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7生物与环境2_第1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7生物与环境2_第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7生物与环境2_第3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7生物与环境2_第4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件专题7生物与环境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0102核心·考点聚焦热考·专项突破目录索引

网络构建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S”型曲线波动物种组成竞争垂直水平初生次生初始植被生物群落营养结构全球性逐级递减恢复力自我调节能力就地易地人口增长过快高考要语1.(必修3

P60“正文内容”)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如四川大熊猫)时应选用

提示

逐个计数2.(必修3

P61“探究”讨论2)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

,不受

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提示

代表性

主观因素3.(必修3

P63“练习”基础题2)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应该分别采用

法和

法。

提示

标志重捕

样方4.(必修3

P68“探究”)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

的方法。

提示

抽样检测5.(必修3

P72—73“资料分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属于

(填“不同”或“相同”)物种,两者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

关系。

提示

不同

竞争6.(必修3

P77“练习”拓展题2)《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之句。表明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提示

蜾蠃捕食螟蛉幼虫7.(必修3

P89“思考与讨论”3)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外还有

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提示

分解者8.(必修3

P94“思考与讨论”2)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因为

提示

不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9.(必修3

P104“练习”拓展题)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提示

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微点诊断1.(必修3

P63“思考与讨论”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2.(必修3

P61“探究”)由于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所以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不宜选单子叶植物作调查对象。(

)3.(必修3

P62“正文内容”)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

)4.(必修3

P62“正文内容”)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必修3

P68“探究”)抽样检测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6.(必修3

P80“图4-15”)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7.(必修3

P92“练习”拓展题)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复杂,自身稳定性强,不易受病虫害破坏。(

)8.(必修3

P92“练习”拓展题)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建成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9.(必修3

P99“科学·技术·社会”)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来完成的。(

)10.(必修3

P125“正文内容”)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11.(必修3

P127“正文内容”)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12.(必修3

P124“图6-6”)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核心·考点聚焦微点1种群与群落【要点整合】

1.图析种群特征间的关系

增长

衰退出生率迁出率2.生态调查(1)生态调查方法汇总植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强大取样器取样微生物血细胞计数趋光性较小较大(2)生态调查误差分析①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a.重捕中标记数(N标)偏小的四点原因b.重捕中标记数(N标)偏大的两点原因

②样方法误差归纳

③取样器取样法误差三点归纳④抽样检测法误差三点归纳

3.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要点归纳(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2)有关“S”型曲线的K值与K/2的分析与应用①K值与K/2的分析②K值与K/2的应用

4.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1)群落及其物种组成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2)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

食物

镶嵌

特别提醒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而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配置情况。5.运用“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彻底消灭

土壤

次生

次生

初生

次生

【命题角度】

角度1围绕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考查科学思维1.(2023·内蒙古赤峰期末联考)下列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t0~t1,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B.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A解析

t0~t1,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增长率不断减小,A项错误;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项正确;由图示可知,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应在t1前及时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才能将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D项正确。2.(2023·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中,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然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制约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传染病在密度小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C.连年干旱的条件下,蝗虫卵成活率会提高,干旱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制约因素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B解析

传染病在密度大的种群中更容易传播,在密度小的种群中不易传播,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项错误;种群数量超过环境的负载能力时,种群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竞争加剧,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的作用增强,种群的死亡率增加,B项正确;干旱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项错误;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D项错误。3.(2023·全国甲卷,31)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变得清澈,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水体中的鱼、水鸟属于

。(3)若要了解该城市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请围绕食物指出需要调查的内容有

(答出3点即可)。

水鸟甲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消费者

水鸟甲的食物类型,每只鸟在该季节的食物消耗量,该季节水鸟甲食物的总产量解析

(1)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的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来调查。(2)鱼和水鸟均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3)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包括食物、天敌、竞争物种和环境条件等。与食物有关的调查内容包括食物类型、个体的食物消耗量、食物总产量等。角度拓展(1)[2023·山东卷,T11A~D]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②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志重捕法③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④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④(2)[2023·浙江6月选考,T5A~D]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①充沛的降水②肥沃的土壤③连片的麦田④仅取食种子的鸟类①(3)[2020·山东卷,T19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判断(

)(4)[2018·全国Ⅰ卷,T5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判断(

)×√(5)[2022·全国甲卷,T31节选]①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

。②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6)[2022·湖南卷,T20节选]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体数量较少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7)[2022·全国乙卷,T31]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②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③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宜、样方数量适宜

Sn/m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角度2围绕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演替,考查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4.(2023·安徽宣城二次调研)某科研小组对玉米地进行了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玉米地里不同的玉米品种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B.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调查玉米地范围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玉米地里杂草的产生、蚜虫的迁入,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C解析

玉米地里不同的玉米品种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A项错误;坡上与坡下玉米地的生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调查玉米地范围内物种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项正确;虽然玉米地里有杂草的产生、蚜虫的迁入,但是优势物种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玉米,所以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项错误。5.(2021·全国甲卷,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解析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火山喷发、海啸、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也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A项正确。裸岩是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农田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经历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次生演替经历了杂草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C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D项正确。6.(2023·山东卷,24)研究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仅要统计物种数,还要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该群落演替与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点的不同,区别还在于该群落演替类型

(答出2点区别即可)。

(2)在研究该群落植物类群丰富度的过程中,统计丙的相对数量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根据记名计算法适用对象的特点分析,丙的特点是

。(3)据图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能确定”),原因是

。(4)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

。演替速度快、经历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不能确定

群落中该时间段乙种群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

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解析

(1)退耕农田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而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经历的时间短、演替的速度快、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2)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3)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可用相对多度表示,图中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相对多度下降,但群落中该时间段乙种群个体总数的变化未知,因此无法判断该时间段内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4)农田退耕后可演替为其他群落,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角度拓展(1)[2023·浙江卷,T8A~D]群落演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动态过程,短时间的观察难以发现这个过程,但是有些现象的出现,可以一窥其演替进行的状态。下列事实的出现,可以用来推断群落演替正在进行着的是

①毛竹林中的竹笋明显长高②在浮叶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现了挺水植物③荷塘中荷花盛开、荷叶逐渐覆盖了整片水面④在常绿阔叶林中马尾松的部分个体因感染松材线虫死亡②

(2)[2021·江苏卷,T9A、B]某地区积极实施湖区拆除养殖围网等措施,并将沿湖地区改造成湿地公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该公园生物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②公园建成初期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3)[2022·全国甲卷,T31节选]①调查发现某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②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

(答出2点即可)。

①②

丰富度

为动物提供食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帮助植物传粉,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4)[2020·全国Ⅲ卷,T31节选][题干信息说明: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

(5)[2020·浙江7月选考,T26节选](题干信息说明: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

。为什么?竞争

未发生

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6)[2019·江苏卷,T26节选]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

结构。

(7)[2019·海南卷,T29节选]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

水平

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微点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要点整合】

1.生态系统的结构

无机物有机物生产者自然选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示意图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2)能量流动的三个数量关系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3)“三看法”快速判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

无机环境

行为

生物的种间关系

【命题角度】

角度1围绕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生命观念1.(2023·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礁上生活着一种叫裸尾鼠的啮齿动物,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最终成为首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裸尾鼠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B.裸尾鼠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裸尾鼠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相同的营养级D.裸尾鼠的灭绝对其天敌不利,但对作为其食物的生物是有利的D解析

裸尾鼠是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A、B两项正确;裸尾鼠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相同的或不同的营养级,C项正确;裸尾鼠的灭绝对其天敌不利,对作为其食物的生物也是不利的,D项错误。题后归纳生态系统成分的五个易错点角度拓展(1)[2022·浙江6月选考,T20A、C]①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判断(

)②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判断(

)(2)[2022·广东卷,T6A~D]下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①a、c是生产者②b、e是肉食动物③c、f是杂食动物④d、f是植食动物√√③(3)[2021·广东卷,T2A~D]“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填“黄鸟种群”“生物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或“农业生态系统”)

(4)[2020·江苏卷,T24A]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判断(

)(5)[2018·全国Ⅲ卷,T6A]趋光性昆虫是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判断(

)(6)[2017·浙江11月选考,T10A、C]①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判断(

)②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判断(

)自然生态系统

×√××(7)[2020·山东卷,T24节选]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8)[2017·海南卷,T28节选]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2围绕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科学思维2.(2023·山东卷,13)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70.5×105J/(m2·a),该能量由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C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中的能量,A项错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的能量,无法计算来自生产者的能量,B项错误;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则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3.5×105-3×105=10.5×105

J/(m2·a),C项正确;粪便量为未能同化的能量,则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及陆地的植物残体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项错误。3.(2023·安徽马鞍山模拟)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a~j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b、cB.从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是g/(b+e)C.海参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常用样方法测定其种群密度D.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提高了资源利用率A解析

由图可知,M同化的能量是b+e,其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消耗(c),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e-c),A项错误;M同化的能量为b+e,由M到N的能量为g,传递效率为g/(b+e),B项正确;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C项正确;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D项正确。4.(2023·新课标卷,33)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下,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水鸟同化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1点即可)。

栖息地、食物、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每种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避免干扰水鸟在稻田中的觅食行为

解析

水鸟摄入的能量,需要经过同化才能被利用,一部分在水鸟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水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2)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游客在观赏水鸟时,要注意减少对水鸟的干扰,保持远距离观赏。角度拓展(1)[2023·全国甲卷,T5A~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②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③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④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③(2)[2021·天津卷,T4D]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判断(

)(3)[2019·天津卷,T5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判断(

)×√(4)[2023·浙江6月选考,T21节选]地球上存在着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在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回答下列问题。①农田是在人为干预和维护下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对其进行适时、适当地干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例如在水稻田里采用灯光诱杀害虫、除草剂清除杂草、放养甲鱼等三项干预措施,其共同点都是干预了系统的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在稻田里施无机肥,是干预了系统__________过程。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

②热带雨林是陆地上非常高大、茂密的生态系统,物种之丰富、结构之复杂在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中极为罕见。如果仅从群落垂直结构的角度审视,“结构复杂”具体表现在

。雨林中动物种类丰富,但每种动物的个体数不多,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事实存在的原因是

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明显,动植物种类多

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雨林中动物种类较多,食物链较长,同一营养级中具有多种动物,每种动物获得的能量较少,因此个体数量不多(5)[2021·全国甲卷,T31]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①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

(答出1点即可)。

②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③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

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可以持续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湖泊

微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要点整合】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

抵抗力

(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关系解读2.图解四大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CO2臭氧层破坏

N、P酸雨

3.关注生物多样性的“3、3、4、1”特别提醒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直接

间接潜在就地保护共同进化【命题角度】

角度1围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考查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1.(2023·宁夏银川模拟)仅产于长江中下游的“水中大熊猫”——白鱀豚已多年不见踪迹,为保护长江生态,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措施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B.该措施使长江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C.白鱀豚的绝迹会造成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D.该措施可增大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鱀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即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一种措施,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B项错误;白鱀豚的绝迹会造成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潜在价值也随之消失,C项正确;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以改善长江白鱀豚的生活环境,可增大长江水域生态系统中白鱀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2.(2023·全国乙卷,31)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请从负反馈调节的角度分析,森林中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的原因是

(3)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农田生态系统,原因是

玉米→蝗虫→青蛙→蛇→鹰

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害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森林生态系统的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以下食物网:(2)当害虫种群数量增加时,其食物数量减少,害虫的增长量减少;同时,其捕食者数量增多,害虫的被捕食量增多。因此害虫种群数量没有不断增加。(3)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大,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角度2树立“绿色发展”观、强化无公害与污染治理意识3.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倍。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模式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荔枝树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由于分层形成了垂直结构C.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D.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需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D解析

能量不能被循环利用,A项错误;荔枝树的幼苗、半成体植株和成体植株属于同一种生物,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B项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包括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C项错误;为了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需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D项正确。4.(2023·安徽黄山模拟)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黑臭河流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构造这种净化系统首先需将黑臭河流的底泥疏浚,然后在河底设穿孔曝气管进行曝气,同时在距水面下约0.5m处设高密度耐腐蚀的栅板,上覆棕榈树皮丝制成的人工生物土壤(称为生物浮床),在人工生物土壤上种植高等挺水植物,包括芦苇等经济作物。系统运行后,向其中投放适量的包括光合细菌在内的混合微生物菌剂和金鱼、鲢鱼等鱼类以及蜗牛、螺、河蚌等软体动物,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总能量是

。通过曝气管曝气,抑制了河流中分解者的

(填生理过程),减少了H2S等有毒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河流的臭味。

(2)系统运行后投放适量的微生物和动物等,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3)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目标。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

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微生物菌剂中的化学能无氧呼吸

增加物种丰富度,使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碳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角度拓展(1)[2023·浙江卷,T2A~D]自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酸雨”在我国发生的频率及强度都有明显下降。下列措施中,对减少“酸雨”发生效果最明显的是

①大力推广风能、光能等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②通过技术升级使化石燃料的燃烧率提高③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集中排放④将用煤量大的企业搬离城市中心①(2)[2023·湖南卷,T13A、B]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侯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②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①②(3)[2022·广东卷,T1A~D]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①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②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③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④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③

(4)[2021·河北卷,T18D]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易地保护。判断(

)(5)[2021·北京卷,T11A~D]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②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③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④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①③④

(6)[2021·湖南卷,T4B、C、D]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②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③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②③

(7)[2023·湖北卷,T19]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

。②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

的风险,原因是

③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

(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

等。

草→牦牛→雪豹(或草→岩羊→雪豹)灭绝

气候变化持续加剧,会影响雪豹栖息地内植被生长,进而导致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雪豹种群受到的环境阻力加大,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或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雪豹繁育中心

热考·专项突破突破一命题篇接轨社会热点,渗透“森林碳汇、碳中和、碳达峰”——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命题要点低碳环保理念是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热点话题,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知识与“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相联系必将成为新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备考时务必作针对性强化。对点训练1(2023·河南六市第一次联考)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即可维持大气中的碳平衡B.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所以物质循环的形式是化合物D.黑暗条件下,植物和动物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解析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即可维持大气中的碳平衡,A项错误;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方式是光合作用,而根据题干信息,碳中和是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所以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B项正确;根据物质循环的概念,物质循环的形式是元素,C项错误;植物和动物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而无氧呼吸在植物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中产生乳酸,D项错误。对点训练2(2021·广东卷,1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别是

,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

碳循环的平衡

温室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获取

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获取

(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

和增加

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O2排放量

CO2吸收量

突破二解题篇长句表达(五)

生态文明建设真题演练(2020·山东卷,24)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下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下表所示。(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

。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

,依据是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垂直

有机农业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群,从土壤生物食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

。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