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全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夏初,笔直的桑枝缀满翠绿油亮的大叶子,阳光照射在叶面上,反射出万千金点。树下浓荫

蔽日,顽强的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投下【甲】(A.零乱B.零碎)的光斑。早已垂理欲滴的小孩

子们,一头钻进去,在桑树上寻找美味的桑甚。只见一粒粒、一线簇,有白的、绿的、红的、紫

的,如珍珠玛瑙点缀在ma。密的桑树枝上。那熟透了的紫色桑青,【乙,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垂旌()欲滴一霞()moo()密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甲】处。(只填序号)()(1分)

A.零乱B.零碎

⑶画波浪线“缀”在语境中的意思是()(2分)

A.用针线等使连起B.组合字句篇章C.装饰D.往下垂

(4)下列填入【乙】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油紫发亮,甘甜醇厚,回味无穷B.油紫发亮,回味无穷,甘甜醇厚

C.甘甜醇厚,回味无穷,油紫发亮D.甘甜醇厚,油紫发亮,回味无穷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铭”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B.《紫藤萝瀑布》通过描写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引发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种写作手法叫

做“托物言志”。

C.中国古代称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

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D.散文《驿路梨花》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

景,歌颂了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为此,光明中

学举行了“心向家国”赛诗会。邀请你来参与本次活动。

(8分)

意象提示相关释义相关诗文

1

夜晚的春风带着悠扬的笛声,落(1)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一场春风

满全城,思念家园啊。一一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心

战场之夜,寒风四起,铠甲上冷(2)朔气传金柝,_______。

向家一件铠甲

光粼粼,保家卫国真伟大!一一乐府民歌《木兰诗》

国”

赛诗辞官的诗人以落花自喻,即使凋

(3)_______,________o

会一片落花落,也要成为护花之泥,爱国之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心,一片赤诚。

一曲《后庭花》寻欢作乐,尽是

(4)_______,________。

一支乐曲亡国之音,达官贵人不思家国兴

——杜牧《泊秦淮》

亡之理,令诗人忧虑愤慨!

小结:

古代文人面对家国,有赤诚挚爱,也有深沉反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写的“予独爱(5),",在乱世中若

能保持高洁正直,也不失为一种理智的爱国之情。

4.综合性学习。(8分)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清明假期,你回老家看望爷

爷奶奶,并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

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

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材料四】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统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厚,而最

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坑爹、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

以下是调查结果:

2

内容比率原因

推崇传统家风71.2%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推崇新家风23.0%它具有时代特点

不好说16.8%

(1)【传家风】从前三则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请写出

两个方法。(2分)

(2)【展家风】爷爷看到你回来很开心,想让你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

合家庭实际,向爷爷简述理由。(3分)

A.家和万事兴B.天道酬勤C.百善孝为先

(3)【探家风】请根据材料四的内容,写出你的三点探究结果。(3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共12分)

鸡毛

汪曾祺

①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组

成部分。

②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

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

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

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③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

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④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物、

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

洗好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坐在草地上(昆

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

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⑤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

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去集市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

3

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⑥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每

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莱,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

胖了。

息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⑧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有

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

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穷的学生也

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边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

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

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

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

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

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

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⑨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了

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的人送

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了差事,就要

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⑩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

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一她知

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⑪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

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⑫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

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

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⑬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

一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

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一堆

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

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⑭“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⑥“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⑥“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仓)“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⑥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改)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的发泄,

也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B.联大盖新校舍,主事的人给文嫂盖了间质料比原来好的房子,她还不满足,还要求再给她盖

4

个鸡窝,反映出她得寸进尺、喜爱贪图小便宜的性格。

C.本文以“鸡毛”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

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心难测。

D.在结构上,《鸡毛》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小

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7.汪曾祺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我们能看到对文嫂的“忧伤”,

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共13分)

乡村的灯火

杨国华

①灯火是乡村的眼睛。

②无论多疲惫的脚步、多寒冷的夜,远远地看见村子里的灯光,就知道村庄还没睡,还醒着,

还暖着。于是,心总能感到踏实:到家了。一颗游子的心转瞬就被那如豆般的灯火融化成一潭清

清的水...

③在没有电灯之前,村庄的黑夜是被煤油灯和蜡烛点燃的。蜡烛很贵,又不禁点,煤油灯才

是主角。一个用过的墨水瓶,找一枚铜钱,搓一条棉线穿过去,浸在煤油里,灯,就亮了。那飘

忽不定的灯光,好似小姑娘那双扑闪闪的眼。

④昏黄的灯光下,是一张方桌,一家人头碰头地吃饭。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孩子们趴在煤

油灯下,认真地写作业,女人们就在旁边纳鞋底,说着家常。男人们讨论着地里的活计,该收了,

该种了,种什么挣钱了。新婚的夫妇每天必须要去父母家里,等墨水瓶里的煤油渐渐退尽,家里

的长者说:“天不早了,回去歇着吧,明天一早还要出工。”年轻的小两口才辞了父母甜蜜地回到

自己的小窝里。很多时候,邻居们都奔着最亮的灯光去串门,越聚越多。所以,单纯从谁家的煤

油消耗量就能看出人气来。

⑤月亮是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夜的村庄就像一个欢乐的剧场,而拉开剧场帷幕的则是那皎

洁的月亮。每当明月升起,只要有人喊一声:“捉迷藏喽!”孩子们便会丢下饭碗,急急地跑出去,

三五成群,奔草垛,躲墙角,大呼小叫,不亦乐乎。大人们干脆不再点灯,他们或是聚在月下闲

聊,或是在月下和邻里一起划拳行令。他们面红耳赤,嘶哑的嗓音此起彼伏。村里偏僻的小路还

偶尔闪过一两对恋人,他们的身影一会合在一起,一会又分开,就这么若即若离的。猫狗们也不

甘寂寞,它们在月下撒欢、追逐。这就是乡村的月夜,它几乎月月都烘托出乡间生活的美妙。

⑥后来,又有了电灯,煤油灯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村是1986年冬天才通的电,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村子里的狂欢。当电工把所有的线路都装好,全村的人都站

在屋子里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就像盼子心切的人等着一个新生儿的降生。突然,一下

子,整个村庄都亮了,亮的耀眼,亮的不可思议!这是怎样的一束光啊,我们再也不用油灯照明。

这时,村里如同过节一样的热闹。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在各家各户跑来跑去。有些男人因为高兴喝

了很多的酒,酒后还摇摇摆摆地在街上看灯。那些平时就爱唱爱跳的姑娘、媳妇这时还特意描眉

画眼,并穿上节日的盛装,在街上扭起了秧歌。那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让电灯亮了整整一个夜

晚。

⑦但是,乡村的灯火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城市里的明亮。我们渐渐长大,开始到城里去上学。

一到城里,就被那满城的霓虹灯、路灯所诱惑、所愤愤不平,人都睡觉了,还不关掉,得花多少

钱啊?可是,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早起了变化,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啊,和乡村里大不同的生

5

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啊。

⑧有一年元宵节,城里办灯会,一片灯火辉煌,绚丽的烟花在城市的上空不断绽放,我们都

看傻了。下雪了,灯会还没有结束,我们就回家了。越往村庄方向走,越觉得冷清。过了一条路,

村子里灯光一下子黯淡了,大多数的人家都已经关门闭户了,几条狗在空阔的天地间尽情地叫着。

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惆怅,昔日那灵动的乡村灯火,此时在我看来既像痴儿的眼睛那么呆滞,又

像将死之人的眼光那么灰暗,我不愿再看它那副可怜相,低头向村中走去。

⑨城市的霓虹灯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欲望。很多年以后,我们中间的很多人通过不同的方式,

成为了熟悉霓虹灯、路灯的城里人,但早就失去了对于城市灯火的热情。挣钱、提升、房价又涨

了、孩子的学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家一户的各顾各,哪里还能聚一聚?我的心里不免又惆怅

起来,于是我常常在明亮的环境中想起昔日乡村老家的那些灯火,怀念一家人都聚在一起,母亲

做活计,我们做作业,怀念一村子的人在月光下欢乐地闹。

⑩该有多少人需要那盏乡村的灯火来温暖自己的心灵,和家园的回归啊……

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11个字以内)(4分)

昏黄的煤油灯下其乐融融

(1)

(2)

辉煌的霓虹灯下惆怅思归

城乡灯火对比中羡慕惆怅

9.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10.文章第⑤段再现了昔日“灵动的乡村灯火”渲染下的一个个极富乡村生活情趣的精彩场景,

请你试举一例进行赏析。(不超过150个字)(5分)

(三)整本书阅读。(4分)

11.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体现作家的匠心。它们或体现了人物性格,或暗示了人物命运,

或寄寓了作者态度,或暗示了文章主旨。下列小说中的人物姓名有哪些深意?请选择其中一个,

结合小说有关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A.祥子《骆驼祥子》B.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注】①尼摩:拉丁语,子虚乌有。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活板》及相关链接,完成12—15题。(共11分)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

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

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

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

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

用讫再火令药铭,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瞬息可就()(2)奇字素无备者()

6

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药稍错,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逐步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的过程的。(3分)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