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林字德儒,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时晚成,宗族莫知,惟从兄琰异之。本科定冀州,

召除郭长,贫无车马,单步之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林对,

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既建,稍迁御史中丞。

文帝践昨,拜尚书,出为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涿郡太守王雄谓林

别驾日:“吴中郎将,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干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而崔使

君初不与相闻。若以边塞不修斩卿,使君宁能护卿邪?”别驾具以白林,林日:“刺史

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此州与胡虏接,宜镇之以静,扰之则动其逆心,特为国

家生北顾忧,以此为寄。”在官一期,寇窃寝息;犹以不事上司,左迁河间太守,清论

多为林怨也。

迁大鸿胪。龟兹王遣便于来朝,朝廷嘉其远至,褒赏其王甚厚。余国各遣子来朝,

间使连属,林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绶,而道路护送,所

损滋多。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乃移书敦煌喻指,

并录前世待遇诸国丰约故事,使有恒常。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转光禄勋、司隶校尉。

属郡皆罢非法除过员吏。林为政推诚,简存大体,是以去后每辄见思。

散骑常侍刘劭作孝谬论,制下百僚。林议日:“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

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汉之变其失岂在乎隹史之耳又丕蜜裁方仝军

旅或微或卒备之以科条中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易》日:'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矣。,“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并缺,散骑侍郎孟康荐林。后年遂为司空,封安阳亭侯,邑

六百户。三公封列侯,自林始也。顷之,又进封安阳乡侯。正始五年薨,谥日孝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i.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

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B.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

申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C.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

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D.及汉之季/其失岂在乎佐吏之职不密哉/方今军旅/或猥或卒/备之以科条/申

第1页共19页

之以内外/增减无常固/难一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后文中的“文帝”也是庙号。

B.仗节: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

象征。

C.侍子: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D.考课: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一种,即对官员定期进行考核,并依考核的结果进行

奖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林政绩显著,受到太祖提拔。并州刺史张陟因崔林最有德政,向曹操推荐他担

任冀州主簿,得到赞许采纳。

B.崔林忠直不回,被贬广受同情。他担任幽州刺史时,不与上司吴质往来,后来,

他因不巴结上司被降职,人们都为他抱不平。

C.崔林改革赏制,固定接待之礼。他在担任大鸿胪时,认为朝廷对各国侍子的赏赐

是无益之事,发文敦煌,让接待之礼有固定标准。

D.崔林大器晚成,最终位列三公。年轻时,宗族里只有堂兄崔琰赏识他,明帝时他

被任命为司空,三公被封列侯的惯例,从他开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驾具以白林,林日:“刺史视去此州如脱屣,宁当相累邪?

(2)劳所养之民,资无益之事,为夷狄所笑,此曩时之所患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

何面目复上父母之生摹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

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

藏于岩穴耶?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

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

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太史公且卒,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第2页共19页

后世史费维土予采汰复为太史则续至狸矣o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

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日:“小子不敏,请悉论

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木毛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始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之祸,

幽于军绡。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

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爱里,演《周易》;孔子厄陈

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乌承》;孙子膑脚,而论兵

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

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

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选自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注】①触:缀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

太史/则续吾祖矣/

B.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

太史/则续吾祖矣/

C.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

太史/则续吾祖矣/

D.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

太史/则续吾祖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墓,指坟墓。自古以来,国人埋葬亲人之处,叫作“坟墓”。

B.太史令,古代官职名称,主要掌管文书、历法、祭祀等事宜。

C.缪继,本指捆绑犯人的黑色绳索,后借指监狱。牢狱、囚禁等。

D.《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周、鲁、齐等十二国记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当情浓事切之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扣

人心弦,使人读之唏嘘不己。

B.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隐忍苟活的苦衷、坚强不屈的意志,均能让人感受到作

者伟岸的人格和沉郁的感情。

C.甲文运用对比手法,乙文运用典故,都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无奈、妥协,这是

第3页共19页

现实压迫之后的情感折射。

D.甲文向任安表述沉痛的心情,陈说对余生的看法;乙文略述作者的处境、情感与

心志,文字精微,思想深沉。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刺谬乎?

(2)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徵,字希祥,幼聪敏,精识强记。年六岁,诣梁吏部尚书河南褚翔,嗟其颖悟。

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徵本名览,景历以其有王祥之性,更多于焉。

陈武帝为南徐州,召补迎主簿,寻授木竽博士。太建中,累迁太子中舍人,兼东宫

领直,袭封新丰侯。至德中,位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户尚书,与仆

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才干,任寄日重。迁更郢尚书,每十日一往东宫,于皇太

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敕遣征收募

兵士,自为部曲,征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

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中书令。中书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后主闻之大怒,收夺人马,

将诛之,左右致谏,获免。

祯明二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令权知中领军事。征日夜勤苦,备尽心力,

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冈,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

督众军战事。陈亡,随例入长安。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陈宗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

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

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日:“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怒

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

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丕碉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郎转

给事郎卒子翼,位司徒属。入隋,为东宫学古。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

郎/转给事郎/卒/

B.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

郎转给事郎/卒/

第4页共19页

C.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

郎/转给事郎/卒/

D.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户部仪曹

郎/转给事郎/卒/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名”和“字”词义可以相近,或“字”对“名”进一步阐述;意思也可相反。

B.太学,始设于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吏部,职责是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和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

等。

D.学士,是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对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的泛

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徵聪明守礼,幼时受到关注。他6岁时去拜谒在梁朝担任吏部尚书的褚翔,

褚翔称赞他聪颖有悟性;7岁守母丧,守丧跟成人礼节一样。

B.蔡徵才能突出,得到后主重用,后主下令让他代理主持中领军事,蔡徵勤勉辛

苦,用尽心力;下令蔡徵把守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他负责众军大小作战之事。

C.蔡徵能言善辩,研究深入具体。关于文人官宦、陈朝宗族外威亲属,以及当朝

制度、礼法规矩、户籍人口、风尚习俗、山河土地等,都能对答如流。

D.蔡徵野心勃勃,希望获得晋升。曾启奏后主要借用奏乐队伍,后主认为蔡徵自

不量力、自我拔高,会扰乱朝廷规章制度。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望既重,兼声位熏灼,物议威忌惮之。

(2)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启,拜讫即追还。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

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

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

后,始解学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

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

第5页共19页

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珞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

王国宝,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刀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

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

又大设序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

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不攀。又起学台,功用弥广。

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日:“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

奢浊,所为狼藉。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愿出臣表下

本争,议之礼典。”诏目:“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

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

事久不判。会赦,免。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

初亍以春秋卷梁氐木有善释遂选卷积至为之集解其义精熨为世所重跪而徐邈复为之注

世亦称之

(节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亚颂的一项是

A.少筝学,多所通览笃:专心

B.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曾替:衰落

C.货膏粱之傲诞资:依赖

D.利口之覆邦,信矣哉信:诚实

1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硬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

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

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

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谷粱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

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解褐,义与“释褐”相同,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衣服。

B.庠序,古时候学校的名称。殷称“序”,周称“庠”,后泛指学校。

C.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第6页共19页

16.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颐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

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崇尚儒学、重视教化,任地方官职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

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

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免官闲居

于丹阳,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17.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兼明《京氏易》,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

应司空辟,出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自为刺史、二千石,计日受奉,

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赍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

入劝讲,啧时逆行私过聿河南芝梁胤府金夏旦大风拔树堡登乘国上琉建帝丕纳重必病名

退出为右扶风六年,乃拜太仆,迁太常。延熹三年,自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

得,坐免官,归田里。有诏公车征秉及处士韦著,二人各称疾不至。于是重征,乃到,

拜太常。五年冬,代刘矩为太尉。是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朝野嗟怨。

秉与司空周景上言:“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而今枝叶实客布列职署,上下忿

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督谤。”帝从之。于是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

郎将燕暖等五十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时平鸟计更多留拜为郎,秉上言三署

见郎七百余人,帑臧空虚,浮食者众。自此终桓帝世,计吏无复留拜者。七年,南巡园

陵,特召秉从。南阳太守张彪与帝微时有旧恩,以车驾当至,因傍发调,多以入私。秉

闻之,下书责让荆州刺史,以状副言公府。及行至南阳,左右并通奸利,诏书多所除拜。

秉复上疏谏,于是诏除乃止。时中常侍侯览弟参为益州刺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明

年,秉劾奏参,槛车征诣廷尉。参惶恐,道自杀。秉因奏览及中常侍具援。书奏,尚书

召对秉掾属目:“公府外职,而奏劾近宫,经典汉制有故事乎?”秉使对日:“《申补》

赵鞅以晋阳之甲,逐君侧之恶。传曰:'除君之恶,唯力是视。'汉世故事,三公之职

无所不统。”尚书不能诘。帝不得已,竟免览官,而削度国。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

谏,多见纳用。八年薨,时年七十四。

第7页共19页

(节选自《后汉书•杨秉传》)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时微行私过/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秉因上疏谏/帝不纳/秉以

病乞退/出为右扶风/

B.帝时微行/私过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秉因上疏谏/帝不纳/秉以病

乞退/出为右扶风/

C.帝时微行/私过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秉因上疏谏/帝不纳秉/以病

乞退出/为右扶风/

D.帝时微行/私过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日大风拔树/昼昏/秉因上疏谏/帝不纳/秉以

病乞退/出为右扶风/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指古代官吏按品级而定的俸禄,因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又为郡守

的通称。

B.公车: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本文“公车”特指用公家车马接杨秉和

韦著进京。

C.郡国:在汉代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所以

啷,,“国,,并称。

D.《春秋》由孔子修订而成,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也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

经”之一。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秉为官自律,凭借廉洁著称。做刺史时,他按理政天数领取俸禄,多余的上

交国库;以前的属吏送钱到家,他紧闭大门,拒不接受。

B.杨秉敢于谏铮,反对贪污腐化。他曾两次上疏,检举南阳太守张彪中饱私囊、

卖官鬻爵;后又弹劾益州刺史侯参侵吞公款,搜刮民财。

C.杨秉嫉恶如仇,打击富官势力。面对宦官专权,他除与司空周景上疏劾奏外,

还揭发燕谖等五十余人的罪行,最终使他们得到严惩。

D.杨秉儒学深厚,进谏引经据典。杨秉博览经传,通晓《京氏易》,在参奏侯览时,

他让属官援引《春秋》与尚书争辩,使其理屈辞穷。

2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马令李云以谏受罪,秉争之不能得,坐免官,归田里。

(2)传曰:“除君之恶,唯力是视。”汉世故事,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第8页共19页

参考答案:

1.C2.A3.A4.(1)别驾把这些话都告诉了崔林,崔林说:“我这个刺史把

离开这个州看得像脱掉鞋子一样,难道会连累你吗?

(2)使自己的百姓劳苦,在无益的事情上耗费资财,被夷狄讥笑,这是过去留下的祸患。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言断句的能力。

“岂……哉”,是文言文典型的反问句式,“岂”,用在句首作虚词,表示反问;“哉”,感叹词,

与“岂”对应形成反问结构,不需要断开,排除A项、B项。

“无常'修饰“增减”,表示完整的句意;“固”是确实,实在的意思,突出强调“难一”,“固”前

面需要断开,排除D项。

句意:到汉朝末年,他们的失误难道在于辅佐官吏职责规定不严密吗?当前的战争,又频繁

又突然,准备好法令条规,在内外重申,如果或增或减没有常规,确实难得统一啊。

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文帝,也是庙号”错误。“文帝”是谥号。文帝,为古代皇帝谥号之一,属于美谥。

故选Ao

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向曹操推荐他担任冀州主簿”错误。结合“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

张陟以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徙署别驾、丞相掾属”分析,张陟推荐了他,但并但未推

荐具体官职,让他担任冀州主簿的是太祖。

故选A„

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具”,通“俱”,全,都,尽;“白”,禀告,陈述;“视”,把……看作,看待;“相”,表

示动作偏向一方。(2)“劳”,使动,使……劳苦;“资”,耗费资财;“为……所”表被动,被;

“曩”,过去;“为夷狄所笑”(被动句)。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

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

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

第1页共19页

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崔林年轻的时候,成器较晚,宗族的人对他都不看重,

只有堂兄崔琰很赏识他。太祖曹操平定了冀州,征召任命他为都县县长,崔林贫穷没有车马,

步行去就任。曹操征讨壶关时,询问哪位官员最有德政,并州刺史张陟推荐了崔林,于是提

拔崔林任冀州主簿,又调任丞相署别驾、丞相掾属。魏国建立后,崔林又逐渐提升为御史中

丞。

魏文帝登皇帝位,崔林被任命为尚书,后调出京城任幽州刺史。北中郎将吴质统领河北

军事,涿郡太守王雄对崔林的别驾说:“吴中郎将,是皇上亲近看重的人,是国家的显贵大

臣。他持节统领军事,各州郡没有谁不向他写信致敬,但是崔刺史从来不和他相往来。如果

他以边塞没治理好为由杀掉你,崔刺史难道能保护你吗?"别驾把这些话都告诉了崔林,崔

林说:“我这个刺史把离开这个州看得像脱掉鞋子一样,难道会连累你吗?这个州与北方的

匈奴等族接界,应该用清静的政策安定他们,侵扰他们就会触动他们的反叛之心,只会给国

家产生顾念北方的忧虑,我只是心中挂念这一点。”任官一届,外族的侵犯侵扰都停息了;

但仍因为不会巴结上司,被降职为河间郡太守,公正的舆论都替崔林鸣不平。

后升为大鸿胪,龟兹王派儿子到朝廷来,朝廷赞美他不远千里而来,奖赏龟兹王的礼物

很丰厚。其他属国也都派儿子到朝廷来,使者接连不断,崔林担心他们派来的人有的不是真

的,只是暂且找些疏远亲属或经商的胡人,借他们来通使命,可以得到封赠的好处,而且沿

途还要护送,给国内带来很大的损失。劳苦自己的百姓,在无益的事情上耗费资财,被夷狄

讥笑,这是过去留下的祸患。崔林于是发文书到敦煌说明意图,并抄录前代接待各国丰厚或

简约的旧例,使接待之礼有固定的标准。明帝即位,赐给崔林关内侯的封爵,又转任为光禄

勋、司隶校尉。所辖范围的郡县都罢免了那些不守法纪和犯有过错的官员。崔林治理政务以

诚相待,只选择保留那些主要条例,因此离任后常常被人民思念。

散骑常侍刘劭作《考课论》,皇帝命令发给百官们讨论。崔林议论说:“查《周官》中

考查官吏政绩的记载,它的条文已经很完备,从周康王以后,就已经衰落,这说明考查政绩

的方法完全在于执行的人。到汉朝末年,他们的失误难道在于辅佐官吏职责规定不严密吗?

当前的战争,又频繁又突然,准备好法令条规,在内外重申,如果或增或减没有常规,确实

难得统一埃。《易经》说:'推行平易简单的政策,就能够符合天下万物运行的道理了。"'

景初元年,司徒、司空的职位都有空缺,散骑侍郎孟康推荐崔林。第二年明帝任命崔林

为司空,封他为安阳亭侯。三公封侯,就是从崔林开始的,不久,他又被晋封为安阳乡侯。

第2页共19页

正始五年崔林去世,谥号为孝侯。

5.A6.D7.C8.(1)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和我

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吧?

(2)《诗》《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解析】5.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本句的翻译是“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

在上古虞夏之世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

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B、D两项,“天官事”翻译为“天文之事”,是“典”的宾语,所以应该从“事”后边断开,

排除C项,A项断句正确。

故选Ao

6.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D项,“分周、鲁、齐等十二国记事”说法错误,《国语》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八国之事。

故选D。

7.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C项,“都表达了司马迁的悔恨、无奈、妥协"理解错误,此处是表达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悲愤

的自贬之情。

故选C。

8.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重点字词:乃,竟然;无乃……乎,固定结构,恐怕……吧;剌谬,相违背;教以推

贤进士,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推贤进士教”;

第二句重点字词:夫,用在句首表示发表议论;隐约,隐微而言辞简约;以“……者……也”

为标志的判断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

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

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第3页共19页

(甲)

再说,戴罪被侮辱的处境是很不容易安生的,地位卑贱的人往往被人诽谤和议论。我因

为多嘴说了几句话而遭遇这场大祸,更被乡里之人、朋友羞辱和嘲笑,侮辱了祖宗,又有什

么颜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祭扫呢?即使是到百代之后,这污垢和耻辱会更加深重啊!因此

在肺腑中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惚惚,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

往哪儿去。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儿,冷汗没有不从脊背里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

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所以只得随俗浮沉,跟着形势上下,

以表现我的狂放和迷惑不明。如今少卿竟然拿举荐贤士(的事情)教导我,恐怕与我个人的

想法相违背吧?现在我虽然想自我雕饰一番,用美好的言辞来为自己开脱,这也没有好处,

因为世俗之人是不会相信的,只会使我自讨侮辱啊。简单地说,人要到死后,然后是非才能

够定论。书信是不能完全表达心意的,因而只是略微陈述我愚执、浅陋的意见罢了。

(乙)

太史公将死。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远在上古虞夏之世

便显扬功名,职掌天文之事。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里吗?你继做太史,就会接续我

们祖先的事业了。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年,诸侯相互兼并,史书丢弃殆尽。我作为太史都未能

予以论评载录,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司马迁低下头流着眼泪说:“儿子

虽然驾笨,但我会详述先人所整理的历史旧闻,不敢稍有缺漏。”

太史公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缀集历史书籍及国家收藏的档案文献,

开始论述编次所得文献和材料。到了第七年,太史公遭逢李陵之祸,被囚禁狱中。于是喟然

而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

《书》含义隐微而言辞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从前周文王被拘禁在菱里,

推演了《周易》;孔子遭遇陈蔡的困厄,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著有《离骚》;左丘明

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的腿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

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

士抒发愤懑而作的。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

虑未来。”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9.D10.C11.D12.(1)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

都妒忌惧怕他。

(2)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

(3)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

第4页共19页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

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

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

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

后来去世。”

“隋文帝闻其敏赡”中,“敏赡”是“闻”的具体内容,之间不断开,排除C;

“召见顾问”中,“顾问”,词组,咨询,询问,之后断开,排除A;

“久之”,时间状语,之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10.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

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

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C项,“吏部,职责是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和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

错误,吏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

升降、调动等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和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等”是礼

部的职责。

故选C。

11.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

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

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

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D项,“蔡徵野心勃勃,希望获得晋升“错误,只能反映蔡徵不能谦退淡泊以自守。“然性颇

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意思是“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

故选D。

1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

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

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

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册h换),意译求“文

第5页共19页

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

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熏灼”,喻声威气势逼人,亦喻指逼

人的声威气势;“物议”,众人议论;“惮”,惧怕。(2)中“缔构”,犹缔造,谓经营开创;“且”,

暂且;“讫”,完毕。(3)中“聊”,姑且;“乘化”,顺随自然的变化;“奚疑”,疑虑什么。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

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

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

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

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

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

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蔡徵,字希祥,幼年聪敏,强于记忆。六岁的时候,到梁吏部尚书河南褚翔,感叹蔡徵

聪颖。七岁,母亲去世,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不按

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

认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

(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不就授予太学博士。太建年间,多

次升迁为太子中舍人,兼任东宫领直,袭封新丰侯。至德年间,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

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

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又诏令派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

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

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

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

力谏狰,使他获免。

祯明二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

第6页共19页

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一定有报答。”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

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

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上流官宦,皇家戚属,

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

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

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度,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

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

大都像这样。

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

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后来去世。儿子蔡翼,

位列司徒属。隋时,担任东宫学士。

13.D14.B15.C16.C17.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

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

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

D项,“利口之覆邦,信矣哉”的意思是“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

“信”应为名词,意思是“是真的,确实有这样的事情”。

故选D。

14.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

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如本题,可以先圈出

名词、名词性词组“宁(人名)”“春秋谷梁氏”“善释”“集解(《集解》)”“义”“世”“徐邈”,虚

词“以”“为”“之”“其”“既而”,“为……所”表被动,标志性词“既而”,然后根据语义和语法进

行排除,

AD项,“积年”是说“沈思”时间之长,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精审”是“其义”的谓语,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为《春

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不久徐

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句子可以断开为:初/宁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

第7页共19页

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故选B。

15.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此题中,

C项,“加《论语》为,六经”‘说法错误,“六经”应为“《易》《书》《诗》《礼》《春秋》《乐》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

C项,“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亲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属于无中生有,文中

并未提到范宁指斥王国宝。

故选Co

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

点的落实。本题得分点:“为”,做;“辟”征辟;“为……所”,表被动;“讽”,劝阻;“寝”,

搁置,这里指被搁置。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

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

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

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

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

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范宁字武子。从小就专心好学,博览群书。简文帝做丞相时,想要征辟范宁做属官,被

桓温劝阻,于是这件事就被搁置不办了。所以在桓温在世期间,范宁兄弟没有一个在朝廷做

第8页共19页

官的。当时的人竞相宣扬清谈虚无的玄理,儒学影响日益衰颓,范宁认为这种风气开始于王

弼、何晏,王、何两人的罪过超过了桀与纣。(范宁)于是撰文说“王何两人贪图天下人都

赞美的虚名,凭借富贵人家的傲慢与荒诞,画趣魅来夸耀自己的机巧,鼓动天下人把不遵礼

法作为习俗。郑国音乐扰乱了纯正的音乐,善于诡辩的言论颠覆国家,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啊!”

范宁崇尚儒学贬抑玄学,大都像这样。桓温死后,(范宁)才走入仕途,担任余杭县令。范

宁担任余杭县令期间,兴办学校,教育学生,廉洁立身、躬行礼法,崇尚儒学的人没有不尊

崇他的。过了一年,余杭的风俗教化大为改观。自从中兴以来,崇尚儒学、重视教化,没有

比得过范宁的人。后来朝廷征召他,授予他中书侍郎的职位。范宁在中书侍郎任上,提出了

很多有好的建议并否定了很多不好建议,对国家政治很有帮助。孝武帝非常喜欢文化学术,

(范宁)很被孝武帝亲近喜爱,朝廷有疑难事情的时候,(孝武帝)就向范宁咨询。范宁指

摘朝廷大臣的缺点错误,都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任何避讳。王国宝是范宁的外甥,因为巴结

会稽王司马道子,害怕不被范宁所容忍,就挑拨范宁和皇帝的关系,范宁因此被皇帝疏远。

范宁请求补任豫章太守,皇帝说:“你不适合担任豫章太守,为什么急着去亲自体验死亡呢?”

范宁不相信占卜,坚持请求去补任豫章太守。范宁在豫章又大兴学校,派人到交州购买磬石

以供修建学校所用,并改革旧有的制度,不拘泥于常规。从远近各地来豫章求学的有一千多

人,这些人的耗费全都出于范宁的私人俸禄。范宁又将本郡的四姓子弟全都召集到学校来做

学生,督促他们读《五经》。范宁又修筑学台,学校的功能更加齐备。江州刺史王凝之向朝

廷弹劾范宁,说“豫章郡占了江州的一半。豫章太守范宁在朝廷做官参与机要,在地方做官

担任大郡的长官(可见朝廷对范宁的信任),但是范宁却无所顾忌地做奢侈污浊之事,所作

所为不合法度。郡城先有六座城门,范宁全部改建成层楼,又修建两座城门,加上以前的城

门,豫章郡现在一种有八座城门。范宁还建造了七所私宅……希望将臣的这份奏章下发给太

常寺讨论,按照礼法将范宁判罪。”皇帝下诏说,“汉宣帝说,'可与之共同管理天下的,

是优秀的郡守’,如果范宁真的像王凝之奏章中所说的那样,怎么还可以继续担任郡长官呢!”

范宁因此被判罪接受惩处。范宁的儿子范泰当时为天门太守,弃官(为范宁)申诉。皇帝认

为范宁所致力的只有儒学,这件事拖延了很久都没有判决。(后来)恰好碰上大赦,范宁就

没有被判罪。范宁免官之后,定居在丹阳,仍然勤于经学,一年从头到尾毫不懈怠。范宁六

十三岁时,在家中去世。当初,范宁因为《春秋谷梁传》没有好的注本,于是深入思考多年,

为《春秋谷梁传》做了《集解》。《春秋谷梁传集解》这部书义理精密详实,被天下人看重。

不久徐邈又为《春秋谷梁传》做注,世人也很称赞。

18.D19.B20.B21.(1)白马令李云因直言进谏获罪,杨秉争辩没有成功,

第9页共19页

因获罪被免除官职,回到故乡。(2)《传》里说:“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尽多大的

力量。”汉代的先例,三公的职责没有什么不主管。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帝时微行”的意思是皇帝时常微服私访。句中“帝”作主语,“时”作状语,“微行”作谓

语,授予应在该句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是日大风拔树”的意思是这天大风把树连

根拔起。“是日”作句首状语,“大风”作主语,“拔”作谓语,“树”作宾语,所以,应在该句的

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B项。“帝不纳秉以病乞退”的意思是皇帝不采纳(他的建议),杨秉

因病请求辞职。句中的“秉”作“以病乞退”的主语,不作“纳”的宾语,所以应在“秉”之前停顿,

这样排除C项。

故选D。

19.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