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孤晨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仅用了两年。如果说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则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近年来,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变。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选自韩业庭《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有删改)材料二:悲观主义者认为,艺术家赖以养家糊口的岗位很快就会被聪明绝顶的人工智能取代。然而,事情并非那么糟糕。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自主意识,也无法拥有人类的情绪和感情,不具有人类那样因不同的生活经验而积累的人生独特体验、生活常识以及情感蕴藉。机器人小冰只存在于互联网之中,无法像真正的人类一样体味人生的真谛,自然也创作不出能传世的佳作。人工智能机器人拘泥于所处的环境,不会主动适应环境;拘泥于设计者的单一任务指向,无法应付复杂的环境变化。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选自李辉《人工智能文学艺术的多维审视》)材料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类的艺术世界带来了活力,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但是人工智能创作的文学艺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工智能导致了文学艺术的模式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模式化的趋势。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也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虽目前尚不具备文化艺术创作所需的创造性思维和基于创作所需的爱、恨等情感体验,但它可以帮助艺术家们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改)1.下列对机器人小冰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小冰经过多次训练后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作,其投入学习的时间比人类大为减少。B.研发团队从“诗人”小冰创作的数万余首诗歌中挑选出一百多首结集出版,这些诗歌的创作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C.“画家”小冰的绘画创作,不是简单的把已有的视觉元素复制、拼接,而是大量使用诱发源激发其进行独立创作。D.机器人小冰因存在于互联网中,不具备人类艺术创造的情感,其文艺创作能力只能处于“低幼”阶段。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具有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自主意识、人生独特体验和文化艺术创作所需的创造性思维等优势。B.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在丰富表现手法和想象力、自如转换风格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C.人工智能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和创作效率,并促使人类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D.两则材料对文艺创作要有人类情感的看法、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均是不一致的。3.就“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这一问题,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D2.D3.①材料一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对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形成极大的挑战。②材料二认为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还无法与人类相匹敌,还不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③材料三认为不应一味排斥人工智能,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为人类服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其文艺创作能力只能处于‘低幼’阶段”错误。由原文“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可知,原文说的是“尚处在‘低幼’阶段”,说明并不是只能处于这一阶段。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均是不一致的”错误。根据材料二“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自主意识,也无法拥有人类的情绪和感情,不具有人类那样因不同的生活经验而积累的人生独特体验、生活常识以及情感蕴藉”和材料三“人工智能虽目前尚不具备文化艺术创作所需的创造性思维和基于创作所需的爱、恨等情感体验,但它可以帮助艺术家们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可知,材料二和材料三两则材料都认为文艺创作要有人类情感,目前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可见,两则材料对文艺创作要有人类情感的看法、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是一致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从三则材料中筛选出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相关的内容然后加以概括即可。由材料一“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可概括出该材料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将会对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形成极大的挑战”。由材料二“目前,人工智能依然没有人类所具有的自主意识,也无法拥有人类的情绪和感情,不具有人类那样因不同的生活经验而积累的人生独特体验、生活常识以及情感蕴藉”“这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可概括出该材料的观点是“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还无法与人类的相匹敌,还不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由材料三“但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也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虽目前尚不具备文化艺术创作所需的创造性思维和基于创作所需的爱、恨等情感体验,但它可以帮助艺术家们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可概括出该材料的观点是“不应一味排斥人工智能,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艺术创造力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服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杏花村访酒梁衡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别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可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了。说是村,并名以“杏花”,但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览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值得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现出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赏酒并不要靠眼鼻,因为全身已经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其味柔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原来我国的名酒有五个香型:浓,酱,清,米,混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共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艳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着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它才成为名酒之祖。观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是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二至四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酒的发酵特别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解数,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喝过酒,我们被带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很别致,是一所传统的四合院,取名曰“醉仙店”。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牛,牛背上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这时,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大家仍在院中流连。不错,人们是为访酒而来,但若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只是酒的话,何处没有呢?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与凭吊一会儿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写“真不知道,该怎样来将它归类了”设置悬念,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B.文章巧妙运用对比,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相较,旨在批评其他酒的浓烈,赞美汾酒的纯真。C.“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着轻妆”,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汾酒作为清香型的代表,不求浓烈,只求纯真的特色。D.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酒的制作过程,认为粗糙丑陋的瓮甑、杏花村的水与空气都是让汾酒独具魅力的原因。5.文章第四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所品之酒,请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文末处画线句子“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4.B5.①“浅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从视觉、嗅觉、味觉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描写,细腻生动。②“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酒的清香四溢。③“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④“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将竹叶清酒的色泽写得可知可感。⑤“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全身已经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运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香无处不在。6.①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色彩。②与前文“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相照应,形成递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强调除了“酒”以外,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与凭吊。④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杏花村风景优美、酒香四溢的特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旨在批评其他酒的浓烈”分析错误。通过对比,表现了汾酒淡雅的独特风味,并没有旨在批评其他酒的浓烈。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①调动多种感觉,综合描写,有更好的效果。如写酒的颜色是“浅淡的黄色”,写酒的香味用“一阵清香”,写唇初沾酒时的感觉如“馨绵”,写就入口时的味觉是“口将咽又生甜”,作者从多种感官角度来写汾酒的种种特点,细腻生动,突出人们对汾酒的喜爱。②又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本来无形的可通过嗅觉感知的汾酒酒香以视觉可见的“薄雾”来描写,通过感官的转移,突出了汾酒清香四溢的特点。③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们对汾酒的赞美。如文中作者在“观看酒的制作”时,“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的空气”,这是从正面写出了汾酒的魅力所在;但我试酌一口时,顿感“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其味柔和隽远”,而“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我”及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④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对汾酒的赞美。如“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让人不禁想起春天柳树刚发芽时的颜色,给人以清新软绵的感觉,从而表达出同属汾酒系列的竹叶清酒的色泽清纯的特点,让人可感可知。⑤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运用比拟,赋予汾酒的清香以生命的动感,它“扑”入胸怀、“钻”进衣袖,使无形的酒香化为可观可感的有形,写出清香让人全身沉浸在它的美之中;再如“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共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艳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着轻妆”,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汾酒的“纯、真”,如同“窈窕淑女,淡着轻妆”,并与其它酒的“艳丽少妇,浓妆艳抹”形成对比,突出了汾酒的特点。【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①本题画线句子“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引用名篇名句,含蓄典雅,增强文采。②结合“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值得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分析,“并不在山水之间”,是因为汾酒的名气,使得许多人慕名而来;在结构上,这与前文“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形成前后呼应,语义上形成递进关系,进而突出文章的主题。③结合“喝过酒,我们被带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很别致,是一所传统的四合院,取名曰‘醉仙店’”“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牛,牛背上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与凭吊一会儿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等分析可知,“也不全在酒”强调除了“酒”以外,还有酿酒的历史与工艺、杏花村人的待客之道,这些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④该句位于文章结尾,起总结全文的作用。结合“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可知,画线句子说明了杏花村的特殊之处——景美,酒美,文化更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于是邪党益忌修,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谥曰“文忠”。(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曰A第言B之C毋以中外D为间E于是F邪党G益忌修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贬夷陵令”的“坐”意思是因此,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意思相同。B.朋党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与“小人之伪朋”所指相同。C.“迁”,本文中指晋升官职,与“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相同。D.“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是他逝世后,朝廷对他在文学和为臣上的肯定。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为人正直。在范仲淹被贬后,欧阳修上疏皇帝来谴责高若讷,被贬为夷陵令。范仲淹出任陕西,请他作掌书记,他辞而不受。B.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是首选之人。保州有战事,皇帝告知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C.欧阳修见解独到。他在《朋党论》中认为,君子因同道结为朋党,小人因利益结为朋党。国君明辨是非,天下就可以治理得很好。D.欧阳修很有才能。为官论事切直;作文观点直截了当,论述精辟;后调任翰林学士,参与《唐书》编纂。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11.杨士奇在《书<新唐书>后》中评价欧阳修“存心至公,无欲上人”,这些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ACE8.A9.A10.(1)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和洞穴就显得昏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2)所以作为君王只应当(就应该)摒退拥有伪朋党的小人,任用拥有真朋党的君子,那么天下就安定了。11.①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②直言进谏,论事切直。【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于是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恨欧阳修。“曰”后引出说话内容,其后停顿,A处断开;“第言之”,省略主语的动宾结构,句意完整,C处断开;“于是”放在句首引出后文,前面E处断开。故ACE三处需要断句。【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意思不同。因……而判罪。/因为。句意: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B.正确。句意:朋党的议论产生。/小人的假朋党。C.正确。句意:升迁他为翰林学士。/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D.正确。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欧阳修上疏皇帝来谴责高若讷”错误。原文“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可见欧阳修是给高若讷写信谴责他,不是直接上疏给皇帝。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林霏”,林间的雾气;“归”,聚拢;“晦明变化”,明暗交替变化。(2)“为君”,作为君王;“但”,只;“治”,安定。【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已利裁?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可知,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由“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可知,直言进谏,论事切直。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罢黜。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后来范仲淹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难道是为了一己之利吗?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朋党的议论产生,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其中概要是:“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所以作为君王只应当(就应该)摒退拥有伪朋党的小人,任用拥有真朋党的君子,那么天下就安定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于是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恨欧阳修,陷害他。出欧阳修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他为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死后谥号“文忠”。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B.作品通过多个意象,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C.第二句描写女子的鬓发脸庞,动静结合,使诗句平添生机。D.末句鹧鸪双双,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点出了她所追求的理想。13.“闺怨词”是古代诗歌常见类型,但本词表达闺怨之情却极为含蓄,请简要分析。【答案】12.C13.①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②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咏物衬人情,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动静结合”错误。“鬓云欲度香腮雪”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此句是动态描写,不是“动静结合”。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诗含蓄的表现这种闺怨之情:首先,“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词中通过“懒起”“画”“弄妆”“梳洗”“照”等动作来写女子起床梳洗的娇慵姿态;“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服饰上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据此分析出,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其次,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身穿崭新的绫罗短衣,贴绣的鹧鸪似欲飞动;那金线绣成的鹧鸪成双,可看出服饰华贵艳丽,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引发寂寞空虚之感,写得深沉含蓄。据此分析出,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人常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3)《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写出其相思萦怀之情。【答案】①.巴山楚水凄凉地②.二十三年弃置身③.爱上层楼④.为赋新词强说愁⑤.青青子衿⑥.青青子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置”“赋”“衿”“佩”等。三、名著阅读(6分)15.阅读社举办“绽放在名著中的青春故事”系列阅读活动,活动海报会根据每期名著人物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底色。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他(她)的海报底色应采用哪种颜色。备选人物:简·爱(《简·爱》)鲁迅(《朝花夕拾》)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示例:祥子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灰色。十八岁的祥子来到北平成了一名人力车夫,他本想靠自己的努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却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下屡次受挫。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的理想完全破灭,最终堕落为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灰色与祥子悲惨的命运更契合。【答案】示例一:简·爱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绿色。简·爱被舅妈送往寄宿学校,那里的校长冷酷无情,受冻挨饿疾病时常威胁着学生们的生命安全。简·爱不但没有向苦难屈服,反而在那里认真学习知识和各种技能。她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生机勃勃的绿色最能体现简·爱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示例二:鲁迅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红色。鲁迅少年时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在乌烟瘴气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艰难求知,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等著作。后来他前往日本仙台学医,经过“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认识到拯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于是弃医从文。红色最能体现鲁迅的求知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示例三:保尔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红色。保尔从一名具有反抗精神的倔强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的青春充满着生活的压迫、工作的磨炼,伤病的折磨。但他始终满腔热血,坚定地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红色最能体现保尔坚韧的精神、火热的理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内容、人物的能力。作答时,要在对名著内容有所了解了解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符合名著的主题或人物精神品质的颜色,然后结合名著情节和人物其经历、精神等作答,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比如:《简·爱》的海报底色可采用绿色。然后简述简•爱遭受的苦难——被舅妈送往寄宿学校,那里的校长冷酷无情,受冻挨饿疾病时常威胁着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接着指出简•爱不向苦难屈服,反而努力学习知识和各种技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到工作,改变命运的坚强精神;最后重申生机勃勃的绿色最能体现简•爱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简•爱》的海报底色也可采用紫色。首先指出紫色象征着高贵,因为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她是高贵的;然后简要概括简•爱悲惨的童年——自幼父母双亡,寄住在舅妈家,童年曾和骄横的表哥、舅妈及冷酷的学校司库对抗;重点指出长大后的简•爱,坚强勇敢、人格独立、心理强大,令人敬重。鲁迅《朝花夕拾》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红色。然后抓住鲁迅的求学经历以及留学期间让他弃医从文的事件,——“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这两件事让鲁迅认识到拯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红色最能体现鲁迅的求知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先说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海报底色应采用红色。然后简要概括保尔从具有反抗精神的倔强懵懂的少年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最后指出红色最能体现保尔坚韧的精神、火热的理想。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没有油纸伞,长江边的泸州就只是一座酒城。走进泸州,到处是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一旁的长江和沱江,也步履趔趄,醉态百出。是油纸伞改变了泸州的气质。①在汉语的传统语境中,油纸伞含义丰富。②在客家方言中:“油纸”与“有子”同音;从字形来看:繁体的伞里有五个“人”字。③故过去女性婚嫁,女方通常会以两把油纸伞作为陪嫁,以祝福新婚夫妇早生贵子。④在中国古代,赶考的书生与上任的官员背上包袱里除了衣物与书籍,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以求独占鳌头、仕途平安。16.选文第二段中有一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答案】16.语句:②修改意见:将“油纸”前的冒号改为逗号。17.到处是以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雕塑人物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②“在客家方言中”是“‘油纸’与‘有子’同音”地方,作状语,起强调作用,放在句首单独成句,而不是“说”的意思,不能用冒号,冒号改为逗号。【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一是成分残缺,缺介词“以”,构成“以……为主角……”;二是成分残缺,“或侧卧或斜立”句前后牵连,需增加主语“雕塑人物”。修改为:到处是以泸州老窖为主角的店铺和广告,到处是饮酒的雕塑,雕塑人物或侧卧或斜立,手里举着向天的酒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冬季饮食进补__________,北方冬季寒冷,进补宜选温热之品;南方气温相对较高,应以平补为主;高原地区雨量较小且气候偏燥,人们应该适当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以防身体上火。此外,__________,饮食调养也要有所区分,阴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柔和甘润的食物;阳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温热熟软的食物。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节,__________,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此外,还宜多吃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答案】①.要考虑地区间的差异②.个人体质不同③.适宜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原文“北方冬季寒冷,进补宜选温热之品;南方气温相对较高,应以平补为主;高原地区雨量较小且气候偏燥,人们应该适当多吃甘润生津的食品”可知,北方、南方、高原地区针对地区气候差异,所进补的食材有所不同,由此可填“要考虑地区间的差异”。第二空,根据后文“饮食调养也要有所区分,阴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柔和甘润的食物;阳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吃温热熟软的食物”可知,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的人在饮食调养上也有所不同,故可填“个人体质不同”。第三空,根据前文“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节”可知,冬季应专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疗养,而根据后文“此外,还宜多吃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中的“还”可知,文中列举的“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都是能有效克制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物,故可填“适宜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五、写作(4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答案】例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活淡闲适?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远意境?又是谁让我惊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是语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让我徜徉于文学的殿堂,让我如痴如醉。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品味语文,就像咀嚼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轻触荷叶上的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置身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我读语文,我读《边城》。当我沉醉于湘西吊脚楼的奇特美妙,湘西女子的腼腆可人时,我追随着沈从文先生充满魔力的笔尖流淌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