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林州市一中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林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生物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巴胺、激素、抗体和酶等信息分子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均保持不变

【答案】B

【分析】动物体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

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是在稳态范围内变化。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详解】A、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信息分子,抗体和酶不属于信

息分子,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患者体温维持在某个温度时,机体散热量等于产热量,C错误;

D、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性质在稳态范围内不断变化,D错误。

故选B。

2.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列关于人体内细胞及其生活环境的

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C.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血浆蛋白的外渗可引起组织水肿

D.腹泻患者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

【答案】B

【分析】1、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进

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组织液是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A正确;

B、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错误;

C、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血浆蛋白外渗到组织液,组织液渗透液升高,相对吸水增多

可引发组织水肿,C正确;

D、腹泻患者体内水盐平衡失调,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盐水,以补充能源物质、无机盐和

水,D正确。

故选Bo

3.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可使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副交感神经抑制胃肠蠕动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的调控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答案】A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

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

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

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

收,A错误;

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受中枢神

经的调控,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功能不受意识的支配,又叫植物性神

经系统,C正确;

D、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为控制内脏的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D正确。

故选Ao

二、多选题

4.如图为培养液中离体神经纤维某位点受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试卷第2页,共25页

膜电位(毫伏)

?八,,一

I],时间(毫秒)

曲激

A.由a到c的过程中,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B.由c到d的过程的发生机制需要消耗ATP

C.培养液中Na+的浓度可能会影响c点对应值的大小

D.只要给予神经纤维刺激,就会发生图示电位变化过程

【答案】ABD

【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

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动作电位传

导到d点对应位置,a、b、c对应的位置已恢复为静息电位。

【详解】A、据图可知,由a到c的过程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与

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由a到c的过程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

B、由c到d的过程表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外流

属于协助扩散,发生机制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与钠离子内流有关,因此培养液中Na+的浓度可能会影响

c点对应值的大小,C正确;

D、图示电位变化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

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D错误。

故选ABDo

三、单选题

5.兴奋剂可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毒品可使人形成瘾癖.若长期使用兴

奋剂或毒品,则会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剂和毒品往往通过作用于突触来起作用

B.长期使用可卡因会使人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C.每个人都应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

D.比赛中可适量使用兴奋剂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

【答案】D

【分析】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

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内负外正,与钾离子外流有关,动作电位为内正外负,与钠离子内

流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单向传递。

【详解】A、兴奋剂和毒品往往通过作用于突触来起作用,会引起突触后膜上钠离子大

量内流,A正确;

B、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导致兴奋无法正常传递,会使人出现

抑郁、焦虑等症状,B正确;

C、每个人都应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倡导人们远离毒品,C正确;

D、兴奋剂是加速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使人处于强烈兴奋状态增强人的兴奋程度、

一定时间内能提高运动速度,但对于比赛有失公平,D错误。

故选D。

6.人在长期恐惧、焦虑时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

状与肾上腺素、钠尿肽和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当心脏血输出量过多时,心房细胞就会

分泌肽类激素一钠尿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促进肾脏排钠、排水。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钠尿肽能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

B.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调节血糖升高

C.长期焦虑可能会影响细胞因子的合成,引起特异性免疫下降

D.钠尿肽分泌过多时,可能会抑制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减少排钠

【答案】D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

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钠尿肽能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即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

A正确;

B、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的作用,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调节血糖

升高,B正确;

C、细胞因子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长期焦虑可能会影响细胞因子的合成,引起特

异性免疫下降,C正确;

D、钠尿肽和醛固酮都能促进肾脏排钠,因此钠尿肽分泌过多时,不可能会抑制醛固酮

的分泌从而减少排钠,D错误。

试卷第4页,共25页

故选D。

7.2022年夏天,我国多个省份持续高温,局部气温甚至高达45℃。某工人在饮水不足

的情况下进行室外劳动,出现出汗量增大、尿量减少等现象。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出汗增多有利于机体散热B.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性减弱D.集合管和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增多

【答案】C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卜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

觉(饮水),可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

【详解】A、出汗增多,过汗液蒸发过程增加机体散热,A正确;

B、饮水不足,且出汗量增大,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导致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

加,使尿量减少,B正确;

C、饮水不足,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

脑皮层产生渴觉,此时渴觉中枢兴奋性增强,C错误;

D、饮水不足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增多,集合管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

多,D正确。

故选C。

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淋巴样干细胞,是机体中重要的淋巴细胞。

NK细胞识别并结合癌细胞后,可诱导癌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骨髓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B.NK细胞是组成第二道防线的重要成分

C.NK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属于免疫防御

D.NK细胞能影响癌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答案】D

【分析】NK细胞全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识别并结合癌细胞,可改变癌细胞的

某些基因的表达情况,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这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的功能。

【详解】A、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A错误;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

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

C、NK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属于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

一种免疫防护作用,C错误;

D、NK细胞与癌细胞结合后,可改变癌细胞的某些基因的表达情况,使癌细胞的凋亡,

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植物生长发育及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C.光敏色素接受光信息号后,其结构会发生变化

D.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茎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茎生长

【答案】B

【分析】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

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2、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环境因素调节的,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作用尤为重要;

3、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详解】A、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A正确;

B、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极性

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B错误;

C、光敏色素是一种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是一种蛋白质,当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

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会影响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C正确;

D、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生长,D正确。

故选B«

10.下表为几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列有关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名称属性

乙烯利乙烯类

PP333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蔡乙酸生长素类

6-BA细胞分裂素类

A.用乙烯利处理被提前采摘的青涩香蕉,可以促使其成熟

B.用PP333处理水稻能避免植株疯长,以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试卷第6页,共25页

C.用一定浓度的蔡乙酸处理离体的葡萄枝条,可促进其生根

D.用一定浓度的6-BA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其贮藏期

【答案】D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

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

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

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篇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

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

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乙烯利属于乙烯类生长调节剂,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故用乙烯

利处理被提前采摘的青涩香蕉,可进行催熟,A正确;

B、PP333属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

故用PP333处理水稻能避免植株疯长,可使植株矮化,增强抗倒伏能力,B正确;

C、蔡乙酸属于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具有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的特点,故用

一定浓度的蔡乙酸处理处理离体的葡萄枝条,可促进其生根,C正确;

D、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马铃薯发芽,故6-BA不能抑制马铃薯

发芽,D错误。

故选D。

11.实验小组进行了2,4-D溶液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浸

泡插条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b、d组为实验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

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时间/天

A.2,4-D溶液的浓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这四组所用的插条一致,且都不能生有芽

C.a组施加的2,4-D溶液的浓度可能大于b组的

D.在各实验组中,d组2,4-D溶液的浓度是最高的

【答案】B

【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当2,4-D溶液浓度处于a、b时,对插条

的生根是促进作用,且a的效果好于b;当2,4-D溶液浓度处于d时,对插条的生根

为抑制作用。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2,4-D溶液,A正确;

B、此实验在选择实验材料时,所用的插条要保留部分幼芽,B错误;

C、2,4-D溶液为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促进生

根作用越好,所以a组施加的2,4-D溶液的浓度可能大于b组,C正确;

D、2,4-D溶液为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同样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故d组2,4-D溶液的浓度是最高的,D正确。

故选B。

12.野生山樱桃种子休眠期脱落酸含量高,抑制其萌发。为提高其发芽率,研究人员开

展了实验研究,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B.在种子发芽上,赤霉素与脱落酸起的作用相反

试卷第8页,共25页

C.适当增加处理时间能有效促进山樱桃种子的萌发

D.赤霉素促进山樱桃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是500mg-L-'

【答案】D

【分析】1、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

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2、脱落酸合成部位是根冠和萎篇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生理功能是促进气孔关闭;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详解】A、脱落酸是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能调节种子细胞的代谢,A正确;

B、赤霉素促进萌发,脱落酸抑制萌发,二者作用效果相反,表现出拮抗作用,B正确;

C、由图可知,在该实验的赤霉素浓度范围内,浓度为500mg.L」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

最高,故适当增加处理时间能有效促进山樱桃种子的萌发,C正确;

D、在该实验的赤霉素浓度范围内,浓度为500mgLT处理组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推

测该浓度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强。由于各实验组赤霉素浓度相差较大,缺乏足够的

数据,不能得出赤霉素促进山樱桃种子萌发的最适浓度是500mgL」的结论,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各项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草原中每平方千米牧草的数量

B.每平方千米山林中白桦树的数量

C.某池塘一年中的鲤鱼的新增数

D.一亩地中水稻的产量

【答案】B

【分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

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详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牧草不只是一种,

因此,某草原中每平方千米牧草的数量不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A错误;

B、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某草原中每平方千米白桦树

的数量符合种群密度的概念,B正确;

C、某池塘一年中的鲤鱼的新增数,不符合种群密度概念,C错误;

D、水稻的产量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更不符合种群密度概念,D错误。

故选B。

14.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自然林中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获得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组成幼年树成年树老年树

种群密度/(株-hm-2)8808050

A.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乔木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结果要取平均值

C.该乔木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该乔木种群内的个体可能呈随机分布

【答案】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

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包括衰退型、稳定型和增长型。

【详解】A、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因此可使用样方法调查该种乔木的种

群密度,A正确;

B、进行样方法调查是应该做到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要取平均值,

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乔木种群中幼年个体数量多,而老年个体少,因而其年龄组

成为增长型,C错误;

D、本题调查的是某自然林中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因此,该乔木种群内的个体可能呈

随机分布,D正确。

故选C。

15.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B.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丙为性别比例,群落中各生物种群的雌雄个体的比例均为1:1

D.丁为年龄组成,用孔径小的网捕鱼会影响可持续捕捞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

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

试卷第10页,共25页

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

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详解】A、图中显示:甲会使种群数量上升,因而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

迁出率,它们能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A错误;

B、乙会使种群数量下降,因而代表的是死亡率和迁出率,它们能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

变化,B错误;

C、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群落中各生物种群的雌

雄个体的比例可能是1:1,C错误;

D、丁为年龄组成,用孔径小的网捕鱼会导致种群中年龄组成的变化,因而会影响可持

续捕捞,D正确。

故选D。

16.海洋渔业生产中,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蓝细菌是生产者,能为其他生物制造有机物

B.依据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确定捕捞强度

C.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降低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能提高K值

【答案】D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

和年龄结构海洋渔业生产中,使用的网眼尺寸较大时,更多幼小的个体可以逃脱,

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这使幼年个体数目多于老年个体,维持增长型年龄结构,有利

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详解】A、海洋中的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能为其他生物制造有机物,

A正确;

B、依据鱼的种群密度可以确定捕捞强度,应将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以便种

群数量迅速增加,B正确:

C、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

恢复,C正确;

D、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

量,又称为K值,降低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由于环境条件不变,K值不

变,D错误。

故选D。

17.其他条件一致且适宜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数量的变

A.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B.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

C.a组种群数量增长量快的原因之一是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

D.培养中后期,d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只是酒精的积累

【答案】D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

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

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

增长率最大。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说明在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

B、实验组更换培养液,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最终会因

为营养缺乏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甚至下降,B正确;

C、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正确;

D、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

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如酒精的积累等,D错误。

故选D。

18.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有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和温度等

B.若不更换培养液,则酵母菌数量达到K值后会下降直至全部死亡

试卷第12页,共25页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须将试管轻轻振荡,目的是增加溶氧量

D.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醉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

【答案】C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

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

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

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均会影

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情况,A正确;

B、若不更换培养液,随着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减少和有害代谢产物积累,酵

母菌数量达到K值后会下降直至全部死亡,B正确;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技术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C错误;

D、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时应依据“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或统计相

邻的两边及其顶角)的原则,D正确。

故选C。

19.《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指的是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是()

A.“数罟不入湾池”是为了保证捕捞后该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无论是捕捞还是砍伐后,种群数量都应不小于K/2,以便于能短时间内恢复

C.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制约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D.在适宜且不变的环境条件下,某种群出现的最大数量即K值

【答案】D

【分析】L"J”形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

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

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

定的水平,形成“S”形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数罟不入湾池”的意义在于使鱼塘中的幼年鱼类能够保留,保证鱼种群的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有利于持续获得高产,A正确;

B、无论是捕捞还是砍伐后,种群数量都应不小于K/2,以便于能短时间内恢复,因为

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海水温度和盐度作为非生物因素,是制约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

正确;

D、K值指的是在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某种群可以维持的最大数量,因此种群出现

的最大数量并不一定等于K值,D错误。

故选D。

20.下列关于免疫失调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B.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的

C.过敏反应在不同个体反映出来的症状没有差异

D.HIV主要破坏机体的B细胞,降低免疫防御、监视功能

【答案】A

【分析】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

能紊乱的反应。

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

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

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

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故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A正确;

B、接触花粉出现的瘙痒、红肿现象是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体液免疫反应引起的,B错

试卷第14页,共25页

误;

C、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过敏反应在不同个体反映出来的症状

有差异,C错误;

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机体的辅助性T细胞,D错误。

故选Ao

2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毒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后,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

和精神上的依赖,最终成瘾,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毒品的成瘾机制如图所

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后膜

A.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Na,大量内流

B.正常情况下,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部分被转运分子运回突触前神经元

D.毒品缩短了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停留的时间,使神经兴奋性增强

【答案】D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A、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起Na+大量内流,使突触后神

经元兴奋,A正确;

B、正常情况下,多巴胺的释放和回收是平衡的,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浓度保持相对稳

定,B正确;

C、据图,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部分被转运分子运回突触前神经元,C正确;

D、毒品与多巴胺竞争性地和转运分子结合,延长了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停留的时间,

使得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22.树突状细胞(DC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后,会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传

递给辅助性T细胞。抗原侵入人体后引起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辅助性T细

胞释放的白介素-4(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发支气管哮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C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在人体第二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

B.图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相同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后,即能激活B细胞

D.服用药物来阻断白介素-4的信号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

【答案】D

【分析】1、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

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2、体液免疫:病原体可以直接和B细胞接触,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对抗

原进行加工、处理后呈递至辅助性T淋巴细胞,随后在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表

面的特定分子双信号刺激下,B淋巴细胞活化,再接受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

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和病原体结合。

【详解】A、T细胞在人体第三道防线中发挥重要作用,A错误;

B、吞噬细胞和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而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受体

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二者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同,B错误;

C、B细胞的活化需要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同时还需要T细胞传递的信号的作用才能

被激活,且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过程,C错误;

D、T细胞释放的白介素-4(一种细胞因子)能诱发支气管哮喘,因此,服用药物来阻

断白介素-4的信号通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途径之一,D正确。

故选D。

23.氢化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乳膏

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瘙痒症等。如图是氢化可的松的分泌调节过程的

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试卷第16页,共25页

<--1

注:CRH代表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代表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

A.下丘脑细胞上存在ACTH和氢化可的松的受体

B.氢化可的松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C.ACTH分泌后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

D.长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分级调节过程为:下丘脑分泌的CRH作用于腺垂体,促进腺垂体

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氨化可的松;负反馈调节:

ACTH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氢化可的松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下

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据图可知,ACTH和氢化可的松都能作用

下丘脑。故下丘脑细胞上存在ACTH和氯化可的松的受体,A正确;

B、氢化可的松的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其分级调节过程为:下丘

脑分泌的CRH作用于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ACTH,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

进肾上腺皮质分泌氢化可的松;其负反馈调节:ACTH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

分泌活动,氢化可的松含量过高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B正确;

C、ACTH分泌后通过体液能够运输到全身各处,但是只能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

是因为只有肾上腺皮质和下丘脑有识别和结合ACTH的受体,C正确;

D、长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会使题图所示的反馈调节作用增强,抑制下丘脑和腺垂

体对相关激素的分泌,从而使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减弱,D错误。

故选D。

24.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某科研小组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

的野生型植株和脱落酸缺失突变体植株进行适度干旱处理,并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

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罩20

10。

A.脱落酸能促进叶片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

B.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抑制植物茎叶的生长

C.在干旱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根系更发达

D.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

【答案】D

【分析】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鬻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

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详解】A、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脱落酸能促进叶片气孔关闭,以减少

水分散失,A正确;

B、题图显示: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茎叶长度增加

值小于突变体(不能合成ABA),说明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能抑制茎叶的生长,B正

确;

C、题图显示: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型(能合成ABA)植株根长度增加值

却大于突变体,说明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即野生型植株的根

系更发达,C正确;

D、题图显示: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型(能合成ABA)根长度增加值却大

于突变体,推测脱落酸会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25.为研究大鼠皮肤移植后影响皮肤存活率的因素,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相同品系

移植不会出现免疫排斥,X射线可破坏骨髓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卷第18页,共25页

组别处理移植重建移植

B品系大鼠皮

甲组(A品系大鼠)假性手术,X射线处理A品系骨髓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B品系大鼠皮

乙组(A品系大鼠)A品系骨髓

理肤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A品系成熟T淋巴细B品系大鼠皮

丙组(A品系大鼠)

理胞肤

胸腺切除后,X射线处A品系成熟B淋巴细B品系大鼠皮

丁组(A品系大鼠)

理胞肤

A.实验后,甲组大鼠的排斥反应比乙组的更强烈

B.实验后,丁组大鼠的排斥反应比丙组的更强烈

C.实验可证明参与排斥反应的主要淋巴细胞及特异性免疫类型

D.实验后,这四组大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所下降

【答案】B

【分析】排斥反应指移器官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

【详解】A、甲组不切除胸腺,乙组切除胸腺,X射线处理,二者均移植A品系骨髓,

甲组可进行细胞免疫,乙组不能,故甲组大鼠的排斥反应比乙组的更强烈,A正确;

B、丙组移植的是A品系成熟T淋巴细胞,可进行细胞免疫,故实验后,丙组大鼠的排

斥反应比丁组的更强烈,B错误;

C、甲组不切除胸腺,X射线处理后移植A品系骨髓,可进行细胞免疫,乙组、丙组切

除胸腺,X射线处理后移植A品系骨髓,不能发挥细胞免疫,说明没有胸腺不能产生

成熟的T淋巴细胞,但移植A品系成熟T淋巴细胞可发挥细胞免疫,实验可证明参与

排斥反应的主要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特异性免疫类型(细胞免疫),C正确;

D、由于X射线可破坏骨髓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故这四组大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都有

所下降,D正确.

故选B。

四、综合题

26.体温通常指身体深部的温度。人体需要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在不同温度的环

境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温度降低时,冷刺激使温度感受器兴奋,传到(填器官)体温调节中枢,

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与炎热环

境相比,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精力更容易集中,主要原因是一。

(2)在足球比赛运动中,机体细胞代谢加快,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皮肤汗腺分泌增加

和一,增加皮肤的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剧烈运动时,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

赖于(填器官名称)的调节。

(3)在足球比赛运动中,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最好喝一些淡盐水,原因是。

【答案】(1)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的甲

状腺激素比炎热时多,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小脑

(3)运动后大量出汗,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及时补充一些淡盐水,可以维持水和无

机盐的平衡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

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环境温度降低时,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

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随着血液运输到甲状腺,

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在寒冷环境中,血液

中的甲状腺激素比炎热时多,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人体在寒冷环

境下精力更容易集中。

(2)足球比赛中,机体产热增加,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皮肤汗腺分泌增加、皮肤毛

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从而增加皮肤的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平衡。维持身体平

衡的中枢是小脑。

(3)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及时补充一些淡盐水,

可以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试卷第20页,共25页

27.蝗灾的发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图表示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某地东亚飞蝗种

群数量的波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旱极必灾”,通俗说是大旱之年常有蝗灾肆虐。干旱气候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发展的

(填“密度制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原因是o

(2)在狭长的农田地块中,调查蝗虫幼虫跳螭密度的取样方法是,使用该方法的关

键是做到o

(3)图中a、b、c点中,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是点时,为了防止蝗灾爆发,可采用

多种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o

【答案】(1)非密度制约干旱气候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表现为与种群密度无

(2)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

(3)a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分析】题图分析,曲线在b点以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点时达到K值,此时种内

斗争最激烈;a点时种群数量处于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到c之间种群数量处

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详解】(1)干旱气候作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其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表现为与种群密度无关,因而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发展的非密度制约

(2)跳螭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在狭长的

农田地块中,调查蝗虫幼虫跳螭密度的取样方法是等距取样法,同事要做到随机取样,

避免主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3)图中b点时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a点之前捕

杀蝗虫可将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进而预防预防蝗灾发生。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五、实验题

28.科研人员以某高等动物为实验材料设置了一种心脏灌流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灌流液注入该动物心脏,并用电流刺激该动物的迷走神经,心脏搏动被抑制。

实验二:从被抑制的心脏中流出的灌流液也可以使正常心脏的搏动受到抑制,使心脏搏

动振幅降低。

实验三:来自正常心脏(未用电流刺激迷走神经)的灌流液不能使心脏搏动振幅降低。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抑制心脏的搏动,据此判断,此处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

统中的神经。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原因是。

(2)分析实验一、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o实验三的目的是0

(3)某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肌细胞产生兴奋,也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

使肌肉细胞产生抑制。该种神经递质通过的方式释放出细胞,其能分别作用

于不同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的细胞均含有该种神经递质的。

【答案】(1)副交感钠离子内流

(2)心脏的搏动既受到电信号影响,也受化学物质影响作为对照,排除灌流液

本身的影响

⑶胞吐(特异性)受体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

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

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

吸收。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迷走神经支配内脏器官心脏的活动,造成其心跳减慢,属

于副交感神经部分;兴奋产生的原因是神经元受刺激后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2)实验一是将灌流液注入该动物心脏,并用电流刺激该动物的迷走神经,心脏搏动

被抑制,实验二从被抑制的心脏中流出的灌流液也可以使正常心脏的搏动受到抑制,分

析实验一、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心脏的搏动既受到电信号影响,也受化学物质影响;

实验三的目的是作为对照,排除灌流液本身的影响。

(3)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故神经递

质能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的细胞均含有该种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

六、综合题

试卷第22页,共25页

29.水痘是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

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下图

表示2019年某地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的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2500100

90

200080

%•♦•水痘发病率

70/

150060榔・第一剂接种率

50耗

辨・第二剂接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