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1课件_第1页
城市经济学1课件_第2页
城市经济学1课件_第3页
城市经济学1课件_第4页
城市经济学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四月2024城市经济学1参考书目1、蔡孝箴城市经济学(修订本)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8222、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3、谢文惠、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9204、孟晓晨西方城市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145、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6、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东北财大1991年版7、[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中文版)

中信出版社

2003.1.1

8、[美]保罗.切希尔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应用城市经济学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1

参考教材1、《城市经济学》,周伟林、严冀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城市经济学》(第四版),奥利文沙著,苏晓燕等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3、《城市经济学》,艾伦•W•伊文思著,甘士杰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城市一直是文明的壁炉,在黑暗中散发出光和热。——西奥多•帕克我情愿醒来以后无处可呆,也不愿居住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座城市。——斯蒂夫•麦奎因第一节:基本概念1.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在我看来它就是正方形长方形条子状连接而成的格式化的人造世界,当我们登高鸟瞰,在几百米几千米的高空展望这个人间的造物,它们均是由无数方形聚集而成的图样。——浦捷什么是城市?城市如何产生?城市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城市”何许物也?从词源上说,城市是由“城”和“市”组成的。“城”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就是对这种交换场所的形象描绘。这两个字合在一起成为“城市”,它既反映了城市的起源,又反映了早期城市的基本功能。从历史上看,城市一般都是一定地区的贸易市场和货物集散地。近现代城市更多地成为社会经济综合体,是在一定地域内集中的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物质实体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要素集约化和业态多样化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发展的中心。阅读材料:各国对于城市的定义

在英国、比利时和荷兰,一个地方之所以称作“城市”,可能是因为它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性或与王室有某种联系,如那里有一座大教堂(Cathedral)、一所大学、一个市场或一个法庭。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只要一个地方集中居住了200人以上,就被认为是城市,实际上,那个地方可能完全是个乡村。但是,政府决定它为城市便可减少政府对乡村的财政资助。在法国,如果一个地方的住宅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0米,而人口超过2000人,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城市,而不考虑那里是否有一个核心,是否具有明显的乡村特征。德国人也大体一样,2000人的聚集规模,就叫城市。而德国最小的城市Arnis,只有350人。在美国,城镇划分则因州而异。2004年,美国最大的镇是纽约州的Hempstead,有75万人,而最小的城市是北达可塔的Maza,仅有5个人,尽管没有一个政府,却有城市的法律地位。一些州甚至不分城市和镇,叫什么都可以。当然,它们在行政管理权上有分别,城市有民选的议会,而镇只有经理和管理委员会。城市经济学的定义:

——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较大的人口规模的地带对于城市经济学家来说,如果一个地理区域在相对小的面积里居住了大量的人,那么它就是城区。换句话说,城区就是——个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例如.假设有一个县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0人/英亩,如果这个县的部分地区在大约20平方英里的范周内集中了50000人(也就是人口密度为2500人/平方英里),它就被认为是城区,因为它具有相对高的人口密度。这一定义适用于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的各种不同大小的城区。经济学家的定义是根据人口密度来表述的,因为城市经济是基于不同经济行为的频繁发生.而这只有在大量厂商和家庭集中在相对小面积区域内才可能发生。大城市地区:浅谈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人类最初是没有城市的,在部落与部落之间不断的思想交流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亚洲,中国以及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约公元前2500-2000年,出现城市的雏型。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10世纪末起,欧洲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农业生产也开始恢复。政治需要早于其经济需要,且军事上的考虑放在第一位随着商人阶级的兴起和商业繁荣,商人力量的增强,城市的局部自治就出现了,欧洲新城市发展的核心是“自治市”或称“自由城市”、“帝国城市”。以城市为单元,结成政治性同盟,以及以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国家、自由城市、帝国城市等政治客体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一个崭新的时期。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城市发展之快、变化之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工业革命中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因此在区域范围内,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2、城市发展史(1)早期发展缓慢,19世纪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一批城市: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美索布达米娅河谷出现了第一批城市,厄尔是其中最大的城市(2.5万);前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城约有5万人。中国最早的城市:

早在5500年前,在长江、淮河之间的巢湖流域出现了一座繁华的城市,不仅有大型宫殿和神庙建筑,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也初具规模。如今,昔日的繁华散去,成了含山县城南40公里铜闸镇凌家滩遗址的“乱石阵”,该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城市。

美国:1800年,城市化水平为5%,1950年为60%,目前77%欧洲:1850年,城市化水平为20%,1900年38%,目前75%全世界:1950年,城市化水平为20%,1995年45%,目前50%美国城区居住人口百分比大都市区人口规模的演变(2)人口在大型城市中的集聚程度日益上升。3.城市在发展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西方城市发展中的三种阶段性类型: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前,城市中居住的主要生产者是土地所有者和手工业者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中主要阶层是资本家和工人,城市以制造业为主第三阶段:后工业时代,城市中主要以服务业为主正在发生城市人口向市中心集聚然后再向郊区扩散的一个过程。

上海:2000年人口密度为2588人/每平方公里

内环线以内:4.01万人/每平方公里

内外环线之间:2.04万人/每平方公里

近郊区:0.32万人/每平方公里

远郊区:0.09万人/每平方公里

近年来,上海开始出现郊区化的趋势:工业区、大学城外迁,开始有更多人在郊区购买住房。

城市形成的原因生产力水平首先,原始人类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在种植植物中形成了原始农业。随着人们利用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从此,村落逐渐发展成为乡村,并且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其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商品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因此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后来,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再次,当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最后,这些市集用石墙、城楼围绕起来,市集逐步成为城市。结论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在其中,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它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劳动力、生产原料、市场。而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在城市的形成中还伴随着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地理位置、水源分布、生态环境、战略地位。当然更重要的还必须包括王权制度和商业流通。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信息时代。人类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农村,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及第三次大分工形成了城市,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和由此带来的工业化则推动了城市的诞生。城市起源于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农业发展是城市诞生的根本前提和动力因素,同时工业化进程也成为了城市发站的动因。城市起源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改进。据研究,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中美洲等五处。中国城市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秦汉至宋时期;元、明、清时期;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等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第1章绪论第2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第3章城市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第4章城市空间结构第5章城市土地经济章或节主要内容第6章城市住宅经济第7章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第8章城市交通运输经济第9章城市人口经济第10章城市环境经济第11章城市政府职能考试4、什么是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关于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国外代表性学者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而国内代表性学者则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的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和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科学。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西方学者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本书将其概括为:一门研究城市范围内各种经济现象的学科。4.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研究路径城市经济学既是一门以经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应用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融会综合的边缘科学。西方城市经济学主要包括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微观城市问题和城市政府三个部分的内容。国内把城市经济学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宏观城市经济学主要研究城市化现象的实质和基本规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极其预测,城市化的机制、道路和进程等方面的内容。微观城市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城市内所特有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包括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结构、规模,建设与规划,人口与就业,环境与生态,土地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研究城市经济学的路径主要有两个:1.城市内部的各种区位分析,或者说侧重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城市内部厂商和居民的区位选择问题。2.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的经济问题,在这里,城市内的空间结构被忽略了,现在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说的繁荣和萧条问题。5、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方法论:规范主义与实证主义

规范主义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实证主义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主义研究框架的几个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2)收据修正和整理(3)建立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5)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城市经济学主要流派:主流城市经济学派: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在既定的资源(土地、资本和时间等)约束下最大化城市主体的效用。条件:产品或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市场机制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完全竞争的市场会带来帕雷托最优。市场失灵(垄断、外部性、公共品)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保守主义城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自由市场学说经济活动的目标:保护社会成员在从事经济活动时具有从分的自由。原则:最小的政府干预,限制政府行为原因:政府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垄断力量。其低效率的类似于合谋性质的管制政策会带了垄断。第二节城市经济学理论演进1.发展脉络(1)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1926年,黑格借助纽约城市的统计数据,第一次充分讨论了集聚经济对于城市形成的影响。到1970年代,城市经济学家开始用更精密的计量工具老探讨集聚经济的存在性。1983年,蒙玛瓦对这些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2)城市的最优规模是有什么决定的?

既然城市中存在集聚经济,那么为什么不会出现只有一个大城市的现象,即城市为什么不会无限扩张?

解释1:中心地带理论认为,城市的大小是由其所服务的周边人口所组成的市场大小决定的。(农业主导下的城市体系)

解释2:集聚经济所带来的好处与经济活动狭小范围内集中带来的外部不经济的权衡。(工业经济下的城市体系)(3)、城市中心的土地利用问题距离城市中心越远,土地租金越便宜图能(1909)最早提出了这一理论,农业区位论。阿隆索(1960)、穆斯(1969)和米尔斯(1972)发展了图能的理论,并逐渐形成了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分析框架。中心城市的居民被理解为在上班费用(通勤成本)和住房成本之间进行权衡。(4)城市增长问题什么引起了城市的增长和衰退?(5)城市政府的职能在城市的增长中,政府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城市公共选择理论:萨缪尔森认为居民没有动力来显示他们对于公共品的偏好。用手投票,搭便车问题悌伯特强调了城市居民用脚投票的机制。2、城市经济学发展趋势和前沿从国外城市经济学研究趋势来看,发达国家比较关注城市公共经济管理、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等综合研究以及城市房地产、城市就业、城市环境治理等专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研究更关注于城市化、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3、城市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城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同其他专业和部门经济学,如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对外贸易学、运输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等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经济学也是城市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同城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城市规划学、城市建筑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学、城市地理学、城市交通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3.本书概览本书共分十一章第二章到第五章属于理论城市经济学的内容第二章:城市集聚经济,主要是回答城市为什么会产生这一问题第三章:城市区位理论,探讨城市中企业的区位选择问题第四章:城市体系,回答为什么城市在规模和范围上各不相同第五章、城市经济增长,研究什么引起了城市的增长和衰退第六章到第十一章属于应用城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主要对城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命题,如城市土地利用(第六章)、城市住宅(第七章)、城市交通(第八章)、城市物流(第九章)和城市环境污染进行了介绍。第十一章:城市政府,对于城市政府的职能进行了研究。

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城市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科相比都是一门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专业学科。正如商品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促使现代经济学形成和发展一样,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是城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本章简要追溯和介绍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当代发展状况;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阐明城市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多方面的研究内容;简要介绍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与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阐述城市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分清它与其他研究城市的学科以及若干同它关系密切的部门经济学科之间的界限。第一节城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868年,德国学者罗舍尔提出“区位”的概念。1909年,德国学者、现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韦伯提出“工业区位理论”。1924年,美国土地学家赫德提出“楔形理论”。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带是从中心商业区向外放射,形成楔形地带1936年,霍伊特又对“楔形理论”进行了发展。1925年,美国经济学家帕克、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土地的价值带理论。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汤普森编著的《城市经济学导论》问世,成为第一部城市经济学专著,标志着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正式成立。第二节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对象关于城市经济学的内涵,国外代表性学者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而国内代表性学者则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的微观系统、宏观系统和管理系统协调发展的科学。关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西方学者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西方学者一般是以城市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