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叙事类训练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叙事类训练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叙事类训练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叙事类训练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叙事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刘翰

刁斗①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玉帐佳人不成梦,月明四面闻歌声。

拔剑相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

明朝宝马一声嘶,江北江东皆汉土。

[注]①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

敲击以巡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直白浅近,善用想象,描写生动,再现了楚汉战争的背景下,项羽面临垓下

之围的绝境,不得已泪别虞姬的悲壮场面。

B.第二联写到月夜之下,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楚地的歌声,

玉帐中的虞姬也紧张不安,难以入眠。

C.第三联通过传神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霸王别姬的悲壮场面,项羽慷慨悲歌,虞姬以

舞相和,二人泪如雨下。

D.最后一联,写到了垓下之战的最终结果:项羽被迫自刎乌江,刘邦统一了长江南北,

并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

2.诗歌首联如何理解?在写作手法上有何鲜明特色,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江上崔尚书

杜荀鹤①

此生何路出尘埃,犹把中才谒上才。

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

马前霜叶催归去,枕上边鸿唤觉来。

若许登门换窘鬣②,必应辛苦事风雷。

【注】①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早有才名,屡试不第。②髻鬣(q”位),借指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多直抒胸臆,兼有气骨,作者虽然希求援引,但豪气干云。

B.首联"谒"字点题,"中才"指中人之才,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C.颔联的“闭户十年""仰天无处"则表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

D.颈联景中含情,叙写自身悲伤落寞的心境,为结尾情感做铺垫。

4.尾联表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及情感?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注]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6.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并序(节选)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强化了听觉

效果,令人"耳"不暇接。

B.《琵琶行并序》中的"幽咽泉流”"冰泉冷涩”描写了乐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感情

也转为凄楚难言,以至无声。

C.《夜筝》首句中的"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暗示出弹筝者修饰的美好,

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照应了题目中的"夜"。

D.《夜筝》三、四句与“别有幽愁喑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达的是相近意思;而“一

万重”的深情,也相当精妙地影射了弹琴者心中的“忧愁暗恨"。

8.有人认为,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

但是,《琵琶行并序》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请简要分

析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

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9.这一段可分为几层?都写了什么内容?

10.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11.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腾儿①(节选)

李端

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

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

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②城头发。

【注】①本诗写的是西北少数民族一位善于歌舞的青年艺人。当时,河西、陇右一带二十

余州被吐蕃占领,原来杂居该地区的许多胡人沦落异乡,以歌舞谋生。②画角:古管乐器,

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明胡腾儿籍贯,并运用比喻,描写他肌肤洁白如玉,鼻端高耸如锥的外

貌特征。

B.三、四句描写胡腾儿朴素的服饰:身穿桐布制成的轻衫,腰间系着绣有葡萄图案的

长带。

C.五、六句写胡腾儿表演前的自述和表演的开始:他用其本土语言诉说着家乡沦亡的

悲苦之事。

D.七、八句描写胡腾儿踏着花毡,舞得脸上的汗水伴着红粉流淌,而观众目瞪口呆,

惊叹不已。

13.诗歌最后两句"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与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观小儿戏打春牛①杨万里

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②绿蓑笠青筋。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③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注】①本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诗人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古代民俗,

立春前一日,用五色丝彩杖鞭打土牛,以示迎春和劝农。②牧童:指泥塑春牛旁牧童形貌

的句芒神像。③年登:诗中指年景有收成的兆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儿童模仿大人的样子,煞有介事地鞭打春牛,生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

串及O

B.三、四句用明丽的色彩描绘"黄牛""牧童"形象,暗含了作者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

C.九、十句写农人麦穗作帚、稻米盈斗的生活场景,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

D.本诗以平白之语叙写乡村民俗,较典型地体现了杨万里诗清新自然、饶有谐趣的特

点。

15.本诗题为“观小儿戏打春牛",但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全

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从天上来【注】

吴澈

会宁府遇老姬,善鼓瑟。自言梨园旧籍,因感而赋此。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大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

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吻喷,山溜泠泠。

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

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

【注】春从天上来:词牌名。词人以宋臣身份出使到金国都城会宁府,被强行留滞。此词作

于靖康之变后。

16.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海角飘零"写老姬也写自己,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B.词人写琴瑟之音如娇莺斯昉,山泉泠泠,体现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

C."鬓变星星"中的"变"字,将过往之美好与如今之衰老突显出来。

D."舞破中原"写得惊心动魄,干戈撞击、战尘弥漫之状,如在眼前。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里”两句如实描绘词人在金碧辉煌的金国宫殿听音乐的场景。

B."尘飞沧海"化用"东海三为桑田”的典故,隐喻现实的沧桑巨变。

C.词人以"胡笳幽怨"暗示了老姬流落金国,飘零憔悴,内心幽怨。

D.词作将视觉听觉相结合,巧妙而又形象地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心绪。

18.词作以“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作结,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1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七言绝句以生活事件为题,全诗用对话的语气紧紧围绕"留客"展开。

B.诗歌起句从整体入手写山光物态,"弄"字赋予万物以活跃的情态和意趣。

C.第二句表留客之意,主人用山中的生活经验劝说客人莫因阴云出现就辞别。

D.山中天气即将转好,晴明无雨正当尽情游玩,主人因此进一步真诚挽留客人.

⑵诗歌结尾"入云深处亦沾衣"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注]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徐,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何相公: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2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

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

出场做了铺垫。

C.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

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

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1.诗歌后两联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写出何相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其一)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采莲曲

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2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开篇"吴姬""越艳""楚王妃"三词连用,意在通过铺写表现采莲女争芳斗艳、美色

纷呈的景象。

B.张诗五、六句紧承上文写寻藕过程,断处丝多、绿茎伤人,表现采莲女寻藕和争相

采莲子时一样动作飞快、细致。

C.腰系白带、不插玉钗、只施淡妆,张诗用白描手法描绘采莲女的装扮,表现出一种

独特的朴素自然美。

D.两首诗歌都多用口语,语言浅显易懂,风格纯朴明丽,内容有画面感,具有浓郁的

江南民歌风味。

23.两首诗结尾两句都写了采莲女采莲而归,请从手法和形象两方面分析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夺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2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门”代指穷人家,表明了"贫女"的出身,"绮岁香"代指富家女的外表装饰,贫富形

成鲜明对比。

B.贫女从家庭境况开始说起,因为家贫,没有钱打扮,也请不起好媒人来给自己说亲,

这让自己更加悲伤。

C.颔联的意思是,是非颠倒的世俗之人全都喜欢外表“俭梳妆"的奇异独特,又有谁能

重视内在的文采风流和格调的高雅?

D.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把她放在社会环境中,与时俗形成矛盾冲突,并以人物独白来

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25.诗人以贫女自喻,刻画了自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催租行

【宋】范成大

输租得钞①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

床头悭囊②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注】①钞:户钞。官府发给缴租户的收据。②悭吝者的钱袋。此处指储蓄零钱的瓦罐,

即"扑满",取钱时须把罐打破,故下文说"扑破"。

26.诗句"我亦来营醉归尔"中"营"字的意思是—,"营"字刻画了催租吏—的形象。

27.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巧妙的视角转变,并分析这种转变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自贻①

[唐]杜牧

杜陵萧次君②,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绩③,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释)①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②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

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

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③彩绩:彩色的绘画。

28.联系全诗,说说首联诗人以萧次君自比有何作用。

29.结合尾联诗句,分析作者晚年时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湖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30.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五言律诗D.诗余

31.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2.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四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行四首

【唐】王维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成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骡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33.下列对这四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歌语言激昂豪放,"斗十千"化用自曹植的“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为"咸

阳游侠”出场做铺垫。

B.第二首"出身仕汉羽林郎”写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汉代羽林郎一职,年少

有为,意气风发,非等闲之辈。

C.第三首"虏骑千重只似无"与"纷纷射杀五单于"为因果关系,状临阵胆气,使(少年)

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形象跃然纸上。

D.第四首用欲抑故扬的手法,少年随骡骑征战,吃尽边庭苦,却未得应有的荣誉,使

(将)诗中不平之鸣有力的表现出来。

34.王维的《少年行四首》围绕游侠而各有侧重,刘学铭说"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

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送院

苏轼

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

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

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⑺道益尊。

惟有孤栖旧时鹤,举头见客似长言。

【注】文长老即蜀僧文及,诗人同乡,在永乐本觉寺讲道。苏轼通判杭州时三次过访他,题

此诗时是第二次.

3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作者夜至永乐,得知文长老卧病消息,不顾辛劳特意前往探视.

B.颔联先感慨时光流逝,再回到现实,说文及所幸未死,他们才得以重温旧情。

C.颈联上句说他们之间友情深厚,并不是因为同怀乡土,而是由于情投意合。

D.颈联下句是对文长老的慰藉,虽卧病退院,不能开堂讲道,但其道更受尊重。

36.尾联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怀(其二)

孟郊〔唐代〕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噪,声响如哀弹。

[注]孟郊老年居住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

37.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体叙事诗。

B.本诗着重写诗人秋夜的感受。

C.本诗虚实相生摹写老病情怀。

D.本诗情景交融意象新颖独特。

38.以下评价最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沉郁峭拔B.清新流畅C.深沉刚劲D.含蓄委婉

39."老客"主观感受融入全诗景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对此加以赏析

40.下列对《静女》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疏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自牧归葭,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胸胴"表现了男主人公的老实、憨厚、痴情。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题目。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①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②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③,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④阿雄!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①阿:发语词。②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③旅谷:植物未经播种而生叫"旅生"。旅

生的谷与葵叫"旅谷""旅葵"。④贻:送给。

4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的叙述极有层次,请结合诗歌略作分析。

4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

参考答案:

1.B2.(1)诗歌首联意为:深夜里,突然响起刁斗急促的报警声,军中将士心惊胆寒,

军旗被强劲的秋风吹动。(2)这一联运用了烘托手法(答衬托、借景抒情、视听结合也可

以),通过军中急促的刁斗声,以及吹动军旗的强劲秋风,以景衬情,烘托了楚军已被汉军

重重围困的紧张气氛,为下文四面楚歌和霸王别姬的悲壮做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技巧的能力。

B."项羽统率的战士们想念家乡,不自禁地唱起了家乡楚地的歌声"错误,"四面闻歌声"是

刘邦指使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来扰乱楚军军心。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赏析诗歌技巧的能力。

首先理解首联的含义。

"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前一句中,"刁斗”白天是做饭的器具,夜间是敲击巡

更报警的物品,"乍"意思是"突然","刁斗乍急"是说夜间军营突然响起急促的报警声,"营垒

惊”是响起报警声后的反响,将士心惊胆寒;后一句是描写秋风中的军旗,由"横"可知风大,

深夜的军旗被吹动横展。然后分析技巧和效果。刁斗乍急营垒惊,夜深旗尾秋风横

前一句写刁斗声,这是听觉,后一句写"旗尾",这是视觉,视听结合;这两句主要是写景,

描写的对象是深夜的刁斗声和秋风中的军旗,由"乍""急""横"可知刁斗声音之急促以及吹动

军旗的秋风之强劲,结合诗歌内容来看,诗歌描写的是楚汉垓下之战,用这样的景烘托了当

时楚军被汉军重重包围的紧张情形,这是烘托手法,而诗歌下文"月明四面闻歌声""拔剑相

看泪如雨,我作楚歌君楚舞”写四面楚歌以及霸王别姬,首联的景为下面这些内容做了很好

的铺垫。

3.D4.①不卑不亢的风骨。

②积极用世的进取之心。

③对崔尚书的尊敬和恭维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悲伤落寞的心境”错,作者渴望自己能施展报复,具有鸿鹄之志,应是"积极乐观的心

境”。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尾联"若许登门换髻鬣,必应辛苦事风雷"意思是"如若允许我换一匹马(改换到你的门庭之

下),一定会为你积极效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急切心情,体现了作者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作者虽然希望得到崔尚书的援引,但不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讨好,而是要"辛苦事风雷",

为崔尚书效力,这也体现了作者不卑不亢的风骨。

"登门换髻鬣",想投到崔尚书的门下,表达了作者对崔尚书的尊敬和恭维之情。

5.B6.(1)描绘引水成功后享春酒、听水声的情景,激起友人的兴趣。(或:唤起友人

的助人之乐/让友人感受到助人的快乐。)(2)称赞竹林景色清雅,可赏风月,可栖凤凰,

博得友人的好感。(3)说明砍竹于美景无损,也尽量不造成干扰,打消友人的疑虑。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鉴赏能力。

B."诗人一边......一边......"错误,"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一句是作者想象引水成

功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也可以听到水从竹竿中流过的声音,这是虚写,并不是实有其

事。

故选Bo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作者请求陈季张家里砍竹竿来引水入厨,诗写的巧妙有趣,体现出作者充分考虑友人

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的特点。

在诗的颔联"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中,作者说引水后可以用所引之水来酿酒,

还可以在夜间谛听流水之声,这是多么高雅之事啊,如果引水成功,朋友也可以享受这种高

雅了。

颈联"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是说砍竹做成引水管后能让厨房清洁,而所砍的竹

子也不会对朋友家的风景形成破坏。引水之后,再也不要去井旁担水,所以厨房中也不会有

洒落的水迹,而所砍之竹并不多,并不会对朋友家的竹林美景造成破坏,这是劝友人不必为

砍竹所造成的影响担心。

尾联"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是说自己砍竹时会轻手轻脚,尽量少产生噪声,

但即使自己再注意,还是免不了对朋友造成一些惊扰,还望朋友包涵。

7.A8.①《琵琶行并序》运用大量笔墨对琵琶乐本身进行铺陈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相结合,运用大量比喻修辞等;②《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以听者的感受衬托筝乐。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J"嘈嘈”切切,分别形容乐声的清脆圆润和轻细急促"错误,嘈嘈:弦音沉浊舒长。切切:弦

音轻幽细切。两种旋律交错运用,表现琵琶声轻重缓急,抑扬起伏。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音乐,方法多样,对琵琶声进行了铺陈描写,并采用正面描写和

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

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式地写出

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

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衬托的方法,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

艺的高超。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心

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

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

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

是妙不可言。

而本诗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主要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主要从听者

感受的角度写起。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

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

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

情一万重"。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

9.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弹奏前的准备,

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10.用"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

了诗人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诗人惟恐唐突了弹者而高度尊重弹者,郑重邀请相见,诚

恳请求献艺。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语段内容的能力。

共分三个层:

前六句为第一层,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

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一方面写了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同时又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

念。

以下八句为第二层,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描写弹奏的神态,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

抒发的思想情感。

最后十六句为第三层,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令

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交错变化,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听觉形象的优美,描绘了余音

袅袅,语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一曲虽终,但回肠荡气,惊心动魄。最后通过环境侧面烘托,

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总体概括是对琵琶乐声的具体描写。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心理的能力。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该句运用"寻"、"问"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

的尊重;"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该句运用"移"、"邀"、"添"、"回"四个动词,

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和对琵琶女演奏的重视心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该句

运用"呼"、"唤"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从侧面的环境来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

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

映着一轮明月。

这两句注意"舫""唯"的书写。

12.D13.①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②本诗以观者在舞蹈结束后才听得"呜呜"的画角

声来烘托舞者舞技的超绝,白诗以东船西舫的人们都陶醉在琵琶声中的情景烘托出琵琶女技

艺的高超。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

D."而观众目瞪口呆,惊叹不已”对象错误。"扬眉动目"指胡腾儿舞蹈时的面部表情,不是指

观众的神态。句意:胡腾儿踏着花毡,扬眉动目,舞得脸上的汗水伴着红粉流淌,头上所戴

的饰有珠宝的帽子都偏了。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

白秋月影。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己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

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

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说伴奏的"丝桐"(弦乐器)忽停,表示了舞蹈的结束;

舞蹈结束,方听得“画角"呜呜,又见看客们因全神贯注于音乐舞蹈,其他音响均不得入其耳,

烘衬出了舞技的超绝,引人入胜:"画角"发于城头,又说明时局紧张,岂止边地沦陷,京畿

亦有烽火相照。时代气氛如此,不能不引起诗人深沉的感慨。

可见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14.C15.示例:

这样写没有离题。本待后八句主要写诗人"观小儿戏打春牛”后的所感所想,其中前四句写儿

喜牛愁,表达的是诗题中“打春牛”祈盼丰收的美好寓意;后四句想象丰收的情景和黄牛的辛

劳,实际上是对诗题寓意的形象表达和深化。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语言特点的能力。

C."其用意与,丰年留客足鸡豚,类似"分析错误。本诗中"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一句是运用想象,表达对来年丰收的美好憧憬和祝愿.而“丰年留客足鸡豚”则是表达纯朴真

挚的民风,二者用意不同。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对于此诗只有前四句写到“打春牛",而后八句并没有写有关"打春牛"的内容,这样写并不离

题。"打春牛"是人们对来年丰收的一种企盼,而本诗后面八句其实都与这种企盼有关。“今

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四句,"土脉应雨膏""牛

闻年登愁不肥”都说明今年风调雨顺,一定是一个丰收之年,此时大家都欢喜万分,发愁的

只有耕牛,因为丰收之年它就要更加出力了。所以此处这四句表现得对诗题中“打春牛"丰收

寓意的企盼;而“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四句,则是对丰收后情景的想象:像扫帚那么大的麦穗,比珍珠还大的稻粒,漫山遍野都种

上了庄稼,尤其一句"黄牛从此何时闲"的反问句,写明黄牛没有闲暇时候,表明耕种不断,

黄牛的辛劳,这是多么美好的丰收场景啊。从而形成对诗题寓意的形象表达和深化。

16.B17.A18.词人临窗枯坐,唯有一轮凉月、一盏青灯相伴,营造了凄凉寂寞的意境,

抒发了词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词句以景结情,意蕴悠远,耐人寻味。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快乐感受"错,"促哀弹,似林莺口历财,山溜泠泠”意思是说弹奏的既迅疾又悲凉,琴声犹

如林中的黄莺,发出痂痂鸣声,又如山涧传来的泠泠水流声,是悲凉哀伤的感受。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如实描绘"错,"梦里天上,金屋银屏”以虚笔,写故国歌舞开平,恍若梦里天上一般。二

句极写帝王生活的奢华、淫糜,暗讽之意顿现,虚笔点染,借以代指本朝故事,寓意便非同

寻常,应该是虚写。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结尾两句"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对着窗外冷冷的月光,屋里青色的灯火

微微闪烁。看似轻飘之言,又把词人带到真正的现实,凉月、青灯,一切都已成陈迹,恍然

如一场春梦。结尾两句使用白描手法,以景结情,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让人身临其境,"我"

酒后微醒来,睡眼朦胧间靠窗独坐,寂静无声,唯有头顶一轮明月相伴,却是一种侵入肌肤

的凉凉,另有一盏青灯,寂寂燃烧着,荧荧青光中别是一种寂寞和凄凉。词句以景结情,情

景交融,意蕴悠远,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此词最大的特点是运笔巧妙,对比强烈。梦里天上,

金屋银屏,而现实却是国破家亡,今昔难比。往日美姬成憔妇,昔日佳音为遗曲。强烈的对

比、强烈的情感,体现了词人对于国家灭亡的痛惜,以及晚年飘零异乡的孤独、寂寞和凄凉。

19.(1)D

⑵(1)以景写情,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2)它告诉人

们:世界如此美好,不要因为一点挫折便觉得受挫,丧失信心;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

难,勇往直前,在克服困难中迎来人生的美景。

【解析】⑴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山中天气即将转好"错误。诗句"纵使晴明无雨色”的意思是:即使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

意。由"纵使"二字可知表示的是假设晴天游春的情景,并非选项中说"山中天气即将转

好”。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①"入云深处亦沾衣”的意思是: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

衣裳。结合前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可知,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

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一一在晴天中,

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

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所以你不要因为阴雨天气就不想留在这里,既来之则安之!

②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

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就失去信心。所以它也告诉我

们一个道理: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

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

中含义丰富而深刻。

20.D21.第一问:诗歌后两联运用了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的的描

写手法。写出了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颈联“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

"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

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人物形象以及手法技巧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

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除了何相公还写了围观人群,“万人"齐指惊呼,其阵容,

其声势,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出神入化的射箭技艺,并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技巧和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作答时首先锁定诗歌的最后两联进行分析。颈联"背手抽金镰,翻身控角弓"意思是"反手取

出背上箭筒里的箭,一个漂亮地翻身便控制好角弓"。这一联通过直接正面描写何相公当众

显露猎射飞雁来表现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背手抽金镶",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

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

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鸥子翻身"的漂

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

尾联"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意思是"突然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一只带箭的鸿雁直

向地面坠落下来"。是通过描写众人来侧面烘托何相公的射箭技艺高超。在何相公的箭射出

去的刹那之间,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万人"齐指惊呼的阵容声

势以及“雁落寒空"的情景,从侧面有力地烘托了何相公的出神入化的射箭技艺。

22.B23.王诗中,"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

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张诗中,最后两句使用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一幅采莲女暮归的画面。直到傍晚才回家,她们

同出同归,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表现了采莲女的勤劳和丰收后的欢乐。

【分析】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现采莲女寻藕和争相采莲子时一样动作飞快、细致"错误,。"试牵”说明她们寻藕的目

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长得多大了。因为此时的藕只是小嫩藕,还没有到扒藕的季节。绿茎上有

刺,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手。因此,她们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茎向下摸藕,采莲子

是那样飞快,寻藕却是如此缓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们寻藕的细致。

故选Bo

2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的手法和形象的能力。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的意思是: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

月把她们送回江边。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

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

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

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采莲女的可爱。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的意思是:日暮涨潮,正好可以乘船疾驶而归,在归途

中,她们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们的勤劳。在归途中,她们边

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体现了她们丰收后的欢乐。

24.B25.①出身贫寒,无人举荐。

②有才有德,不为世俗赏识。

③不甘心只做陪衬,却又怀才不遇。

【分析】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也请不起好媒人来给自己说亲"错,"拟托良媒"是打算请好媒人给自己说亲,选项曲解诗

意。故选Bo

2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首联写贫女家境贫寒,到了婚配年龄也无人问津。就像诗人一样,出身贫寒,无人赏识,无

人举荐。颔联是说谁能重视内在的文采风流和格调的高雅,世俗之人全都喜欢外表“俭梳妆"

的奇异独特。“风流高格调"喻诗人文采风流,品格高尚,即便诗人有才有德,仍旧像贫女一

样不为世俗赏识。尾联"苦恨"点明情感,每年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就像贫女一样,诗人一直屈居人下,是他人的陪衬,为别人的成功添砖加瓦,而自己仍旧处

境潦倒,怀才不遇。诗人不甘心只做陪衬,却又怀才不遇。

26.营:谋求;机诈善变、死皮赖脸、假公济私27.①诗的前四句采

用催租吏的视角,写催租吏手拿公文,大摇大摆,又怒又笑,催租之外,索要酒钱。

②诗的后四句采用农民的视角,写农民拿出仅有的三百钱,不够差吏喝酒钱,权当草鞋费。

③通过视角转变,揭露了催租吏向农民敲诈勒索的丑恶嘴脸,记叙生动,文字简约,明白

如话。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中重点词语含义以及理解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我亦来营醉归尔"意思是: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营",谋求。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意思是:农民缴了

租税得到收据官府还派人催,里正踉踉跄跄忽然又来敲门。拿着收据看了看又是发怒又是笑,

我来只不过是要找杯酒喝而已。农民已经交租且有收据为证,里正"官更催",只不过是再次

敲诈罢了,“杂嗔喜"的表情和“我亦来营醉归尔”的语气,把那个机诈善变、死皮赖脸、假公

济私的狗腿子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

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前四句"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尔",采用催租

吏的视角,里正"踉跄""手持文书""敲门"又来催租,得知农民"输租得钞",就"杂嗔喜",甚

至无赖地说"营醉归尔",赤裸裸地敲诈。

后四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采用农名

的角度,农民敲破小钱罐取出仅剩几百钱交与里正,还委婉地赔情道歉说;"这点小意思还

不够您喝一顿酒,您为公事把鞋都跑烂了,姑且拿去贴补草鞋钱吧!"

诗歌通过视角转变,把农民悲惨遭遇写得曲折生动,其间饱含着作者对农民的无限同情、怜

悯和对里正的憎恶、抨击之情,记叙生动,文字简约,明白如话。

28.诗人和萧次君一样,官做得不大,还频频去官,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奠定了全

诗的情感基调。

29.运用比喻,以“匹素”自喻,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抒发了

作者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

【解析】2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及作用的能力。

作答时考生要结合注释②,萧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而诗人又何

尝不是如此,所以诗人以萧次君自比,伤人伤己,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奠定了全诗

的情感基调。

2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的意思是: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

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自己的身不由己比喻为布匹任人裁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命

运的不幸,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这一句,应该是古代落魄者的共同心

声,凝聚了落魄不偶者共同的悲情,诗人借助萧次君的酒杯,所要浇的,恐怕是普天下失意

者共同的块垒。

30.A31.B32.这首诗塑造了镜湖边船家女子勤劳、美丽、活泼可爱、乐观积极的形象。

在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傍

晚时分新月初升,女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

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回到家中,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

女孩们的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分析】3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

本诗属于古体诗。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

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

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玲楚辞3汉赋好汉乐府玲魏晋南北朝民歌今建安诗

歌好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诗余,又

称为词、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本诗无明显的韵律,因此不是律诗,同时全为字

数相同的句子,因此也不是诗余。故应是七言古体诗。故选Ao

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错误,"翻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

随风舞动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所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

误的。故选B«

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赏析作者的形象,一定要回到原诗中抓住概述诗人生平经历或形象的句子。

形象(外貌)特点一一年轻美丽,如"女儿妆面花样红”,船家女儿粉面红如荷花美,通过肖

像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年轻美丽;

性格一一活泼可爱,如"菱歌缥缈泛烟津",采菱女歌声随烟波荡漾,通过听觉描写,表现了

女子的活泼可爱,"到家更约西邻女,明II湖桥看赛神”,回到到家里再约西邻女伴,明天湖

桥去看赛会迎神,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的热爱生活和活泼可爱;

对生活的态度一一热爱生活,如"小伞翻翻乱荷叶",头顶翠荷小伞忙着采菱,通过动作描写

写出湖中的忙碌,"菱歌缥缈泛烟津"写出女孩们劳动时乐在其中,"明日湖桥看赛神"写出女

孩们富有生活情趣等。

对于“镜湖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我们既可以从"妆面花

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也可以从肖像描写,"乱荷叶"的动作描写,尤

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更可以从清丽的景色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

33.C34.其一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

其二写少年投军报国,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充满英雄气概。其三写少

年渐露峥噪,斩获战功。其四写少年战胜而归却功成无赏。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

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每一首可独立,合起来是少年游侠的经历

全过程。

【分析】3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因果关系"判断有误。"虏骑千重只似无"和"纷纷射杀五单于"这两句都是少年游侠英勇善

战、武艺高强的结果,两句诗内容上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Co

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题干说本诗"围绕游侠各有侧重”"各首均可独立",意味着四首诗是从不同方面写少年游侠的

故事,我们可以先逐个观察四首诗分别的内容,再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其一,写侠少的欢聚痛饮,显示出其游侠的精神风貌。

"斗酒十千"映衬下文的"咸阳游侠""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

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他们偶然相逢,感动于彼此的意

气,不惜重金买酒,勉励彼此的侠义行为。这句诗揭示了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尾句中的"马",

烘托出少年侠客的奔放、刚健;写"高楼",烘托出少年侠客的豪迈气概;写“垂柳",则烘托

出少年侠客的风流、飘逸。

其二,写少年从军出征,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充满英雄气概。

写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随后又跟从骤骑大将军参加了渔阳大战。

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末句则以斩截

之语收束,传达出少年从容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深化游侠"意气”的内涵。

其三,写少年渐露峥昧,勇武杀敌,斩获战功。

“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偏

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

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诗的一、三句,写少年置于孤危险恶的敌阵中,他左右驰突,

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

可见。这里把少年刻画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

其四,写少年战胜而归却功成无赏。

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这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诗

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

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写出了少年

战胜而归却功成无赏。

总之,四首诗讴歌的是几个不同的游侠的任侠精神,他们有的豪情纵饮,有的报国从军,有

的勇猛杀敌,还有的功成无赏,这就是"各首均可独立"。再合起来看,几首诗联系紧密,又

成为一个少年游侠的经历和成长的过程,这就反映了题中"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35.B36.间接抒情(或"借物抒情""叙事抒情。通过描写(叙写)孤鹤的表现来表达

诗人对友人病重的关切(或难过、哀伤),抒发诗人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

【分析】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说文及所幸未死”是错误的。"此身"指的是诗人自己,所以应是说诗人自己所幸未死。

故选Bo

3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中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