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一次性餐具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纸木餐具2、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石油分馏 C.石油裂化 D.乙烯聚合3、NaCl是海水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重要物质,除食用外,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下列以NaCl为原料的产品(或物质)是()①烧碱②纯碱③金属钠④氯气⑤盐酸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热为114.6kJB.H2(g)的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1)=2H2(g)+O2(g)反应的△H=+571.6kJ·mol-1C.反应物的热效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5、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说法正确的是()A.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B.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C.元素的非金属性:X>R>WD.简单离子的半径:W>R>X6、A、B、C、D均为气体,对于A+3B2C+D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4mol/(L•s)B.v(B)=0.8mol/(L•s)C.v(C)=0.6mol/(L•s)D.v(D)=0.1mol/(L•s)7、两只敞口烧杯中分别发生如下反应:一只烧杯中反应为:A+B=C+D,反应温度为T1,另一只烧杯中反应为:M+N=P+Q,反应温度为T2,T1>T2,则两只烧杯中反应速率快慢为A.前者快B.后者快C.一样快D.无法确定8、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B.乙烯通入溴水中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D.苯燃烧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过滤法除去水中的泥沙B.分液法分离汽油与水C.蒸馏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沉淀法除去钠离子中的钙离子10、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B.除去苯中的少量溴:加入CCl4萃取后分液C.除去乙醇中的少量水:加入CaO后蒸馏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11、液态的植物油不能发生的反应是A.酯化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 D.加成反应12、某元素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B.m=7,W形成的单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m=1,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碱D.m=6,W可以形成化学式为WO2的氧化物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B.可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棉线C.SO2、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酸雨,酸雨的pH≥5.6 D.糖类物质都有甜味14、a、b、c、d、e五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a金属溶解.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强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析出.金属阳离子氧化性:c<e.则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a>c>e>d>bB.d>a>b>c>eC.d>b>a>c>eD.e>d>a>b>c15、在373K时,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和SO2,发生如下反应:NO2+SO2⇌NO+SO3,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①NO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②NO2和SO2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③体系中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总物质的量④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③16、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液态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D.化合物AE与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17、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已成舟 B.蜡炬成灰 C.铁杵成针 D.滴水成冰18、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苏打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氧⑥KClO3A.纯净物—③④⑤ B.混合物—②⑤C.盐—①⑥ D.碱—①④19、下列选项描述的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A.烧炭取暖 B.光合作用 C.风力发电 D.电解冶炼20、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 B.CH2CH2Br2C. D.CH2ClCH2CH321、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①MgCl2②Na2O2③NaOH④NH4Cl⑤CO2⑥H2O2⑦H2A.②③④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22、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B.用乙图装置可以吸收氨气防止倒吸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已知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图是由A为原料生产某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2)写出B、C分子中,含氧基团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类型: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②B→CH3C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试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A的原子序数为26,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写出NaOH的电子式:_____。(2)写出检验D中阳离子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写出下列转化的方程式:①B→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资料显示:锌与浓硫酸共热除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硫可被CuO氧化。为验证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及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气体X→A→____→A→→→→D;(2)反应开始后,观察到第一个装置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实验结束后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并加热,现象为______________;(3)装置C的作用是____,C中的NaOH溶液不能用下列____代替;a.酸性KMnO4溶液b.CaCl2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4)气体X中可能含有H2的原因是____。26、(10分)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___________;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____________。(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27、(12分)为验证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装置B和装置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装置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的溶液中NaBr完全被氧化,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4)为验证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28、(14分)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在25℃、101kPa时,8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445.15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已知:C(s)+O2(g)=CO2(g)△H=-437.3kJ·mol-1H2(g)+1/2O2(g)=H2O(g)△H=-285.8kJ·mol-1CO(g)+1/2O2(g)=CO2(g)△H=-283.0kJ·mol-1则煤气化反应C(s)+H2O(g)=CO(g)+H2(g)的焓变△H=___kJ·mol-1。29、(10分)现有A、B、C,D、E、G六种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已知A、B、C、D、E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若非金属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x,则A、B、C、D、E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_________。(2)若A、B、C、D四种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之和为56,lmolG的单质与足量盐酸反应,能产生22.4LH2(在标准状况下);G的阳离子与D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①写出下列元素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②D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③氢化物的沸点:D_________B,简单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B_________C(填“>”“<”或“=”)。④甲为G、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甲的形成过程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氢键是极弱的化学键,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B.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原子均满足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C.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D.化学键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A.瓷器餐具,一次性使用后,废弃物是硅酸盐,难以降解,故A错误;B.淀粉餐具,一次性使用后,废弃物是淀粉,淀粉能水解,不会产生污染,故B正确;C.塑料餐具,一次性使用后,废弃物是塑料,难以降解,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故C错误;D.纸木餐具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破坏环境,故D错误;故选B。2、B【解析】试题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则煤的干馏、石油裂化、乙烯聚合等均是化学变化,而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答案选B。考点:考查物质变化判断3、A【解析】

①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化学方程式:2NaCl+2H2O2NaOH+H2↑+Cl2↑,可制得氢氧化钠,故①正确;②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可制得氢氧化钠,利用氢氧化钠即可以生成碳酸钠,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②正确;③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NaCl(熔融)2Na+Cl2↑,则生成钠,故③正确;④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则生成氯气,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故④正确;⑤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可得盐酸,故⑤正确。所以①②③④⑤均正确,答案选A。4、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定义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中物质的量的要求。详解:A.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此反应的反应热不是中和热,故错误;B.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所以当热化学方程式相反的话,反应热的符号相反,且根据物质的量分析,该反应为+571.6kJ·mol-1,故正确;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物的热效应,故错误;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氮气不能完全反应,故反应热不能计算,故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燃烧热的定义: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所谓的稳定的氧化物是指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或液态水等。中和热的定义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若有弱酸或弱碱或有沉淀生成,反应热都不为中和热。5、A【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推出:X为O,Y为F,W为Cl,R为S,Z为Na,则A、Cl和O形成氯的氧化物,只含有共价键,故A正确;B、Na与O形成Na2O和Na2O2,Na2O中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C、非金属性大小顺序是O>Cl>S,故C错误;D、半径大小比较: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S2->Cl->O2-,故D错误。答案选A。6、A【解析】试题分析: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时,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据此,各选项中反应速率都换算成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A.v(A)=0.4mol/(L•s);B.v(A)=v(B)÷3=0.8mol/(L•s)÷3=0.27mol/(L•s);C.v(A)=c(C)÷2=0.6mol/(L•s)÷2="0.3"mol/(L•s);D.v(A)=v(D)=0.1mol/(L•s),根据上述分析,各选项中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A>C>D>B,即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答案选A。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7、D【解析】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两只烧杯中反应物不同,所以无法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故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判断。8、A【解析】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光照作用下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一氯甲烷等,A正确;B.乙烯含有碳碳双键,通入溴水中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C错误;D.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答案选A。9、D【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即可。详解:A、过滤是利用溶解度不同,除去杂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B、分液法是利用两种物质溶解度的不同,溶液分层,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C、蒸馏利用的是沸点不同分离物质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D、沉淀法分离中利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答案选D。10、C【解析】

A.因CO2也能够与饱和Na2CO3溶液发生反应而被吸收,故A项错误;B.因苯与CCl4能互溶,CCl4不能将溴从苯中萃取出来,故B项错误;C.在混有少量水的乙醇中加入CaO后,水与CaO反应生成Ca(OH)2,然后蒸馏时,乙醇大量挥发,从而去除了乙醇中的水份,故C项正确;D.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乙烷与高锰酸钾不反应,乙烯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CO2又重新混入乙烷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在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杂质时,虽然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但氧化生成的CO2又成了乙烷中新的杂质,并不能够达到除杂的实验目的。11、A【解析】

液态的植物油属于油脂,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不含有羧基,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油脂的性质,注意油脂含有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2、C【解析】

A项、由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W的电子层数为3,则W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A正确;B项、m=7时,W元素为Cl元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起杀菌消毒作用,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故B正确;C项、m=1时,W为Na元素,N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氢氧化钠,故C错误;D项、m=6,W为S元素,S元素可以形成的氧化物化学式为SO2,故D正确;故选C。13、B【解析】

A.分馏是分离几种不同沸点的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干馏是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裂解就是深度的裂化,可以看出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干馏、裂化、裂解都有新物质生成,选项A错误;B.羊毛是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C.SO2、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选项C错误;D.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淀粉和纤维素,选项D错误;答案选B。14、B【解析】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阳离子氧化性:c<e,则c比e活泼;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e,故选B。15、D【解析】

①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时NO和SO3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①正确;②起始量未知,则平衡时NO2和SO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②错误;③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体系中的总物质的量一定等于反应开始时总物质的量,③正确;④平衡时SO2、NO2、NO、SO3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④错误;答案选D。【点睛】明确可逆反应的特点以及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与起始量以及转化率有关系。16、D【解析】分析: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则D为Al元素,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C为Na元素;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为第二周期的O元素,结合原子序及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E为Cl,A为H,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O,C为Na,D为Al,E为Cl。A.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为水或过氧化氢,常温下均为呈液态,故A正确;B.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因此氢氧化铝和高氯酸能够反应,故B正确;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时得到氯气,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铝,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氯气,故C正确;D.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D。17、B【解析】

A.木已成舟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B.蜡炬成灰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且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铁杵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C错误;D.滴水成冰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则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18、C【解析】

①苏打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纯净物,是盐;②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③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是混合物;④NaOH是纯净物,是碱;⑤液态氧是氧气,是纯净物;⑥KClO3是纯净物,是盐;综上可知:①⑥是盐,C正确;

故答案选C。19、A【解析】

A.烧炭取暖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A正确;B.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变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

C.风力发电是风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D.电解冶炼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故选A。20、C【解析】

A.与-Cl相连的C邻位碳上有H,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选。

B.CH2CH2Br2与-Br相连的C邻位碳上有H,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不选。

C.,与-Cl相连的C的邻位C上无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选。

D.CH2ClCH2CH3与-Cl相连的C邻位碳上有H,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不选。

故答案选C。21、A【解析】

①MgCl2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错误;②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正确;③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正确;④NH4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正确;⑤CO2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错误;⑥H2O2为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错误;⑦H2为单质,不存在离子键,错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为②③④,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氯化镁,要注意氯化镁中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只有能够电离出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共价键。2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明确现象与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的关系、反应原理及金属冶炼的关系等知识即可解答。详解: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的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故正确;B.由图可知,氨气易溶于水,但不溶于苯,所以将导气管通入到水中,不能防止倒吸,故错误;C.由图可知,铝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锰,故正确;D.因为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故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H2=CH2羟基羧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B→CH3CHO:2CH3CH2OH+O22CH3CHO+2H2O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解析】气体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A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B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CH2OH被氧化生成CH3CHO,CH3CHO被氧化生成C为CH3COOH,CH3CH2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为CH3COOCH2CH3。(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答案为CH2=CH2;(2)B为CH3CH2OH,含氧官能团为羟基;C为CH3COOH,含氧官能团为羧基,故答案为羟基;羧基;(3)反应①是乙烯与水的加成反应;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③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4)反应②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是氧化反应,反应③为CH3CH2OH和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氧化反应;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烯烃、醇、醛、羧酸、酯之间的转化,明确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性质即可解答,熟练掌握常见有机物反应类型。24、第四周期第Ⅷ族取D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Fe3+防止Fe2+被O2氧化Fe3O4+8H+=Fe2++2Fe3++4H2O4Fe(OH)2+O2+2H2O=4Fe(OH)3【解析】

F是红褐色沉淀,即F为Fe(OH)3,A是一种常见金属,结合框图中物质的转化,从而推知A为Fe,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G为Fe2O3,X为H2;【详解】F是红褐色沉淀,即F为Fe(OH)3,A是一种常见金属,结合框图中物质的转化,从而推知A为Fe,B为Fe3O4,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G为Fe2O3,X为H2;(1)A为26号元素,且A为Fe,F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Ⅷ族;NaOH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即NaOH电子式为;(2)D为FeCl3,检验Fe3+常用KSCN,即操作步骤是取D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含Fe3+;(3)C为FeCl2,Fe2+容易被氧化成Fe3+,且2Fe3++Fe=3Fe2+,因此保存FeCl2溶液加铁屑的原因是防止Fe2+被O2氧化;(4)①Fe3O4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②Fe(OH)2→Fe(OH)3,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25、CBEF溶液又由无色变为红色吸收SO2bc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中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H2【解析】(1)生成的SO2可以用品红溶液检验,为防止对后续实验的干扰,需要除去S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为检验是否除尽,还需要再通过品红溶液,另外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前还需要干燥氢气,氢气还原黑色CuO变成红色的Cu,同时产生水,需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氢气被氧化的产物水,水和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最后还需要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因此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气体X→A→C→A→B→E→F→D;(2)SO2的漂白是不稳定的,所以实验结束后取适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并加热,现象为溶液又由无色变为红色;(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a.酸性KMnO4溶液能吸收SO2,a正确;b.CaCl2溶液不能吸收SO2,b错误;c.饱和NaHSO3溶液不能吸收SO2,c错误;答案选bc;D中加入的试剂可以是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避免对氢气与CuO反应产物检验产生干扰;(4)由于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H2。点睛:本题考查锌和硫酸的反应及产物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浓硫酸的性质,根据需检验气体的性质、检验方法理解检验的先后顺序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6、出去装置内CO2、H2O关闭b,打开a,通空气碱石灰CaCl2(或CuSO4)碱石灰偏低不变偏低【解析】

将混合物加热会产生H2O(g)、CO2等气体,应在C、D中分别吸收,其中应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即C中的干燥剂吸水后不能吸收CO2;由D的增重(NaHCO3分解产生的CO2的质量)可求出NaHCO3质量。由C的增重(Na2CO3•10H2O分解产生的H2O及已经知道的NaHCO3分解产生的H2O的质量)可求出Na2CO3•10H2O的质量,从而求出NaCl的质量;故应在实验前想法赶出装置中的空气,关键操作应是赶B中的空气,所以关闭b,打开a就成为操作的关键,缓缓通入则是为了赶出效果更好;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g)、CO2进入装置D影响实验效果,据此解答。【详解】(1)本实验中需要分别测定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所以实验前必须将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赶走,避免影响测定结果;操作方法为:关闭b,打开a,缓缓通入氮气,直至a处出来的气体不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止;(2)装置A用于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使用碱石灰;装置C吸收Na2CO3•10H2O和NaHCO3分解生成的水蒸气,可以使用无水CaCl2或P2O5;装置D吸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碱石灰;(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m(H2O)增加,使Na2CO3•10H2O和NaHCO3的含量偏高,NaCl的含量偏低;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测定碳酸氢钠的质量是根据装置D中质量变化计算的,与水蒸气的量无关,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不变;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H2O(g)、CO2进入装置D,若撤去E装置,则测定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的质量偏高,而Na2CO3•10H2O的测定是根据生成水的总质量计算的,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将偏低;(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则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2g,则2NaHCO3Na2CO3+CO2↑+H2O16844m(NaHCO3)m2gm(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点睛】该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测定混合物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时必须结合实验装置和物质的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原理。误差分析是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27、吸收逸出的Cl2,防止污染环境Cl2+2KI=I2+2KCl0.005mol打开活塞b,将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滴入装置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装置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解析】

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中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逸出的Cl2,防止污染环境;(2)氯气具有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溴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1L×1mol/L=0.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氯气是0.005mol;(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