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二)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6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4)________________,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5)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6)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7)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风”本无情,诗人却赋予它别样的情韵。《咸阳城东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许浑心中萧条苍凉,惆怅不安的风。阅读文段,完成2~3题。如果让大众讨论诗歌的筋骨问题,恐怕答案大都会指向诗人应当持有的道德观念或批判、忧qī意识。特别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成为诗人与时代衔接的重要渠道,其中隐含着“对自我的超越”和“与时代的衔接”双重层面的问题。面对公共话题,写作者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介入时代之后对自身命运的审读者,这大概便是其文本yùn含力量的原因。质言之,诗歌筋骨的决定要素不在于技法的玄妙或是词句的华丽,而在于其间是否存有一个拥有独立价值判断的精神形象。当箴言名句式的写作日渐式微的时候,让人们记住诗歌的唯一方式,便是那位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1)特别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成为诗人与时代衔(A.xiánB.xié)接的重要渠道。()(2)当箴(A.jiānB.zhēn)言名句式的写作日渐式微的时候,让人们记住诗歌的唯一方式,便是那位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1)忧qī________ (2)yùn________含4.名著阅读。(4分)(1)如图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鲁达,这幅图片能否作为他拳打镇关西这个情节的插图?请简述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水浒传》时,可进行集中阅读。请结合下面表格,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任一方面分析集中阅读的好处。(2分)杨志(集中阅读)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①我国文化中,孔子赞美曾点游戏春风,庄子倡说游心太虚都具有游的精神。②西方近代启蒙主义则是反对这种精神的。③启蒙运动以来,以理性为__________,视工作为__________,此种游戏的人生观遂久矣不复传述。④偶然游戏,则认为是一种放纵,并不足取,除非是旨在辅助工作,所谓“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⑤活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之后的人,大抵也不再会自发地游戏了。⑥没有了玩兴,也不懂得玩,以致造成了要别人教我们如何玩或组织安排了再去玩。⑦这就是游戏人生观的失落。(1)结合语境,将下面的短语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A.人之责任 B.人之本质(2)按照复句类型划分,第④句属于__________复句。(1分)(3)第⑥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性学习(7分)6.学校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活动一:书写笔顺】请将“劳”字按照笔画顺序,正确、工整、规范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活动二:感受风雅】学校为同学们开辟了菜园,同学们为小菜园起了下面几个名字,你最喜欢哪个?请说明理由。(2分)东篱栏 幽篁里 悯农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积极推荐】“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同学们开展了烹饪手艺展示会,请运用至少一种修辞为你制作的菜肴写推荐语。(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四:共同探讨】同学们就“劳动教育”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下面是部分同学的发言,如果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对任意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回复。(要求: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语言得体,60字左右)(2分)王俊:我认为劳动教育很必要,如果算为成绩的一部分,大家一定会重视的。张优:劳动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打扫卫生一类的,像制作工艺品、美食、简单的缝补衣物、维修家用电器、参与种植等都是劳动的一部分。劳动教育真的很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9分)【材料一】山水诗的发达是结合南朝的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不是由于魏晋以来士大夫们的雅好园林,也不是由于隐士们的逃避现实而遁迹岩穴。诗中之有山水景物本不自魏晋六朝始,而是古已有之的,只是数量不多而已。在文人的作品中,大家公认以曹操的《观沧海》为较早的代表,这当然与园林、隐逸无关。魏晋时期以园林和隐逸为主的作品都发达了,而山水诗却并没有长足发展。代表着魏晋隐逸生活的老庄思想退出了诗坛,山水诗才获得了真正的发展。这也就是说当时老庄思想占主导地位,是不利于山水诗发展的。山水诗产生之后却又是以行旅景色为主的,连谢灵运也是以一个旅行家的姿态出现的。他的大量山水诗并不是在隐逸或园林这些基础上产生的。他正是摆脱了玄言诗的束缚,从深居简出里走出来,从园林里走出来,而且走得很远,才写出了那么多好的山水诗。那么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应当承认这是诗歌为了表现上的多样性、想象上的丰富性。但产生是要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南朝的经济发展与水路交通的发达。为什么“宋初文咏”才“体有因革”呢?这与宋元嘉时代是南朝经济成熟的发展时期分不开。江南山水秀丽,土地肥沃,这是客观存在,这里因而产生过《江南可采莲》一类的作品。但是过去这里远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自刘裕当政以至元嘉,政治上的开明保证了经济的发展,这为人们认识自然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家们过着游宦的生活,阅历无数山川景物,作为一个生活的环境,就自然反映在诗歌里。(摘编自林庚《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材料二】林庚先生的文章《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中几个主要观点,我觉得还需要商榷。首先是山水诗产生的经济基础问题。山水诗的产生和元嘉时期经济的繁荣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呢?林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从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来展开他的论述,他说,到了南朝,“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大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包括水路交通在内,这时就达到了新的阶段。这发展的过程也就为人们认识自然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首先在江南民歌中表现出来”,继而文人的山水诗也就产生了。这番话的理论根据是不错的,这里所强调的是劳动实践对人的美感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但是林先生把劳动实践换成南朝经济繁荣,把美感的发展换成山水诗的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南朝经济繁荣是山水诗产生的条件。我看这是牵强的。林先生显然把山水诗的产生和人类审美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联系起来了,似乎审美力一定要发展到某种程度才会出现山水诗。但是我们很难说元嘉以后人们的审美力较元嘉以前有什么阶段性的发展,也很难说江南民歌较国风在山水描写上反映着人类美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次,这样讲在理论上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人对自然没有美感,当然不会有山水诗。但有了美感以后,艺术以何种方式来表现它,是不是产生南朝这样的山水诗,主要还是取决于社会的、阶级的因素,而不取决于美感发展的程度。大自然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到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它在诗里只作为比兴,作为生活的环境就够了。可是大自然与士大夫文人的关系就两样了。这些人出入于官场,过着灰色单调的生活,一旦投身山林,才领略了自然的美丽。他们需要把自然作为一种新鲜的对象去描绘和赞美,并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的山水诗就出现了。林庚先生也试图从山水诗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上去解释它的产生,并把社会生活看作山水诗产生的基础。那么,山水诗是在一种什么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呢?林先生认为它和隐逸基本没有瓜葛,而是在游宦、行旅的基础上产生的。我的意见恰与林先生相反。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看到了自己”。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就是人对自己的能力、力量和创造力的愉快感受。所以自然美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社会理想分不开的。表现自然美的山水诗也是这样。虽然山水诗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但是抛开了社会的、阶级的因素,我们不但不能解释它的产生,也无从理解它的内容。在中国士大夫的观念中,山林总是和仕途对立的。巢父、许由这些有名的隐士也莫不隐于山林。渔父吟咏《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可见,山林作为隐士避世的处所,很早就被士大夫们向往着、吟咏着。到了魏晋,隐逸之风盛行,士大夫阶级不论在野在朝,大都以隐逸为清高,以山林为乐土。他们把理想人格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欣赏着山水,也欣赏着自己。这样,山水描写就逐渐多起来了。如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十九首》、张华的《答何劭三首》等,就可以证明山水和隐逸的关系了。(摘编自袁行霈《也谈山水诗的产生问题》)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林庚认为诗中之有山水景物是古已有之的,但在老庄思想退出了诗坛的魏晋时期,山水诗才获得了大发展。B.林庚从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来展开他的论述,袁行霈引用了林庚的话,并指出这番话的理论根据不正确。C.袁行霈强调人们的审美力在元嘉前后无变化,相较于国风,江南民歌的山水描写也无美感的阶段性发展。D.袁行霈认为,魏晋时士大夫阶级大都以山林为乐土,他们把理想人格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山水描写变多了。8.关于山水诗的产生问题,袁行霈对林庚的哪两个主要观点进行了批驳?请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班级组织了一次“悦读艾青”主题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研究“艾青诗歌意象的时代特征”,请谈一谈你从两则材料中学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至少两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1分)人在旗在张品成秦千起知道那晚的事不是梦,但娘非说那是他做了一个梦。“爹回过。”秦千起说。娘吓了一跳:“哎呀!你没睡?”“娘,我看见爹了。”“你做梦了,你梦到你爹了?”“娘,不是梦,是我看见你和爹在堂屋里说话。爹给你一个油布包……”“没有的事。”“娘,我听到【A】爹说四个人四个角……爹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片布拼了……人在旗在!”“没的事嘛!”娘有些急了。“伢仔,万万不能对人说。就是梦也不能对人说,说了要被杀头的。”自那以后,秦千起真的常常梦见爹,梦见那个油布包。他经常在屋里到处翻找,就是没找到那个油布包,但他坚信那包包一定在家里。他想,那油布包在,爹就一定会回来。有一天秦千起憋不住了,问娘:“爹去哪里了?”娘说:“去了该去的地方。”娘抹着眼睛。秦千起问娘:“你老抹眼睛干吗?”“松明子火燃了烟大。”娘弄熄了松明火说。日子越发艰难,娘起早摸黑,秦千起小小年纪就下田劳作。苦熬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娘病了,身体每况愈下。那天娘的气更虚了,游丝样从灰白的两唇缝隙里进出。娘费力地朝秦千起招着手,他就到了娘床边。娘指了指屋梁。秦千起搬来梯子,小心地爬上去。他抠出石头,伸手摸到那油布包包了。他取出来在手里掂了掂,感觉不像是银洋,更不是金银。是票子哩。他想。秦千起小心地把那包东西递到娘的面前。娘说:“你打开!”他小心地打开油布包,没票子,是一块红布。他对娘说:“是块红布。”娘说:“那块红布,你爹说那是他命根子。”“命根子?”娘说:“他们四个人,被仇人追杀。你爹他们要分散走。领头的把一面旗裁成四块,说人在旗在。只要活着旗就在,谁也不能死。等有一天大家拼旗,不能让旗少了一角。”秦千起点着头,似乎明白了。“娘怕是等不到你爹回来的那一天了。等有一天,【B】你爹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爹。你爹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爹队伍里的人。”秦千起点头说:“娘你放心!儿在东西在。”娘笑着闭上了眼……秦千起埋了娘,在娘的坟前埋了几块大石头,他把油布包藏到石缝里。秦千起对着娘的坟磕三个响头,扭头走了。秦千起去了码头做苦力。有一天,码头的人谈论山外的时事,说当年的红军要回来了。他想,等了那么多年,我爹要回来了。半月后,果然远远听到隆隆炮声。随后有队伍从水路、陆路来到镇子上,是支大军。他们在城隍庙前场坪上做演讲。秦千起在城隍庙见穿军装的人就问:“你见到秦高丰没有?”好些人都摇头,有个人让他登记下爹的名字、年龄和籍贯什么的,说可以帮着找。过了几天,秦千起听到敲门声,飞快打开门。不是爹,是三个穿军装的陌生男人。一个男人问:“你来找过秦高丰?”“嗯!他是我爹,我爹十五年前跟红军走了……你们进屋,你们屋里坐。”三个男人进了屋。“我爹跟我娘说,他一定会回来的,可是我娘没等到这一天。”三个男人站在那好不自在,他们眼看别处,搓着巴掌。“我爹呢?”秦千起问。那个领头的男人说:“秦高丰同志当年为掩护大家牺牲了。”秦千起“哦”了声,很轻。“他是人民英雄,革命烈士,他是好样的。”“哦,哦。”秦千起轻轻地应了两声,他想起娘死前的嘱咐:“【B】你爹要是活着回来,你把这东西交给你爹。你爹要是死了,你把它交给你爹队伍里的人。”“我带你们去!”那三个男人跟到坟前。秦千起站在娘的坟前,对着坟说:“爹队伍上的人回了,爹没回,我就照你说的把东西交给他们。”说着秦千起挪动坟前那几块石头。秦千起把那油布包取出来交到高个男人手里,高个男人小心地打开油布包。秦千起说:“那年……就是我五岁那年,夜里睡着睡着不见了娘,娘半夜关了门在堂屋里说话,【A】爹说四个人四个角……爹说我们发誓,不反水……活到那一天,四个人把四块布拼了……人在旗在!”三个男人眼睛湿了,点着头。男人说:“你爹秦高丰同志说得对!人在旗在!”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同样的一块红布。另两个男人也掏出留存完好的两块红布。他们把四块红布拼到一起,那面红旗,完好无损。10.以秦高丰为叙事线索梳理故事情节,补充横线上的内容。(4分)秦高丰等被仇人追杀,分头保管红旗→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秦高丰的妻子和儿子接续完成任务。11.揣摩下列语句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传递出的人物心理。(4分)(1)娘说:“去了该去的地方。”娘抹着眼睛。(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个男人站在那好不自在,他们眼看别处,搓着巴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A、B两句话在文中分别出现了两次,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小说原题为《人在旗在》,但有的网站在转载时改成了《油布包》,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面是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你认为本文能不能编入这个单元?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要阐述。(5分)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送李愿归盘古序①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②。”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③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节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注】①此文是韩愈33岁求官未成,借送李愿归盘古之机表达自己心境的文章。②盘旋:留连、逗留。③用力于当世者:指掌握很大权力的人。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宅幽而势阻() (2)罗弓矢()(3)武夫前呵() (4)濯清泉以自洁()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泉甘而土肥 朝而往,暮而归B.人之称大丈夫者 往来而不绝者C.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我则行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章中所写的两种人属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到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古仁人吗?请结合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述理由。(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9.同学们就本诗展开了讨论,其中有人理解有误,请你指出并解释原因。(2分)小可:首句中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与离别后双方相见无期所经受的情感煎熬,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义重。小乐:“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景物描写,渲染、烘托了当时的离愁别绪,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思:尾联是诗人强作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有迷信色彩。20.本诗和《水调歌头》“高处不胜寒”都写到“寒”,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50分)21.按要求写作文。(50分)题目:真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试卷类型:A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二)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和运用(17分)1.(6分)(1)到乡翻似烂柯人 (2)云横秦岭家何在(3)月是故乡明 (4)小园几许(5)而今识尽愁滋味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8)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评分标准:每空1分,如有错字、别字、加字、漏字,该空不得分。第(1)~(6)题,如果多做或全做,以所做前四题为准赋分;第(7)~(8)题,如果全做,以第(7)题为准赋分。共6分。2.(2分)(1)A (2)B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1分。共2分。3.(2分)(1)戚 (2)蕴评分标准:汉字书写正确,得1分。共2分。4.(4分)(1)(2分)不能,图片中的鲁达是和尚装扮,而他拳打镇关西时还是一个提辖,之后为了躲避官府追捕才到五台山出家做了和尚。(2)(2分)【示例一】集中阅读便于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这些回目介绍了杨志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到东京求职无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到梁中书赏识护送生辰纲,结果被截取,只得上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时一同打青州,后加入梁山,攻打方腊时病逝。【示例二】集中阅读便于清晰而全面地认识人物的命运变化。这些回目勾勒出杨志失意——得志——幻灭——沉寂——病死的全过程。【示例三】集中阅读便于理解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全面认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作为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为朝廷出力,精明能干却又粗暴蛮横,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最终被迫落草。评分标准:(1)答出“不能”,得1分,能从图片确定这是在“拳打镇关西”之后的人物装扮,得1分。计2分;(2)任选一方面,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共4分。5.(3分)(1)(1分)BA(2)(1分)条件(3)(1分)【示例】删去“以致”或“造成了”。评分标准:(1)序号填写正确,得1分;(2)复句类型判断正确,得1分;(3)病句修改正确,得1分。共3分。二、综合性学习(7分)6.(7分)【活动一】(1分)评分标准:笔顺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得1分。共1分。【活动二】(2分)【示例一】“东篱栏”,它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表达回归自然,陶醉于自然界,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示例二】“幽篁里”,它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诗句,传达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示例三】“悯农园”,它源自李绅的《悯农》一诗,具有农耕气息,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评分标准:指出出处,得1分;理由阐述合理,得1分。共2分。【活动三】(2分)【示例】一碗红烧鱼,香气进入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评分标准:推荐一种菜肴,语言通顺,得1分;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得1分。共2分。【活动四】(2分)【示例一】王俊同学,你的观点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范围很宽,不能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劳动教育的方式很多,学校、社区都可以行动起来,这样才能突破以学校的成绩为单一的衡量标准。【示例二】张优同学,我很认可你的观点,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认识劳动的含义,可以把劳动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的兴趣爱好,从而达到提升自身的效果,而不应该让它成为负担。评分标准:任选一位同学,判断其观点是否正确并回复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2分。三、阅读(46分)(一)(9分)7.(2分)D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8.(3分)①山水诗是在南朝经济发展、水路交通发达的条件下产生的。②山水诗并不是在园林或隐逸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游宦、行旅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共3分。9.(4分)①学习两位专家对山水诗相关文献的研究,充分阅读艾青诗作及相关研究文献,作为研究的基础。②学习两位专家研究山水诗相关社会背景的方法。对艾青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以帮助理解意象内涵。③两位专家对“山水诗的产生问题”有分歧。袁行霈进行了质疑,提供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他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举证,形成新的研究结论。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二)(21分)10.(4分)①秦高丰将油布包托付给妻子,自己继续革命。②秦高丰因保护战友而牺牲。评分标准:每空2分,共4分。11.(4分)(1)(2分)反映出娘对爹的牵挂、想念,对爹生死未卜的担忧。(2)(2分)反映出战友们对秦高丰牺牲的悲痛,对秦千起的愧疚,对不知如何告知秦千起的为难。评分标准:(1)答出“牵挂、想念”,得1分;答出“担忧”,得1分。计2分。(2)答出“悲痛”,得1分;答出“愧疚”“为难”,得1分。计2分。共4分。12.(4分)A句是秦千起听到的爹对娘的嘱咐,B句是娘病危时对秦千起的嘱咐,分别出现两次,突出秦千起对这两句话印象至深,表现爹坚定的革命信仰及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对娘以及秦千起影响之深。评分标准:概括A、B句的内容,各得1分,答出“突出秦千起对这两句话印象至深”,得1分,答出“爹坚定的革命信仰及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对娘以及秦千起影响之深”,得1分。共4分。13.(4分)【示例一】《人在旗在》更好。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这是革命危急时刻爹说的一句重要的话,体现了爹与同志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及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这句话是爹对娘的嘱托,也是后来秦千起对娘的承诺,这句话还体现了爹与同志们坚定的革命信仰及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