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苏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2、向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2C.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X→→YB.若两电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棒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4、安全气囊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每生成16molN2转移30mol电子B.NaN3中N元素被还原C.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5、下列有关防止或减少酸雨的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B.推广天然气、甲醇等作为汽车的燃料C.对含SO2、NO2的废气处理后再排空D.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6、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含氧有机物是()①硝基苯②苯③溴苯④植物油⑤乙醇⑥乙酸乙酯⑦乙酸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④⑥ D.②④⑥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我国古文献中有许多记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燃烧B.《抱朴子》中“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了火法冶炼铜的现象C.李商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描述的蚕丝和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大理石分解是吸热反应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B.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中:SO42-、NH4+、Na+、I-C..pH=7溶液中:SO42-、Na+、K+、ClO-D.无色溶液中:K+、SO42-、Cu2+、Cl-9、Xn-A.aA+n(A-N+n)molB.C.Aa+n(N+n)molD.10、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B.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水解的产物为非还原性糖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NAB.0.5molH2O所含的电子数为9NAC.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D.300mL2mol·L-1蔗糖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12、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①KCl晶体②H2S气体③CCl4④Mg⑤NaOH⑥Na2CO3⑦Na2SO3⑧FeBr2()A.⑤⑧B.⑤⑥⑦⑧C.①D.均不可13、下列试剂不能用来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 D.蒸馏水14、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用试剂方法A乙醇(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B乙烷(乙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C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蒸馏D乙醇(水)生石灰蒸馏A.A B.B C.C D.D15、已知C—C可以绕键轴旋转,对于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至少有10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B.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C.该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有4种D.该烃是苯的同系物16、常温常压下,a、b、c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a试管内是NO2与O2,b试管内为Cl2和SO2,c试管内是NH3与N2,将三支试管同时倒立于水中,最终各试管中水面上升高度顺序应为()A.a=b>c B.b>a>c C.c>b>a D.b>c>a17、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水解的是A.葡萄糖B.油脂C.淀粉D.蛋白质1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①加成、②水解、③消去、④酯化、⑤中和中的反应有()A.①B.②④C.②③D.③19、下列化学方程式,能用于工业上冶炼金属镁的是()A.2Na+MgCl2=2NaCl+MgB.MgCl2(熔化)Mg+Cl2↑C.2MgO2Mg+O2↑D.MgO+CMg+CO↑20、下图是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离子半径大小:A>C>BB.C元素单质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C.A与C的气态氢化物饱和水溶液的pH:A<C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C>B2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苯(Br2)NaOH溶液过滤CC2H5OH(乙酸)新制生石灰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A.A B.B C.C D.D2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等杂质)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取的操作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渣A主要成分为SiO2B.滤液乙含有的阴离子主要为[

Al(OH)4]-、Cl-、OH-C.滤液丙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Na2CO3D.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D、E、X、Y为元素周期表中六种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A2D呈液态;B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E、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过渡元素Z与D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D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A与D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W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常用作无污染的消毒杀菌剂,W的电子式为______。(2)向W溶液中加入ZE3,会减弱W的消毒杀菌能力,溶液呈现浅黄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3)将E2的水溶液加入浅绿色的ZE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4)X和Y的单质,分别与H2化合时,反应剧烈程度强的是____(填化学式);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24、(12分)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可用于水果催熟。A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3)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两倍,则与A互为同系物的E有__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50mL0.5mol·L-1的盐酸与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可知该装置仍有不妥之处,如不改正,求得的中和热数值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2)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kJ·mol-1):_______________。(3)取50mLNaOH溶液和50mL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Cl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1________________225.925.925.929327.027.427.231.7426.426.226.329.2②近似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4)下列情况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用浓硫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B.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C.用50mL0.50mol·L-1的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26、(10分)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如下探究。(1)请填写有关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编号实验装置实验现象1锌棒逐渐溶解,表面有气体生成;铜棒表面无现象2两锌棒逐渐溶解,表面均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不偏转3铜棒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计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①通过实验2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实验1和3,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从而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写出实验3中Zn棒和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Zn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3的电流是从________棒流出(填“Zn”或“Cu”),反应过程中若有0.4mol电子发生了转移,则Zn电极质量减轻___________g。27、(12分)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1)操作①可选择_______仪器。(2)操作②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3)进行操作②后,判断硫酸根离子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4)操作③的目的是_______,不先过滤后加碳酸钠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5)操作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表中③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④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___。(2)氮元素的最低价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该氢化物属于____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②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3)某同学为了比较氯气和硫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收集到下列三条信息:①Cl2+H2S(溶液)=S↓+2HCl;②Cl2比S更容易跟H2反应生成氢化物;③在加热条件(相同温度)下,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铁,而铁与硫反应的产物是硫化亚铁。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氯气的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硫单质的氧化性(填“强于”或“弱于”);在加热条件下,铜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铜与足量的硫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9、(10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C和化合物D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的组成可表示为___________,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2)反应⑦中物质X的分子式为________,反应⑧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⑥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为除去其中可能混有的SO2,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A.溴水B.酸性KMnO4溶液C.NaOH溶液D.浓硫酸(5)已知D的相对分子量为118,其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D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6)为了证明反应①是否发生,可取①反应后的溶液2mL于一支试管中,用____调节溶液至中性,再向其中加入2mL_____,再加入4~5滴_____(以上用如下所提供试剂的字母填空),加热一段时间,若有______________现象产生,则证明反应①已发生。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A.10%的NaOH溶液B.2%的氨水C.5%的CuSO4溶液D.碘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试题分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烃。A、地沟油含C、H、O元素,也能燃烧,所以点燃的方法不能鉴别地沟油和矿物油,A错误;B、地沟油与矿物油都是混合物,都没有固定的沸点,B错误;C、地沟油与矿物油的密度都比水小,加入水中,都浮在水面上,C错误;D、地沟油属于酯类物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钠盐和甘油,所以溶液不分层,而矿物油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分层,可以鉴别,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地沟油与矿物油的鉴别2、B【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进行解答。增加反应浓度或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在改变,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详解:A.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反应2SO2+O22SO3,如果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A正确;B.初始加入2molSO2和1molO2,根据反应2SO2+O22SO3,因为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2:1:2,故B错误;C.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因为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故D正确;答案:选B。3、D【解析】

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根据电子的流向判断X为负极,Y为正极,电流的流向正好与电子的流向相反;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详解】A.根据图片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外电路中电子从X电极流向Y电极,电流的流向与此相反,即Y→→X,A项错误;B.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若两电极分别为Fe和碳棒,则Y为碳棒,X为Fe,B项错误;C.X是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Y是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项错误;D.X为负极,Y为正极,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单质,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X>Y,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口诀可概括为“两极一液一连线,活泼金属最优先,负失氧正得还,离子电极同性恋”,可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与记忆。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而不通过溶液,溶液中是阴、阳离子移动导电,俗称“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4、D【解析】

A、根据方程式可知NaN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1/3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硝酸钾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作氧化剂,因此每生成16molN2转移10mol电子,A错误;B、NaN3中N元素被氧化,B错误;C、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C错误;D、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D正确。答案选D。5、D【解析】分析: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的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点睛:A.对燃煤及燃煤烟气进行脱硫,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A正确;B.推广天然气、甲醇等作为汽车的燃料,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B正确;C.对含SO2、NO2的废气处理后再排空,能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所以能减少酸雨的形成,C正确;D.人工收集大气雷电产生的氮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浓度较低,收集成本较高,不现实,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硫污染及治理,明确酸雨形成的原因是解本题关键,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产生,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6、C【解析】

根据有机物分子中必须含有氧元素将甲苯、溴苯排除掉;根据密度与水的密度关系:硝基苯、溴苯密度比水大,而苯、植物油、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密度都比水小,就可以将硝基苯、溴苯排除掉,最后根据水溶性得出正确结论。【详解】甲苯、苯和溴苯不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含氧有机物的要求,排除掉,硝基苯、溴苯密度比水大,不满足比水轻的要求,应该排除掉,剩余的有机物含有:④植物油、⑤乙醇、⑥乙酸乙酯、⑦乙酸,由于⑤乙醇、⑦乙酸能够溶于水,不满足难溶于水的要求,应该排除掉,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密度、水溶性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将有机物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作比较归纳,硝基苯、溴苯密度比水大,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植物油、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密度比水小;有机物的溶解性比较:烃、卤代烃、高级脂肪烃等难溶于水,低级醇、醛、羧酸等易溶于水。7、D【解析】

A.《本草纲目》关于酿酒的记载“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描述的是乙醇的蒸馏,A错误;B.《抱朴子》中“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描述的是在溶液中Fe+CuSO4=FeSO4+Cu,该方法是湿法冶炼铜的现象,B错误;C.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该物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古代的蜡(主要成分为植物油),化学成分是油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于谦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大理石高温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该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8、A【解析】A.pH=11的溶液显碱性,CO32-、Na+、AlO2+、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加入Al放出H2的溶液如果显碱性,NH4+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pH=7溶液中ClO-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无色溶液中Cu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点睛:明确相关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9、A【解析】

根据Xn-化合价可得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nX,因X的质量数为A,则HnX的摩尔质量为(A+n)g/mol,agX的氢化物的物质的量为aA+nmol,每个HNX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A-N+n),故agX的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n(A-N+n)mol,故10、C【解析】

A.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正确;B.蔗糖和麦芽糖都为二糖,分子式均为C12H22O11,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后加入适量的碱,使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说明水解的产物为非还原性糖,C错误;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制肥皂,D正确;答案为C11、C【解析】

A.常温常压下,11.2L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不是0.5mol,因此氧原子数也不等于NA,故A错误;B.1mol水分子中含10mol电子,0.5molH2O所含的电子数为5NA,故B错误;C.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的2倍,含有的铜原子也是CuO的2倍,故8.0g混合物可以认为均由CuO构成,故含有的CuO的物质的量为n==0.1mol,则含0.1NA个铜原子,故C正确;D.300mL2mol•L-1蔗糖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0.3L×2mol/L=0.6mol,溶液中还含有水分子,溶液中所含分子数大于0.6NA,故D错误;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易错点为C,也可以设Cu2S和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质量找到x、y的关系,然后再求含有的铜原子数。12、C【解析】①KCl晶体与溴水不反应,溴水颜色不变浅,故选;②H2S气体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③溴易溶于CCl4,发生萃取,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④Mg与溴水反应,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⑤溴水与Na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⑥溴水中氢离子与反应Na2CO3,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⑦Na2SO3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⑧FeBr2具有还原性,可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溴水颜色变浅,故不选;故选C。13、D【解析】

A.乙醇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乙酸不能反应,因此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B.碳酸钠溶液与乙醇混合不反应,无现象,与乙酸混合,发生反应,有气泡产生,因此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C.紫色石蕊溶液遇乙醇无明显现象,遇乙酸变为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D.遇乙酸、乙醇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14、D【解析】A、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溶液和乙醇是互溶的,不能用分液的办法分离,选项A错误;B、乙烯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除掉了乙烯,又在乙烷中引入了二氧化碳杂质,选项B错误;C、乙酸和碳酸钠可以反应生成醋酸钠的水溶液,乙酸乙酯和醋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以采用分液法来分离,选项C错误;D、生石灰可以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实现氢氧化钙和乙醇混合溶液的分离,选项D正确。答案选D。15、B【解析】

A.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的位置,处于苯环形成的平面,2个苯环相连的C原子及该C原子对位位置的C原子处于同一直线,故最少有6+1+2=9个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旋转连接2个苯环的碳碳单键,可以使2个苯环形成的平面处于同一平面,所以最多有14个C原子共面,故A错误;B.根据A的分析,分子中最少有9个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B正确;C.分子中有5种H原子,分别为苯环上的4个H原子、甲基上的H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5种,故C错误;D.该烃含有2个苯环,与苯的结构不相似,不是苯的同系物,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B,做题时注意苯的结构特点,苯环是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共平面,且处于六边形对角线上的2个C原子和2个H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16、B【解析】

首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计算,剩余气体越少,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详解】设试管的体积为VL,则:a.等体积的NO2与O2,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最后剩余O2,体积为(0.5V-1/4×0.5V)=3V/8;b.等体积的Cl2和SO2,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气体完全反应,没有气体剩余;c.等体积的NH3与N2,氨气极易溶于水,氮气不溶于水,剩余气体为氮气,体积为0.5V;剩余气体越少,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最终各试管中水面上升高度顺序应为b>a>c。答案选B。17、A【解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A正确;B.油脂属于酯类,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淀粉是多糖,可以发生水解反应,C错误;D.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D错误,答案选A。18、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根据有机物中的官能团进行分析。详解: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和酯基,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中和反应,酯基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含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该物质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选D。点睛: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为羟基和卤素原子,且其连接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才可以消去。19、B【解析】分析:根据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据此解答。详解:A.钠的金属性强于镁,不能通过反应2Na+MgCl2=2NaCl+Mg冶炼金属镁,A错误;B.镁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MgCl2(熔化)Mg+Cl2↑,B正确;C.氧化镁很稳定,高温很难分解,C错误;D.碳不能置换出镁,D错误;答案选B。20、B【解析】分析: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设B元素的质子数为x,则A的质子数为x-9,C的质子数为x-7,B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B的质量数为2x,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B的质量数,则x-9+x+x-7=2x,解得:x=16,所以A的质子数为7,B的质子数为16,C的质子数为9,所以A为N元素、B为S元素、C为F元素。A、B原子电子层数大于A、C,阴离子半径最大,A和C电子层数相等,且A原子序数小于C,阴离子A>C,故B>A>C,故A错误;B、C为F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其单质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故B正确;C、A、C分别为N、F,对应氢化物分别为NH3、HF,则氢化物溶液的pH:HF<NH3,故C错误;D、C为F元素,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解题关键:根据图示位置关系确定原子序数关,易错点:注意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D为F元素,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21、C【解析】

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选项A错误;B.苯不溶于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乙酸与生石灰反应,加热时乙醇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C正确;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A项为易错点,注意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特点。2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掌握铝的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详解:铝土矿加入盐酸,氧化铝和氧化铁都可以溶解,二氧化硅不溶解,所以滤渣A为二氧化硅,滤液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溶液,滤液乙主要成分为偏铝酸钠,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沉淀。A.滤渣A为二氧化硅,故正确;B.滤液乙含有多阴离子主要为偏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正确;C.滤液丙中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故错误;D.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为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流程中物质的使用量的多少,通常量的不同产物不同。与物质的量有关的反应有:1.硝酸银和少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和过量氨水反应生成银氨溶液。2.氢氧化钠和少量氯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铝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3.盐酸和少量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氯化钠,和过量的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4.碳酸钠和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和水。5.铁和少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过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2H2O22H2O+O2↑Cl2+2Fe2+=2Cl-+2Fe3+Br2Br、I属于第ⅦA族(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加,非金属性减弱,反应的剧烈程度减弱【解析】

常温下,A2D呈液态,A2D是水,A是H元素、D是O元素;B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是N元素;E、X、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则E是Cl、X是Br、Y是I;过渡元素Z与D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D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Z2D3是氧化铁,Z是Fe元素。【详解】(1)H与O形成的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是过氧化氢,电子式为;(2)ZE3是FeCl3,Fe3+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会减弱过氧化氢的消毒杀菌能力,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3)将氯水加入浅绿色的FeCl2溶液中,FeCl2被氧化为FeC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Fe2+=2Cl-+2Fe3+;(4)Br、I属于第ⅦA族(同一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子层数增加,非金属性减弱,反应的剧烈程度减弱,所以与H2化合时,Br2反应剧烈程度强。24、CH3CH2ClCH2=CH2+H2OCH3CH2OH加成反应3或或【解析】

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可用于水果催熟,故A为CH2=CH2,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B为CH3CH3,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CH3CH2Cl,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为CH3CH2OH,CH3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l。【详解】(1)由分析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l;(2)反应③是乙烯的催化加水生成乙醇的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该反应为加成反应;(3)E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的两倍,且E是A的同系物,所以E的分子式为C4H8,其属于单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分别为、、。25、环形玻璃搅拌棒偏小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3-50.2kJ·mol-1BC【解析】

(1)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使溶液充分反应;若盐酸反应不完全,会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2)根据中和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先判断数据的有效性,然后计算出平均温度差,再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中和热的概念求出反应热;(4)A、浓硫酸稀释时释放能量;B、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C、若用50mL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盐酸可能反应不完全,导致生成水的量减小。【详解】(1)为了测得温度的最高值,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减少热量散失,则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如不改正,盐酸反应可能不完全,会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偏小;(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故答案为:HCl(aq)+NaOH(aq)=NaCl(aq)+H2O(l);△H=-57.3kJ/mol;(3)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的差值是分别为3.0℃、3.1℃、4.5℃、2.9℃,实验3的误差太大舍去,则温度差的平均值是℃=3℃,故答案为:3;②50mL0.5mol•L-1盐酸和50mL0.5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100mL×1g/cm3=100g,比热容c=4.18J/(g•℃),由公式Q=cm△t可知反应生成0.025mol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3℃=1254J=1.254kJ,则中和热△H=—≈-50.2kJ/mol,故答案为:50.2;(4)A、浓硫酸稀释时释放能量,用浓硫酸代替盐酸进行上述实验会导致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大,故错误;B、氨水为弱碱,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正确;C、反应中选用50mL0.55mol·L-1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保证50ml0.5mol·L-1的盐酸完全反应,若用50mL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盐酸可能反应不完全,导致生成水的量减小,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正确;正确的是BC,故答案为:BC。【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试题侧重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明确中和热的测定步骤,注意掌握中和热计算方法,为解答关键。26、有气体生成发生偏转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形成闭合回路有电解质溶液Zn-2e-=Zn2+2H++2e-=H2↑Cu13【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现象、装置特点结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解答;(2)实验3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据此解答。(3)原电池中电流与电子的流向相反,根据负极反应式计算。详解:(1)实验3中构成原电池,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铜棒表面的现象是有气体生成,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①实验2和3相比电极不一样,因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实验1和3相比实验3中构成闭合回路,由此可得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③若将3装置中硫酸换成乙醇,电流计指针将不发生偏转,由于乙醇是非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因此可得出原电池形成条件是有电解质溶液。(2)锌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Zn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则Cu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3)实验3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电流是从Cu棒流出,反应过程中若有0.4mol电子发生了转移,根据Zn-2e-=Zn2+可知消耗0.2mol锌,则Zn电极质量减轻0.2mol×65g/mol=13.0g。点睛: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即: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负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成正极系统;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27、坩埚否引入后面操作中无法除去的新杂质硝酸根离子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硫酸根离子已沉淀完全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减少一次过滤操作,减少损耗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和多余的盐酸【解析】

由流程可知,加热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后碳酸氢铵分解,残留物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将残留物溶解后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最后通过加热煮沸得到纯净的氯化钠,以此来解答。【详解】(1)操作①是将固体混合物加热,使用到的仪器为坩埚;(2)改用硝酸钡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NO3-,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因此不能改用硝酸钡;(3)操作②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的方法是: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沉淀生成说明硫酸根离子已沉淀完全;(4)操作③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从而除去过量的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