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1页
专题14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2页
专题14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3页
专题14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4页
专题14 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全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主题六遗传与进化专题14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课标学业要求考点考向考法1、能够解释遗传信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了传递,并控制新个体的生长发育。2、借助图示或模型阐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阐明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4、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5、运用进化与适应的观点,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考向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法1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考法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向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考法1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考法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考向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考法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考法2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和优生优育考向四人的性别遗传考法1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考向五生物的变异考法1生物的变异类型考法2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考向六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考法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假说考法2原始地球条件考向七生物的进化考法1生物进化的历程考法2生物进化的原因新情境新考法试题1.(新情境)(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答案】D【解析】A、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但银杏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B、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所以,长颈鹿的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不是蛋白质)的阶段,C错误。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故选:D。2.(新设问)(2023•烟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大型蚌的壳难以戳开,甚至会发生壳夹喙的现象。依据蛎鹬选择不同长度双壳类的比例(如图),相关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 B.体型大的双壳类给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 C.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蛎鹬喜欢取食30~50mm长的双壳类。A合理。B、蛎鹬很少取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体型大的双壳类不能蛎鹬提供更多的能量。B不合理。C、喙较长的蛎鹬容易获取食物,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所以蛎鹬的喙长而锋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合理。D、蛎鹬不善于捕食60mm以上的双壳类,所以“鹬蚌相争”可能是蛎鹬捕食60mm以上的蚌时发生的。D合理。故选:B。3.(跨学科)(2023•自贡)《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古典名著,书中人物众多,如图展示了部分人物与贾宝玉的关系。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下列人物中可以与宝玉结婚的是()A.林黛玉 B.花袭人 C.薛宝钗 D.王熙凤【答案】B【解析】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和贾宝玉是姨表姐弟,王熙凤是贾宝玉的表姐,他们均是近亲,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要求。其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而花袭人是贾宝玉的丫鬟,她和贾宝玉没有血缘关系,可以与宝玉结婚。故选:B。4.(新设问)(2023•北京)北京鸭由绿头鸭祖先种驯化而来,通身为白色羽、体型肥硕,而绿头鸭为有色羽、体型纤瘦。为研究北京鸭遗传和代谢的特点,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1)已知基因M与禽类的羽色相关。为确定羽色的遗传特点,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据图1可知,有色羽和白色羽是一对,其中为隐性性状。(2)家禽体型增大是提高肉质产量的前提。已知基因P能调节和控制禽类体型的大小。①对绿头鸭与北京鸭中的基因P调控不同器官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颜色越深表示调控强度越大。据图2可知,与绿头鸭相比,北京鸭的基因P对上述器官的调控特点为,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变得肥硕。②研究表明,在基因P调控下,北京鸭和绿头鸭对饲料的利用率存在差异。表现为北京鸭进食量明显高于同龄的绿头鸭,但其血糖水平与绿头鸭的持平。请据此推测北京鸭体型肥硕的原因,选填字母补充在图3中。a.食管(道)b.小肠c.升高d.降低e.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储能物质f.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3)综上所述,生物的性状是由控制的,北京鸭的优良性状是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的结果。若采用技术,可将基因M或基因P转入家禽体内,以期改良家禽的性状。【答案】(1)相对性状白色羽;(2)①强度大、时间长②bce(3)基因转基因【解析】(1)子一代性状相同,都是有色羽,相互交配,子二代出现了亲本子一代没有的性状白色羽,白色羽是隐性性状,和有色羽它们是一对相对性状。(2)①据图2可知,与绿头鸭相比,北京鸭的基因P对上述器官的调控特点为:强度大、时间长。在28天内,北京鸭的基因P对各个器官的调控都是持续性的,尤其是对肝脏的调控到第56天还在进行,使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变得肥硕。②(3)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北京鸭的优良性状是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的结果。若采用转基因可将基因M或基因P转入家禽体内,以期改良家禽的性状。

►考向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法1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1.(2023•广安)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A.基因 B.DNA C.染色体 D.性状【答案】D【解析】性状是指可遗传的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总和。因此小诺晨跑时看到迎面跑来的人很像她的同桌小薇,小诺的判断依据是性状。故选:D。2.(2023•无锡)下列遗传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红色豌豆花和白色苹果花 B.豌豆的绿种皮和豌豆的圆粒 C.人的卷发和直发 D.家兔的白毛和家猫的黑毛【答案】C【解析】A、豌豆和苹果是两种生物,因此红色的豌豆花和白色的苹果花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圆粒和豌豆的绿粒是两种性状,不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C、人体卷发和直发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D、家兔和家猫是两个物种,不是同种生物,家兔的白毛和家猫的黑毛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C。考法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3.(2023•广东)2023年5月,我国科考队员在西藏林芝市发现了一棵高达102.3米的柏木,该柏木是目前已知的亚洲第一高树。决定树高的根本原因是()A.光照强度 B.遗传物质 C.土壤肥力 D.地心引力【答案】B【解析】树高属于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故决定该柏木树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故选:B。4.(2023•威海)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答案】D【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该过程用了转基因技术,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2023•常德)生物技术正在引发新的技术革命。下列生物技术与应用实例搭配不正确的是()A.克隆技术——培育多莉羊 B.转基因技术——AI(人工智能) C.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青菜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答案】B【解析】A、”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A正确;B、(英语: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可见AI(人工智能)不属于转基因技术,B错误;C、我国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已经培育出“青虫不吃的转基因抗虫青菜”,C正确;D、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D正确。故选:B。易错易混1、不要误认为性状一定能观察到:大多数性状能观察到,但有些性状无法用肉眼观察,如人的血型。2、相对性状并不一定只有两种表现,如植物的花有白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则相对性状有三种表现。►考向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考法1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6.(2023•长春)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基因、DNA三者之间的包含关系的表述中,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故选:A。7.(2023•聊城)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其中4是一个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4是具有遗传效应的1片段 C.生物的变异都是由于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导致的 D.在同一个体所有细胞中,3的形态和数目不都是完全相同的【答案】C【解析】A、图中3是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B、4是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生物的变异不仅与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有关,还与环境有关,C错误。D、在同一个体所有细胞中,3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都是完全相同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生殖细胞中是23条,D正确。故选:C。8.(2023•无锡)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②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C.③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D.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答案】D【解析】A、①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A正确;B、②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正确;C、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是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C正确;D、受精卵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提供的精子和母亲提供的卵细胞,所以,孩子体内的遗传物质父母均提供一半。当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的基因中显性基因较多。D错误。故选:D。考法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9.(2023•吉林)马蛔虫体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A.2条 B.2对 C.4条 D.4对【答案】A【解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马蛔虫的体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则其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后,为2条,故A正确。故选:A。10.(2023•岳阳)从下列细胞染色体情况看,必为父子间基因传递桥梁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桥梁是生殖细胞。男性性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XY,产生的精子有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两种。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发育成男孩。所以从下列细胞染色体情况看,必为父子间基因传递桥梁的是Y染色体的精子。B正确。故选:B。解题技巧1、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的存在方式不同: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也成单存在。2、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内无细胞核,所以其中染色体的数量为零。3、不是所有DNA分子上的片段都是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要误认为是DNA分子上的任何一个片段。4、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DNA是遗传物质;但在部分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部分病毒)体内,RNA是遗传物质。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考向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考法1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11.(2023•威海)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A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a表示。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则妈妈的基因组成是()A.aa B.Aa C.AA D.AA或Aa【答案】B【解析】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或Aa,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女儿的基因a来自于双亲,因此,基因组成是Aa。故选:B。12.(2023•聊城)某研究机构对先天性耳聋(由一对基因A、a控制)遗传调查后数据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婚配方式被调查家庭数目子女情况组别父母耳聋正常一耳聋耳聋46580二正常耳聋7421102三正常正常1585278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 B.只需根据第二组即可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 C.第一组中父母的基因组成都为aa D.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答案】B【解析】A、先天性耳聋和正常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B、第三组中,父母正常,子女患有先天性耳聋,表明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只需根据第二组即无法判断先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B错误。C、天性耳聋为隐性性状,第一组中父母都是聋哑人,基因组成都是aa,C正确。D、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如果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孩子,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后代孩子正常:耳聋═3:1。而第三组后代正常:耳聋═278:5,远大于3:1,说明亲代组合有:AA×AA;AA×Aa;Aa×Aa三种可能,则第三组中母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D正确。故选:B。13.(2023•泰安)如图是由一对基因(用A、a表示)控制的人的遗传病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个体3、4的基因组成均为Aa B.个体9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 C.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D.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答案】D【解析】AB、个体3、4的后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Aa,遗传图为:由此可以看出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Aa,9号个体正常,基因组成是AA或Aa,正确;C、个体11的遗传图为:由此可以看出个体11,患病的概率为,生男生女的比例为,因此,个体11是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正确;D、个体9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个体10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为:由此可以看出: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几率为0。由此可以看出:个体9是Aa的几率是,个体9、10生第一个孩子患病的几率为:×=,错误。故选:D。14.(2023•泸州)番茄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4条,其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番茄果色的遗传,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组别亲本组合子代性状实验一红果×红果红果、黄果实验二黄果×黄果黄果实验三红果×黄果红果、黄果A.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 B.根据实验二可判断番茄的黄果为显性性状 C.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D.将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答案】D【解析】A、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番茄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12条染色体,错误;B、根据实验三可判断番茄的红果为显性性状,错误;C、如用A、a表示基因,实验一红果×红果,后代出现黄果,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Aa,遗传图为:实验三中红果×黄果杂交后,子代中有红果,也有黄果,说明红果含有隐性基因,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为:由此可以看出:实验一和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的基因组成不完全相同,错误;D、将实验三子代中红果番茄自花传粉,后代会出现黄果,遗传图为:后代中会出现黄果,正确。故选:D。考法2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和优生优育15.(2023•甘孜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结婚,其原因是()A.近亲结婚不符合我国的风俗习惯 B.近亲结婚会引发家族矛盾 C.近亲结婚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D.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答案】D【解析】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的后代中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因此若她们在现代将被禁止结婚,其理论依据是近亲结婚的后代中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16.(2023•资阳)我国民法典禁止近亲结婚。这是因为()A.近亲结婚的后代都会患各种类型的遗传病 B.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明显增大 C.近亲结婚的后代患显性遗传病的概率明显增大 D.近亲结婚的后代患各种类型的遗传病概率都增大【答案】B【解析】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所以我国禁止近亲结婚。故选:B。解题技巧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2、隐性性状≠都不能表现出来:当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当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组合时,隐性基因所控制的隐性性状能表现出来。3、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生物体为显性性状时,基因型有两种情况,如基因型分别为AA、Aa时表现型相同。4、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考向四人的性别遗传考法1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17.(2023•孝感)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与人类性别决定方式相同(雌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某地发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引起了广泛关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通体白色大熊猫的出现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C.以性染色体为依据,雄性大熊猫只有一种精子 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答案】B【解析】A、大熊猫的各种性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误;B、某地发现了一只没有“黑眼圈”,通体白色的大熊猫,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B正确;C、雄性大熊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因此雄性大熊猫能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含Y染色体的精子,C错误;D、大熊猫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故选:B。18.(2023•朝阳)家猫顽皮、可爱,给人们带来很多乐趣,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家猫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猫的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B.其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8条+XY C.其生殖细胞的常染色体组成是9对 D.此猫的性别是雄性【答案】D【解析】AD、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图中表示的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猫,雄性的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一条性染色体X来自母亲;另外一条性染色体Y来自父亲,A错误、D正确。B、图中表示雄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18对常染色体+XY,B错误。C、雄猫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18对常染色体+XY,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18条常染色体+X或18条常染色体+Y,C错误。故选:D。19.(2023•赤峰)2023年4月雌性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由此可知()A.“丫丫”体温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B.“丫丫”繁殖方式为胎生 C.“丫丫”肝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Y D.“丫丫”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对【答案】B【解析】A、“丫丫”属于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A错误。B、“丫丫”属于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B正确。C、“丫丫”为雌性,肝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C错误。D、体细胞内有42条染色体,“丫丫”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条。D错误。故选:B。20.(2023•宿迁)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是女孩的可能性为()A.100% B.50% C.25% D.12.5%【答案】B【解析】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育有两个男孩,如果再生育一孩,是女孩的可能性为50%。故选:B。解题技巧1、精子≠一定含Y染色体:精子有两种类型,一种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一种含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2、性染色体并非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内均含有性染色体。3、生男、生女不取决于女方,取决于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4、性别决定的时刻是受精卵形成时,而不是婴儿出生时。►考向五生物的变异考法1生物的变异类型21.(2023•金昌)下列俗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变异的是()A.一树之果有酸有甜 B.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C.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答案】A【解析】A、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和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属于变异现象,A符合题意。BC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都是遗传现象,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2023•烟台)变异现象普遍存在。以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 B.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 C.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大花生 D.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答案】D【解析】ABC、“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大花生”,均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BC不符合题意。D、“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符合题意。故选:D。考法2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23.(2023•北京)为选育再生稻新品种,我国航天员将再生稻种子带入太空。该育种方式是希望通过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再生稻()A.细胞的分裂方式 B.种子的营养物质 C.细胞的遗传物质 D.种子的形态结构【答案】C【解析】我国航天员将其种子带入太空,使种子在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异,使得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新品种,ABD不正确,C正确。故选:C。24.(2023•常州)我国神舟载人飞船搭载农作物种子进行太空育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性状一定发生了变化 B.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 C.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 D.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答案】C【解析】A、从太空带回的种子的性状不一定会发生变化,A错误。B、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种子不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也可能产生不利变异,B错误。C、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强宇宙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改变,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发生断裂,基因重新组合,因此,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C正确。D、由于太空育种是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所以,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故选:C。解题技巧1、引起可遗传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太空椒)、染色体变异(无籽西瓜)、基因重组(同一窝狗的毛色各不相同)。2、不管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还是可遗传的变异,其诱因都是外界环境。若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反之是可遗传的。3、区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关键是是否对该生物个体自身生存发展有利,而不是是否对人类有利。4、不要把遗传病和传染病混为一谈。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如母亲患乙肝,儿子也患乙肝,这不是遗传现象,乙肝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考向六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考法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假说25.(2023•滨州)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苏联学者奥巴林等提出的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其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相同,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米勒实验支持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过程 D.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降雨现象【答案】A【解析】A、大多数学者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A正确;B、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B错误;C、米勒实验证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C错误;D、米勒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现象,D错误。故选:A。26.(2023•无锡)科学家推测,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岩层 D.原始火山【答案】B【解析】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由此可知,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故选:B。27.(2023•甘孜州)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氨基酸分子的生成和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A.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B.海洋和河流 C.原始大气和高温干燥地区 D.原始海洋和高温湿润地区【答案】A【解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如氨基酸分子)。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故选:A。考法2原始地球条件28.(2023•怀化)人们不断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根据已有研究作出推测,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研究表明,原始大气中存在着氧气 C.在现有条件下地球上还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D.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答案】D【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B、地质学研究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的成分中没有氧气,B错误。C、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因此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一般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C错误。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物质,D正确。故选:D。29.(2023•通辽)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及实验探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C.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 D.米勒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够形成生命【答案】D【解析】A.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正确。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等,没有氧气,B正确。C.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C正确。D.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D错误。故选:D。解题技巧1、原始大气成分:水蒸气、氢气、甲烷、氨、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原始生命起始于原始海洋,而不是海洋。►考向七生物的进化考法1生物进化的历程30.(2023•广西)如图为生活在某区域的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 B.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 C.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D.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答案】A【解析】A、据进化历程图可见:人类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A错误;B、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B正确;C、据进化历程图可见:图中的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C正确;D、生物进化遵循由低等到高等的规律,据图知: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D正确。故选:A。31.(2023•聊城)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通过古人类化石的基因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祖先与其他古人种发生了广泛的基因交流,获得其他古人种有益的基因馈赠,让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祖先能够快速适应非洲以外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都是有益的 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答案】A【解析】A、现代人类的祖先获得的其他古人种基因不都是有益的,A错误。B、现代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进化的结果,B正确。C、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化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C正确。D、现代人类的祖先比其他已灭绝古人种更加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32.(2023•朝阳)如果把地层比作一本书,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就好像书中的文字,记载着生物的进化历史。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B.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结构复杂而高等 C.化石记录显示生物进化是从陆生到水生 D.现在发现的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答案】A【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A正确;B、形成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B错误;C、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C错误;D、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有低等的生物化石,也有高等的生物化石,D错误。故选:A。33.(2023•枣庄)细胞色素c测序结果可作为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用于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下表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比较。有关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狗响尾蛇金枪鱼果蝇酵母菌氨基酸差异/个011114212744A.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 B.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远 C.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 D.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答案】B【解析】A、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正确;B、由题目表可知,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为0个,人与果蝇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为27个。因此,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比人与果蝇的亲缘关系近,B错误。C、人类和类人猿共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正确;D、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正确。故选:B。34.(2023•包头)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如图,图中①和②分别是()A.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B.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D.哺乳动物和节肢动物【答案】C【解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并且哺乳类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图中①表示的是爬行类动物,②表示的是哺乳类动物。故选:C。考法2生物进化的原因35.(2023•青岛)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杆菌等病菌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 B.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AB、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只是抗生素的滥用使得耐药菌存活并繁殖下去,A正确,B错误。C、滥用抗生素,细菌群体中耐药菌存活下来,不耐药菌被淘汰,这样,耐药菌一代代地繁殖下去,比例增加,C正确。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B。36.(2023•呼伦贝尔)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为了适应杀虫剂产生了耐药变异 C.杀虫剂增强了棉铃虫的免疫能力 D.杀虫剂对耐药性棉铃虫的选择【答案】D【解析】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棉铃虫自身存在抗药性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和不具有抗药性的棉铃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棉铃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棉铃虫又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棉铃虫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杀虫剂对抗药性棉铃虫的选择,D正确。故选:D。37.(2023•邵阳)随着抗生素被滥用,有些病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叙述,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A.细菌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B.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答案】C【解析】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A错误。B、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并不是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B错误。C、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耐药菌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细菌适应性很强,但是细菌只进行分裂生殖,而不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D错误。故选:C。解题技巧1、蕨类植物不是由苔藓植物进化来的,而是由藻类植物进化来的。2、哺乳类不是由鸟类进化来的,而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爬行类而不是两栖类。4、生物进化的历程不包括体型由小变大。5、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是前提,生存斗争是手段,遗传和变异是基础,适应者生存是结果。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选择。一、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1、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1)组成: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才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3)染色体数量恒定对生物正常生活和传种接代非常重要,每种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数目一定,当数目或结构发生变化会得遗传病如:13对染色体多了一条会得先天性唇裂,第五对染色体缺了一部分会得猫叫综合征,第21对染色体多了一条会得先天性愚型。(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22对)染色体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1对。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男:22对+XY体细胞中染色体的表达方式女:22对+XX男:22条+X或22条+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表达方式女:22条+X(5)人类、鱼类、两栖类、哺乳类性别决定方式为XY,鸟、蛾性别决定方式:ZW2、DNA: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其上有很多个基因。3、基因: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A、B、D)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a、b、d、)AA、Aa:表现显性性状aa:表现隐性性状4、染色体﹥DNA﹥基因5、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DNA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基因位于DNA上。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亲代基因通过精子、卵细胞(生殖细胞),随着染色体遗传给子代,并控制子代的性状。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4、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存在于同一对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5、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种;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基因两种,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无中生有,有中化无)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出现,基因也成对出现,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2.形成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各分出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单个存在。(23对减半成23条)3.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色盲,血友病、白化病、先天性智力低下、并指、多指、先天性聋哑)一般不能根治,治愈率很低。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来自共同祖先的基因很多,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大大增加。6.优生优育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

四、人的性别遗传

1.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22对+XY产生两种精子22条+X或22条+Y女:22对+XX产生一种卵细胞22条+X2.遗传图解表现型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基因型AA:Aa:aa=1:2:1

五、生物的变异1.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有基因和环境两方面。变异变异2.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有利变异:适应环境,对生存有利变异变异可遗传变异:由基因改变引起不利变异:不适应环境,对生存不利3.例外:太空椒可遗传(环境导致基因改变)六、生命的起源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推测法。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生命的形成过程:原始地球为生命提供的三大条件:物质条件(原始大气,其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能量条件(紫外线、雷电、高温);环境条件(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米勒的实验:实验结论:原始地球条件下虽不能形成生命,但从小分子无机物到小分子有机物(氨基酸)这个过程是可以实现的。(1)密闭实验装置内循环流动气体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原始大气。

(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中的紫外线、闪电、高温等条件。(3)反应后的气体和水蒸气形成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4)米勒实验的结论:在原始地球上,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七、生物的进化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研究生物进化的最重要的证据: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的证据。一般而言,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4、动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植物:藻类→苔藓原始生命原始生命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注意】:要熟记每种生物的常见例子(三)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1)过度繁殖;(2)遗传和变异;(3)生存斗争;(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了有利变异的生物生存下来)。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4、人工选择:已成为选育农作物和家禽家畜优良品种的重要手段。人工选择可以加速生物演变的历程。1.(2023秋•简阳市期末)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这说明()A.浸没在水中的叶片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B.性状表现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C.隐性性状的表现受到了限制 D.环境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答案】D【解析】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与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中基因相同,但所处环境不同,导致表现的性状不同,所以说明环境会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故选:D。2.(2023秋•邛崃市期末)普通家兔的毛色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但喜马拉雅兔在33℃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33℃以下的条件下,耳朵和鼻尖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毛色仅受温度的影响 B.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毛色与基因组成有关,与环境无关 C.温度变化一定会引起喜马拉雅白色家兔体内遗传物质的改变 D.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3℃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33℃以下的条件下,耳朵和鼻尖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这个事例说明喜马拉雅白色家兔的性状表现是基因组成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D。3.(2023秋•双台子区校级期末)图示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DNA,是遗传物质 B.②在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 C.②中往往有多个DNA分子 D.②表示染色体,主要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答案】A【解析】A、①表示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B、通常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而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C、一条②染色体中一般有一个DNA分子组成,C错误。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②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故选:A。4.(2023秋•西山区期末)云南省是世界10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遗传物质的天然库。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在任何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的 B.细胞中的DNA是双链,基因是单链 C.每条染色体都由2个DNA分子组成 D.细胞核解体后被碱性染料染色后显形的就是染色体【答案】D【解析】A、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而有些体细胞中染色体就不是成对存在,如成熟的红细胞没细胞核,染色体为0,A错误。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DNA上,细胞中的DNA是双链,基因也是双链,B错误。C、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C错误。D、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D正确。故选:D。5.(2023秋•昌平区期末)罗非鱼体色为深灰色,当强光照射后体色变为浅灰色,去掉强光后又变为深灰色。这说明()A.生物的性状只由环境决定 B.生物的性状只由基因决定 C.生物的性状不受环境影响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答案】D【解析】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罗非鱼体色为深灰色,当强光照射后体色变为浅灰色,去掉强光后又变为深灰色。这个事例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受基因控制,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选:D。6.(2023秋•敦煌市校级期末)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A.23条、46条、46条、23条 B.23条、46条、0条、46条 C.23条、23条、23条、46条 D.46条、92条、46条、92条【答案】B【解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23对)染色体,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23条、46条、0条、46条。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3秋•揭阳期末)如图所示为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②的数量都为23对 B.体细胞中②在成对存在,④成单存在 C.③的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④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③的片段,④的数目和③的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A、正常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A错误。B、体细胞中的②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④基因排列在染色体上,因此④基因在体细胞内也成对存在,B错误。C、③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正确。D、③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④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因此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是不相等的,D错误。故选:C。8.(2023秋•市北区期末)“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在网络上爆红,科学家经研究得知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BB)、橙(Bb)、黄(bb),现科学家将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基因组成以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黄bb,Bb/bb B.橙Bb,bb/bb C.橙色Bb或黄色bb,Bb/bb D.黄bb,bb【答案】A【解析】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将橙色辣椒(Bb)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bb)的柱头上,基因随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则胚的基因组成为Bb或者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辣椒果皮的颜色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果皮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和基因组成是黄色bb。综上可知,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基因组成以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黄bb,Bb/bb,A正确。故选:A。9.(2023秋•行唐县期末)人的有酒窝由基因R控制,无酒窝由基因r控制,则R和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A. B. C. D.【答案】C【解析】R和r是一对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相互对应的位置,故C符合题意。故选:C。10.(2023秋•长春期末)郑氏始孔子鸟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像鸟,但翅膀上还长着爪子,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通过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研究它的起源和进化,如图为郑氏始孔子鸟复原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C.郑氏始孔子鸟与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D.研究表明郑氏始孔子鸟既像鸟,又像两栖动物【答案】B【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还有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A错误;BCD、从进化过程来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B正确;CD错误。故选:B。11.(2023秋•西和县期末)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高等 C.比较不同生物体细胞色素c的差异,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D.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答案】B【解析】A、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A正确。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但是根据生物的进化历程,陆生生物不一定都比水生生物高等,如陆生生物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生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陆生动物蛇高等,B错误。C、细胞色素c是生物细胞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排列顺序存在差异,且其差异能反映生物间的亲缘关系,C正确。D、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D正确。故选:B。12.(2023秋•白银期末)如图所示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描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说明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中需要闪电提供能量 B.装置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含丰富的氧气 C.实验后可检验到装置B内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 D.该模拟实验能够说明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大气【答案】A【解析】A、地球上最初生命起源的基本条件是高温、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为原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提供能量,A正确。B、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B错误。C、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C错误。D、该模拟实验只能说明原始大气中能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13.(2023秋•于洪区期末)如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厂家生产的农药质量逐渐下降了 C.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D.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答案】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