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时练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1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时练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2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时练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3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时练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4页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5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时练 第20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GAOKAOZONGFUXIYILUNFUXI20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023河北保定二模)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力证西学乃过去中国古文化西传所成,他说中国今日学西学不过是“以中国本有之学还之于中国”。西学不但可以学,而且必须学;学西学不是耻辱,不学西学反而是耻辱——是对“中国本有之学”的大不敬。上述思想(

)A.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深入发展B.为国内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可能C.体现了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D.表明维新派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途径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维新派认为“西学中源”,虽然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减少阻力,但不利于中国深入认识西方文化,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深入发展,故选A项;材料表明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但是未体现政治变革等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与材料体现的“西学中源”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西学中源”,未体现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途径,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2023山东聊城三模)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

)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根据材料“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在广州创办新式学堂万木草堂,不仅传授知识,还借以欧洲国家政治制度为模板宣传变法,这一新式学堂的创办有利于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培养新式人才,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3.(2023重庆八中模拟)1896年10月,梁启超撰文指出:“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汉世亦有议郎、议大夫、博士、议曹……以下士而议国政,所以通下情,固邦本。后世恐民之讪(讥讽)已也,蔑其制,废其官。”这反映了梁启超(

)A.为变法寻求依据的努力B.意在推动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C.坚决反对君主制的决心D.致力传播中体西用的政治思想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梁启超以古今对比的方式,指出“古者国有大事,谋及庶人”“以下士而议国政”“通下情,固邦本”,意在强调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寻求依据,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4.(2023湖南永州三模)1897年10月,梁启超发表《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一文,指出:“日本为二千年一王主治之国,其君权之重,过于我邦,而今日民义之伸,不让英、德,然则民政不必待数千年前之起点明矣。……地球之运,将入太平,固非泰西之所得专,亦非震旦之所得避。”这一主张意在(

)A.强调中国建立共和政体的必然性B.说明近代民主宪政具有普适性C.说明尊重张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D.阐述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差异性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材料说明梁启超认为日本的宪制并未影响他们民主政治的建设,民主政治也并不是只适用于西方国家,由此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民主宪政的普适性,中国也能发展宪政,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5.(2023北京西城二模)1898年7月,林辂存上书推荐一种拼音文字方案,认为以此为基础,“正以京师官音,颁行海内……无论蒙古、西藏、青海、伊犁,以及南洋数十岛,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

)A.该方案有利于边疆各族创造自己的文字B.清政府试图发展东亚传统的宗藩关系C.维新运动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D.旨在文化普及的文学革命拉开了序幕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题干述及的时间是1898年7月,处于维新运动期间,据题干内容可知,林辂存主张用京师的官音,“颁行海内”,使得“凡华民散居处所,不数年间书可同文、言可同音,而且妇孺皆能知书,文学因而大启”,这表明在维新运动期间曾有推行国家通用语言的倡议,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2023辽宁部分学校高三联考)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

)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认为君权的振兴得益于民权的强化,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派已经强调要变更传统政治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思想,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宣传受到旧势力的掣肘,故排除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7.(2023河北三模)戊戌政变后,保守派官员陈夔龙认为慈禧“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这反映出当时(

)A.变法革新是大势所趋B.保守派内部对新法产生分歧C.变法的条件不够成熟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变法基础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据材料“并无仇视新法之意,徒以利害切身”“英国人赫德相信改革只是被‘拖延’,但不会就此断送。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则将政变视为改革的‘渐进’与‘激进’路线之争”可知,国内官员及国外政客都认为戊戌政变只是权力争夺和改革方式分歧导致的,但中国的变法革新是时代的大趋势,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8.(2023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侧重于为洋务运动服务,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则转向制度变革,这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向西方学习日益深入,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9.(2023广东二模)1891年宋恕在其《六斋卑议》中指出“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宋恕在后来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议院设想,“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他的主张反映出当时(

)A.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B.政治上复古思潮的盛行C.乡村自治力量占据上风D.政治改革往往流于形式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据材料“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可知,宋恕主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但他在后来也主张效仿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注重品德,这说明当时他的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故选A项;宋恕的主张并不是政治上的复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乡村自治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其政治改革的效果,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0.谭嗣同看到明治维新运动中日本“武国”教育的显著效果之后,亦提出要继承汉宋以来的“任侠”精神,“依仁蹈义,舍命不渝”,积极引入西方竞技体育精神,培养“体用兼赅”的人才,以达到兴国强民的目的。谭嗣同的上述主张(

)A.表达了他对日本政体的向往B.说明其思想已转向革命C.将体育精神与救亡运动结合D.旨在维护中体西用思想C解析

从材料中看,谭嗣同积极引入西方竞技体育精神是为了达到“兴国强民”的目的,这体现了将体育精神与救亡图存运动结合,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1.康有为根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进一步增补了《孔子改制考》,巧妙地把进化论注入中国传统的公羊三世说中,对历史倒退论和历史循环论做了改造,论证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祖宗之法必须跟随时代而不断变化,都是历史之必然。这表明(

)A.康有为力倡西学救中国B.传统思想受到严重挑战C.中华民族自我认同增强D.思想界思维方式出现转型D解析

由材料可知,康有为借进化论阐释中国传统公羊三世说,论证变革的历史必然性,说明晚清时期思维方式的转型,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2.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

)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B.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D.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让资产阶级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认识更加清晰,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并未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3.(2023山东百校联盟模拟)1900年6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国等11国同时宣战。当月,上海道余联远与各国驻沪领事议定条约,其内容包括: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均归南洋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切实保护;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该条约的签订(

)A.是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的标志B.使清政府无力控制地方财政C.表明清政府内部存在政见分歧D.助推了义和团运动发展壮大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据材料可知,慈禧太后向列强宣战,但地方督抚如张之洞等人却选择与英美各国合作,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见不一,故选C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4.(2023山西高三联考)八国联军侵华后,天津租界内,英租界一律用外围式城市建筑,排水设施形成网络;意大利租界规定临街建筑物形式不得雷同,排水、街道系统混乱;城市治安管理的重要工具——警察队伍也随即引入,各租界参照母国形成较为完善的警政系统。天津租界内的这种市政建设与管理(

)A.体现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色彩 B.扭转了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的不足C.促使列强在华矛盾不断激化 D.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发生了改变A解析

材料反映出天津租界内,各租界当局各自为政,不与中国城市当局合作,城市建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体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故选A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2023湖北武昌5月检测)20世纪初,时人对北京社会面貌描绘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当时报纸名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实施B.民族危机的加深C.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B解析

据材料可知,报纸具有开启民智、传递民意的社会功能,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身处危机中心的北京人更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危机的深重,故选B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6.20世纪初,梁启超著《新民说》,认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以若是之民,得若是之政府官吏,行若是之政”“故民智、民力、民德不进者,虽有英仁之君相,行一时之善政,移时而扫地以尽矣”。这反映出当时梁启超(

)A.迎合国民革命的诉求B.维护民主宪政的成果C.强调思想启蒙的作用D.揭露清末新政的虚伪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解析

20世纪初,梁启超认识到“新民”是实现社会变革中的迫切任务,强调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项;国民革命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20世纪初,中国并未建立“民主宪政”,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涉及清末新政,故排除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7.(2023山东日照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郑观应生平材料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1859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成为宝顺洋行买办。1868年,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19世纪7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奴役,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74年,成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经理,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后辞去太古公司买办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后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郑观应对清廷“不败而败”十分愤慨、失望,退隐澳门修订《易言》。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对社会诸方面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他的变革设想被时人盛赞为“良药之方”。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参考答案

示例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郑观应生活的时代是正值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代,也是仁人志士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不懈探索和抗争的时代。郑观应顺应时代潮流,为推进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面对世界的变化和列强的侵略,他积极研究西方文化,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面对中国的落后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他积极投身近代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事业,倡导反对列强侵略,发展民族经济,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他积极投身洋务事业,并反思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局限,提出制度变革的思想。郑观应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具有进步意义。时代需要郑观应这样的人物,郑观应顺应了时代需要。他的人生经历表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8.(2023江苏南通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期间爆发的一个重大政治和外交事件,对于清末时局乃至近代中国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