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六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春秋时期,人们热衷于抬出家族中拥有特殊地位的祖先,以提升自身地位。在追认祖先的

风潮中,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被许多族群塑造出具有神话色彩的共同先祖。这反映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了发展

C.儒家大一统观念的影响D.华夏族与周边民族同源共祖

2.秦朝时,已有针对民间借贷行为的专门法律。如针对抵押借贷的问题,秦简《法律问答》

中即规定:“百姓有责(债),勿敢擅强质(以人身为抵押),擅强质及和受质者,皆费二

甲(处以价值相当于两副战甲的罚款)。”这一规定()

A.侵犯了债权人利益B.利于保护小农经济C阻碍了货币的流通

D.带有奴隶制的残余

3.太仆为九卿之一,两汉时期一直作为中央掌舆马和马政的重要官员。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可

考的两汉71位太仆籍贯分布统计表。表中信息显示,两汉时期的太仆任用()

州部司隶校慰部豫州兖州冀州徐州凉州并州荆州扬州益州总计

西汉651304010020

东汉131720211112251

A.意在平衡地方势力B.注重边疆任职经历C.选才范围相对集中

D.受到军事活动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

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

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5.郦店,亦称郦舍、郦肆、郦铺等,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唐代的郦店主要供往来客商堆放货

物,提供住宿给客商,同时也从事居间性的商业贸易,并从中抽取佣金,唐代邮店的发展反

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C.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D.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兴盛

6.唐代初期,政事堂只是宰相们的临时开会场所,原本只有三省的长官出席;后来,唐代的

宰相逐渐增多,开会时政事堂人满为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发展趋势()

A.推动了相权与君权的平衡B.利于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

C.表明三省的分工日益明晰D.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

7.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

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世俗文化的发展B.民族交融的发展C.三教鼎立的形成D.社会思想的变化

8.经筵,指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如表所示为宋仁宗以后经筵的开展情况。这

体现出宋代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时期概况

宋仁宗时

因御史中丞贾昌朝善于讲读,故宋仁宗令其侍讲迩英阁

宋神宗时

用御史中丞吕正献,令其赴经筵讲读

御史中丞王宾建议复开经筵,遂命其兼讲,此后十五年间,继任者唯有王唐、徐

南宋时期

俯二人,“皆出上意”,并且多由御史中丞兼任侍读

A.注重监察B.分权制衡C.遵循先例D.扩张君权

9.元朝初年,政府颁行《农桑之制》,要求各地以“社”为农村基层组织,社长负责主持社

内各项事务的处理。此后,朝廷“累降诏条”,不断申说推行社制,要求“不以是何诸色人

等并行入社”,并对推行社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这表明元朝初年()

A.形成了统一的治理体系B.农村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村社治理效率显著提升D.重视基层社会秩序构建

10.宋代流行陪嫁大量嫁妆的“厚嫁”之风:按照宋律,男女双方可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

嫁妆等“妻财”被视为女方个人的“婚前财产”,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当她

发现张汝舟有骗取自己钱财的企图时,便通过“和离”守住了自己的财产,这可用于说明宋

代()

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门第观念逐渐瓦解

③婚姻自由基本实现

④妇女地位有所提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11.明朝中后期,一些内阁首辅屡次动用封驳权驳回皇帝的旨意,保护了一些敢于上书言事,

批评时政乃至皇帝的官员。由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君主专制日趋衰落B.中央集权遭到挑战C.监察体制运作有效

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12.康熙帝多次南巡均把江南作为必经之地。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

试的名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等方式选拔士子;另外,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

力的文人学士的创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满汉文化互鉴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D.巩固清朝统一局面

13.《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

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

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由此可见,李时珍()

A.医德高尚又不盲从古训B.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

C.注重考证并且善于总结D.体察民情并彰显家国情怀

14.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驻华外交官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威望与

权力,使它有力量镇压国内的骚动”。这可用于解释,当时()

A.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B.清廷外交政策日益近代化

C.中外反动势力走向勾结D.列强放弃了对华军事侵略

15.如表所示为1862-1890年洋务运动时期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开办时间与经费情况。据

此可推知,洋务运动()

军用企业民用企业

名称开办年份经费(两)名称开办年份经营形式经费(两)

安庆内军械所1862不详宜隶磁州煤矿1875官办27800

江南制造局186516981974直隶开平煤矿1878官督商办2055944

西安机器局1869不详张家口山铅矿1877官办6950

兰州机器局1872贵州青漠铁厂1886官督商办417000

山东机器局1875186000热河银铅矿1887官办417000

神机营机器北汉阳铁厂1890官办5560000

湖北枪炮北织布局1890官办1342700

A.助推了民族资本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企业D.核心内容发生质的变化

16.甲午前后围绕“维新”话题的讨论,源自士人对明治维新的关注;然而,1898年,中国

“维新”一词用例达到高峰,“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这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战胜了守旧思想B.维新变法群众基础广泛

C.救亡图存运动的逐渐高涨D.革命派的队伍迅速壮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

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互为把注,这些封君与周王

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使用祖先崇拜的繁缗礼仪,还以朝贡、觐见、通婚等不断加强亲

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军队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和专业的技工

一同居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里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市外或自己的城

市内,其首领与上层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还有一些不在这一体制里的土著,则因居住

在郊野,称为“野人”。其实,这些野人往往是东部古老的族群。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一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在文化上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分属南汉、闽、吴越的广州、泉州、福州、明州、杭州成为“前早期

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代表性港口城市。五城带动中国南方形成了贸易为重、海商为尊的观念,

率先成为重要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区。广州海外贸易路线最长,延伸到波斯湾和北非东岸

等地区;福州、泉州与东南亚、日本及朝鲜半岛来往频繁;杭州、明州与东北地区、朝鲜、

韩国、日本等地交往密切。中国出口货物多为瓷器和丝绸,进口品大多为香料和奢侈品。濒

海而生的各政权都高度重视商业,视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为立国根本,这为宋以后海上丝绸之

路贸易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一摘编自耿元骊《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沿海五城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材料二抑制海上自由商贸的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是明清时期经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方式。

朝贡贸易因缺乏贸易激励而无法维系自身发展,自明朝中叶以来,国家力量逐步从海上退缩,

业已开拓的远海海权随之被弃置。海禁政策造成政府主动放弃近海经营并将海上民间力量

“挤出”,致近海海权渐失。明清海洋经略方式既是导致海上丝绸之路衰落、海权渐失的内

在因素,也为西方获取海上丝绸之路的控制权提供了历史机缘。

一一摘编自章忠民、胡林梅《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经略与海权渐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代十国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明清时期“海权渐失”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某

些环节)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直接地说,变法就是从上而下的改革。

就中国古代变法或改革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王朝初期的改革(“建章立制”);二是王

朝中后期为克服其困难局面而进行的变法改革。

——摘编自李卫兵《关于我国古代变法和改革的思考》

从材料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被许多族群塑造出具有神话色彩的共同先祖”可知是华夏认同的观念得到了

发展,选择B;

春秋时期没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A;

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如家大一统观念,排除C;

材料中没有体现同源共祖,排除D。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

答。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认同的发展和华夏认同,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

析作答能力。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百姓有责(债),勿敢擅强质(以人身为抵押),擅强质及和受质者,皆费

二甲(处以价值相当于两副战甲的罚款)“可知,秦朝针对抵押借贷的问题设置了专门的法律,

明确规定债权人不能强制抵押债务人的人身自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农经济的稳定,B项

正确;

材料并不是强调对债权人利益的侵犯,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

材料体现不出民间借贷行为对货币流通的阻碍作用,排除C项;

材料体现了对债务人的保护,奴隶制社会强调以人身作保,扣押债务人,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

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

分析作答能力。

3.【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两汉时期的太仆主要选司隶校慰部、豫州和荆州,选才范围

相对集中,C项正确;

据表中信息,太仆来自司隶校慰部、豫州和荆州的较多,其他州较少,差距较大,不能体现平衡

地方势力,排除A项;

材料未说太仆是否有边疆任职经历,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军事活动,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

答。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

作答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

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

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北民南下迁移的交汇地,“随着时间

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见人

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融,B项正确;

“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一结论需要材料提供多方面史实来对比说明,而材料只涉及长江流

域的民族语言交融,排除A项;

材料显示的是长江流域这一局部地区的民族语言交融,仅凭此不能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

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迁移的原因,而是民族迁移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Ba

本题考查了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的邸店主要供往来客商堆放货物,提供住宿给客商,同时也从事居间性

的商业贸易,并从中抽取佣金。”可知,唐朝的邸店主要供往来客商堆放货物,提供住宿给客商,

同时也从事居间性的商业贸易,说明当时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兴盛,D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商品经济的发达,没有体现政策信息,排除A项;

商帮的出现是在明朝时期,排除B项;

邸店并非是城市,排除C项。

故选:Dc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分析。

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6.【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政事堂是三省长官联合办公之处,更多宰相的进入利于

促进中枢决策科学化,B项正确;

“宰相逐渐增多”使得相权被削弱,加强了君权,不是平衡,排除A项;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分工本来就明确,排除C项;

唐朝是封建专制社会,材料所述发展趋势加强了君权,不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排除D

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

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可知,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

画派,宗教画大量出现,这与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兴起有较大的关联性,即社会思想的变化导

致绘画多元化的倾向,D项正确;

世俗文化是指文学、艺术等文化形式以普通受众的需要为中心,以满足普通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具有很强的通俗性,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信息,排除B项;

魏晋时期,三教并行,而非三教鼎立,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

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因御史中丞贾昌朝善于讲读”“用御史中丞吕正献”“御史中丞王宾建议复

开经筵,遂命其兼讲”“并且多由御史中丞最任侍读”可知,宋仁宗以后负责为帝王讲论经史的

官员主要是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官吏的监察,这说明宋代制度演变的特点

是注重监察,A项正确;

宋代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不存在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B项;

材料并不是强调遵循先例的特点,不符合主旨,排除C项;

经筵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是对皇权的制约,强调道统高于政统,利

用天道制约皇权的无限膨胀,排除D项。

故选:A0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初年,政府颁行《衣桑之制》,要求各地以“‘社’为农村基层组织,……

对推行社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子解决。”可知,元朝初年,政府在地方推行以“社”为农村基

层组织,后又不断申说推行社制,加强对基层的管理,说明元朝初年重视基层社会秩序的建设,

D项正确;

材料中描述的是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没有体现是否形成了统一的治理体系,排除A项;

材料中没有描述农村社会矛盾尖说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描述基层治理的结果以及影响,排除C项。

故选:D。

(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

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

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男女双方可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便通过’和离'守住了自己的财产。”

可知,“和离”是古代离婚制度中的一种,按照以和为贵的原则,夫妻双方和议后离婚,而不单

纯是丈夫的一纸休妻,可见宋代通过婚前“财产公证”和“和离”制度,保障女性的财产和婚姻

权利,这说明宋代人身依附关系松弛,①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

形成了“厚嫁”之风,而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这说明门第观念逐渐淡化,②符合题意。因此,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婚姻自由基本实现的结论,表述不符合史实,③不符合题意;女性可保护自己的财

产并不能说明妇女地位得到提升,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排除BCD项。

故选:A0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变化,需要考生掌握宋代社会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变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一些内阁首辅屡次动用封驳权驳回皇帝的旨意,保护了一些敢于上书言事,批评

时政乃至皇帝的官员”体现的是在内阁制度下,内阁首辅动用封驳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但是在专制体制下,制约效果是有限的,D项正确;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

内阁非中央一级的法定机构,不属于监察体制,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朝政治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明朝政治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材料未涉及满汉文化互鉴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材料强调的是康熙皇帝对南方文人学士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排

除B项;

材料仅涉及南巡过程中康熙皇帝对江南士子的选拔,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拓宽人才选拔途径,排除

C项;

根据材料“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试的名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

等方式选拔士子…・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力的文人学士的创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可知,

康熙皇帝在南巡过程中重视对江南文人学士的选拔及任用,这有助于增强南方士子对清王朝政权

的认同,从而巩固清朝的统一局面,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的功绩,解答本题根据“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试的名

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等方式选拔士子……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力的文人学士的创

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的功绩,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

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

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知,《本草纲目》介绍了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

这说明李时珍集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尤其是在分类方面,

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可见李时珍有所创新,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李时珍医德高尚,排除A项;

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李时珍注重考证,排除C项;

材料未显示李时珍体察民情,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依据材料“《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

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对自己最有利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威望与权力,使它有力量镇压国内的骚

动'”可知,英国希望维护清政府的威望和权力,让其有能力镇压地方骚动,这更加符合英国利

益,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逐渐走向勾结,故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没有体现中国反帝爱国运动、清朝外交政策变化的情况,故

AB两项错误;

19世纪60年代,列强并没有放弃对华军事侵略,故D项错误。

故选:Co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对自己最有利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威望

与权力,使它有力量镇压国内的骚动'”的主旨即可。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及所学可知,1862-1890年洋务派坚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

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有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

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并未助推民族资本的发展,排除A项;

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诞生于通商口岸的外资企业,排除C项;

洋务运动的校心内容一直是发展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辅助军工,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16.【答案】C

【解析】A.维新变法运动高涨并不意味着维新思想战胜了守旧思想,故A项错误;

B.维新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

C.根据材料“1898年,中国‘维新’一词用例达到高峰,'今之世,一维新之宇宙也'。”可知,

1898年“维新”一词使用达到高峰,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高涨,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故C项正

确;

D.材料反映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并非革命派的队伍扩大,故D项错误。

故选:C0

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