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质量检测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山西太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天津总商会致电政府:“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万

众,现已发生不稳之像。”敦促政府“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与该电报

相关的事件是(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

[解析]根据材料“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

是五四运动,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并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

个卖国贼的职务,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与材料”并惩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无关,排

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西安事变拉开了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河南焦作)1919年,哲学家张东芯在《第三种文明》一文中说:“这次大战把第

二种文明(指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破罅一齐暴露了;就是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不

可再维持下去了。”此观点反映出(B)

A.新文化失去了民众支持

B.中国救亡途径面临转向

C.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主流

D.中西方间文明冲突加剧

[解析]由材料中的“第三种文明”“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哲学

家张东荔的观点有利于中国放弃以学习资本主义作为救亡的途径,而转向非资本主义的社会主

义进行学习,反映出当时中国救亡途径面临转向,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前期虽以学习西方资

本主义为主,但五四运动后转向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因而不能说“失去了民众支持",排除A

项;材料观点只能说明有利于转向马克思主义,但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主流,排除C

项;材料中的观点与中西方的文明冲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

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

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D)

A.新文化运动已发生了异化

B.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D.以俄为师的道路得到了认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失败之后,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

已开始认可以俄为师的道路,D项正确;五四运动后,各种主义盛行,体现出新文化运动对思

想解放的作用,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异化,排除A项;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的主流地位,

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山东济宁)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写道:“五四运动正是做了反对卖国

政府的工作,所以它是革命的运动。”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C)

A.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B.广泛动员的工农革命运动

C.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思想启蒙,排除A项;五四运动参与阶层更广泛,B项史实错误,排除;五四运

动不是共产党领导的,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广东惠州)1920年张东菰、梁启超等认为,中国经济落后,不会发生劳农革命,

要救中国只能“增加富力”“开发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对此,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等

人,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这场论战(C)

A.反映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东菰、梁启超等认为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救中国,陈独秀、李大

钊和蔡和森等对他们进行了批判,批判的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这场论战实际上是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这场论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不能说明思想界的混乱,

排除A项;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已经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江苏联考)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纲领中规定“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

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据此可知,该纲领(C)

A.推动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B.体现走苏俄革命道路的要求

C.以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前提

D.使中国共产党由幼稚到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

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二大通过的革命纲领是在正确分析了国内外

形势的基础上而制定的,C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排除A项;苏俄革命道路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B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遵义会

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安徽宣城)“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

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这是流行于近代中国一

首歌曲的部分歌词。据此判断,该歌词应该创作于(B)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依据“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

合”等信息,可知应该创作于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宣告国共第一次合

作正式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合作开展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

最终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这场革命团结了工人、农

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各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也被称为大革命,B项

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爱国运动,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主要矛盾是代表广大人民的中

国共产党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抗

日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主要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

项。

8.(2023・江苏无锡)据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工作报告可知,当年广

东省国民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0%,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其他军警法

政、自由职业者所占比例极低。这说明国民党(A)

A.革命策略发生变化B.北伐事业成效显著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模仿苏联党建方式

[解析]材料反映了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和工人占比较大,说明国民党在广东开展工

农运动效果显著,“扶助农工”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革命策略发展变化,

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国民党党员成分的变化,无法说明北伐战争的成效,排除B项;“工

农武装割据”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国民党属于资产阶

级性质政党,并未模仿苏联共产党的建党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3.江苏扬州)某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既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又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治口号的提出者。该学者意在说明(B)

A.三大政策促成了国共合作

B.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C.统一战线是革命胜利保证

D.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民革命领导权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共倡导国共合作和组织统一战线,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政

治口号,这都体现了中共在国民革命中所发挥的作用,B项正确;三大政策在材料中未涉及,

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统一战线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共掌握国民革命

的领导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3.湖北期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它从

1924年1月至1926年9月共培养了约八百名学员,其中大部分回乡担任各级农民运动特派员,

奔赴各地宣传革命思想、成立农民协会、领导革命斗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开办(C)

A.标志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

B.促进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C.助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D.象征人民民主政权的正式创建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至1926年9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

所培养的学员奔赴各地宣传革命思想、成立农民协会,领导革命斗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的发展,C项正确;1928年10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排除A项;题干

中时间段对应国民大革命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应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排除D项。

故选C项。

11.(2023.山东济南)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需接

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黄埔军校学制的调整主要是由于(D)

A.解放战争的需要B.红军长征的需要

C.抗日战争的需要D.国民革命的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将原定三年的学制大大压缩,学生入学后只需接受一个月的入伍教育

和六个月的正式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埔军校建立不久后,出于北伐的需要,学生学制

被压缩,D项正确;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A项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与黄埔军校无关,

排除;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至1945年,C项时间不符合,排除。故选D项。

12.(2023•山东济南)汉冶萍公司在1920年仍属中国最大企业,但实际早为日债所累,

1924、1925年汉阳、大冶两铁厂分别停炉,此后即仅以铁矿砂输日偿债。其他如安徽繁昌、

当涂,湖北象鼻山诸铁矿亦多有日本借款,或合同收购矿砂输日。1930年,华资厂矿仅扬子、

保晋两家,到1930年亦停产。由此可知此时(D)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未见效

B.中国缺少重工业发展的资源

C.日本为对华主要资本输出国

D.民族工业生存情况依然艰难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汉冶萍公司等中国民族企业为日债所累,被迫输出

铁矿砂等原料偿还债务,甚至纷纷停产,反映出此时民族工业生存情况依然艰难,D项正确;

1935年发起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现象的发生无关,排除A项;中国缺少重工业发展的

资源与“以铁矿砂输日偿债”“收购矿砂输日”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不足以说

明日本是对华主要资本输出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3•陕西渭南)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土地问题

的决议案》中提出:“因为民主性的土地革命,不能消灭富农的,并且在革命后富农还是产生

的要发展的,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我党的这一

决议案(B)

A.导致机会主义继续蔓延

B.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

C.表明土地政策走向成熟

D.解决了农村中的社会问题

[解析]依据材料“只有中国革命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才可以消灭富农”,

结合所学可知,我党决定保存富农,这一决议案适应了民主革命发展需要,B项正确;保存富

农是对机会主义错误的纠正,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民主革命时期的富农问题,不能说当

时的土地政策成熟,排除C项;农村中的社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解决了”的表述过于绝

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3•云南玉溪)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一直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点。在国民革

命中,毛泽东却对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他先后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

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毛泽东这时期的探

索(B)

A.保障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

B.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基础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克服了对城市中心革命论的迷信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他先后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等文章中强调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这时期

的探索,为后来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奠

定基础,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排除A项;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排除C

项;此时并未克服对城市中心革命论的迷信,不然不会出现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排除D

项。故选B项。

15.(2023・安徽联考)20世纪二十年代初,在彭湃的领导下,海陆丰地区的农民开展了轰

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给旧的封建土地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

减租已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他们渴望完全拥有土地的所有权。1927年11月,海丰县工农兵

代表大会正式讨论通过了《没收土地法》。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土地法案。该法案的通过

表明(A)

A.中共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

B.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发展巩固

C.中共政权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解决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是反封建斗争不断发

展和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没收土地法》通过,并没有涉及土地改革

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不涉及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排除C

项;农民的土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山东期中)遵义会议上,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

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由此可见,遵义

会议(C)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使中共完成战略转移

C.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D.摆脱了国民党的进攻

[解析]根据材料”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错误,并通过思想斗争、改组机构、完善体制等方式加以纠正,

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已经彻底

破裂,排除A项;长征胜利使中共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遵义会议后,国民党仍然对红

军进行围追堵截,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

14分,共52分)

17.(12分)(2023•河北衡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董必武年谱

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6岁进入私塾。

1903年考中秀才。

1905年考入新式学堂;参加日知会,接受革命党人启蒙,阅读印刷品《革命军》《猛回头》

《警示钟》和《民报》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放弃中学教员工作,到湖北军政府任职。同年加入同盟会,参

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

1912年响应宋教仁号召,组织领导国民党省议员竞选。

1914年刺宋案与二次革命后,赴日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以后,出任湖北省议会秘书长,但议会形同虚设。

1919年通电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为学生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

组。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纲起草工作。

摘编自《董必武选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必武在前半生完成的两次思想转变。(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影响董必武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6分)

[答案】(1)转变:第一次: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到民主主义者的转变(或跟从儒学传统到

相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转变);第二次: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或从相信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或具体回答从封建知识分子、儒家知识分子,

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也可酌情给分)

(2)因素:政局变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爱国运动。经历:

①教育经历:接受新式学堂教育;留学日本,接触、研习马克思主义;②革命实践:参加日知

会,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遇挫折,宣传马克思主义,参加建党工作。

[解析](1)转变:由材料“1903年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新式学堂;参加日知会,接受

革命党人启蒙,阅读印刷品《革命军》《猛回头》《警示钟》和《民报》等”可知,董必武从笃

信传统儒学到相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实现了其第一次思想转变: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到

民主主义者的转变;由材料“1914年刺宋案与二次革命后,赴日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

义”“1919年通电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

学,为学生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可知,董必武的第二次思

想转变是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2)因素:由材料“1905年考入新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放弃中学教员工作,

到湖北军政府任职。同年加入同盟会,参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失败以后,出任湖北省议会秘书长,但议会形同虚设”“1919年通电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广

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可知,促成董必武思想观念转变的因素是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

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爱国运动等政局变动;由材料“1905年考入新式学堂”“1914年刺宋

案与二次革命后,赴日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可知,促成董必武思想转变的因素还有其个

人教育经历:接受新式学堂教育;留学日本,接触、研习马克思主义;由材料“1905年考入

新式学堂;参加日知会,接受革命党人启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放弃中学教员工作,

到湖北军政府任职。同年加入同盟会,参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失败以后,出任湖北省议会秘书长,但议会形同虚设”“1919年通电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广

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1920年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为学生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

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纲起草工作”可知,促成董必武思

想转变的因素还有参加日知会,辛亥革命和国民党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遇挫折,宣传马克思

主义,参加建党工作等革命实践。

18.(12分)(2023•吉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中共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一中国劳动组合书

记部。同年8月20日,书记部出版《劳动周报》,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

义”。它深受工人喜爱,发行了16.5万份。同时,以“唤醒工人的觉悟”为方针,书记部还

创办了工人补习学校。到1922年,书记部共建立100多个工会组织,拥有会员90万名。1922

年5月1日,书记部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中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军阀”的口号和《罢工援助》。1925年5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

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刘宋斌等《中国共产党创建史》

材料二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下茶陵县城。毛泽东立即指示召开工农兵代

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保卫商店、邮局和学校。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立即号召广大

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28年1月,

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颁布实施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临时政纲明确规

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

——摘编自戴雪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演进历程斫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活动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进行政权建设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

述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6分)

[答案](1)影响: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建立工会组织,

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向工人进行宣传教育,唤醒了工人的觉悟;发动工人运动,支持了国民

革命。

(2)内容:创建苏维埃政权(创建工农兵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保障群众的权利。

历史意义:获得群众支持,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

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获得人民支持,有利于巩固革命

根据地。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可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活动有出版《劳动周

报》,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宣传党的思想,有利于唤醒工人的觉悟;建立

工会组织培养了工人运动骨干;召开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支持了国民革命;加

强了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

(2)内容:从材料二中概括。材料二中提到“成立工农兵政府”说明内容之一是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在茶陵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说明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临时政纲明确规

定和保护广大工农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和受教育权利”可以提取信息是保障群众权利。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指导意义;土地革命获得了人民的支

持,有利于巩固革命根据地。

19.(14分)(2023•江苏南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

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

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并说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提供了哪些准备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形成了怎

样的革命思想。指出“江西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1)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条件:①思想基础:促进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解析](1)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条

件:根据材料一中的“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阶

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根据材料一

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可得出思想基础: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

一步传播。

(2)革命思想:根据材料二中的“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

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

宝贵探索与尝试”。

20.(14分)(2023•河北承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遇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这

些新问题,以往没有遇到过,在书本和别国经验中也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

靠中国人自己,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迈开步子,大胆探索,从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总结经

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正确路子来。

时间事件内容

旗帜鲜明地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来

1921年中共一大

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

1922年中共二大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2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