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解读练习:低碳城市(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解读练习:低碳城市(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解读练习:低碳城市(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解读练习:低碳城市(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解读练习:低碳城市(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低碳城市

【热点背景】

中新网2023年11月26日电,"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2023"(下称"低碳指数2023”)在浙江杭州发

布。该指数显示,在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排名榜上,北京、杭州、上海分列前三。

2022年,浙大城市学院发布中国首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与2022版指数相比,"低碳指数

2023"在保留"过程+维度"双视角评价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同时,将城市研究对象数量从36个大型城市增加

至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了对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评价的全面覆盖。

此次发布的指数从能源结构、经济发展、生产效率、城市居民、水域碳汇、森林碳汇、绿地碳汇与低

碳技术等八个维度切入,全面解析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动态发展。

【热点典例】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实现城市的低碳甚至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一些低碳生态城市规

划设计时,人均建设用地普遍较小,如天津中新生态城控制在75m2/人以下,北京长辛店生态城约为78.9m2/

人,并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集约、紧凑的功能混合土地利用方式。该方式是指在一小地块中同时具有居

住、工作、娱乐、绿化等多种功能,这样市民就不用每天靠机动车往返于相距甚远的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

如天津中新生态城含有4个综合片区,每个片区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市民可以在片区内进行日常的生活,

每个片区又由4〜5个居住社区(约800mX800m)组成,每个居住社区又由4个基层社区(约400mX400m)

组成。除此之外,甚至一个建筑群中也可以包含多种功能。

请指出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如何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的。

【答案】方式:高效地使用了土地,减少了城市用地因向外扩张而占用大量的耕地与林地(耕地与林地能

吸收大量的CO2);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方式缩短通勤距离,营造出适于步行等绿色交通的空间尺度,从

而提高绿色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度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量,减少了交通拥堵,减少

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功能混合地使用土地,整合的基础设施系统能相互利用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和循环使用率。

【分析】本题以低碳城市建设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区的布局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的措

施,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材料"集约、紧凑的功能混合土地利用方式”说明高效地使用了土地,减少了城市用地因向外扩张而

占用大量的耕地与林地(耕地与林地能吸收大量的CO2);材料"一小地块中同时具有居住、工作、娱乐、

绿化等多种功能,这样市民就不用每天靠机动车往返于相距甚远的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说明这种土地利用

方式缩短通勤距离,营造出适于步行等绿色交通的空间尺度,从而提高绿色交通的出行比例,减少温室气

体的排放;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小汽车的使用量,减少了交通拥堵,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功能混合地使

用土地,居住、工作、娱乐、绿化等活动都可相互利用能源,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

【热点解密】

1、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

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2、低碳城市的背景介绍:

低碳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

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

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联合国环境

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些堡先生称“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著名学者林辉

认为,建设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

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

由于城市是现代社会经济的聚集地,国民收入的主体部分是由位于城市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创造的,

同时,城市的碳排放占整个碳排放的70%〜80%。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运行过程中消耗了大量

的化石能源,制造出全球80%的污染,而且城市的碳足迹比农村大两倍。另外,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

程,城市扩张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脆弱,频繁发生的气候灾害威胁到了城市居民正常的

生产生活。因此,城市发展的低碳化在全球的碳减排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城市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

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作为区域碳减排的重要单元和研究主

体,城市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就是以低碳的理念重新塑造城市,城市经济、市民生活、政府管理都以

低碳理念和行为特征,用低碳的思维、低碳的技术来改造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

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城市的低碳排放,甚至是

零碳排放,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低碳城市的特点:

(1)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3)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

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4)动态性: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

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5)区域性: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4、低碳城市的建设:

(1)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

(2)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

(3)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

(4)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5、低碳城市的构成:

(1)新能源利用: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都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

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面对能源危机,许多国家都在下大力气研究和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包

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风电、水电的新技术新工艺。绿色能源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

绿色能源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而广义的绿色能源包括在开发

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绿色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已占

至!J15%-20%,今后由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能源唱主角的局面将得到改善。

(2)清洁技术: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

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

低排放甚或零排放。它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得到合理和持

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

用和废弃物的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

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C02的排放,这与低碳

城市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3)绿色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第一,产业规划。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要降

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

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就是说,要从

决策源头上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阶段就推动向低碳城市的方向发展。第二,交通

规划。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一个方面是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另一个方面是降低

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低碳城市需要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

在这一点上,巴西的库里蒂巴堪称成功的例子。

(4)绿色建筑:建筑施工和维持建筑物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低碳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需要既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又能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

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

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促进政

府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企业、生产企业等就生态社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绿色建筑

的普及和推广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绿色消费:减少C02排放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而且个人也应当承担责任。我们应当倡导和实施

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个人的行动非常重要,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从日常生活做起,节

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就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6、低碳城市的标准:

一是低碳生产力,包括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指标及能耗指标一一其测量方法与中国现行的单位GDP

能耗指标及可能的全国碳排放强度指标一致。这一大类包括碳生产力以及单位产值能耗等两个相对指标。

其次是低碳消费,包括人均能源消费和每户能源消费。可以通过消费指数考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

一大类包括人均碳排放和家庭人均碳排放等两个指标。

第三是低碳资源,包括低碳能源所占份额,单位能源生产排放量及森林覆盖率。此大类包括零碳能源

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森林覆盖率和单位能源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第四是低碳政策,考察低碳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存在与否,相关规定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公众的认知水

平。该大类囊括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建立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机制,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度,符合

建筑物能效标准和非商业性能源的激励措施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均为相对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达到低碳水平就意味着其显著优于全国平均

水平。而绝对指标同样重要,能够确保所取得的进展与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的同时

设立一个长期目标。

7、北京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

(1)健全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委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工作小组,统筹推

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落实双碳战略,构建1+N政策体系。率先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印

发实施《北京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北京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等文件,

分解下达碳排放双控目标。市政府每年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与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建设措施一体

部署、一体推动、一体考核。统筹推进能源清洁化、产业低碳转型、建筑和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综合

保障能力,全市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2)“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市场机制作用大: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的7个试点碳市场之一,北

京试点碳市场自2013年开市至今已平稳运行10年,覆盖近1300家单位、碳排放总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形

成了政策制度完善、参与主体多元、交易活跃度高、碳价激励约束作用显著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近年来,

市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健全完善试点碳市场工作机制,按行业发展阶段科学制订和更新方法学,完善及更新

各行业先进值,组织配额有偿竞价发放,建立绿电消纳补偿机制,额外购买的绿电碳排放量按零计算,开

展低碳出行等碳普惠行动。同时,北京市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体系建设,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机构(简称CCER)o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组织完成CCER系统开发建设以及交易规则的制定。目前,CCER

启动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3)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走在先: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和不同层次的低碳发展试点。印发实施《北京

市“十四五”时期低碳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

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建设了一批多层次、多类型的低碳试点示范项目。通州区、密云区成功入选国

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泽金融商务区等4个案例和1名志愿者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温榆河

公园未来智谷一期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实践基地。全国首个氢能碳减排项目落地。发布了全

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鼓励交通领域降碳减污,基于此方法学,大兴区相关企业牵头,

借助京津冀智慧氢能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情况、核算减碳成效。

截至2023年9月,“MaaS出行绿动全城”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活动正式注册用户近400万人,累计

出行人次近3亿人次。经初步核算,活动累计碳减排量达数十万吨,有力推动了交通领域碳减排进程,协

同改善环境质量。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减排,完善碳市场调节机制,强化低碳试点示范,提高适应气候能力,加

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推动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贡献“北京经验”。

8、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我国虽然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但总

体上仍然处于原创性政策探索和创新阶段。尚没有在中央层面形成明确的低碳城市建设制度和法律保障,

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第二,低碳城市建设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双碳”发展

的本质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并不是降低发展而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

展。但一些城市往往只关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方面,如盲目发展新兴产业,忽视传统工业的提质升级,甚

至忽视了能源链、粮食链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结果是只谈低碳,放弃了城市发展的其他目标。同时,

不同区域和城市之间的低碳城市建设容易各自为政,违背了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关联性。

第三,低碳城市发展投入激励不足,公众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较低。目前,低碳城市建设主要靠政府

的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不够强烈,缺少市场力量的推动。另外,一般公众对低碳城市的关

注度较少,缺乏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热情和认知。

9、未来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1)建议中央从五大方面进行结构性调整和制度设计。

①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推进煤炭有序替代转型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可

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支持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和绿色发电技术。

②产业结构。调整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提升能效,实现高耗能企业的

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通过空间布局的差异化管理,提高区域能源效率,减少碳

足迹;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环节。

③绿色交通。发展绿色交通,改变以燃油汽车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交通结构,提倡公共交通、新能源

汽车和绿色出行方式。

④绿色建筑。集约用地,生态优先。提倡绿色建造和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改变土地无序扩张、三生

(生产、生活、生态)分离的城市用地结构,提升城市的韧性水平。

⑤绿色消费。倡导节约,反对资源浪费,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改变原来粗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

让低碳的、生态的衣、食、住、行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2)针对各地低碳城市建设中呈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央相关部委应加强不同区域和城市间的统

筹协调力度。

避免每一个空间单元各自为政单独设计碳中和路线,加强跨行政区域的大尺度协调、城市群间资源要

素协同;建立统一规定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鼓励城市间、城市群间碳汇交易机制共享等。

(3)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和宣传手段,调动市场力量和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财税、金融、法律等各种政策工具,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攻关,

鼓励企业使用低碳材料,开发低碳产品、发展循环经济。在建筑、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通过立法来确保

低碳发展理念的实施。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

建设的认识水平,提升公众低碳生活素养,让公众和市场成为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低碳城市建设直接决定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但作为

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双碳”目标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区域和城市要服从中央的

统一规划、部署,结合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现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路线图,依靠科技进步和低碳技

术发展,转变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让人民群众养成低碳生活理念和消费习惯,群策群力,走一条符

合国情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热点检测】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等碳补偿方式,抵消掉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

而达到碳平衡。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严格来讲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的原因是()

A.没有投入足够多的资金B.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

C.没有充分发挥自然系统作用D.人类对城市发展干预不够

2.从碳中和的角度,下列做法有利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有()

①严控城市开发边界,运用多种规划管制手段防止城市过度扩展

②从城市的布局来看,城市的发展应致力于扩大城市空间规模

③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水平,在城市中尝试混合用地

④不断依赖基础设施,依靠技术和资金建设低碳城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低碳经济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继上海和保定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低碳城市”试点后,杭州、厦

门、无锡等城市相继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中国的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

段。

3.下列措施与"低碳”主题相吻合的是()

A.退耕还牧B.洁净煤技术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D.减少氟氯燃化合物的排放

4.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城市一般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集中地,城市形态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

调整,工业碳排放占比下降,但交通运输等的碳排放比重逐步上升,优化城市形态已成为规划低碳城市的

重要措施。下图示意哈尔滨城区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哈尔滨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①气候②地形③河流④能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哈尔滨城市规划中降低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A.扩大城区规模,缓解热岛效应B.降低路网密度,减少尾气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优化供暖方式D.绿地均衡分布,调节局地气候

7.为进一步实现哈尔滨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以下最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是()

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双中心模式D.多核心模式

锲、钻是制造不锈钢、电池、合金等产品的材料。甘肃金昌市锲、钻矿严储量居全国前列。经过50多

年的高强度开采,金昌市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金昌市立足资源优势,出台政策措施,助力

城市低碳转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金昌市银、钻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中易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酸雨②水资源短缺③大气污染④土地盐渍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立足资源优势,助力城市低碳转型,金昌应发展()

A.银、钻矿冶炼业B.不锈钢合金材料

C.新能源整车制造D.新能源电池材料

2023年5月11日,国内首条商用运营城市空轨在武汉建成试跑。空轨即悬挂式单轨列车,最高时速

60km,具备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是一种新型低能耗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具有不占用地面路权、环境

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等优点。下图示为城市空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城市路面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城市空轨的优势是()

A.运量较大B.速度较快C.干扰较少D.灵活性强

11.发展城市空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探索绿色低碳交通B.发展城市旅游观光

C.提升城市人工智能D.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新城(位置如下图)是沙特阿拉伯政府为摆脱对于石油的依赖而打造的一座绿色低碳的大型城市

综合体。预计2030年完工后,每年可接待100万人次的国内外游客。该城市建成后所需的能源将全部通过

就地大规模开发新能源来供应。中国某集团将参与红海新城储能设施的建设,以保证新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考虑到当地天气情况,中方单位还为开发某种新能源设计了自动“无水清洗”机器人,以帮助在开发新能

源过程中实现全自动跟踪和控制。

(2)推测红海新城开发的主要新能源类型并分析气候原因。

⑶从自然环境和技术角度分析中方所设计机器人的独特优点。

⑷从能源安全角度说明红海新城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对沙特阿拉伯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c2.C

【解析】L本题考查低碳城市的含义。实现碳中和需要利用自然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仅仅依靠技

术和资金难以达到碳平衡,A、B项错误;低碳城市建设需要维护自然系统的功能和完整性,充分发挥自然

系统的作用,C项正确;现今,我国城市大多过于依赖人工疏排系统,人类通过各种方式改造城市环境,自

然系统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D项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建设低碳城市的途径。建设低碳城市应严控城市开发边界及空间规模,运用多种规划管制手段

防止城市过度扩展,使城市耗能减少,环境问题减少,①正确,②错误;混合用地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

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③正确;过于依赖基础设施,仅依靠技术和资金,不仅要消

耗大量的能源和建设材料,而且没有充分发挥自然系统的作用,不利于低碳城市建设,④错误。C正确。

故选C项。

【点睛】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

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3.C4.B

【解析】3.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符合低碳主题,C正确;退

耕还牧是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洁净煤技术是煤炭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都不能直接体现"低碳"主题,排除A、

B;减少氟氯燃化合物的排放是减轻臭氧层空洞破坏的措施,排除D。故选C。

4.这些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是由各地政府提出的,属于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B正确。法律手段

是环保立法,技术手段是研发新技术,宣传教育手段是增强环保意识,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

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

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5.B6.C7.D

【解析】5.气候在图示区内差别不大,对哈尔滨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小,①气候排除,A、D错误;最

早的人口分布主要是沿河流两岸分布,用水方便,水运便利。河流是影响哈尔滨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自然

因素,③正确;依据图示信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都是在铁路的交汇处,城市的中心地带里地势应该平

坦,②正确;而能源在图中无从体现,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6.哈尔滨降低碳排放主要应该从能源消费结构中找方法,哈尔滨首季漫长,供暖期长,应使用清洁能源,

优化供暖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碳排放,C正确;扩大城市规模,但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得到有效调整,

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碳,A错误;降低路网密度,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低碳

排放意义不大,B错误;绿地均衡分布,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但对于降低碳排放作用不大,D错误。故

选C。

7.多核心模式表明城市地域分化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符合现代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趋势。图中哈尔滨市由于多条铁路穿城而过以及城市地形地貌加之早期的规划管理,客观上促使哈尔滨呈

现出多核分布的格局,由于"交通运输等的碳排放比重逐步上升",为进一步实现哈尔滨低碳城市建设目标,

哈尔滨在原有城市空间布局格局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布局城市的功能区,改善交通运输状况,

提高运输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碳排放,D正确;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双中心模式,会使交通线路过于

向城市中心集中,导致交通运输等的碳排放比重上升,碳排放量也比较大,排除A、B、Co故选D。

【点睛】降低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有:①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绿色出行;③使用环保

餐具;④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⑤节约用电。

8.C9.D

【解析】8.金属矿产冶炼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产生污染气体,甘肃金昌市深处内陆,水资源紧张,在金

属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引发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②③正确;酸雨产生主要是硫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排放过多引起的,且当地降水稀少,不易引发酸雨,土壤盐渍化主要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有关,

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银、钻矿冶炼业、不锈钢合金材料制造附加值较低,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AB错误;新能源整车制造需

要较多劳动力,甘肃金昌市劳动力并不具有优势,C错误;新能源电池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