的“咖啡馆”作为博大的“世界公

民”的定语,两个词语概念上的大小对比,强化了标题的艺术张力,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小说的主要情节集中在咖啡馆里,主要围绕科格兰对自

我“世界公民”身份的标榜和维护展开。

③讽刺了科格兰一类虚妄自大、欺世盗名、心口不一、自以为是的人物,揭露了当时浮夸奢靡、

不切实际、不务实的社会风气。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世界在科格兰眼里犹如樱桃般美丽可爱”错。这里主要是突出了世界对于

科格兰而言很小很易于掌控的特点。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幽默的语言:

①多处夸张手法的运用。比如“过后,他的谈话便随同经纬度的平行线而展开,把巨大的圆圆

的世界握在手里,这样说吧,对世界了如指掌,世界似乎只是晚餐中黑葡萄酒里的樱桃那般大

小”,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作为世界公民,世界在他眼里非常小,他可以随时掌控世界。“他不

是狭隘地吹捧自己的出生地或自己的国家,如果说褒扬的话,他是在赞美圆圆的整个地球,而

与火星人和月球的居民相抗衡”也是夸张的手法,科格兰作为世界公民,自觉维护地球的利益,

与火星人和月球的居民"相抗衡”,他的行为显示出他对地球的热爱。

②雅词俗用。如“就在这时,侍者们利用著名的楔形结构插入两个格斗者之间,硬把他们两个

推出了咖啡馆,两位斗士顽强地反抗着,我的世界公民还在拼命维护着地球的骄傲和名誉”,

为了阻止科格兰和陌生人的搏斗,大家用的是著名的楔形结构来拉架。“著名的楔形结构''是严

谨的科学原理,是雅词,却用来拉架,产生了幽默的效果。“斗士”本身含有褒义,这里用来形

容打架者,也属于雅词俗用。

精妙的构思:

①标题“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看似要写离奇曲折的故事,实则平淡无奇,内容普通,形成鲜明

对比,显示出一种讽刺之美。

②从最后“听到另一个人说他家乡的人行道和供水都太差劲,一下子就火了"“‘他呀,原籍是缅

因州的马托瓦姆基格,‘麦卡锡继续道,’他不愿再忍受那个鬼地方来看,科格兰自称世界公

民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家乡太糟糕了,不自信。大家谈论的本是自己的家乡,他却打断这个话

题,说什么“但我决不喜欢听到这种问话。是哪里人又有什么相干呢?从一个人的通信地址来

判断人公正吗……”,为后来因家乡落后而打架埋下伏笔,结局也在情理之中。

③一开始,科格兰是这样的:明年夏天他将在科尼岛——他对我说,他即将在那儿建立一种新

的“诱惑力”,并提供国王式的消遣。过后,他的谈话便随同经纬度的平行线而展开,把巨大的

圆圆的世界握在手里,这样说吧……他是在赞美圆圆的整个地球,而与火星人和月球的居民相

抗衡。他极力宣扬自己世界公民的形象,侃侃而谈,博学。最后被人揭穿身份后,他“听到另

一个人说他家乡的人行道和供水都太差劲,一下子就火了",与他人打架。前后形象的反差巨

大,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对虚伪做作的人的批判,对用有色眼镜看待不同的社会阶级这一现

象进行了讽刺。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咖啡馆”从地域面积来说较小,“世界公民”这个词听上去很博大。“咖啡馆里”作为“世界公民”

的定语,起到了限定修饰的作用,一小一大,形成对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另外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咖啡馆,“世界公民”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的故事情节

就是围绕科格兰自诩的“世界公民”身份的标榜与维护在咖啡馆里展开的。

标题还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的爱憎之情,“世界公民”却局限于“咖啡馆”,并不是真正的对世界了

若指掌的人,只是一个对自己家乡的不自信,甚至因为别人说自己的家乡落后而和他人打架的

人,讽刺了像他这样一类妄自尊大、虚伪、自以为是、欺世盗名之辈,也有力地讽刺并揭露了

当时浮夸奢靡、不切实际、不务实的社会风气。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

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

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

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

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

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鄴,遂捐燕而归赵。将

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

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

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

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

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

岁之畜积,及至弃群臣之曰,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今,施及萌隶,

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

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丕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有删改)

10.(3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虽A不佞B数奉教C于君子矣D恐侍御者E之亲F左右之说G而不察H疏远I之行也。

11.(3分)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与“其言不让”(《侍坐》)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B.“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与遇宋将军家”(《大铁椎传》)两句中的“遇”

字含义相同。

C.“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与“如耿兰之报”(《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报'’字含义不

同。

D.“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

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

B.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

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

C.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

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

D.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

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郑,遂捐燕而归赵。

(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答案】10.BDG11.A12.A13.(1)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我有了隔阂,就

抛弃燕国归附了赵国。

(2)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

的典范。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虽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德之人的教诲,我担心大王听信左右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

被疏远人的行为。

“臣虽不佞''主谓结构,后面断开;

“数奉教于君子矣”,"矣”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

“而”表转折,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前面”断开。

故选BDG0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第一个“让”,责备;第二个“让”,谦让。句意: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他说话不谦让。

B.第一个“遇”,知遇;第二个“遇”,相遇。句意: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

/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

C.第一个“报”,回复,回信。第二个“报”,消息。句意: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答燕惠王/

耿兰的消息。

D.第一个“畜”,积蓄;第二个“畜”,畜养,饲养。句意:收取它们八百年的积蓄/鸡鸭猪狗的繁

殖饲养。

故选A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f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错误,主要原因有两点,是齐国打败了燕国大将骑劫,燕惠王害

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二是燕惠王这样说是为了打动乐毅,并非善于反省。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过听”,错误听取;“捐”,丢弃,离开。

(2)“任事”,管事;“所以”,凭借,用来;“萌隶”,平民百姓。

参考译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率五国军队攻打齐国,攻下七十多座城邑,并把这些地方全部作为郡

县划归燕国。只剩三座城没有攻下,燕昭王就死了。燕惠王即位,齐人使用反间计,使乐毅受

到怀疑,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的将军职务。于是乐毅逃亡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后来,齐

国大将田单设计骗骑劫,最终打败了燕国,收复了七十多座城邑,恢复了齐国。惠王后来深感

后悔,又害怕赵国任用乐毅趁燕国疲惫时来攻打燕国。于是燕惠王派人责备乐毅,并向乐毅表

示歉意说:“先王把整个燕国托付给将军,将军不负重托,为燕国打败了齐国,替先王报了仇,

天下人无不为之震动,我怎么敢忘记将军的功劳呢!现在,适逢先王不幸离开人世,我又刚刚

即位,结果竟被左右侍臣蒙蔽了。寡人所以让骑劫代替将军的意思,是因为将军长期在外奔波

辛劳,于是召请将军回来,暂且休整一下,以便共议国家大事。然而,将军误解了我,认为和

我有了隔阂,就丢下燕国归附了赵国。如果将军为自己这样打算还可以,可您又拿什么来报答

先王对将军您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派人送去书信回答燕惠王说:“我庸碌无能,不能遵

行先王的教诲,来顺从左右人的心思,又惟恐遭杀身之祸,这样既损伤了先王用人的英明,又

使大王蒙受不义的名声,所以我才逃到赵国。我背着不忠的罪名,所以也不敢为此辩解。大王

派使者来列举我的罪过,我担心大王不能明察先王任用爱护我的理由,并且也不明白我之所以

事奉先王的心情,所以才斗胆写封信来回答您。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功业建立后就不能半途而

废,因而才能名垂青史;有先见之明的人,获得名誉后就不可毁弃,因而才能被后人所称颂。

像先王那样报仇雪恨,征服了拥有万辆车的强国,收取它们八百年的积蓄。等到离开人世,先

王仍不忘发布旨令,向后代宣示遗嘱。执政管事的大臣,凭着先王的旨义并按照法令,谨慎对

待王族子孙,施恩于平民百姓,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我听说,古代的君子在交情断绝

时也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的名节辩白。我虽不才,也曾多次接受有

德之人的教诲,我担心大王听信左右的话,而不体察我这个被疏远人的行为。所以才斗胆以书

信作答,只请大王您三思。”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留贾耘老

毛滂

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不管花开,月白风清始肯来。

既来且住,风月闲寻秋好处。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

【注】①此词写于词人任武康县令之时,是一首挽留朋友贾耘老的词。

14.(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曾教风月”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让清风明月催促好友在春天到武康游玩。

B.“不管花开”两句表现出与春意闹的季节相比,贾耘老更喜欢“月白风清”的秋天。

C.下片“既来且住”紧承“始肯来”三字,以直抒胸臆之法,请好友多住些时日。

D.本词的突出之处是用语清新自然无藻饰,情从肺腑流出,富有一种清醇真挚之美。

15.(6分)评论家说“用线贵藏”,“线”即线索。这首词的情感线索暗藏通篇,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15.词的线索是词人对待好友的真挚之情。上片,“曾教风月,催促花边烟

棹发”是表达词人对好友热情地邀约。“始肯来”三字在嗔怪中含着词人对好友热情的期盼。下

片,“既来且住”表达词人对好友热烈地挽留之意。“收取凄清,暖日阑干助梦吟''是词人诚挚的

劝慰: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栏杆继续在梦中作诗。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与春意闹的季节相比,贾耘老更喜欢,月白风清'的秋天''错。词中的意思是“贾耘老没有在春

意闹的季节赴约,而是在‘月白风清’的秋天才来到武康“,只是点明了贾耘老到武康的季节,没

有介绍贾耘老对季节的喜好之意。

故选Bo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线索是词人热情对待好友的真挚之情。表面是词作者在嗔怪、劝留、开导,暗中包含贾耘

老的解释、告困、婉拒。好像一问一答,两个好朋友相逢后在一起促膝谈心。词里洋溢着词人

对朋友的真挚深情。词的上片点明词人有约在身,请好友于花事闹的春天到武康优游。”曾教

风月,催促花边烟棹发”是表达词人对好友热情地邀约。“始肯来”三字有对好友的嗔怪之意,

在嗔怪中含着对好友期盼的热情。下片,“既来且住”表达词人对好友热烈地挽留之意。“既来

且住”接“始肯来”三字,以直抒胸臆之法,诚挚地招呼好友,要他多住些时日。“收取凄清,暖

日阑干助梦吟”是词人诚挚的劝慰,劝他收束凄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栏杆,继续在梦中作

诗。结句是这首词的突出之处是用语清新自然无藻饰,情从肺腑流出,富有一种清醇蕴藉之美。

16.(本题6分)名篇名句默写。

(1)苏轼《赤壁赋》中的“,”这两句歌词,沿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

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的传统。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和""两句分别写出了求学时同学和自己穿的衣

服不同,表现了自己学习的艰苦。

(3)古诗中,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的诗并不少见。请从高中阶段所学的“诗仙”或“诗圣”

或“诗魔”的诗中任意摘取两句“,"。

【答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编袍敝衣处其

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示例二: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示例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渺”“予”“绮”“编”“敝”“啸”“渚”“猱”“度”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莲鹤方壶是中国上古青铜艺术的杰作,以其造型独特、制作精工而①,

世人评价甚高。方壶的颈部稍细,四面雕有龙兽。壶的腹部以下,略鼓起,四个角落都刻有一

神兽,而圈足下则有两只怪兽,托起方壶。壶盖作莲花形,立雕双层莲瓣,向四面绽放,烘托

出全壶的中心——那只翘首展翅的仙鹤。

这只鹤带着整个方壶作飞动之态。鼎的笨重与鹤的轻盈,鼎全身奇诡的花纹与鹤的清新俊

逸,构成了奇妙的关系。壶身力重而下沉,体积很大,而雕刻者力求展示向上飞旋的态势。

观察它的细部雕刻,似乎整个鼎器都插上了翅膀。壶上纤纤的仙鹤②,

跃跃欲飞;底座的两只怪兽,身体弯曲,长长的尾巴蜷曲而抖动,将方壶凌空托起;颈部的飞

龙和腹部下雕刻的小龙,一个个都作游移攀缘之态;壶身的一些不知名的怪兽,顶端分叉,肩

膀处生有翅膀,长尾上卷,如同要飞到云中。最③的是,莲花花瓣作绽开

之态,既有烘托飞鹤之意,又有一种张势,如一片天上的祥云,它是带动画面飞旋的根本因素。

虽然西周之前的鼎器多强调其沉稳和凝重&但突破了这一传统范式L反映了展翅欲飞的时

代精神,.显得粉盈而灵动。…

17.(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

但不得改变原意。

19.(4分)文中画横线句子可以改成“底座的身体弯曲的、长长的尾巴蜷曲而抖动的两只怪兽,

将方壶凌空托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为什么说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7.①享有盛誉②踌躇满志③引人注目18.虽然西周之前的鼎器多强调其沉稳

和凝重,但莲鹤方壶突破了这一传统范式,显得轻盈而灵动,反映了展翅欲飞的时代精神。

19.①原句中“身体弯曲”和“长长的尾巴蜷曲而抖动''单独成句,强调了两只怪兽的形状;②原

句长短句错落,和原文的整体语言风格一致。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后文“世人评价甚高”可知此处说莲鹤方壶以其造型独特、制作精工而有声誉,可填“享

有盛誉”。享有盛誉:拥有很多崇高的荣誉。

②此处和“跃跃欲飞”并列使用,形容仙鹤的状态,可填“踌躇满志”。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

或十分得意的样子。多指对自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③此处说莲鹤方壶最吸引人的地方,可填“引人注目”。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

起人们的注意。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突破了这一传统范式”偷换主语导致成分残缺,前面加上主语“莲鹤方壶”;

二是“反映了展翅欲飞的时代精神,显得轻盈而灵动”语序不当,应该先具体的形态,再显示抽

象的精神:显得轻盈而灵动,反映了展翅欲飞的时代精神。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底座的两只怪兽,身体弯曲,长长的尾巴蜷曲而抖动”,原句中"身体弯曲''和"长长的尾巴蜷

曲而抖动”单独成句,强调了两只怪兽的形状,语句更具有形象性;

原句长短句错落,读来富有节奏感,且和原文的整体语言风格一致。改句为长单句,不符合原

文语言风格。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似乎在一夜之间,大家都在讨论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有人用它即兴创

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纲,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其实,①比如不

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带给人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

重复的话术、“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给人留下的

“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么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

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②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

答一些“主观题”了。然而,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

作一篇小说或写一篇原创散文,③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通过组合不

同词语实现模仿。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

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

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0.(6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3分)文中画波浪线处用“聪明”一词且加了引号,有特别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20.①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

②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

③人工智能更容易成为一个“诗人”21.①拟人,赋予ChatGPT以人的色彩,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