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_第1页
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_第2页
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_第3页
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_第4页
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距今数千年前,在相距一万五千里的古希腊与古中国,分别孕育了两类独具特色的造人神话。本文以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神话传说为蓝本对中希造人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共性与差异,探究其原因,从而认识其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关键词:中国神话希腊神话造人神话文化差异AbstractThousandsofyearsago,ancientGreeceandancientChina,separatedby15,000miles,gavebirthtotwouniquemythsofcreation.Basedonthemythofnuwa'screationofmanandPrometheus'screationofman,thispapermakesacomparativestudyofthemythofChineseandGreekcreationofman,analyzesitscommonnessanddifferences,andprobesintoitsreasons,soastounderstanditsinfluenceoneasternandwesterncultures.Keywords:Chinesemythology;Greekmythology;Themythofcreation;Culturaldifference目录TOC\o"1-2"\h\u前言 1一、中希造人神话的共性 中希造人神话之比较——以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前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记忆,是人类童年时期朴实思维的鲜活记录。从内容上看,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与英雄神话,而创世神话又包括了天地的开辟、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的来源、人类的诞生、各个族群的来源,以及各种文化事项的产生。其中,造人神话又称为始祖神话,记录人类的起源。[1]关于人类起源这一问题,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都分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最为典型以及传颂最广的造人神话当数“女娲造人”这一神话传说。古籍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道:“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2]其中记载了女娲可化万物。关于女娲造人的神话在中国神话中也有着不一样的说法。一说:女娲是与诸神一起创造的人类。据《淮南子·说林篇》记载:“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3]二说:女娲独立创造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记载道:“俗说天地开辟,未有先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2]其中详尽的记载了女娲用黄土造人的完整过程。以上,对于女娲造人的不同说法,笔者认为《风俗通义》中的记载,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熟知,其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在中国神话的庞大体系中,除了广为流传的汉族神话传说外还包含了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其中关于造人神话的记载更是数不胜数。如在瑶族神话中,便有天神密洛陀用蜂蜡造出人类的记载;在土家族神话中,依啰娘娘则是用竹子、荷叶、豆、葫芦四种植物造出了人类;在鄂伦春神话中,天神恩都力莫里造人的材料则是飞禽的骨头和肉。[1]这些少数民族的造人神话传说中,无论是造人的神祇还是造人的材料都存在着差异且流传范围有局限性,不能代表中国的造人神话传说。本文所选用的女娲造人神话内容以《风俗通义》中的记载为主,兼辅之以他书。与纷繁琐碎的中国神话不同,希腊神话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其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记载分为了五代,分别为普罗米修斯所创造的黄金一代、诸神共同创造的白银一代以及宙斯所创造的青铜一代、英雄一代和黑铁一代。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最初诞生的一代人类即由普罗米修斯所造的黄金一代。希腊神话中记载:“普罗米修斯知道在大地上蕴藏着天神的种子,因此,他来到了河边,抓起大团泥土,把水浇在上面,再揉搓几下,泥巴变得软硬适宜。接着,他按照天神的样子用这些泥巴捏出了很多小泥人。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入的胸膛里。这样一来,泥人便能像动物样活动了。不过,他们还缺少神的灵气。最后,雅典娜对着这些泥人吹了一口气,这些泥人便活过来了,成为了真正的人。”[4]如此,黄金一代的人类便出现了。此外,普罗米修斯还教授了人类各种生存的技能,为人类无私地奉献自己。普罗米修斯造人的神话传说不仅流传广泛,其作为一个为人类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更是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从普罗米修斯上所反映出来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对西方文化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综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并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拟以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为例对中希造人神话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共性与差异,探究其原因,从而认识其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西方文化研究的意义等。一、中希造人神话的共性(一)造人材料相同通过两则神话的对比,我们可以窥见中希造人神话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在中国神话中,女娲把泥与水混合起来,捏成一个个泥人,捏好的泥人便具有了生命。而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亦是把泥土与水混合后,按照神的模样捏成泥人,再赋予这些泥人生命。两则神话捏人的情节描述的如此的相似,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便是,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其中神创造人类的材料都是泥土。为何中希两则神话中都选用泥土来捏造人类呢?首先,是因为泥土具有可塑性。人类由“蒙昧”时代向“野蛮时代”的过渡是从陶术开始的,原始先民们在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学会了烧制陶器。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们得到灵感。泥土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形状,烧制成陶器。从陶器的烧制过程中中,人们得到灵感,推想出人类最初便是由泥土变化而来的,在泥土的胚胎中孕育与成长。[5]其次,在这两则造人神话中表现出的共性,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原始先民对大地的崇拜。何为大地崇拜呢?人类对大地的崇拜又是何时开始的呢?人类对大地的崇拜是指人类对大地的感情和深深的依恋,而人类对大地的崇拜则由来已久,早在原始时代便已存在。大地作为人类的家园,给原始先民提供了居住的环境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人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6]大地滋养了万物,而万物又滋养了人类。正如荀子所言:“天地者,生之本也。”[7]天地是人生存的必要环境。因此,原始先民对大地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与精神膜拜,在原始先民的观念中,大地便是生命的摇篮。一直以来,大地都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它滋养着、孕育着人类及万物。在许多神话传说故事中都有关于大地的记载。如在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该亚是从混沌之神中分离出来的,是大地的化身,是众神之母,生下了乌拉诺斯、蓬托斯和乌瑞亚。他们分别代表了天空、海洋和山脉,意味着大地生万物。在中国神话中,周族的祖先五谷神后稷的生母为姜嫄,而姜嫄又是大地的意思,意味着大地生五谷。[2]这些神话传说无不反映了大地的生命力。大地既能生万物,那么人类便也可从大地从孕育出来。如此,原始先民对大地的崇拜及依恋,便逐渐演变为了泥土造人的神话传说。(二)造人神祇对人的态度相同中希造人神话中,除了体现出泥土造人的共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是造人神祇对所造之人的态度相同。这与传统中希神话中神对人的态度大相径庭,传统的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中,神祇与人类之间的相处是存差异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君主的统治讲究君权神授,皇帝是真龙天子,代表上天统治国家。从而,在传统中国神话中,神和人的关系较为密切。古代希腊则实行民主政治,强调公民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希腊神话中,人和神的联系相对较少且希腊神话中的神祇更强调其神性,神可以肆意的审判人类。而就中希造人神话而言,与传统中希神话中的神不同,两则神话中的神祇都精心呵护着脆弱的初生人类。《淮南子·览冥篇》记载道:“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2]女娲在捏造完人类之后,不仅热爱她所造的人类,更是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人类。普罗米修斯在造出人类后,教给了他们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甚至还冒着被宙斯惩罚的危险,从奥林匹斯山盗取火种送给人类,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三)人类的起源方式相同从人类的起源看,中国神话中由女娲创造人类,希腊神话中则由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创造人类。在两则神话的记载中,人类皆是由神所创造的。在两则神话中共同体现出来的神创造人类的共性,体现了原始先民和神明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神明的存在来源于人类的信仰,缺乏认知能力的原始先民在信仰神明的驱使下,便产生了神创造人类的信仰。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由人类的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8]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其神话传说都带有想象的色彩。这些神话与神明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缘于原始先民的认知水平低下。在原始时代,原始先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物资相对匮乏。同时,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也存在着许多威胁,人类无法抵御猛兽的袭击与自然灾害。对于频发的自然灾害,原始先民对其感到恐惧,由于先民们的认知能力不足,对大自然的认识有限,面对自然灾害,先民们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在猛兽与自然灾害的侵扰下,他们迫切需要建立精神上的满足,幻想着借助想象征服自然,认为自然灾害是神明对人类的惩罚。久而久之,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他们便认为是神明的显灵。正因如此,原始先民对于无法解释的自身的由来便认为是神明创造了人类,这种神造人的神话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二、中希造人神话的差异与原因(一)造人神祇的形象差异从形象上看,中国神话中,上古神祇大多都以“神兽合一”的形态出现,是神与飞禽走兽的结合体。早期关于女娲的传说中,女娲是不以固定形象出现的。直到汉代前后才有了女娲人首蛇身的固定形象。《史记·补二皇本纪》中记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汉代王逸更是在《楚辞集注》中宣称:“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9]与中国神话不同,在希腊的神话传说里,神都是以人的姿态出现的,如太阳神阿波罗,他外形俊美,是男性美的典型;宙斯有着不凡的仪表,头发卷曲,长着大胡子,左手持着权杖,右手持着雷锤;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她拥有完美身材和样貌,被认为是女性美的最高象征。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被称为具有令人惊叹的完美人类外形。他身材高大,外貌俊美,并且十分聪慧。关于两者在形象上表现出的差异,笔者认为这与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地域起源差异以及中西方的审美意识差异有关。中国属于内陆文明,早期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因此,农耕与游牧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两大经济类型,其主流文化也建立在了农业文明的基础之上。中国神话传说则起源于各部族的图腾崇拜。远古时期,黄河流域一带除了自然灾害频发之外,周围还分布了许多的密林,这些密林中繁衍着各种凶猛的野兽。从《山海经》所记载的各种奇异动物便能看出原始先民恶劣的生存环境。[2]由于,原始先民生产力水平落后,心智发展水平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自然灾害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久而久之,他们便只能将灾害归结为天灾,想象出神明的存在,认为是神的惩罚。同时,他们又缺乏自保的武器和能力,无法抵御野兽的袭击。于是,他们便把让他们恐惧的凶猛的野兽看作了力量的象征。最后,原始先民们通过把凶猛的野兽形象与人的形象融合起来,把人的象征与力量的象征融合起来,便形成了独特的图腾崇拜。其中,女娲形象则是人和蛇的融合。古希腊位于地中海北部,与中国的内陆文明不同,其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它不能与中国一样进行农业耕种,而是靠海上经商。繁荣的海上贸易使古希腊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文明,也造就了古希腊人自由奔放,富有想象力的性格。同时,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日趋成熟,民众的民主意识较强,主张平等公正。另一方面,智者学派的出现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使希腊人更加关注“人。”正如普罗泰戈拉所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希腊神话又是社会的反映,因此在希腊神话传说中,神更具有人性。神都具有如人类一般的外形与七情六欲。此外,从中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上看,西方的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更为注重表现肉体美,而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则更为注重表现意志美,中国神话中的神明通常以内在美为美,不以外形为重点。[10]中国神话传说的描写中,神的形象都不是以常态出现的,他们或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或是人与兽的结合,神更多的是一种观念的体现。正如造人神话中,女娲便是人与兽的集合体。希腊神话中的神大多都拥有着人类外形的神,其外表也十分出众,希腊神话故事中对神祇的外形描写亦是十分注重,与高尚的品德相比,他们更为注重肉体美。这种对于肉体美的注重,在西方众多的裸体艺术作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0]然而,与其出众的外貌相比,希腊众神的心灵却是丑陋。在希腊神话中,绝大多数的神明都是追求个人的欲望,追求自我的享乐而不顾人类的愿望。(二)造人神祇性别的差异从造人神祇的性别上看,中国造人神话中的女娲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现的,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则是以男性的形象出现的,甚至连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笔者认为两则神话在性别上的差异是由这两则神话产生时间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女娲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变成了社会的主导,一切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都由女性决定。这一时期的女性地位非常高,而男性则不被重视。[5]因此,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女娲造人神话中,女娲以女性的形象所出现。然而,根据历史记载,母系氏族社会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随着历史的发展,战争与劳动都需要强壮的劳动力,在体力上更胜一筹的男性更具有优势,男性的地位上升,中国逐步转化为男权为主的时代,男性重新取得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体力相对较弱的女性,不仅在生活上要依靠男性,经济上也不能独立支撑。久而久之,女性便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在神话传说中,女性神祇的数量也变少了,女娲的形象也随着女性地位的下降而有所变化。随着女性地位的下降,男性在社会中起了主导作用,母系氏族社会被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并一直沿袭至今。现今,我们所熟知的社会便是父系氏族的社会。希腊神话正是诞生在父系氏族时期。在这一时期,男性在社会生活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一切以男性为主。希腊神话中,神祇都以男性为主,一切具有领导权力的人物皆为男性,如智慧女神雅典娜是由宙斯所生。据希腊神话记载,雅典娜是从宙斯的头颅中出生的。捏造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亦是以男性形象存在,并且他所造之人也只有男性没有女性。(三)造人的工序差异根据神话所记载,女娲造人的工序十分简单。她先是用黄土捏成了许多的小人,后来便觉得亲自捏造人类十分疲惫,于是她用枝条抽打泥浆,飞溅的出来的泥点也变成了人。此时的人类已经具有了完整的生命。反观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造人的工序则要复杂得多。他首先把埋藏着天神种子的泥土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按照神的模样捏造人类。值得注意的是,普罗米修斯在捏好泥人后,这些泥人是不具备生命的。后来,他请来了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朝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才活过来了。此时的泥人仅仅是拥有了生命,还没有灵魂。最后,普罗米修斯从各种动物那里摄取善与恶,把善恶封闭在泥人的胸膛里,如此,具有生命与灵魂的完整人类才真正诞生了。

通过对比两则造人神话的造人工序,笔者发现:希腊神话比中国神话更为注重人的形象,希腊的神明不仅注重人类的外在形象,还注重人类的内心世界。从这两则神话在造人工序上的差异,我们还可以窥见中西方对“人”的不同观念。在对于“人”的观念上,希腊神话则比中国神话更为注重人的外形和内在。希腊神话中有着浓厚的人神合一的特点。神在希腊神话中的形象是完美的,而普罗米修斯又是按照神的形象来捏造人类的,因此,普罗米修斯所造之人的形象也是完美的。体现了希腊神话人神合一的特点。神具有人性,同时,人又具有神性。此外,希腊神话除了注重人的外在还注重塑造人的灵魂,注重表现灵魂与肉体的碰撞和善与恶的斗争。[6]普罗米修斯起初用泥土捏造的人是没有生命和灵魂的,雅典娜朝泥人吹气后泥人才拥有了生命,之所以由象征智慧的雅典娜赋予人类生命,正说明了古希腊对人类智慧的崇尚,认为智慧是人生命的根本。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更为关注集体而不是个人。在中国神话中,许多神话传说都带有集体主义色彩,神的牺牲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女娲造人这一则神话,只有寥寥数十字,可以看出女娲造人工序的简陋并且对于所造之人的描写也与希腊神话不同,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中并没有吹气的环节,其造人的详细过程以及所造之人的外貌也没有做出详细的描写。尽管女娲所造之人也是只有肉身的人,但却是拥有了生命的人,这些人类是完整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不需要再由神赋予生命。(四)所造之人的地位差异中国的造人神话中,女娲所造之人是有高低贵贱等级之分的。《太平御览》中记载道:“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其中,女娲亲自捏造的人是高贵的,她用枝条抽打泥浆所形成的人是低贱的。希腊的造人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所造的人类则没有这种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是由普罗米修斯亲自捏造,地位不分高低。同时,普罗米修斯对待他所造出的人类也是平等的,平等地教给每一个人生存的技能。笔者认为,造成中希造人神话中所造之人等级差异的是中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千年来,中国社会的等级观念都十分森严,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9]古代中国,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影响下,为了巩固皇权,进一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他们便对外宣讲“君权神授”,强调天子是由受神的指示来治理国家的。古代君王更是有祭祀天地的活动。其中,最为隆重的便是“封禅”,即由帝王来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天子通过“封禅”仪式以天子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为“君权神授”,符合天意,合乎正统。[7]此外,“女娲亲自捏造的人是高贵的,”“泥浆抽溅所形成的人是低贱的”,体现了宿命论,即人生来地位便是固定的,无法改变。一个人自出生开始,上天便安排好了他的位分,低贱的人生来便是低贱的,高贵的人生来亦是高贵的,命运是天定的,不可逆转。这种宿命论牢牢地控制着人民的思想,进一步地巩固了等级的划分。[5]久而久之,这种等级观念通过这些神话传说保留了下来。这流传了几千年的“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等级观念,既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也有着抑制我国民众民主意识的消极作用。西方传统文化则强调平等民主,希腊作为西方文化传统中民主意识的发源地,实行的是民主政治,民众的民主意识较强,民风比较开放,民众更加富于想象力,自由且奔放。加上希腊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发源地。当时,涌现出了一批智者学派,他们都强调“人”本身,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主张把人作为世界的中心去看待。其中,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更是智者学派的经典命题。因此,在希腊神话中,人和人是平等的,神和神也是平等的,即使是神和人之间也是平等的。正如曹兴先生所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奥林匹斯神系主脉是复合的,集体的。而不是纯一的,专制的。”[6]普罗米修斯对待所造之人是平等的,教授他们生存的技能也是平等。即便是作为万神之王高高在上的宙斯,他对于嫉妒成性的天后赫拉也无可奈何,即使是自己心爱的女子也要遮遮掩掩,不能光明正大地保护她。(五)造人神祇命运的差异在中国神话中,女娲作为创世女神,有造人与补天的功绩,其地位十分崇高,受万民敬仰。反观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的命运与女娲则截然不同。普罗米修斯在造人后,极力维护人类。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让人类生活在光明中,更是不惜与宙斯为敌,盗取火种送给人类。最终惹怒了宙斯,被缚于悬崖之上,让恶鹰每日啄食他的内脏。从两则神话中,女娲与普罗米修斯命运的不同,可以看出东西方神话中神对人的态度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尚德”中国神话中的神往往都是“德”的化身,重视奉献精神,承担着维护天地秩序的责任,重视民族的集体利益。[11]在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人与神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神明被人类所敬仰,用其神力庇护着人类。此外,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受“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对为人类谋福祉的天地神明总是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女娲作为始祖女神自然也就受到了人类的爱戴,其信仰也一直延续至今。西方的主流文化形成于资本主义形成的时期,强调个人,推崇个人意志。希腊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海上贸易繁荣,形成自由开放的民风,造就了希腊神话中诸神以个人为中心的性格特点。以宙斯为首的希腊众神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对人类持着一种蔑视的态度,认为神是高高在上的,可以随意的审判人类。这也反映了希腊文化不盲从神权威,充满质疑精神,这也正是希腊神话中将造人一节放到普罗米修斯身上而并非主神宙斯的原因之一。创造人类并帮助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众神中便成为了一个背叛神的叛徒,因此便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三、造人神话对中西文化之影响(一)普罗米修斯形象的文学位移通过上文对中希两则造人神话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原因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原因反映影响,影响又反映在了神话本身,两者互相作用下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神话传说。在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中,就造人神话而言,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不同的方面。从希腊造人神话来看,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对于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大。希腊神话中,大部分的神祇对于人类都是一种蔑视的态度。他们虽然身为天神,却没有履行神的职责。宙斯身为神王,却随意的审判人类,赫拉虽贵为天后,却有着极强的嫉妒心,随意的用神力折磨宙斯身边的女人。在这些蔑视人类的神祇中,普罗米修斯与他们截然不同。他用泥土创造了人类,教给他们生存的技能,甚至不惜冒着危险为人类盗取火种,即使被束缚在悬崖之上也依然牵挂着人类。普罗米修斯这种不屈不挠,为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了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其为原型衍生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其中,笔者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部作品,分别是: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歌德的《普罗米修斯》以及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三部作品中,其中两部都取材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被宙斯惩罚,锁在悬崖上,每日让鹰啄食内脏的故事。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第一部将普罗米修斯以文学形象呈现的作品。作品一共分为九场,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拒绝众神的求情与威胁,坚决不与宙斯妥协的故事。开场河神的女儿们来看望普罗米修斯,诉说着对普氏的同情,批判宙斯的残暴横行,表达了众神对宙斯的不满却不敢言。[12]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庄严、高大的英雄形象。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缔造者,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顾宙斯的命令,毅然地把火种带给人类,尽管作为惩罚,被宙斯缚在悬崖上,遭受酷刑,为了人类的命运,他也甘愿忍受。然而,这部作品最后却是以悲剧收尾的,普罗米修斯最后向宙斯妥协换取了自由。埃斯库罗斯通过这部作品所塑造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来表现出当时希腊的社会状况,渴望民主和自由,却又不能彻底的实现。这部作品作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也是因为这一作品,普罗米修斯从一个小神,变成了备受崇敬的英雄。另一部作品,《普罗米修斯》完成于“狂飙突进”运动初期,是德国诗人歌德青年时代的作品。与传统作品不同,诗歌以普罗米修斯为第一人称。诗中充满了普罗米修斯对奥林匹斯诸神与神王宙斯的不满与不屑。在诗中他更是直呼宙斯的名讳,对他没有丝毫的尊敬。[13]我不知道太阳底下,诸神啊,有谁比你们更可怜!你们全靠着贡献的牺牲和祈祷的叹息,颐养你们的尊严。要没有儿童、乞丐和满怀希望的傻瓜,你们就会饿死。[14]高高在上奥林匹斯诸神在普罗米修斯眼里成为了最可怜的存在。歌德通过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无畏、反叛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表达了对封建专制的不满,希望人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挣脱束缚,创造新的世界。最后一部作品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创作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选用的是与埃斯库罗斯同样的题材,是继戏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后的又一经典之作。与埃斯库罗斯不同,雪莱在这部作品中让普罗米修斯坚持反抗到底而不是与神王妥协。在诗中,雪莱创造了一个没有阶级之分,众生平等的理想王国,普罗米修斯在与宙斯的斗争中最后被大力神所救,神王的儿子推翻了他的统治,从此整个宇宙获得了一个新的开始。[15]这部作品中,雪莱对普罗米修斯形象的再创造,使得其形象更为丰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普罗米修斯作为西方人类的缔造者,其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英雄形象直到现在仍在不断地反复采用,进行创作。(二)女娲的文化迁移与希腊神话不同,女娲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女娲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典的形象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来源。中国神话中,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女始祖,在中国神话谱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6]女娲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她的身上显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其造人功绩更是一直为中华民族所赞颂。作为母系氏族时期诞生的一位女神,是女性形象的开端,与普罗米修斯不同,女娲往往不以直接的文学形象出现,大多数书籍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太过翔实的描述。反而是在民间传说以及一些民俗中她的形象更为鲜活。比如河北涉县被称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传说中女娲正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当地的娲皇宫也因此被誉为“华夏祖庙”,同时每年也都有公祭女娲大典的活动。女娲的陵墓也有诸多记载,主流说法是在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太平寰宇记》晋州一节中记载:“女娲墓,在(赵城)县东南五里,高二丈。”除此之外,还有山东济宁、河南陕州、山西芮城等说法。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女神,女娲不仅创造出了人类,更是制定了嫁娶的习俗,让人类得以延续。因此,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除了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大地的崇拜之外,更是一种生殖崇拜的体现。所谓生殖崇拜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正是这种生殖崇拜使得原始先民将人类的起源寄托于抟土造人的美好传说。众所周知蛇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而女娲蛇身的形象也更进一步佐证了女娲的传说与生殖崇拜的紧密联系。早在中国原始美术中,先民便有了通过塑造丰满的女性形象来祈求丰收的传统。这种生殖崇拜也一直延续至今,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们对于丰收的愿望十分浓烈,这个时期的农民把女性和劳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女性的生殖能力隐喻丰收、繁衍。女娲的神话传说延续至今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母性崇拜,女娲创造人类,是人类的母亲,演变至今衍生出了许多讴歌“母亲”的作品。唐代诗人孟郊一首《游子吟》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与尊敬,是歌颂母爱的经典之作。在鲁迅的小说《故事新编》中女娲在创造人类后,无私地对人类进行帮助,炼五色石以补天乃至因此而死,更是将母性的光辉推到了顶点。[17]女娲对于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无私与献身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众多经典女性人物的蓝本。综上所述,从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的故事中所展现出的不同人物性格、民族精神都对中西方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中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四、结语神话传说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历经岁月的沉淀而留存下来,我们不应该将它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本文通过中希两则造人神话的比较探析,重新唤醒人们对于人类起源的思考。从两则造人神话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窥见中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差异,通过探究其对中西方文学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神话传说在中西方文化的延续。另一方面,除了造人神话之外,东西方的许多神话传说都存在着共性与差异,对于东西方不同神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