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_第1页
《扬州慢》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_第2页
《扬州慢》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_第3页
《扬州慢》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_第4页
《扬州慢》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的词800年后入选教材,当年却穷得谈不起恋爱,死后也无钱下葬!!

与辛弃疾齐名的艺术全才,22岁写出千古名作,穷得连恋爱都谈不起!

南宋斜杠青年:一生浪迹江湖,22岁写出千古名作死后却无钱下葬!1/成名之作

曾几何时,网上突然蹦出一个新鲜词汇,叫斜杠青年。何谓斜杠青年?度娘的解释是,斜杠青年,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作家。

其实,这样的斜杠青年,并非现代才有的,比如在南宋,文坛上就有一位令人倾倒的斜杠青年,我们要是详细介绍他的身份的话,就应该是这样的:词人/诗人/音乐家/散文家/书法家……这个文坛牛人就是继苏轼之后的又一文艺全才、与辛弃疾齐名的词坛领袖姜夔。

读者们认识姜夔,大多是源于他的一首名为《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词,因为,这首词曾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因而得以广为传诵。其词曰(此处省略,请看教材)

这首词写于何时呢?好在作者词前有小序,记录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与背景:“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就是淳熙三年(1176年),姜夔时年22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22岁就写下了如此清浓的传世杰作,并且,此词还是他的“自度曲”,可见其才华横溢之资。但是,就是胸怀如此大才的姜夔,一生却过得非常落魄:一生未能入仕,江湖浪迹,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食不果腹的苦逼日子,甚至当遭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却因无钱迎娶,而抱憾终生。到死,也身无余钱,葬事还是朋友们凑钱才让他入土为安的……2/青年才俊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知县。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学习与生活。姜夔14岁那个,父亲病逝在汉阳知县任上,他只能依靠已经嫁人的姐姐一家生活。姜夔随姐姐一家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到成年。因为著籍饶州鄱阳,姜夔曾于淳熙元年(1174年)至淳熙十年(1183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仕途不顺的姜夔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扬州慢》是他这一时期经过扬州写下来的。3/落魄“道人”

淳熙十四年(1187年),33岁的姜夔结识了著名诗人萧德藻。萧德藻是姜夔父亲的同年进士,早年在潭州(长沙)做官,后定居湖州。萧德藻很欣赏姜夔,感慨自己写诗40年,总算遇到一个可以一起谈诗之人,于是将他带到湖州一起生活,并把自己的侄女嫁与他为妻。

通过萧德藻的介绍,姜夔认识了杨万里。通过杨万里的介绍,他又认识了范成大。他的交游圈子越来越大,包括朱熹、陆游、辛弃疾等人,都对这个后生仔另眼相待。这些人都是南宋政坛、文坛名宿,年纪普遍比姜夔大二三十岁。4/文艺全才

姜夔是与辛弃疾并峙的词坛领袖,在文学史上有杰出的地位。浙西派词人把他奉为宋词中的第一作家,比为词中老杜。

自从柳永变雅为俗以来,词坛上一直是雅俗并存。无论是苏、辛,还是周、秦,都既有雅调,也有俗词。姜夔则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4/文艺全才

姜夔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的《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所论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和提倡文人意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相一致。但他对“唐法”并非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予以否定,而是用了大量篇幅对“法”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并从肯定和解释引申了“晋韵”古法。4/文艺全才

姜夔不仅能诗善词,还能度曲,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姜夔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杨万里称其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视作“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自读全文思考:1.小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2.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印象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词中原句)3.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所见所闻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他人评价

有《黍离》之悲《黍离》《黍离》,《诗经·王风》中的篇名。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hào)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周平王东迁后,周朝的志士途经故都镐京,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宫室尽是禾黍,不胜感慨,因伤周室颠覆而作《黍离》,首句为“彼黍离离”,故以名篇,后借指故国之思。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2.在赴扬州的路上,词人印象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词中原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用一个词概括作者亲眼见到的扬州城。空城词人进入扬州城,从哪些角度描绘了这座空城?看到——荞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视)听到——清角吹寒(听)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用昔日的“名都”来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

今日“尽荠麦青青”的荒芜萧条景象。

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反衬

小结

反衬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名都——展现昔日扬州的繁华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扬州的繁华?诗句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原句、出处(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寄扬州韩绰判官》引用杜牧诗的作用:①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②以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加沉郁,内容更加丰厚。有力的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扬州今昔景色截然不同,这是什么手法?结合上下阕赏析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昔日扬州——繁华热闹,歌舞升平“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今日扬州——凄凉破败、空城杜牧姜夔对比映衬有力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黍离之悲虚写实写上片

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

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好景难再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

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萧条。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①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②虚实结合:“过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是今日的萧条冷落。③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荒凉景象渐: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清:军号凄厉,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寒:寒冷,凄清。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运用了通感,以感觉写听觉,表现出扬州城在受到战乱摧残后的衰败、萧条。空:表现了扬州凄清荒凉的氛围,为全词词眼。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将废池、乔木人格化,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与凶残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②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也从面表现词人对当权者的软弱无能的控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①反衬(或对比),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②)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③这三句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恸之情。①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②)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欣赏采摘呢?表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①用典:化用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今昔对比:以杜诗的“明月当空、声聒耳、热闹非凡”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冷空寂、凋败残荒。③移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小结’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

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