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_第1页
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_第2页
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_第3页
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_第4页
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糖尿病(DM)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非传染性疾病中,位列第三(前二是肿瘤、心脑血管)。全球每年大约造成130万人死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亟待解决[1]。我国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2型糖尿病(T2DM)占主导地位,T1DM及其它类型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其中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数据为12.1%和10.3%)[2]。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所以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健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管理是对公共卫生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与控制的过程,即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卫生需要,包括个人和群体的卫生需要[3]。中医健康管理是将祖国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医疗卫生管理理念,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健康干预[4],本文就中医健康管理在2型糖尿病中应用作一综述。1.2型糖尿病概述1..2.1型糖尿病定义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时伴随相对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5],这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的糖代谢失调。2型糖尿病会导致高血糖反应,胰岛功能的损害和(或)胰岛素的分泌障碍[6]。在中医里,糖尿病被归类为“消渴”,《黄帝内经·奇病论》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记载。中医学认为,肺热伤津、口渴多饮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饥为中消;肾不摄水、小便频数为下消。消渴病是由身体原因加其他多种病因引起的,如饮食不节、情志不清、年久劳累、外感邪毒、药石所伤等[7]。1.2.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的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在过去30年间有了显著的增长,90%以上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而男性则明显多于女性(2015至2017年全国调查结果为12.1%和10.3%)[8]。根据2013年全国慢性疾病和危险因素的调查,18岁及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4%[9]。2015-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对31个省份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达11.2%[8]。糖尿病在我国各个民族中的发病率差异很大,我国6个主要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汉族14.7%,壮族12.0%,回族10.6%,满族15.0%,维吾尔族12.2%,藏族4.3%[9]。发达地区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中等、欠发达地区高,城市比农村高。从2010、2013年度两次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看,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较多,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知晓率分别为30.1%、36.5%,治疗率分别为25.8%、32.2%,控制率分别为39.7%、49.2%,虽然都有所改善,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2,8,9]。1.2.3型糖尿病临床表现T2DM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其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除了典型症状以外,也有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不明显,出现肺痨、眩晕、胸痹心痛、水肿、中风、眼疾、疮痈等病症[7],或因烦渴、烦躁、神昏等病就诊,或无典型症状,体检时发现本病。许多患者还有疲劳、乏力、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除此之外,T2DM还会合并一些并发症,如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身体、心理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时可致人伤残、死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和资源浪费[10]。2.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2.1中医健康管理在介绍中医健康管理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随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进行了积极地效仿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也从一开始的少部分富人到现在的群体。二十一世纪初,健康管理是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公共卫生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价个人和集体的健康需要[3],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健康效益。中医健康管理是将中医治未病学与现代的健康管理理念结合起来的新兴技术,采用中医整体思想,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病患及高危人群进行综合干预,从身体、情志、社会适应等多维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状态的检测、分析、评价,并以个体为单位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以及养生调理的方案,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治未病”的内涵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这是中医健康管理的基础。“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与一级预防的理念相似;“既病防变”指疾病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并预测疾病可能发展的方向,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与预防医学中二级预防的理念相似;“愈后防复”是指在病情痊愈后,通过积极的治疗手段,促进病人的恢复和预防复发,从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与三级预防理念相近。自从中医健康管理的理念被提出后,全国各大医院陆续设立了治未病科,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中医健康管理的步骤一般是中医体质状态认定与评估、针对个人体质,制订个性化的中医药保健管理计划、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建立中医健康管理档案。2.2中医健康管理在防治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2型糖尿病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必须终身服药才能得到控制。目前比较常见的药物有磺脲类(SU)、双胍类、格列奈类、格列酮类、胰岛素(口服制剂、吸入制剂、注射制剂)[16]等。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健康管理也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是指按照人民的健康需要,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卫生资源的过程。2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需求等。有研究[17]揭示:营养膳食调护、中医功法引导、耳穴疗法等中医健康管理的方法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显著效果。2.2.1中医健康教育中医健康教育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2型糖尿病的中医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有: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根据个体不同的体质,对其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进行指导和调摄。对于进行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形式,比如请专家定期去社区开展知识讲座、进行中医健康咨询等,使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学习到科学权威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2.2.2饮食调摄中国自古就有主食、副食之分,《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提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因此,要按时吃饭,一日三餐应按时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进食过多引发超重或肥胖;应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品,戒烟限酒;营养素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适当,食物要荤素搭配、粗细兼有。还要注意饮食中的GI(血糖生成指数,指基线内各食品的血糖耐量曲线与葡萄糖耐量面积的比率,表示人体摄入某一食品后所产生的血糖反应[18])低的食物,如燕麦、粗粮面、豆类、牛奶及奶制品、肉类等;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地瓜、芹菜、香菇、胡萝卜等也对身体有益。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中医药膳。药膳,简单来说以中医学、烹调、营养等理论为指导,将中草药和配料混合而成的美味佳肴。气虚型糖尿病的人要多吃些补气健脾的东西,比如山药、大枣、花生、鸡肉等;阴虚体质者应多吃滋阴补肾的食物如豆腐、牛奶、鲍鱼、鸭肉、蔬菜水果等,阴虚火旺者应少吃辛辣食物;湿热体质者则应多食清淡食物如水果蔬菜,忌吃肥甘厚味、辛辣、大热大补之物。2.2.3情志调摄情志是指中医学中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糖尿病患者要保持心情愉快、心平气和,否则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病情加剧。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病,病程长、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且尚无根治方法,故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病情[19]。我们可以通过和患者谈话交流,帮助其了解病情、缓解焦虑的情绪、疏解心境,让病人认识到,疾病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最怕的就是自己不敢正视,我们要给病人一个战胜疾病的信念。此外,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特别是家庭成员,要有温和的态度,有需要时可以使用暗示的方式,通过间接的方式,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4起居调摄睡眠是人体重要的自我调节机制,2型糖尿病的人要有足够的睡眠。成人通常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失眠会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20]。糖尿病患者还应避免劳累,劳累会使患者体质下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另外,实时监测血糖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晰的认知,还可以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最后,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患者应严格按医嘱用药。2.2.5运动调摄适当的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有重要意义。运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为的原则,避免剧烈活动使自己受伤。一般建议在下午四点到六点锻炼,晚饭后不宜锻炼,易损害脾胃;阴雨天也不宜运动,易使寒气入体,导致风寒感冒;运动之前的准备动作和运动之后的拉伸动作必不可少。关于运动的形式,除了慢跑外,还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中医传统功法,通过练习这些功法可以使阳气生发,气机气血通畅。研究表明[21]八段锦配合放松功的特殊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功能,使气机畅通,经脉疏通,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指数,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2.2.6中医特色疗法干预中医特色疗法又称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耳穴压豆等,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气血理论指导下,对治疗对象在特定治疗部位采取合适的治疗技术,治疗某些优势病种的特殊诊疗模式。最早提到以针灸疗法治疗消渴症的古籍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灸其足少阴脉口……又灸其少阴脉……”[22],针灸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胰俞、脾俞、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关元、气海等,临床上应按病人的体质辨证选择穴位;西医认为,按摩能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组织间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治疗2型糖尿病时常选择的部位有背部膀胱经、腹部、四肢、足底等[22],常用的手法有点法、指按法、掌按法等;中医认为我们的耳朵上也有穴位,耳朵就像是一个倒着的胚胎,身体的很多器官都有对应的反应。耳穴刺激主要有放血、按摩、压豆、针刺等。目前利用耳穴刺激的方法有放血、按摩、压豆、针刺等,常用的穴位有糖尿病点、内分泌、胰、胆、三焦、消化系统皮质下、口、渴点、饥点等[23],也需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取穴;中医足浴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糖尿病足如果干预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成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DFU)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疾性[24]。研究表明[25],中中医足疗结合足部按摩和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3结论近些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2型糖尿病占很大比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而且至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患上2型糖尿病,就会终生服用2型糖尿病,给病人和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健康管理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故健康管理逐渐成为预防和控制2型糖尿病的重点。其中饮食调摄、中医功法引导、耳穴疗法等中医健康管理的方法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有显著效果,也受到了许多患者的好评。运用中医的整体观点和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患病人群及高危人群进行指导,从中医健康教育、饮食调摄、情志调摄、运动调摄、情志调摄等方面进行干预,不仅可以降低其发病率,还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于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参考文献[1]詹思延,叶冬青,谭红专.流行病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11-424.[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08):668-695.[3]石培芬,张绪新,许海华,彭煜芬,杨秀锦.健康管理在三甲中医医院慢性病(2型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及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2):119.[4]黄建波,楼招欢,毛盈颖,朱珏.中医健康管理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1):4-6.[5].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摘登)[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04):52-53.[6]高静,段畅,李丽娟.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21):3935-3938.[7]仝小林,倪青,魏军平,刘喜明,宋军,王佳,刘文科.糖尿病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06):540-547.[8]潘孝仁.应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J].中华内科杂志,1993,(10):651-652.[9]张子涵,杨德清,杜瑞芬.我们是怎样向不稳定型糖尿病做斗争的?[J].中华内科杂志,1966,(07):495-498.[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调查组,向红丁.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10年回顾性调查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04):5-10.[11]武忠弼主译.病理学总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888.[12]郝新生,魏枫,房忠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04):8-9+22.[13]乔玉成,王卫军.全球人口体力活动不足的概况及特征[J].体育科学,2015,35(08):8-15.[14]广东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邝建,杨华章,崔炎棠.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J].广东医学,2001,(06):459-462.[15]柳剑,蓝绍颖.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