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右图文物是2013年3月在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古墓出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它可以见证()A.战国时的刀光剑影B.三国时的混乱纷争C.东汉时的群雄割据D.隋唐时的科技发达【考点】战国时期的纷争【解析】本题所给的时间信息是距今2300多年,时间是2013年,也就是公元前287年以前。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正处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故选择A。【答案】A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投笔从戎,获取军功 B.参加科举考试C.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 D.投靠名门大族3.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一次侵华事件有关()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了台湾被割占。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故选择C。【答案】C4.某剧本描述19世纪末期中国一家兄弟四人的不同经历,其中有一处与史实不符的是()A.老大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 B.老二在京师大学堂读书C.老三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斗争 D.老四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考点】同盟会成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期的事件,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不符合要求。故选择C。【答案】C5.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步伐呈现加快趋势,下列各项不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临时约法)颁布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共和政体建立【考点】中国近代化【解析】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的历史事件,抗击了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化探索主要事件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本题时间是20世纪初,故选择A。【答案】A6.“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例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给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故选C。【答案】C7.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在中国近代,右图漫画讽刺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考点】《辛丑条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故选择D。【答案】D8.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希望。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他们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站在社会潮流浪尖的是()A.新文化运动 B.四五运动C.五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北大等高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选择C。【答案】C9.20世纪60年代,董必武在诗中写到“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南湖泛舟”是指()A.武昌起义 B.中国共产党成立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考点】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从题目给的时间看,应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材料关键词是南湖。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故选择B。【答案】B10.“那场军事史上少有的千里行军,吹响了国民党覆灭的号角,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这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评述()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正式开始【考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择C。【答案】C11.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①端午节 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清明节A.①②⑨B.①③④C.②③D.①②【考点】五四运动和南昌起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端午节与清明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青年节源于1919年五四运动,建军节来源于1927年南昌起义。故选择C。【答案】C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一国两制”构想C.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考点】改革开放【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目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选择D。【答案】D13.世界近代史上,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拿破仑法典》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人权宣言》【考点】《1787年宪法》【解析】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美国《1787宪法》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故选择C。【答案】C14.小明同学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素材,创办一份手抄报。下列所拟标题不恰当的是()A.科技改变生活 B.科技点亮世界[中C.科技让人类插上翅膀 D.互联网技术应用【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选择D。【答案】D15.传说他偶然间发现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了下来,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终于有了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段话描述的人物是()【考点】科学家牛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方面的最主要贡献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依据图片英文提示,A符合要求。故选择A。【答案】A16.1933年,一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其中有一篇报道错误的是()A.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C.德国乌云密布,法西斯势力上台 D.日本偷袭珍珠港【考点】日本偷袭珍珠港【解析】本题考查1933年的历史史实,为逆向选择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符合要求。故选择D。【答案】D17.“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下列哪一事件能证明这一结论()A.英、法、德、意策划慕尼黑阴谋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C.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欧州联盟的成立【考点】《联合国家宣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内容。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级宣言》,这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建立加速了二战的胜利。故选择C。【答案】C18.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事件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下列各项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是()A.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对外扩张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崩溃C.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世界两极格局结束【考点】俄国十月革命【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选择D。【答案】D19.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①两次战争都是人类的浩劫②两次战争都对也界局势产生深远影响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战争④两次战争规模大,破坏性强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考点】两次世界大战【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根据图表信息及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排除带③的选项。故选择B。【答案】B20.核能一般称为原子能,这是二十世纪人类发现的一种新能源。中国正在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优质能源。下列哪一位科学家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A.阿基米德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法拉第【考点】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故选择B。【答案】B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的历史,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然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改良”和“革命”主要指什么事件?“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是指什么?(3分)(2)材料二所示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意义?(3分)【考点】(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成立的意义【解析】(1)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温和的改良”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四次探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难得出“改良”是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而从“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可以推出这个革命是辛亥革命,建立的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2)图二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共成立,本题要求回答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每一事件答出1点即可。)【答案】21.(1)改良指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或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革命指辛亥革命(2分)。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共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每一事件答出1点即可,3分)22.(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和农民发生了重要变化。根据以下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我国历史进程有何意义?(2分)(2)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有何消极影响?(2分)(3)图三所示我国农村实行的政策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2分)【考点】(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人民公社化运动(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建国以来农业的发展。应通过图画及注释提供的有效信息判断出三者的历史时代、事件主题。(1)本题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分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开始起步。(2)依据所学知识,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发展,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3)结合所学知识,图片提供的信息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逐渐富裕起来。【答案】22.(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等)。(1分)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2)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经济发展,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2分)(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承包土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2分)23.(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下列图片:(1)列举两例史实,证明图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分)(2)图二会议中,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1分)(3)结合图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4)请你为以上图片(史实)信息,概括一个主题。(1分)【答案】(1)对日大量割地赔款,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引起列强瓜分狂潮等。(答出2点即可,2分)(2)“求同存异”方针。(1分);(3)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使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4)主题:中国近现代外交或外交的变化等。24.(5分)世界历史,跳跃性大,繁纷杂乱。利用表格梳理知识脉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请根据世界近代史知识完成下列表格。【考点】世界近代史线索【解析】世界近代史,依据生产力标准,从整体上看就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条线索,学生能任意举一例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如: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美国独立战争等;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等;一战;英国的殖民争夺;三角贸易;拿破仑对外战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答案】24.历史线索相关事例(至少举出一例)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②如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美国独立战争等。③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第一国际等。④一战;英国的殖民争夺;三角贸易;拿破仑对外战争;等。⑤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等25.(7分)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作为当代重要特征之一的全球化,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深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材料二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国家/集团总部数量国家/集团总部数量美国179中国10欧盟148瑞士11日本107巴西3加拿大12澳大利亚7韩国12其它11——戴维·赫尔德《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材料三经济全球化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好比一台空气净化机,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加速新陈代谢,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运转不灵,带来空气的恶化,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黄坤《我眼中的经济全球化》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因素。(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主要分布在哪一类国家?(1分)(3)请举出两例生活中的事例,说明经济全球化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2分)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的认识。(2分)【答案】25.(1)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动(或新的交通的创制、新通讯工具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广泛使用);国际交往频繁,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等(答出任意1项即可,2分)(2)主要分布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欧美日等国)。(1分)(3)事例:电脑上网、在家乐福购物、去麦当劳和肯德基用餐、穿耐克和阿迪达斯服饰等。(任举2例即可,2分)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言之有理即可,2分)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0:ABCCACDCBC11–20:CDCDADCDBB非选择题(共30分)21.(1)改良指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改革)或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革命指辛亥革命(2分)。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分)。(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