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展课程服务实践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为例_第1页
高校图书馆开展课程服务实践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为例_第2页
高校图书馆开展课程服务实践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图书馆开展课程服务实践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为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很多读者可以不用到图书馆,直接通过网络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传统图书馆基于收藏大量文献资源的被动服务模式受到了很大挑战。要重新赢得读者的信赖,图书馆必须改变简单借还、等人上门被动服务模式,向提供专业化、知识化、人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有提升服务教学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重要课题。

1项目建设背景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到,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服务与教学相结合有很多的尝试。美国大学馆非常重视课程教学服务,把馆藏资源嵌入课程管理系统成为图书馆的一件日常的工作和服务。一般大学图书馆都提供课程资源服务,将与课程教学有关的教材、参考资料,及教师挑选的网络资源等,经图书馆加工后提供给学生浏览、借阅。国内高校图书馆也有一些将图书馆服务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尝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把读者教育、信息工作、参考服务等融入大学的课程管理系统当中;台湾地区的逢甲大学图书馆协助教师在课程管理系统上根据数字化课程提供课程录像、数字化教材教辅资源等服务。

笔者对2014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外借图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借阅比率(借阅比率是外借册数除以复本数)排名前100名(本)书中教材教辅类图书有43本,选取借阅比率最高的1本书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借阅比率为7)。对该书相关图书外借情况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与该书书名相似的图书有较多的外借册数,而内容相关但书名不一样的图书借阅比率接近零。从我馆读者外借图书统计数据来看,学生对课程学习相关的教材教辅图书有较大的需求,甚至出现了这些图书供不应求的状况,但由于检索技能、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造成与之内容相关的部分图书却无人问津。

根据文献调研及读者借阅数据分析,我馆开始筹建以课程为中心,融合资源、社区交流和图书馆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教学服务平台。

2定位与目标

2.1定位

围绕课程学习,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用户在校学习的课程资源获取和导引服务。将图书馆大量资源贴合本校开课教学维度重新组织,建立课程资源体系,实现图书馆教学文献、教师自有资源、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实时更新,同时打通教学过程与图书馆咨询服务交流通道。平台以丰富的教参教辅资源为基础,实现教师指定教参的在线获取,以课程建立学习交流分享社区,实现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分享,共建共学,真正实现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引进课堂,从而重新定义图书馆服务功能。

2.2建设目标

(1)图书馆服务嵌入课程教学过程。针对课程内容,提供个性化课程服务,实现图书馆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过程,提供给教师备课素材、学生学习阅读材料以及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

(2)课程资源门户。以课程为主题组织课备资源,包含课程教材、教辅及学习素材、教师授课资源、学生笔记、互联网资源。

(3)课程学习社区。类似于百度贴吧,建立课程学习社区,学生可以进行资源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向图书馆索取文献,等等。

(4)移动课程服务。提供基于课程的移动学习服务,适应移动互联网学习。

3实施过程

2014年初,我馆对课程整合平台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前期分析论证,召开了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介绍了项目设想,征询专家意见。2014年3月起与北京方正阿帕比公司合作,开发课程平台,建立了以课程为导航的课程学习平台,对课程配套教材、教辅资料、学生自有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根据课程进行初步的图书馆资源整合配置;2014年6月起在学校二级学院征集首批建设的试点课程,有40门课参与到了首批试点。图书馆以参考咨询部为班底,建立了课程平台工作小组,与40门课的主讲老师进行沟通,图书馆对本门课的相关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了筛选和推荐。2014年9-12月,根据授课教师的推荐,对一批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并有针对性地收集了大量课程学习素材,提供给教师备课用,并选取部分配置到相关课程栏目中。同时对学习社区功能、移动阅读等进行了系统完善,平台增加了考研、英语四六级考试等专题栏目;2015年9月,平台正式发布,并链接到学校网络课程中心中,试点课程投入试运行。经过近1年的试运行,我们针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增加了互动功能。

4服务平台建设

4.1收集资源

项目平台是与方正阿帕比合作建设的课程整合平台(即2014年5月方正阿帕比公司发布的“学知课堂”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平台以教学课程为导航主线,将图书馆纸质文献、中外文数据库与教学课程相关联,实现教参书、教辅网络资源的整合,主要满足学生课后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可为相关课程教师提供借鉴。

课程导航聚合了支持课程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源,主要包括馆藏文献资源、教师自有资源以及开放存取资源三大类。馆藏文献资源即本馆拥有与教学相关的图书、期刊、学位论文、影像资料;教师自有资源即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学习资料,包括课件、讲义、考试试卷等;开放存取资源来自互联网的、与课程相关的免费资源,如如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等资源等。其中,开放学习资源是项目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学生自学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资源,有助于学生多维度了解课程知识。

4.2资源的组织方式

针对学校开设的院系和课程情况,平台以院系-课程为索引组织课程资源(见图1),每一门课都单独一个页面,汇聚了该门课所有的文献资源。平台首页提供从院系到课程的入口,学生只要找到某门课程,即找到了该课程学习所需的文献资源。检索功能也仅仅提供教参、教师、课程的3个检索途径,这种资源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检索技能要求,使学生不用培训就可轻松学会使用课程服务平台。学校教务处建设有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图书馆将平台与学校教务处建设的网络课堂中心平台进行了整合,将每一门课程页面的URL直接链接到课堂中心对应课程的教学资料栏目,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心学习时就可以一站式获取该课程的学习参考资料。

4.3学习社区建设

在平台引进社区空间设计理念,每门课建立了一个“小课堂”,即功能类似百度贴吧的课程学习交流空间,教师、学生、馆员三方均参与到这个空间。具体分工上,馆员是课程学习平台的主导者和建设者,教师参与教学资料选取和资源推荐,学生则是资源的使用者和评价者。其中,社区空间教师参与尤其重要,图书馆在与二级学院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请二级学院推荐一些有合作意向的教师担任课程资源的第一期建设顾问(第一期有40门课),全程参与第一期课程服务平台的建设。

4.4移动服务

为了方便大学生移动终端使用,课程服务平台推出了移动版APP,除实现PC版上述功能外,须具有学习随时性、交流及时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课上、课余随时拍下上课内容上传分享,同时馆员、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交流有关教学中的问题,解答学生疑惑。

5嵌入教学过程开展服务

平台搭建完成后,选取40门课作为第一期试点建设课程,并将服务平台嵌入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课程馆员会与课程教师进行沟通,请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参考清单,并由课程馆员根据资源清单收集资料。文献信息资源经过分类、建库、数字化等加工,并根据课程章节重新集合成具有关联性和系统化的教学信息资源体系。对于学生而言,只需根据课程进度,进入课程学习平台直接下载和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献,不需要自己再去检索和获取。课程馆员还负责教授师生数据库检索的技巧,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培训服务和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料的文献传递服务。在建立的小课堂学习社区中,嵌入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使用者可以随时@图书馆课程馆员,解决有关课程资源利用的各类问题,并提供合理建议,让课程服务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经过近2年的建设,对学校800余门课程进行了文献资源的配置,包含教材教辅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PPT文档、学习视频等等,其中共有1056种教材教辅进行高清数字化处理,实现98%的课程教材数字化。选取其中40门课进行了试点,由二级学院确定试点课程教师负责人,图书馆安排多位学科馆员与这些老师合作,全过程参与了课程,共有3065名读者通过课程学习平台直接下载和阅读课程文献。据最新的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在使用学生中有91%觉得对学习有帮助,尤其是对完成课程作业帮助很大;在参与试点课程的老师中,满意的占80%以上,最满意的是馆员为教师课件准备提供帮助和为学生论文写作指导等工作。

6经验与不足

6.1取得的经验

通过近2年的建设,我馆建设了一个面向教学活动,整合图书馆资源、参考咨询服务的课程服务平台。以本校开设的课程为主线,以课程为脉络组织资源相关的教材、教辅、期刊、论文、视频、课件、资料等电子文档主动呈现给学生。同时将图书馆的服务嵌入进来,帮助学生在上课、写作业、考试、写论文等过程中查找资料,成为师生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帮手。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实现,应该有以下几点经验。

(1)建立与教务、院系良好的合作机制。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开展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努力建立与教学管理部门、院系长效合作机制。学校教务处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行政资源,如选课系统、教学评估、教师管理等,同教务处合作对于项目推广使用十分必要。项目建设初期,我们与教务处进行了多次沟通,了解到教务处正在建设网上课程中心,于是根据各自业务特点,与教务处进行功能分工,教务处负责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如教师组织、教学任务、学生管理、考试管理),图书馆负责教务资料整合,各自分开建设,最终进行整合。另外,要注重与任课教师的合作。项目建设中图书馆请各二级学院推荐愿意合作的教师做项目指导。任课教师的参与,确保了收集的课程资源与教学适配性好。图书馆要求课程服务馆员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系列贯穿整个课程的文献服务支持,让老师深切感受到我们这项工作“有用”,以争取老师对项目的支持。

(2)多专业背景的团队建设。项目建设中,图书馆内部重视这一服务模式,建立课程服务工作组,从各个部门抽调了有学科专长的人员参与这项工作,根据项目建设需求进行了分工,包括技术支持、资源采集、数字化加工、信息录入、资源推广等。课程服务馆员工作组根据分工开展工作,同时十分注重沟通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同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6.2存在的不足

图书馆嵌入课程服务教学是探索服务无缝化、协作互动的一种实践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在课程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