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庆市康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_第1页
历史-重庆市康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_第2页
历史-重庆市康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_第3页
历史-重庆市康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_第4页
历史-重庆市康德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1月调研测试卷历史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中心聚落,距今约5100一4700年。位于遗址中心的宫殿区域出土了大量造型、大小都成系列的陶器,其中有9件高度在60厘米左右的小口平底彩陶瓶、以及成套的白色堆纹夹砂小罐(如图)。南佐遗址出土的成组成套陶器,最有可能体现的是A.原始农业开始出现B.生活用具丰富多样C.早期国家礼制产生D.史前彩陶文化兴起2.以下为汉代部分政论家的言论摘选“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义者,君之政也;法者,君之命也。”[东汉]王符《潜夫“情无所止,礼为之俭;欲无所齐,法为之防。”[东汉]仲长统《昌据此可知,汉代思想界A.摈弃了秦朝治国方针B.儒法思想走向融合C.呈现出多元争鸣局面D.天人感应学说盛行3.史学家田余庆先生认为,魏晋南北朝特别是东晋时期出现了“门阀与皇权共治”的现象,但这也仅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梁启超认为这一时期与汉代不同,“可谓之有贵族,而不可谓之有贵族政治”。按照他们的看法,该时期的“门阀政治”A.改变了皇权专制模式B.是对封建贵族政治的回归C.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D.可视为“官僚政治的变态”4.陆贽(754年-805年)认为两税法的实际效果有限,造成“务轻资而乐转徙者,恒脱于徭税。敦本业而树.居产者,每困于征求”。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两税法A.以土地资产为计税基础B.每年分夏秋两季收税C.忽视基层社会户籍管理D.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5.北宋前期,官员皆以老成持重相标榜,无过贤于有功。吕端、李沆诸人皆有“守成贤相”之称,力主抗辽的寇准因与辽签订停战盟约,却被罢相。这反映出当时A.厉行崇文抑武方针B.中央机构的分权互制C.奉行守内虚外政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6.目前在福建泉州发现的宋元古瓷窑已有133处,主要分布在德化、南安、安溪等地,其中德化青白瓷以其质美量多而闻名海内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德化窑、安溪窑所产瓷器,在西亚、北非等地也都发现有宋元泉州瓷。两相互证可以得出,宋元时期A.泉州成为全国最大港口B.海外贸易促进泉州制瓷业兴盛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亚非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7.清代推行协饷制度,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收支不平衡的省区。乾隆中后期,新疆成为常年受协的边陲区域。以嘉庆年间伊犁、塔尔巴哈台地区的财政收入为例,两地每年收入银两74万多两,来自其它省区的协济银就高达66万两。这表明协饷制度的推行A.加重了内地负担B.推动了区域平衡C.促进了国家认同D.解决了边疆危机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市场出口的土产、进口的洋货主要经由厦门中转:甲午之后,台湾与大陆的直达航线大大减少,很多贸易往来都得经过日本转口,如台湾所需的中药材一般改走上海或香港一日本长崎一台湾航线。这一变化A.扩大了台湾的海外贸易B.阻断了台湾与大陆联系C.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9.是日本殖民政策的结果.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多是成武,为量的象征。岭南地区,每逢春节等节庆,民间多以醒狐助兴。下图为1908年广州出版的《时事画报》第五期封面,一男孩一手执狮子鬣毛,一手即将点燃爆竹。对于图画的阐释,合理的是A.意在唤起民众救亡图存B.重在揭露清朝改革骗局C.暗指革命形势一触即发D.借助报刊宣传传统习俗10.从1914年到1919年五四前夕,中国各地工人群众共举行经济性质的罢工斗争185次,平均每年达347次,具有自发的组织领导和明确目标的罢工斗争不断增多,例如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反对签订“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等。由此可知,早期工人运动A.促进了民主革命发展B.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C.巩固了共和民主政治D.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11.1926年9月,毛泽东撰文指出:“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上只是求得集会结社之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时破坏资产阶级之政治地位”,而农民运动则是排翻地主政权,“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分析A.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建立B.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C.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揭示出中国革命的特殊性12.据统计,从1867到1947年,中国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仅从1930年至1936年,进出口物价间的巨大剪刀差使我国在进出口总值中所受损失将近50亿元”,约合327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的45%。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A.近代关税主权的丧失B.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C宫僚资本的急剧膨胀D.受到大萧条的严重冲击13.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A.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力条件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14.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一直保持在外贸总额的70%以上。同一时期,与亚非新兴国家、西方国家的贸易也在发展。1956年,中国对法国贸易额较1955年增长56.7%,对联邦德国增长49.5%。这一外贸状况,从外交上可以解读为A改变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全方位的多边外交格局形成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15.右图示意1978—2019年我国乡村非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变化趋势,这反映出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B.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C.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D.城乡经济发展趋于均衡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材料一契约是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宋代契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如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等普遍存在。契约关系中都明确要求必须订立书面契约,“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在买卖中凡不依“官版契约”格式,被视为违法买卖,所定契约不具有法律效力。宋代把契约的建立和履行保证的第三人参与作为必要条件,在借贷契约中有中人、保人、见证人,而且要求担保人必须是有一定的担保能力。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官为理索,欠者逃亡,保人代偿”。宋代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客户,佃户、雇工、人力都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了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资格,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作为民事主体参加活动。──────摘编自杨卉青《宋代社会变革与契约法的发展述论》材料二民国初期,上海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问题愈益成为决定经济往来的关键。上海、交通、金城等华商银行纷纷借鉴仿照欧美国家银行的做法,设立信用调查机构。1932年6月,中国第一家独立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其主要业务就是信用调查,“提倡社会信义,便利工商发展”。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政府甚至“视法律如弁髦”。在这样的环境下,信用难以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银行信用制度演进和有效运作的社会基础极为薄弱,携款潜逃、亏蚀公款等金融舞弊现象突出。据统计;仅1934年1月至1935年4月,全国发生金融舞弊案件达38件之多,金额达到140余万元。──────摘编自谢冬慧《民国时期社会诚信机制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宏代契约关系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金融业诚信机制的发展特征。(8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诚信问题的认识。(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旌表”一词源于《尚书·毕命》的“旌别淑恳,表厥宅里”,意为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旌表制度滥觞于先秦,到明代发展为较为完善的旌表制度体系。明初天下州县各邑里普建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里老书之亭侧,教之于民,以示劝惩。洪武元年颁布诏令:“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志行卓异者,有司正官举名,监察御史、按察司体覈,转达上司,旌表门問。”明代政府详细规定了旌表规范,如对妇女守节年龄的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間,免除本家差役。”洪武初年,政府为表彰新乐县刘孝妇对婆婆的悉心照顾,遣中使“赐衣一袭、钞二十锭”。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统计,明代由中央政府下诏旌表的节烈女性就达三万五千余人,占历代旌表节烈女性人数的百分之七十。──────摘编自张晓辉《明代旌表制度初探》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各时期劳模评选概况1949—1956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是建国以来的首届劳模大会,评选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侧重于表彰革命战争中已逝的英雄和烈士以及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1966“技术革命”作为重点被提出,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一时期的劳模人物中工人阶级占大多数,农民所占比例相对减少。1966—1976强调“塑造好无产阶级英雄典型”,劳模人物的评选主要在于“忠诚”,突出政治品1978—19921979年党中央提出关于“模范”和“先进”的理论判断,强调先进生产力的优秀代表;1982年我国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劳模奖励办法重新恢复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1992—2002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批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模。在认定促进企业发展的劳模时,更注重“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全国劳模中既有体力劳动者又有脑力劳动者,也包括文化、体育界的突出贡献者。2002—2012从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开始,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